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科名家杨艺农:治小儿发热,我总结了这“六法”与“六禁”



中医书友会
第367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为杨老总结的治疗儿科温病发热的“六法”“六禁”,另外由于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发热易并见抽风、虚脱等。这些纲领性的治疗法则,大家要深刻领悟,灵活运用。(导读/依伊)

—本文约2800字,预计阅读8分钟—

关于发热疾患辨证用药的几点体会

作者/杨艺农

简介:杨艺农,字育才,北京市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9年。其父杨纳庵及伯父皆业医。杨艺农中学毕业后,即随父学医。1923年正式开业。1951年参加北京市预防医学班学习,同年参加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工作,1956年调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他精通各科,尤以儿科擅长,在北京东城一带有“小儿杨”之称。代表其临证经验的论文多篇刊登于《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中。

发热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在很多疾病中,轻的如伤风、感冒、咳嗽;重的如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其他如肺炎、麻疹、水痘、猩红热等传染病都有发热的症状。

所以对于发热一证,必须通过四诊,审证求因,才能正确地辨证用药。根据个人临床体会,将发热疾患归纳为六法、六禁,兹介绍如下:

六法
(一)解表
一般发热疾患,病初多有表证,所以必先解表。常用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藿香正气散、杏苏散、葱豉汤等。可随证选用。麻疹、水痘、风疹等传染病初起,皆可用解表法,使痘疹透达于外。所以解表法为治疗发热性疾患初期常用的治法。
(二)清热
发热多属阳证,火邪偏盛,因此清热法为退热主要方法。常用药物如:生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薄荷等。常用方剂如:白虎汤、三黄汤、栀子豉汤等。对于退热确实有效。
白虎汤已被认为治阳明高热的最佳方剂;三黄汤清热之力也较强。栀子能清三焦火邪,薄荷辛凉退热,也能健胃(有人认为薄荷发汗,据著者多年临床体会,薄荷发汗作用极微)。
又清热方剂中有加参之例,如人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也有虚人用人参汤送下清热剂的规定,为清热方剂中佐以补益之品,扶正祛邪,使热速退。
(三)解毒
热过甚则为毒,因此清热与解毒二法常配合应用,不可截然分开。常用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甘草、地丁、黄连、紫草等,常用方剂如:普济消毒饮之治大头瘟,清瘟败毒饮之治斑疹等。应特别指出,大青叶、板蓝根二药,解毒退热效高价廉。
(四)开窍
温疫热邪入里,传入心包,多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等证,如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等病,宜用抗热牛黄散(原安宫牛黄散)、至宝丹、紫雪丹(或绿雪散)之类芳香开窍,清热化浊,三药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
如牛黄散最凉,退热力较强,用于高热而神昏谵语者为宜;至宝丹退热不如牛黄散,但最通神明,适用于神昏嗜睡;紫雪丹则退热开窍,兼有解毒缓下作用,宜用于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
又三药除开窍、通神明、治热入心包之外,对于其他热邪入里所发高热,如:感冒、肺炎等配合汤剂应用,效果也很好。
(五)缓下
一般发热疾患,若大便秘结,可于退热剂中兼用缓下之药(有虚脱者除外),则收效迅速。又如麻疹初起,原则上不用下剂,但如里热过盛,食滞不清,可使疹出迟缓,烦躁不安,若稍用级下之味,使大便通调,则伏疹迅速透达。
(六)养阴
发热疾患,多属阳邪,势必消烁阴分,所以得病四、五日后,热邪入里,而见口燥咽干,舌苔干黄,舌质红绛或舌红少苔等,为热盛伤阴之象,宜用养阴药物。如:生地、元参、麦冬、沙参、玉竹之类,养阴兼以退热,则阴复津生而病告愈。主要方剂如:清营汤、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等。
六禁
(一)禁表发太过
一切发热疾患多有表证,用药宜先解表,使病从汗解。但必须注意发表不可太过,以免汗多,轻则津液受伤,重则大汗亡阳,变证丛生。且汗多表虚,卫气不固,表反不解,此亦临床常见。
(二)禁养阴过早
养阴为退热方法之一,已如上述。但必须用于热邪入里,阴液耗伤之际,此二者为用养阴药必备条件。若表证未解,阴液未亏,滥用养阴之剂,则易生弊病。在咽喉肿痛、痧疹、大头瘟等为害尤大。
须知养阴有滋补之意。温疫初起,只宜解表清热解毒,将病邪迅速驱除,自能保存阴液。若表邪未退,毒火炽盛而用养阴,能使发热转剧,毒火更炽。且用养阴药太过有腻肺害胃之弊,对于痰涎壅盛,胃纳不佳或腹泻者,更应注意。
(三)禁香燥散气
香燥药品对于温热病之发热毫无退热作用,且有烁阴之弊。故杏苏散、藿香正气散之类,在感冒用之尚无大害。在温热病则以不用为佳。
(四)禁过用寒凉
温热病用寒凉之品是为正治,但也应根据病之轻重、热之高低而定剂量之大小。若不问一切而过用寒凉,则犯寒凉遏抑之弊。在麻疹初起能令疹出迟缓。在项肿颐肿能令血脉凝滞,肿毒不消。又如生石膏、栀子、紫雪丹之类,皆有轻泻作用,在腹泻患者也应注意。
(五)禁峻泻伤正
发热疾患,大便宜通调,若大便秘结,可用缓下之法,不可峻泻,以免洞泄不止。故用泻剂须掌握用量,使邪去而正不伤。
(六)禁温补助邪
发热多属阳邪,服温补之剂则能烁阴助热,留恋病邪,为害甚大。故温疫诸证,除病在下焦,阳气已虚,确有寒湿之外,一般禁用温补。又如温病后久痢,《温病条辨》虽有参茸汤、参芍汤等方,用时也应慎重。
与发热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抽风
幼儿高热引起抽风,在临床上颇为多见。关于治法,首先要抓住主证辨证施治,如当麻疹皮疹不出则急用托表;因热度过高则速用退热;有表证则宜解表;因伤食则宜攻下。
此外,可兼用一般熄风药品,如钩藤、桑叶、菊花、天麻、天竺黄、薄荷等,标本兼治。有人对于抽风主张用全蝎、蜈蚣类药物,全蝎尚可应用,蜈蚣则腥臭恶劣,服之倒胃,易发生呕吐,且定抽作用并不明显。以不用为佳。
1956年秋,杨老医生曾治疗乙型脑炎患儿30余名无一例应用蜈蚣者,同样取得较好效果。
(二)虚脱
有些患儿因高热或汗多引起虚脱,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脉细数无力,精神不振,喘促鼻煽,自汗等。此时应先治虚脱,可用生脉散或独参汤。待虚脱好转后,仍治本病。
(三)下剂的剂量及种类
用药必须按病势轻重、年龄大小而决定剂量之大小。应用下剂尤应注意,用量太小,则药力不够,难以取效;太大则损元气、伤津液。据著者多年经验,对发热疾患,以大黄最佳,有通便降热作用。
用量

一岁:每日1克~1.5克;

四岁:每日1.5克~2克;

六岁:每日2克~2.5克;

八岁:每日2.5克~3克;

十二岁:每日3克~5克;

成人每日约6克,以达到缓下的目的。

其次,元明粉对于习惯性便秘,或大便不畅者最佳。用量比大黄约大半倍。

此外如增液汤、瓜蒌、白蜜、火麻仁等,皆为阴虚体弱患者之缓下良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科治法及中药用量服法-中药用量
中医:咽喉病常用的内治法有哪些?
第四单元 儿科治法概要
《方剂学》学习笔记116
【家传医概】 中医诊断
中药综合丨吃透这些,拿下30分妥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