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氏全息汤常见合用方药及应用技巧介绍

李氏全息汤常见合用方药及应用技巧介绍

    1.腾龙汤

    腾龙汤是日本汉方医(加九()竹中文辅(大计东办尔九()的家传方。

    组成:

    薏米30克,桃仁、苍术各20克,冬瓜子、大黄、芒硝各10克

    日本汉方医常运用此方治疗肛周炎、睾丸炎、前列腺炎,阑尾炎,盆腔炎等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之炎症,有肿块、 疼痛者。

    方义:桃仁活血祛淤,促进病灶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利于吞噬细胞的活性,加速病灶的自我修复功能;薏米、瓜子仁化湿排脓;苍术祛风燥湿,能防止大黄易致的腹泻弊端;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淤通经;芒硝泻热通便。如偏腹泻者可去大黄、芒硝、冬瓜子等

    腾龙汤组方与大黄牡丹皮汤与千金苇茎汤相似,常以其合用李氏全息汤用于全身上下多种炎性疾病,疗效显著,适应范围广泛。

    2.导龙入海汤:

    导龙入海汤为李芳祥所创,临床使用该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癫痫、梅尼埃病、帕金森病、早泄、失眠、高血压等虚火上炎性疾病,均可收到显著疗效。

组方:

    地黄、龙骨(或磁石)、牡蛎各30克,牛膝、龟板各15克,肉桂3-6克。

该方可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之各类疾病,效果独特。

    此处虚火意义有二:一有阴不制阳,阴虚火旺之火;二有阳虚阴不维阳,格阳于上之火。阴虚火旺之火表现有唇红面赤,五心烦热,喜寒恶热,口渴不欲饮水,烦躁难眠,咽红,舌边尖红甚而少津,脉细数:阳虚格阳于上之火常表现为口咽、牙龈嫩红,潮热,口干不欲饮水,喜热恶寒,舌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而润,脉细弱。无论阴虚或阳虚,只要出现上热下寒,虚火上炎者均可用上方加减使用。

    方义: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龟板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与生地配合,滋阴凉血而达清上焦虚热之目的且无一般清热药苦寒直折之弊,龟板血肉有情之品,滋补肾阴迅捷。龙骨、牡蛎咸寒入肝肾经潜浮越之虚阳,与大量地黄共用,可镇元阳垫伏于龙宫。怀牛膝苦微寒,活血而引血下行,增上药镇潜之力。肉桂小量使用,为反佐药,在一派寒凉滋腻镇潜药中用大热之品,防其寒凉损伤阳气,又防其滋腻阻碍脾胃运化,又可以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此方配伍精当,疗效优良,为李芳祥多年应用经验之总结。

    导龙入海汤是李氏全息汤最常合用的方药之一。除了虚火上炎性疾病外,还有其他一些应用指征(1)头面五官等上焦部位,慢性火热躁动症状如慢性牙痛,慢性咽喉痛,失眠,多梦,口干渴,耳鸣,痤疮,帕金森,癫痫等急性者一般不作为首选指征使用(急性多实火,慢性多虚火;实火寒凉直折其火,虚火滋阴,潜降其火)。

    (2)上热下寒证

    此型患者多见双脚冰凉或手足冰凉,大便溏泻等寒象,而头面部多见热象,如长期口干渴疼痛,心烦,失眠多梦等证。以头面(口)和手足(大便)形成明显的寒热对比。更年期患者面部潮热汗出,或高血压患者等多见面红目赤,同时兼见手足不温或但见双脚冰冷,即是明确的上热下寒的应用指征,可以大胆放矢。

    (3)多汗,出血,心慌,肝风内动,热性躁动者

    如遇多汗,衄血证,心慌怔忡的患者时,要注意诊査其是否若伴有虚火上炎,或上热下寒的表现,若符合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选择此方使用。

    肝风内动,多因肾阴水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极生风,产生躁动多变的风证表现;如癫痫,帕金森,高血压等。火热迫血妄行,导致的多种衄血证,如血小板缺乏等;若肝风内动,风性善行而数变,如抽搐,肌肉痉挛,癫痫,帕金森等,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者应当首先选用,或伴有上述指证者尤为首选。方中,生地填补肾精能生津液,怀牛膝引经入肾,引火下行,肉桂引火归元,龙骨,牡蛎镇肝熄风

    (4)小儿骨发育迟软或老年人肾虚腰腿酸痛伴有骨质疏松,身高下降者人至老年,如时至冬季,由肾所主。肾精与元气苟延残喘,慢慢消耗殆尽,生命日渐终结。

    肾藏精,主骨,生髓,老年人多发生骨关节退化性疾病,如腰椎骨质增生,关节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等,但此类虽名称不同,但病因病理皆相类似。年老肾渐虚衰,肾精耗损已不足,肾精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髓不充则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变形,自身又以骨质增生的形式来支撑动力学结构平衡。由于肾精的亏虚,往往会同时伴有虚火上炎的表现,此时运用导龙入海汤可获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之功。

    其中地黄,龟板填补肾精,益髓充骨,又能止骨痛,抗风湿,调节兔疫:肉桂温补肾阳,阴得阳滋养而化源不断,怀牛膝补益腰膝,引药入肾,腰腿力强如牛,故名牛膝。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有以形补形之意,富含钙 磷、镁等骨骼必需营养物质,牡蛎在食疗界被誉为“锌中之王”,富含锌、钙、氨基酸等诸多营养元素。与成药“龙牡壮骨颗粒”如出一辙。其他情况,特别在阳虚畏寒症状表现明显者,可以加量肉桂附子以温补肾阳,扶助阳气。此时肉桂便不再是引火归元的功效,而是起到温补肾阳的君臣药物,加以地黄,龟板填补肾精,滋阴助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后续的拓展应用是我们的创新和发展

    此处用法,无不有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之意,实属奇妙。

3.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又名“医王汤”,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又名李皋,河北人)所创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主要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常用于中气下陷、脾胃虚弱、气虚发热、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状。此方虽为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经典效方,但亦不仅限于脾胃疾病,对于其他病症,只要符合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病理机制即可应用。现今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重症肌无力、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蛋白尿、乳糜尿、慢性肾炎、习惯性流产等,都取得一定疗效。

    组成:

    柴胡12克,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各10克,黄芪30克,人参、升麻各10克。

    本方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是补益类方剂中补气剂的魁首,他看上去简单平和,却屡屡能起沉疴,消痼疾。用《易经》理论分析,牌胃属艮土,所以补中益气汤是调养人体脾胃系统的良方。其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柴胡、当归五味为先天艮卦的西北地区所产;升麻主产于东三省,得后天艮卦之气,白术主产于浙江,为东方,为先天离火之地,即白术得先天离火之气;陈皮主产于南方,南方为后天离火之地,补中益气汤中用白术和陈皮,是为了补火以生土。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所以其适应范围较广,是李氏全息汤最常合用方剂之

 李东垣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人民饥饱失常,水生火热。所以那时人们的胃气大多备受损伤。所以他创造了补中益气汤来补益人体胃气,消除胃气损伤而导致的种种疾患根源。而如今虽然丰衣足食,但因为种种缘由,饮食不规律,经常过饱或过饥,胃气也同样受损,从而滋生出各种疾病,同样也需要补中益气汤来纠正。所以李东垣说: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思,劳逸过度,而耗损元气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经脉失养,则肢体倦怠,面色娄黄,纳少便溏。肺气失于脾胃清气充养土不生金,肺气虚则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脾肺之气亏虚,则卫气不足,皮毛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反复易感,四肢不温,气虚腠理不固,则多汗。脾宜升为健,中气虚弱日久,清阳不升。则可导致多种病变。如清阳不升,营养物质不能上承至头面部,清窍失养,则头昏目眩,甚至头痛不体,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而渴喜热饮,舌质淡胖。若清阳下陷,郁阻不畅则出现发热,而非实火发热,故其热不甚,病程久,时发时止,手心热,劳则加重脉虚大无力。若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则出现久泻久痢、崩漏下血、尿血、尿蛋白等精微物质流失之证,或出现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乳房下垂、阳痿不举等内脏下垂之证。综上所述,本方主治尽管临床表现多样,但均由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所致。

    现代药理研究:补中益气汤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1.免疫调节作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激活巨噬细胞

    2.抗肿瘤作用:喂饲补中益气汤的动物对任何一种肿瘤均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作用。

    3.诱生干扰素和调节内分泌:黄芪单用能诱生干扰素。补中益气汤能调节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改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

    4.补中益气汤促进精子生成与成熟,促进蛋白质合成

    5.对胃肠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虚患者多见副交感神经偏亢奋,说明脾虚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系。补中益气汤通过影响植物神经递质而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功能的亢进或衰弱。补中益气汤可通过与胃泌素受体竞争性结合,降低受体过高的亲和力,从而降低对刺激物的胃酸反应性,且能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加强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攻击性因素对胃粘膜的损伤,促进胃肠黏膜病变的愈合。

    6.其他:还具有升压,强心,耐缺氧,抗疲劳,抗应激能力,对气虚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补中益气汤合用李氏全息汤主要应用指征介绍

(1)乏力

    顾名思义,补中益气,即治疗气不足的气虚证,气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疲倦乏力,懒惰嗜卧

    脾胃健运,元气内充,气虚得补,气陷得举,清阳得升,则诸症可除。赵献可曾说:凡脾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本方集甘,补,温,通,通,升,燥为一体,故在补益脾气诸方中颇具特色。补气药中加升提药,以补气为主,升提为辅,补中寓升;补益药中配伍行气药,即可调节气机之升降,可使补而不滞。

(2)久劳

    《内经》曰“劳则温之,损者益之,下者举之”,人体的动作行为都要依靠阳气的温养,劳动的过程就是气的消耗过程。人越劳动就越觉的累,疲乏无力,这就证明体内的气越来越少了,所以长期劳累会损伤阳气,劳倦是劳累导致的疲倦感。“倦”即是指的四肢倦怠。脾主四肢,主肌肉,脾气受损,则四肢倦怠,肌肉酸痛无力。另外,肺属金,主气属阳,脾属土而能生金,阳气虽有内外之分,但都依赖于肺气的传输 劳作太过虽然损伤的是主外的阳气,但在内的阳气也不能正常运行,中焦脾胃不能运化水谷,反而被水谷之湿所困,更不能运行水湿的功能了,善治虚劳的张仲景和李东垣都是从温补脾胃阳气着手的。这些患者并不一定有主诉明显自觉乏力症状,给人以气不虚的假象。这时候可以从具体的临床表现里来判断其是否有隐蔽的气虚表现。

    如人气虚低热或其他下午加重的疾病或症状,一般多发生在下午,夜眠后气血得缓。一般上午气尚足,症状不明显下午,气血消耗,气渐渐亏损,症状便显现出来,所以疾病多在下午加重。劳动后加重的疾病也是这个道理,有很多腰腿痛患者,走的时间久后就会疼痛,如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久行后不但疼痛加重,而且伴有麻木也会加重。《内经》讲“气虚则麻,血虚则木”,不也验证了,越走的时间久,气消耗越多,气越虚,腿脚越麻木嘛。人活动的过程,就是消耗气的过程。很多腰痛患者一干活就酸痛难忍,大部分中医言其肾虚,实际主要为脾肾两虚。盖脾主肌肉及四肢,脾虚则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而见肢软体倦,神疲少力,肌肉无力亦不能久坐、劳累,此亦脾气升举无力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行属土,居于中,不主时,各四十五日居之。金、木、水、火均寄于土,故肺、肝、心、肾之疾均可以脾胃调之。

    以前方书中补脾胃治疗腰痛虽然未见明确提出,但细观《内经》亦有多处提及相关的一些条文。如《金匮真言论》云“中央属土,病在脾,俞在脊。”此处虽指脾的病变可以取腰背部的脾俞治疗,反其道,腰背部的疾患亦可从脾胃入手啊《五藏生成篇》亦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脾为肾之主,此处之主,亦为制约之意,脾虚则肾无以制而横溢,骨之增生起矣。而腰亦为肾之府,脾虚腰亦痛矣。《痿论》亦云“阳明者,五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東骨而利机关也。”肝主筋,而阳明乃宗筋之府,阳明病则不能正常化生气血以润筋,筋无所润则痿软无力矣。《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此处亦明确提出,宗筋之濡养必须要太阴脾与阳明胃正常化合气血以供之,

    人以胃气为本,李东垣在《饮食劳倦论》中立补中益气汤时,亦取《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立法。温者温其气,补者补其中,补脾胃也,故名补中益气汤。盖现今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不亦是劳损吗?

    过去传统中医治疗腰痛多从肝肾入手,取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不虚腰不痛之意,其有效者亦有不效者。又有以活血散瘀之方治疗者,而总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有一部分病人常常复发,而且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治疗后期或多或少均有腰部不适及不能就久坐、劳累者,且此症状常常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稍不注意即复发矣。这类患者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效果是很好的。

    (3)饭后加重

    有一类患者症状多在饭后加重,也是脾气虚的表现之

    胃主受纳食物,吃完后,脾就开始运化吸收运输工作,此工作均赖于脾气的推动。所以,脾气亏虚,不需运化饮食时,症状尚不明显,当其吃饭之后脾开始工作,气虚了,症状就变得明显,犹如火上浇油。这些多见于胃溃疡,冠心病,腹胀等情况。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等多饭后疼痛,现代药理研究标明补中益气汤有防止消化性溃疡的作用。胃下垂,萎缩性胃炎,大多进食后腹胀加重。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内脏下垂的气陷证,又能治疗萎缩性胃炎,因为脾主肌肉,器官胃也是由肌肉构成,与脾相表里,无论是胃这一脏器,即使在体内或体外等任何肌肉萎缩,都与脾相关,皆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有些患者饭后头晕等也属于这类情况,饭后脾气全用来消化食物,其升清之力就变弱,所以头部缺乏精微物质了,就出现了头晕。冠心病,其心肌缺血心绞痛多发生在过度劳累或饮食过饱后,

    这二者正满足上述两点表现,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便灌注到脏腑组织内的气血就少,尤其是心脑,这时候就会出现脑缺血,心肌缺血。综上所述,除典型的乏力症状之外,过度劳倦,不耐久坐,久立,久行,饭后加重者,大多都属于脾虚而致,均可以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4)器官组织下垂 脾主升清,其功能之一就是升提内脏器官组织并固摄其位置的相对稳定。若脾气不足,则升举无力,就像举重运动员一样,没有力气举起重物一样,脾主升无力,同样内脏器官也会发生下垂现象。常见的有胃下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肾下垂,足下垂以及眼睑下垂,乳房下垂,阳器垂萎不举等以及胸腹背渐弯而驼背,皆为脾虚气少之证

    (5)二便异常:

    《内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溲即指小便:便实指大便而言。

    中气者,中焦脾胃之气也.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又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便之正常排泄,赖中气为之转输,中气不足可出现二便异常 二便如何异常?补中益气汤适应于那种情况?

    小便无论是尿不出来。还是尿的太多止不住,如尿等待,癃闭,尿频,尿失禁等;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肾小球硬化,神经性尿频,慢性尿路感染等。大便无论是排便次数多,每日数次的腹泻,还是排便次数少,数日一次的便秘,包括各种慢性肠炎,结肠炎,五更泻,及习惯性便秘,排便无力,宿便不尽等

    若前后二阴,虽为肾所主,然大肠乃传导水谷糟粕之官,脾胃为腐熟运化水谷之仓瘭,大小二便之通利与否实与脾胃关系甚大。脾胃虚则水谷不化,饮食停留中焦不下,则大便不行矣。又《伤寒论》之脾约证,乃由脾伤游溢精气,上输

    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换度以为常也”水入于胃,需脾肺之气强旺,方能使其从胃输布于全身而归于下焦,最后由肾气蒸化为小便而出也。若脾虚则水饮停于胃不行,且脾土为肺金之母,其母病及子,令肺气不足,则肺宣肃输布之能亦不行矣,脾肾乃先后天互助关系,肾中命门之火生脾土,脾土虚寒,子盗母气,久之命门之火为之衰弱,命门火衰,则气化无权,小便无由而出或小便不利之证生焉.二便异常只要因气虚而致者,皆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尤其是大小便异常同时存在且病久者,补中益气汤必是合用之要方。排便次数多,即为气虚固摄力不足,导致溲便增多;排便次数少,为气向下推动作用无力,而导致溲便次数减少及二便闭塞不通。诸般情况,皆与气虚有关,然气血生化源于脾胃,所以补中益气汤通过健脾益气,并能枢纽气机之上下,故合用补中益气汤能实现对二便的双向调节

    (6)九窍不利:

    《素问》言“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不及即虚而不足。王冰说“脾之孤脏,以灌四傍,今病则五脏不和 故九窍不通也”;李东垣说“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言“脾气不足,则五脏之气,皆不和矣”;清代医家张兆璜曰:“九窍为水注之气,脾不得为胃行其津液,故令人九窍不通”。综上之医家所言,则知此由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五脏失水谷精微之养,致九窍失养面不通也,或由脾虚生痰,痰饮流窜,阻塞窍道,致令不通也

    《黄帝内经》言“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  头部“七窍”即鼻、舌、目、口、耳。七窍再加前后二阴(肛门,尿道)合称“九窍”。

    九窍之中,鼻为肺窍,舌为心窍,目为肝窍,口为脾窍,耳为肾窍,前后二阴也归肾主管,前后二阴之二便异常已在前面表述,此处不做重点内容讲解

    盖头为诸阳之会,头上清窍皆欲得清阳之气营养,若有痰饮,瘀血等浊阴之邪来扰,则诸清窍为之不利矣。“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易聚湿成痰,痰饮流窜,可致诸窍阻塞不通。且脾气不足则升清无力,头面诸窍失清气之所养渐至不利矣。如目为肝窍,耳为肾窍等,乃清阳营养之气难至之所,脾有不足,清阳不升,耳目头窍等易失其营养而不利矣。如《灵枢》言“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且若脾虚生痰,流窜于耳,亦极易致耳窍不通也。又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提供着营养。全身各部(内脏、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无一不是在气血的濡养作用下而发挥功能的。如鼻能嗅,目能视,耳能听,口能语,手能摄物  等都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完成的。所以,《金匮钩玄》曰:“气血者,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孤脏,常以中央灌四傍”脾虚则气血乏源,五脏之精气为之不足,如此目失精气血液濡养,则眼目昏暗之证作矣。鼻为肺窍,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生痰,贮于肺而阻于鼻,则鼻塞流涕,不辨香臭之证见矣。

    舌为心窍,而脾之经脉连舌本,散舌下,舌主味而脾主司水谷饮食,脾虚则舌淡饮食无味之证作矣。口为脾窍,脾虚不运,水谷停积于胃,则食不下,嗳腐吞酸,甚则恶心呕吐之证作焉。

    由此观之,深入分析理解“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之深意,可为临床指导提供有力依据。

    如耳呜耳聋之证,其治有益肾通窍之法,然健脾益气升阳开窍之法不可忽也,使清气上升,耳得其养,其用可复矣。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即立有聪耳益气汤以治耳鸣,其言“气虚是因,耳鸣是果,治此应当益气治本,气充则耳鸣自愈”。又眼目昏暗不明之证,治虽有养肝明目之法,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益气养血之法不可忘。再有鼻塞流涕之证,治有宣肺开窍法,然观“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则知健脾化痰之法不可少也。郑钦安于《医法圆通》即有言:以¨甘草干姜汤加桂枝茯苓治鼻塞流涕者,屡屡获效,而其治也不离脾胃。

    综上所述,九窍之通与不通,与脾胃之关系甚大,临证之中,遇有九窍不通之证,不可一味投以通利开窍之品,耗伤脾胃中气,致病反重。当心求经旨,立健脾益气通窍之法,选取李氏全息汤合既作用于胃、又通气于头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才能真正地根治。

    李氏全息汤集百家之长,深入研究,创新而不失根基,开拓而不失真理

  (7)溃疡糜烂:

    溃疡:是指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限局性缺损、溃烂,一般溃疡缺损超过粘膜肌层。没有超过粘膜肌层,局限于黏膜表层的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最多见的有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口腔溃疡,眼结膜溃疡,生殖器溃疡(如白塞氏病),宫颈糜烂等。

    盖脾主肌肉,全身黏膜肌肉均由脾来主管,溃疡糜烂发生在黏膜肌肉之上,必由脾之功能异常导致。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脉“连舌本散于舌下”,“阳明胃脉挟口环唇”,脾与胃相表里,胃肠相通,以及《素问》“前阴者,太阳阳明之所合也”等理论,都表明上述疾病皆与脾胃功能相关。

    结合前述内容,饮食起居无度,使脾胃之气受损,一则脾气下陷,不能正常输布脾精水液,中气不足,气血无以化生,导致肌肤黏膜部位失濡养,二则脾胃气虚,升降运化失调,水谷之精微不能灌溉脏腑而被遏制,产生阴火,内伤发

    热,虚火上炎,热浊肌肤而出现皮肤黏膜溃疡糜烂之证。

    补中益气汤可以补气托脓,此时重用升麻,黄芪,当归,《外科精义》中指出:“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调补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重用黄芪补气托毒生肌,加重升麻托脓解毒,清升浊降,再配合其他药物,增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功效。

    针对溃疡性疾病而言,《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火,主血脉,其中的“疮”即指疮疡而言。溃疡糜烂即属于疮疡科的一部分。由于火与血瘀所致,补中益气汤可培土敛火,黄芪可托毒生肌,促进溃疡糜烂的修复愈合。当归活血止痛,升麻升阳散火,又能解毒排脓,可加入白芷、白芨敛疮止血,去腐生肌,促进溃疡愈合。最终促使脾胃健运,升降有序,邪火得解,脾精可散,皮肤黏膜重获濡养,而溃疡病可愈,而不易复发矣。

    (8)自身能量物质不足或功能低下:

    自身能量物质,指的是人体自身含有的正常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活动有益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肌肉组织、精子、卵子、卵小体等物质的缺乏与低下。

    功能低下,包括各个系统和多种功能的低下与不足。包括听力、视力、嗅觉、血压、心肌搏动力度、造血机能减弱生殖机能减弱、身体肌肉力量减弱、膀胱肌肛门控制排便能力,如大小便失禁、尿急、五更泻或尿等待、尿闭、或便秘、

    及胃肠消化能力减弱、胃肠蠕动减缓、行动迟缓、思维迟钝、心脑供血不足等功能低下或不足。上述范围均可随症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脾为机体上下气机调节之中枢,为五脏六腑后天之本。人以气血为本,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正常与否均赖于气之推动调节和血液的濡润滋养。故脾气强盛才是维持全身功能正常的首要环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己体质
略论中药的配伍运用(五)
不论男女,身体的八种虚,中成药一 一列明了
山西老中医白清佐先生临床经验辑要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补益方剂总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