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和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高,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喘息气短,咳嗽咳痰,胸中胀满,或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根据其临床特征,本病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

      一、辨  证  论  治

    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久咳哮喘,使肺气长期壅滞,肺叶处于臌胀状态,肺气不能敛降而出现肺胀;肺胀进一步发展,病由气及血,由肺累及于心,出现心肺同病,则为肺心病。肺病日久,主气司肃降功能减弱,故为咳喘;痰气交阻心脉,心失所养则心悸;肺为水之上源,水失其制,心阳气虚,血行不利则为水,水泛肌肤则为肿。其病肺气亏虚而心脉瘀阻,病变过程中可损及脾肾,多本虚标实之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论治一般分为寒饮停肺证、痰热壅肺证、阳虚水泛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和痰蒙心神证。 

     (一)寒饮停肺证 

   【证候】  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咳白泡沫痰浊,气急胸部胀满,经久不愈,天冷受凉加重,甚至面浮肢肿,嘴唇发绀,感受外邪可见恶寒发热无汗,舌润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 温肺化饮。 

   【方药】  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10g,桂枝6~10g,法半夏10g,干姜6g,细辛3g,茯苓12g,葶苈子10g,五味子3g,射干10g,甘草5g。

    (二)痰热壅肺证 

   【证候】 咳嗽喘促,气粗烦躁,胸心满闷,不能平卧,痰黄稠量多,或白黏难出,身热口渴,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  清气化痰丸加减:全瓜蒌12g,胆南星12g,桑白皮10g,法半夏10g,黄芩10g,茯苓12g,杏仁10g,枳实10g,浙贝母10g,陈皮5g,甘草3g。 

    (三)阳虚水泛证 

   【证候】 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咳吐痰涎,形寒肢冷,食少胸闷,小便不利,足跗浮肿,面甲青紫,舌质紫暗,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 温阳利水。 

   【方药】  真武汤合春泽汤加减:附子6~10g,桂枝6~10g,熟地黄12g,茯苓12g,炒白术10g,泽泻10g,车前子10g,法半夏10g,泽兰10g,葶苈子10g,生姜皮3g,陈皮6g。

    (四)痰瘀阻肺证 

    【证候】 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心胸闷痛,痰色白量多,面、唇、舌、甲紫暗,舌下脉络增粗,舌苔腻,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 化痰祛瘀,宣肺平喘。 

    【方药】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葶苈子10g,茯苓12g,白芥子12g,桂枝6g,赤芍药10g,牡丹皮10g,桃仁10g,浙贝母10g,枳壳10g,制胆南星10g,陈皮10g,大枣10g。

    (五)肺肾气虚证 

   【证候】  胸满气短,动则气喘,痰白如沫,咳吐不止,语声低怯,腰膝酸软,食少乏力,形寒肢冷,甚或咳则小便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治法】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方药】  人参蛤蚧散合平喘固本汤加减:人参10g,胡桃肉15g,黄芪12g,五味子10g,冬虫夏草10g,沉香3g,熟地黄12g,山茱萸12g,法半夏10g,杏仁10g,款冬花10g,炙甘草5g,蛤蚧1对(研末冲服,每次3g)。

   (六)气虚血瘀证 

   【证候】 咳喘气短,神疲乏力,声音低怯,常自汗出,容易感冒,口唇发绀,舌质浅淡,有瘀斑点,脉弱而涩。 

    【治法】 益气固本,活血化瘀。

   【方药】  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炙黄芪25g,党参12g,白术10g,防风10g,丹参12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胡桃肉12g,五味子10g。

    (七)痰蒙心神证 

   【证候】 神志恍惚,嗜睡昏迷,烦躁不安,咳逆喘促,喉中痰鸣,肢体抽搐,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 涤痰开窍醒神。 

    【方药】  涤痰汤加减:法半夏10g,石菖蒲12g,制胆南星12g,茯苓12g,枳实10g,礞石15g,竹茹10g,僵蚕10g,川贝母10g,皂荚3g,甘草5g。

        二、当  代  验  方 

    【温肾纳气汤】  人参9g,熟地黄15g,五味子9g,紫石英(先煎)15g,冬虫夏草9g,磁石(先煎)15g,胎盘粉(冲服)9g,淮山药30g,山茱萸12g,熟附片6g,沉香(冲服)3g,胡桃肉(连衣)3个。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益肺养阴,润肺化痰,温肾纳气。

     加减:神疲食少,腹胀便溏加白术9g,茯苓12g;肾气不足,水湿停滞,下肢浮肿加车前子(包煎)6g,肉桂3g。

     疗效:治疗36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杨良瑞,等.陕西中医,2004,4:298) 

     【益气养阴活血汤】  黄芪30g,麦冬15g,桃仁10g,太子参30g,补骨脂15g,红花10g,地龙20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加减:纳差、便溏加白术、茯苓各15g,淮山药20g;外感风寒,痰白泡量多加麻黄、陈皮各10g,法半夏、杏仁各15g;口干渴,舌红少苔加百合30g,黄精20g,玉竹15g,石斛10g;心悸、喘促、水肿、不能平卧者加茯苓、猪苓、生姜各20g,附子10g,泽泻15g,桂枝6g。

     疗效:治疗58例,临床治愈30例,显效26例,无效2例。(王广芳.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1:25) 

    【化瘀祛痰补肾汤】  黄芪30~45g,补骨脂6~12g,党参15g,丹参15~30g,茯苓15g,红花10g,瓜蒌15g,桃仁10g,桔梗12g,杏仁10g,地龙6~10g,黄芩10g,砂仁12g,陈皮10g,甘草8g。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化瘀祛痰,补肾健脾。

    疗效:治疗100例,显效6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叶志伟,等.湖南中医杂志,2004,5:17) 

         三、其  他  治  疗 

【中成药】  可根据不同证型选择:

 1.参茸黑锡丸,1次1.5~3g,1日1~2次。

2.祛痰止咳颗粒,每袋装6g,1次12g,1日2次,开水冲服。

3.如意定喘片,1次2~4片,1日3次。

4.补金片,1次5~6片,1日2次。

5.补肾防喘片,1次4~6片,1日3次。

6.参苓白术散,1次6~9g,1日2~3次。 【

   针灸】 

   体针:寒饮停肺证者,选列缺、尺泽、风门、肺俞穴;痰热壅肺证者,选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穴;阳虚水泛证者,选脾俞、肾俞、肺俞、气海、足三里、关元穴;痰蒙心神证者,选大椎、百会、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云门、半隆穴;肺肾气虚证者,选气海、关元、百会、涌泉、太渊、太溪、肺俞、肾俞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加灸。

    耳针:取肺、肾、皮质下、脾、心、肝、平喘、肾上腺、气管、交感穴,每次选2~3穴,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张锡纯治疗咳嗽、喘证的特色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十一)
9 痰饮
肺胀
从根源治痰,国医大师喜用这些方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