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兴化
千岛菜花香
兴化水乡美如画.河蟹菱藕和鱼虾.麦香过后稻花香.市民齐步奔小康.
海光楼
欢迎朋友点击进入: 历史文化名城-兴化
板桥故里,水乡兴化,不只是出了那么多文化名人,也为无数文人墨客所倾倒。更有军旅歌星谭晶的一曲《梦里水乡》将兴化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一、 兴化历史文化名城概述
兴化历史悠久,大约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五代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建县,以“兴盛教化”为名。1988年撤县设市。兴化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历史上出现了93位进士、262名举人。宋元以来涌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有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的宗臣、有“明代三宰相“之称的高谷、李春芳、吴甡、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郑板桥、李鱓、清代著名学者任大椿、刘熙载等,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清代政治家魏源等著名历史人物也曾在兴化为官。兴化古城傍水而建,城内数条市河逶迤而行,大街与市河平行,官宅与民居杂处,桥梁众多,街巷密集,牌坊林立,文化氛围浓厚,鲜明特色,在明代中期就已形成了“昭阳十二景”。现存文化遗迹丰富,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0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二、 文物遗迹(以兴化城区为主)
南荡遗址 [林湖乡戴家舍南·新石器时代] 1991年发现,1992年发掘。南荡遗址出土的器物,从陶质、纹饰、造型上均与河南王油坊类型龙出文化十分接近。
古城墙 [市区东城外城脚根、小东门北城脚根·明代·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古城墙始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当时为土城。明洪武年间重建为砖城,但多次圮毁。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再次全面建设城垣,次年竣工,现仅存东城和北城两段,其中东城外城脚根一段保存较好。
兴化学宫遗址 [市牌楼西路25号·明代] 兴化学宫始建于宋、明修筑砖城后迁入城内。
八字桥遗址 [东大街17-45号之间·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大街与长安路交及叉处,原名中和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以知县凌登瀛倡建,故又名登瀛桥,是兴化古城主要街道东大街上的桥梁,跨于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与邻近的南北走向的长安桥参差为八字,俗称八字桥。
拱极台遗址 [市区海子池北岸·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宋,原名玄武台,以位于城北而得名。明嘉靖十七年(1538)整修城墙,进一步修筑玄武台,更名为拱极台,取“拱卫朝廷”之意。原为土垒,后以砖石改建。拱极台原有城门翁城,上部建有襟准楼、海光楼、屈子祠等建筑,具有城防和景观双重功能,是历代文人雅会之处。1946年毁于战火,现残存台基。
昭阳墓 [昭阳镇北山村西南角·战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昭阳,战国时期楚国令尹,战功卓著,兴化等地被封为其良邑。死后即葬于兴化。现墓尚存。
施耐庵墓 [新垛乡施家村东北角·明代·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长篇小说《不浒传》作者。1943年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重修其墓,墓前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碑,并建三门砖砌牌坊。
高谷墓 [西鲍乡张家村西北角·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高谷(1390-1460),字世用,江苏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有“五朝元老”之称。
韩贞墓 [戴窑镇西首·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韩贞(1509-1583),字乐吾,江苏兴化人,哲学家,泰州学派的传人。被誉为“东海贤人”。
郑燮墓 [大垛镇管阮村西北角·清代·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世间,乾隆时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墓始建于清代。
成王进 墓 [昭阳镇葛家村马厂基·明代] 成王进(1539-1408),曾任北平市政使右参议,去世后赠兵部尚书街。成王进 墓所在地俗称“马厂基”。
高谷故居 [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高谷(1390-1460),字世用,江苏兴化人。永乐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少保、太子太傅,为人清正,以历经五朝而有“五朝元老”之称。故居为高谷生前起居处,门前原有建于明代的益恭坊跨街而立,“文革”中被毁。2002年经省批准异地保护,目前正在规划重建。
宗臣故居 [昭阳镇石桥北侯家垛44、45、46、49号·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江苏兴化人,明代文学家、明“嘉靖七子”之一,抗倭英雄。宗臣故居人称“宗府”,是宗臣出生和学习、生活之处。
状元坊 [昭阳镇东门外大街71号与73号之间·明代] 明代为旌表嘉靖年间状元、首辅李春芳而建。跨于东门外大街上,四柱三楼,立柱尚在。
魏府 [昭阳镇牌楼西路魏府巷20、21、22号·明代] (生卒年不详),江苏兴化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进士,历任汝南府推官、兵科给事中、大理太仆郎、兵部左侍郎,致仁后居家三年精研理学, 2001年已拆除。
王九宅 [昭阳镇王府巷4号·明代] 王九(生卒年不详),江苏兴化人,相传为明代知府。王府坐北朝南,原有四进,现仅存大厅。
兴化东大街 [昭阳镇东大街四牌楼至八字桥段、八字桥到至东岳庙段·明代] 兴化古城四条官道大街之一。东大街依河而建,街两边建筑为二层小楼和平房,有官宅、民居,更多的是前店后坊,茶馆、酒肆、商店、手工作坊比比皆是,为兴化古城繁华热闹处。街南部分建筑前门临街,后门依河。东大街至今保存尚好,除中段拓宽长安路拆毁一段,八字桥至天后宫巷段2002年因旧城改造拆毁外,基本保存了原有风貌。
城隍庙 [市区牌楼西路68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初,清雍正六年被焚,雍正八年(1730)重建。
郑板桥故居 [市区东城湾古板桥郑家巷7号、9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宅建于清代,原为茅屋,后改为瓦屋。故居内竹影婆娑,奇石独立,兰蕙吐香,室虽小而雅洁别致。
刘熙载故居 [市区小关帝庙巷3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融斋,江苏兴化人,清代学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等职,后主讲上海门书院十四年,著有《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刘熙载故居坐北朝南,现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平方米。
任大椿读书楼 [市区儒学街儒学巷15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任大椿(1738-1839),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苏兴化人,清代学者,“扬州学派”重要人物之一。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潜心学术。2007年移建于吴甡故居东侧。
浮沤馆遗址 [市区南大街32号(市第一中学)院内?清代] 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鱼单所建,内有楼阁,沟渠映带,竹树阴森。李鱼单因其地处南城内幽偏之处,辟为退休之所,常与名士徜徉唱和其间。现在浮沤馆地面建筑无存。
李园 [市区武安街13号·清代·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富商李小波住宅后的私家后花园,因其狭长,有“馀园半亩”之称,共有三个院落,其主体建筑船厅造型别致。
家舒巷古民居 [市区东城外家舒巷8号、10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门楼朝东,上下二层,大门上方有砖雕,进门有方砖贴面的照壁。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县丞署 [市区县府前街12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范仲俺任兴化知县时始建,以后多次重修,为清代重建。2006年已毁,目前正规划重建。
东岳庙 [市区牌楼东路东岳庙西巷4号· 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始建,清代重建。保存基本完好,目前正在筹备恢复原有配套建筑。
万兴公典 [市区北城外大街当典巷北侧·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兴公典主人为王万兴(生卒年不详),约于清乾隆年间建,原为私典,后改为公典,民国初年歇业。主体建筑为两组东、西并列的楼群,基本完整。。
“中原才子”坊 [市区儒学街38-40号之间·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父子科第”坊,用以旌表明代嘉靖年间曾任知府的宗周及其子、明“后七子”之一的宗臣,其朝西的额枋上刻“中原才子”,故名。始建于明,清重建。跨于儒学街上,四柱三间,花岗石质地。
东城外大街 [昭阳镇东城外大街东门至龙津河市场段·明代]原名通泰街,兴化古城东大街向城外延伸的一段。东西走向,是古城兴化商业繁盛之处。保存基本完好。至今仍为商业兴旺之地,街两侧是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
胡公生祠碑 [市区南大街32号(市第一中学)院内·明代] 胡公,明嘉靖年间兴化知县胡顺华,湖广武林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宗臣撰文,宋曹书丹,记述胡顺华当倭寇侵扰周边地区时积极备战、倭寇退后倡修城墙,使倭寇不敢来犯的事迹,以及兴化人民感其恩修建胡公祠的情况。
上池斋药店 [市区东城外大街10号·清·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间。店坐南朝北,前店后坊。
李详故居 [市区东岳庙桥下26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李详(1859-1931),字审言,一字愧生,江苏兴化人,清末民初学者。李审言故居大门朝东,前后两进,坐北朝南,后又开门朝南,即牌楼南路范公祠2号。现存为近年新建。
革命烈士纪念馆 [市区北小街香店巷54号·1974年·县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为纪念兴化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死难烈士而建。
赵海仙故居 [市区东门外家舒巷12、15号·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赵海仙(1830-1904),名履鳌,字海仙,江苏兴化人。相传系清末富商为报恩而赠建的,现保存完好。
兴仁医院 [市区东营街74号·1925年·县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德国人医学博士钮汉士在东营街建兴仁医院,亦为传教之所。兴仁医院是一座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
儒学街天主堂 [市区儒学街16号(新生小学校内)·1932年·县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十二年(1923)法籍神父蓬士宾到兴化购地1000多平方米,1932年神父李炳麟利用该地建教堂,正式开始传教。2004年毁。
四牌楼 [市区牌楼北路与东大街交叉处东北角·1987年·县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四攒坊,今称四牌楼,用于悬挂匾额,彰表兴化历史上的杰出人士,自明代至民国共悬挂47块匾额。
玉带路基督教堂 [市区玉带路南、东城外土地庙巷东·清末]清宣统元年(1909年)英籍传教士胡德恩携其婿、德籍传教士陆亨理于兴化东城外后河头建基督教堂,次年竣工。教堂主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上下各五间。 2002年6月被拆除。
吴甡故居 〔市区儒学街儒学巷·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吴甡(1589-1670),明万历进士,明兴化“三宰相“之一。吴甡故居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府邸建筑。
元老府 [市区城内东大街元老府巷·明代] 是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居住之处。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江苏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擢进士第一。以修撰超授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参预机务。隆庆初(公元1567年)拜首辅,旋进吏部尚书,有“状元宰相”之称。当代有研究者认为李春芳是《西游记》的作者。元老府在今年即将实施的八字桥文化广场历史街区整治中计划原地保护。
陈五房进士第 [市区儒学街陈五房巷·明、清·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清两代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一门先后出了五个进士,其居所不断扩大。清康熙年年间进士陈以恂进行了修葺。整座建筑规模较大。
解家祠堂 [市区东门外大街市场巷·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解氏家族是明代兴化“八大家”之一,人才辈出。解氏家祠始建于明代,整体保存较好。
成家大司马府 位于牌楼东路成家大司马巷与韩公祠巷之间,主体为明代建筑。市政府决定于原地实施整体保护。
杨家大院 [市区东门外大街·清代] 徐珂《清稗类钞·扬舜华设肆于兴化》条云:“兴化巨富,首推舜华扬氏。”几经商海浮沉,家业日隆。东门外杨家大院规模宏大,原有风貌尚存,主体建筑保存尚好。
大夫第 [市区西门外大街太平垛·清]清代西门许氏家族人才辈出,康熙年间有三人中进士,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嘉庆年间许氏子孙被诰封为中宪大夫,赐书“大夫第”金字横匾悬于门厅上方。又御赐“经笥堂”金字横匾,悬于大厅上方。上世纪抗战期间,许氏大院曾一度成为江苏省政府府办公场所。许家大院(大夫第)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部分建筑至今保存完整。
文峰塔 位于今郑板桥故居东南约一百多米原法轮寺大雄宝殿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层宝塔,相传塔基下有嘉靖皇帝赐给“状元宰相”李春芳的一条玉带,“以承东方文明之象”,期待兴化“文运昌盛、峰巅崛起”,故取名为“文峰塔”。清康熙年间文峰塔因年久失修而坍塌,雍正六年(1728年)修复,由原来的三层改建为五层。乾隆四十九年文峰塔大修,改方形为八角形。1925年11月文峰塔再次大修,次年3月,李审言先生欣然撰成《重修文峰塔记》。1946年10月底文峰塔被拆。
范公祠 [市区范公祠巷与长安桥南巷交岔处(今市三院南楼西侧)·宋]兴化范公祠始建于南宋,毁于元末战火,重建于明,“状元宰相”李春芳作《重建范文正公祠碑记》,并立碑于祠内。祠内有“景范书院”。 范公祠毁于抗日烽火。
顾九苞故居 [市区百岁坊巷·清代] 顾九苞,兴化籍“扬州学派”早期代表人物。2002年被拆除。计划近年于东门历史街区重建顾九苞故居(龙津草堂)。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泓木船制造工艺 竹泓镇历史上曾是出海口,这里河汊纵横,小木船成为必备的出行工具,由此形成的木船制造工艺,久负盛名,到清朝末年,竹泓木船制造已成气候,并延至现今。竹泓木船制造主要以杉木为主要原料,辅以铁钉、麻丝、石灰、桐油等。 整个造船工序主要分九个部分: 1、选料、备料。2、断料、配料。3、破板。4、分板。5、拼板。6、投船(组装)。7、打麻、填灰。8、油船。9、下水。竹泓木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景区观光旅游,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并有数百条出口到日本、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在兴化地区每年出产的木船总量竹泓木船占95﹪以上。一些工匠还将此工艺延伸到水泥船、钢质船、乃至于玻璃钢船的制造,为发展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施耐庵与《水浒》的传说 施耐庵著《水浒》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施耐庵写《水浒》的传说画了水浒故事的流传、演变以及《水浒传》产生的轮廓,在兴化城乡世代流传,影响深远。20世纪初以来,许多研究《水浒》的专家学者来兴化广泛搜集施耐庵的足迹、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得了重要线索。施耐庵及《水浒》的传说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兴化劳动号子 在漫长的历史过发展程中,兴化先民很早就在生产生活中歌咏吟唱,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劳动号子,并代代相传至流传至今。兴化劳动号子包括茅山号子、戴窑窑工号子、林湖号子、周奋西江月号子等,其中“茅山号子”久负盛名。茅山业余剧团朱香莲等八人组织演唱的《茅山号子》,曾在上海与民主德国歌舞团联欢,朱香莲荣获优秀演员奖。2003年中央“心连心”艺术团来兴化慰问百万农民,《茅山号子》在舞台演唱农民心声,深受欢迎。现为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附:第一批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3项)
1、施耐庵与《水浒》的传说
2、韩乐吾的故事(▲)
3、吉高的故事
(二)民间音乐(2项)
4、兴化劳动号子(▲)
5、陈堡乐书吹打
(三)民间舞蹈(4项)
6、沙沟段式板凳龙(▲)
7、兴化判官舞(▲)
8、垛田高跷龙舞
9、唐刘千户狮子舞
(四)曲艺(1项)
10、兴化锣鼓书
(五)民间美术(5项)
11、戴窑砖瓦雕刻(▲)
12、兴化麦秸立体工艺品技艺(▲)
13、兴化青布挑花
14、兴化烙画
15、兴化通草画
(六)传统手工技艺:(12项)
16、竹泓木船制作工艺(★)
17、兴化湖彩蛋制作工艺(▲)
18、中庄醉蟹(▲)
19、兴化药膳八珍糕制作技艺
20、沙沟鱼圆制作技艺
21、安丰三腊菜制作技艺
22、兴化袁氏匾额制作工艺
23、“兴化水车”制作工艺
24、兴化渔具渔法
25、兴化藤柳编织传统手工工艺
26、大营面塑
27、戴窑糖塑
(七)民间传统医学类
28、木塔寺卞氏中医眼科(▲)
29、边城潘氏中医喉科
(八)民俗(1项)
30、兴化渔家婚俗
注:(★)已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已列入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四、人文与自然景观

1、四牌楼及其匾额
四牌楼始建于明代,原名四攒坊,后称四牌楼,为重檐攒尖顶四方亭。用于悬挂匾额,表彰兴化历史上的杰出人士。自明代至民国共悬挂47块匾额。文革期间被毁,1987年重建,并被公布为兴化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四牌楼恢复悬挂匾额,多数是按原内容由全国各地书画名家重新题写、重新制作而成。四牌楼记录了兴化历史的辉煌,同时汇集了众多书画名家的作品,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和奇观,成为兴化历史文化名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各个匾额介绍如下:
开科第一  为南宋进士时梦珙立。时梦珙是兴化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文科进士,曾任桐庐县知县。题字书家林剑丹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温州书画院院长。
忠孝同胞  为明朝孝子顾师鲁、知州顾师胜立。顾师鲁曾协助徐达攻克盐城、宝应、兴化、淮安,立下了功劳。江淮平定后,回归故里侍奉祖母。其弟顾师胜于洪武十三年出任四川眉县知县,与叛军作战而死,后追赠知州官衔。题字书家为著名学者、图书馆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等职。
第一元勋  为明朝左丞张骐立。元末张骐跟随张士成起义,驻扎杭州、湖州,后归顺明朝,任江西行省参政、左丞,被兴化人视作功勋卓著的元勋。题字书家为著名学者、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
辽城汉节  为明朝主事陆容立。洪武年间,陆容被征选为礼部主事,因擅长辞令,两次奉命出使朝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题字书家为已故当代著名书法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武中奇先生。
恩荣三锡  为明朝知县邵斌立。邵斌曾任永宁知县,清廉正直,受到百姓爱戴,有较高的美誉度,朝廷多次给予赏赐。题字书家金意庵先生,为当代著名满族书法家,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吉林省文史馆馆员。
台藩衍贵  为明朝御史舒楚立。舒楚于永乐二年任四川道御史,政绩突出,颇有名声。题字书家吴建贤先生,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育天下才  为明朝进士马忠立。马忠曾任国子监助教。题字书家周志高先生,祖籍兴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杂志主编。
五朝元老  为明朝大学士高谷立。高谷从政期间历经明成祖、宣宗、仁宗、英宗、景宗五朝,故有五朝元老之称。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两朝忠荩  为明朝尚书成王进立。成王进任蔚州知县、北平布政使参议,当成祖北征时与太子同卧同起。病故后,先后被追赠为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其孙成谐在与俺答作战中殉职。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状元宰相  为明朝首辅李春芳立。李春芳是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状元,后任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忠极殿大学士。题字书家沙孟海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生前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等职务。
中原才子  为明朝福建按察副使宗臣立。宗臣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因触怒严嵩出为福建参议。倭寇进犯,宗臣率众抗击,战功卓著,升任福建按察副使、提督学政。宗臣是明朝嘉靖“七子”之一。题字书家谢瑞阶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名誉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东海贤人  为明朝哲学家韩贞立。韩贞出身贫寒,成年以后倾心向学,成为泰州学派的传人,经常开展平民教育,接济穷人。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两世炯卿  为明朝宪副赵宋立。赵宋是明朝嘉靖进士,官至山西宁武兵备副使、山西行太仆寺卿,历经嘉靖、隆庆两朝,刚正不阿,廉洁自持。题字书家何应辉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极品封君  为明朝少师李镗立。李镗是李春芳的父亲,父因子贵,被赠封为少师,所以称为“极品封君”。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省阁名公  为明朝大学士高谷、尚书成王进、侍郎杨果立。赞誉他们是国家中枢机构内有名的人物。题字书家刘江,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名宦传芳  为明朝主事袁应琪立。袁应琪是明朝万历二年进士,户部主事,有功于家乡,家乡曾建立祠堂祭祀他。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青琐名谏  为明朝御史黄建中立。黄建中任御史,敢于上书直言,权贵多所畏忌。“青琐名谏”即“宫门内的著名谏官”的意思。题字书家周慧王君,当代著名女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右省名卿  为明朝侍郎魏应嘉立。魏应嘉是明朝万历进士历任汝南粮官、太常卿、大理太仆卿、兵部右侍郎等职。题字书家徐一本先生,
五子济美  为明朝赠封御史解汝楫立。解汝楫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显达。题字书家潘主兰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生前曾任福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福建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等职。
忠诚正直  为明朝尚书解学龙立。解学龙是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江西巡抚,南明弘光朝任刑部尚书。为官忠诚,正直无私。南明灭亡时投江自杀,以身殉职。题字书家胡问遂先生,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平章纶阁  为明朝大学士吴生生立。平章,古官名,即宰相之意;纶阁是为皇帝拟机要文件之处。平章纶阁是赞誉吴生生位高权重。题字书家曹宝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暨南大学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书法篆刻研究室主任。
冠楚廉能  为明朝知县顾士奇立。顾士奇曾任湖南江华等县知县,勤俭廉洁,声名远扬。题字书家钱君匋,当代著名书法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琼林世宴  为明清两朝陈常道、陈爱辄、陈履中、陈以恂、陈广道五进士立。陈氏一门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出了陈常道、陈爱辄、陈履中、陈以恂、陈广道五个进士。题字书家张海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九世一品  为明清两朝的李秀、李旭、李镗、李春芳、李茂材、李思诚、李祺、李楠等李氏世代九人而立,称他们都是一品高官。题字书家高式熊,当代著名书法家,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副秘书长。
阖门忠孝  为明朝知县李信立。李任信湖广和平县知县,清兵来攻,李信及其二子据城坚守,城破,不降被杀。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畿甸清霜  为清朝巡道吴元莱立。吴元莱是清顺治十七年贡生,由中书历任郎官等职,升至直隶巡道。畿甸指京都一带,清霜形容其为官清正。题字书家朱贫田,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
烈孝格天  为清朝孝子陈嘉谟立。清朝顺治初年,陈嘉谟之父蒙冤即将被处死,陈嘉谟写血书为父鸣冤,投河而死,感动众人。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万邦总宪  为清朝左都御史李楠立。李楠是清朝康熙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检讨、内阁学士、工部、户部侍郎直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掌管天下御史,左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李楠于任上纠正许多错案,故有万邦总宪之称。题字书家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名贤鼎望  为清朝布政使徐火旦及其兄徐熹立。徐火旦由进士升至广东布政使,很有政绩。其兄徐熹因弟弟出门为官,甘愿放弃科举选拔回家照顾母亲。题字书家瓦翁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苏州东关印社名誉社长。
兄弟联芳  为清朝知县魏曰祁、魏曰郁立。魏曰祁、魏曰郁于康熙二十一年同时中进士,后分别任职四川高县、福建潭平县,都卒于任上。题字书家方传鑫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编辑组组长。
三凤和鸣  为清朝进士孙兆奎、孙宗绪、孙麒三人立。孙兆奎康熙四十二年进士,任广西武缘县知县,后任兵部、吏部主事等职,学识渊博。弟孙宗绪康熙五十一年进士,任河南安阳知县,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弟孙麒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崇尚节气。孙氏三兄弟同中进士,皆有美誉,故称三凤和鸣。题字书家刘小晴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鸾廷世美  为明朝举人姚更生立。姚更生远祖姚厚从高帝起义,拜潼关都指挥使,子孙世袭。姚更生的父亲姚珍,任连江、镇远知县,仁慈俭素,姚更生也是举人。题字书家胡公石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
玉署清华  为清朝庶常赵秉忠立。赵秉忠是乾隆十年进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散馆后,任武英殿纂修。宋太宗曾赐翰林苏易简“玉堂清署”,后世亦因此称翰林院为“玉署”,清朝庶常馆与宋朝翰林学士院相类似,所以用“玉署清华”赞美赵秉忠。题字书家王学仲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大学教授。
诗画名家  为清朝诗画家陆沧浪、陆震、李沂、李鱼单、顾符真、顾于观、李恢、李慧火、黎本淳、魏标、王国栋、顾锡爵十二人立。题字书家为上海已故著名书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应野平先生。
才步七子  为清朝进士郑燮立。郑燮官山东时爱民如子,诗、书、画俱佳,有“三绝”之称。题字书家费新我先生,为我国著名左笔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词林硕望  为清朝文学家黄本泰、黄本纶立。黄本泰、黄本纶姿质过人,黄本泰文章优美,黄本纶文章犀利,两人均不足二十岁就已有名气,为时人所推重。题字书家蒋维崧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教授。
江左名元  为清朝知县徐步蟾立。徐步蟾是清朝乾隆十二年解元(第一名举人),乾隆十六年进士。题字书家谢稚柳先生,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国务院全国书画鉴定组组长。
经训贻芳  为清朝进士任陈晋、御史任大椿立。任陈晋精于《易经》,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其孙任大椿于乾隆三十四年中进士,后以主事参修《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四岁升至陕西道监察御史,不久病故。任大椿对经学训诂颇有研究,主要成就在考证名物制度、辑录小学轶书方面,著作丰富,是扬州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题字书家陈大羽先生,当代著名书画家,曾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教授。
学冠东南  为清朝进士顾九苞立。顾九苞精通群经,著作宏富,乾隆四十三年考取进士后病故。题字书家尉天池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琼林耆宿  为清朝检讨王月旦立。王月旦工诗善写文章,在家乡很有名气。嘉庆七年为翰林院检讨。题字书家王澄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粤西召杜  为清朝知府王志广立。乾隆年间王志广先后任广西梧州、柳州知府。“粤西召杜”比喻王志广有召、杜两位名宦的声誉。题字书家伍纯道先生生前任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性静情逸  为清朝中允刘熙载立。刘熙载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帝看重他的学问和人品,书写了“性静情逸”四个字赐给他。题字书家刘炳森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
行为士表  为清朝进士陈广德立。陈广德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后请假回乡,侍养母亲甚勤,生平交友谨慎,俭衣朴食,行为堪称表率。题字书家沈鹏,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画》主编。
望重南宫  为清朝进士孔广谟立。孔广谟品学兼优,中进士后,因病未能赴知县任,卒于家。题字书家沈觐寿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南宫第一  为清朝会元陆殿鹏立。陆殿鹏博览经史,光绪二十年中会元,经廷试中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回归故里后,努力呈请革除弊政。题字书家肖娴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古之遗爱  为清朝庶常成占春立。成占春于同治十三年任云南易门知县,召集流亡百姓耕种教化,为民谋利,后调升至镇雄州知州,以丧母而归故里,仍关心地方事务。题字书家徐石桥先生,祖籍兴化,长期任职南京博物院。
仁寿之徵  为民国百岁老人康龄立。题字书家苏局仙先生,前清秀才,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2、昭阳十二景
古城兴化水网密布,物产丰饶,地灵人杰,早在元代的志书中就出现了“昭阳八景”( 阳山夕照、木塔晴霞、三闾遗庙、景范明堂、沧浪亭馆、玄武灵台、胜湖秋月和东皋雨霁)的记载,成为全国最早确定“八景”景区的城市之一。明洪熙年间时任翰林侍讲的兴化人高谷写成《题兴化邑志初稿》诗,在“昭阳八景”基础上增加了“龙舌春云”和“南津烟树”两景,合称“昭阳十景”,并分别作诗赞美。明弘治初年(约1488年前后),任户部侍郎的兴化人杨果在“昭阳十景”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十里莲塘”和“两厢瓜圃”两景,合称“昭阳十二景”。明万历九年(1581年),时任兴化知县的浙江钱塘人凌登瀛在观赏“昭阳十二景”后,为“昭阳十二景”重新题诗赞美。
 阳山夕照 阳山为楚将昭阳墓冢所在地,即今昭阳镇北山村西北角的高阜。它是古昭阳的历史见证。昭阳墓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闾遗庙 三闾大夫庙是为纪念屈原和他的胞姐女须而建的,遗址位于大南门城外城南小学附近。
木塔晴霞 位于兴化城东古镇唐子(今昌荣镇)木塔寺村。木塔寺建于唐代,1943年6月毁于战火。
景范明堂 亦名景范名堂,又被称为景范堂、四知堂、畏知堂。遗址位于府前路。南宋绍兴年间兴化知县黄万顷建成景范堂,勉励后任官员以范仲淹为榜样,勤政爱民、清正廉明。
沧浪亭馆 北宋天圣年间时任兴化知县的范仲淹在城南沧浪河侧建成沧浪亭、濯缨亭,成为兴化城区的公共园林和文人雅集之所。上世纪40年代初毁于战火。
玄武灵台 位于海池河畔。自南宋至清末民初多次修建,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屈子祠)、昭阳书院、绿波亭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官员的讴歌和赞颂。现存遗址,1996年于东侧复建。
胜湖秋月 得胜湖位于兴化城东,历史上水面很大,曾经发生过“得胜湖大捷”等历史事件。每逢中秋之夜,芦荻萧萧,风光旖旎,湖光月色相映成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东皋雨霁 东城外的自然景物、田园风光。
龙舌春云 东城外龙津河中有一南北窄、东西长的垛子,酷似巨龙口中的舌头,故龙津河又名“龙舌津”。由此向东沟港河汊相互交织,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垛子漂浮在水面上,烟波缥缈,宛若春云浮动。
南津烟树 南官河一带古称“南津”。这里水面开阔、舟楫穿行,岸上绿树绕堤,如烟如梦,秀丽的田园风光间点缀着人文景观,令人神往。
十里莲塘 兴化城东南一带,沟河纵横,港荡密布,盛夏季节,水面上布满了莲藕,与垛岸上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映照,十分壮观。
两厢瓜圃 兴化城东车路河等河湖两岸长期以来一直是瓜果蔬菜的生产供应区,在一座座漂浮于水面的垛田上,长着形状各异的时令瓜果,湖光水色与瓜果花卉相互映衬,煞是好看。
3、垛田风光
兴化地处里下河腹部,水网密布,河湖众多,地块破碎,垛田镇等地块块垛田漂浮在水面上,如海面上的座座岛屿,如夜空中的点点星星,是兴化独特的地形地貌,这是世代兴化先民垒土成垛、与水和谐相处的产物,是兴化水文化的突出代表,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名家的高度评价。垛田在不同季节栽种不同品种的瓜果蔬菜、花卉作物,形成了垛垛相望、品种各异、四季不同的景观。著名作家贾平凹来到垛田后不禁由衷感叹:“难怪施耐庵能写出神神秘秘的水泊梁山,能写出浪里白条这样栩栩如生的水上人物。不虚此行,不虚此行。”穆青干脆断言:“垛田是二十一世纪的旅游圣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省兴化市四牌楼47块牌匾简介
兴化游上池斋药店
【地方风物】兴化四牌楼:锲刻在匾额上的历史人文~~
桑莲居|一个书家走进清源山,然后,你会发现……
《莆阳比事》中职官人名辨正
说说荔城区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