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最后一幅草书名作,险些在废品收购站化为纸浆
王羲之的传世作品,以草书最多。
据统计,王羲之草书(摹本、刻本等)占了他全部作品的70%以上。
王羲之本人也曾说过:“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看看,人家觉得自己楷书能比肩钟繇,而说自己的草书只能跟在张芝屁股后面,这压根没说到行书。
这不奇怪,王羲之在的年代,行书和草书还没有完全区分。
我们现在分出来的行和草,对于王羲之来说,已是后世的标准了。
王羲之的行书,主要是唐太宗做推手推出来的。
唐朝以前,推崇的还是王羲之的楷书与草书。
正因为王羲之的草书在当时就很出名,所以凡是爱好书法的都喜欢收藏,尤其是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要的东西,谁敢跟他抢?
所以,南朝梁武帝收得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的作品767卷,15000多纸。
但传到梁元帝一把火全烧了。
后来唐太宗、武则天又从全国搜刮了几遍,把仅有的真迹都埋到了坟墓里。
导致我们今天看不到一张王羲之的原迹,只能把唐代的摹本当宝贝了。
即便是唐代的摹本,留存下来的也不多。
清末,末代皇帝溥仪多次从皇宫偷带文物出来变卖,其中就包括王羲之的摹本,由此流落民间。
建国后不久,又发起了一场浩劫,许多藏于民间甚至是收在博物馆、学校的文物被翻出来“打倒”、毁灭。
幸好当时还有些清醒者,例如天津地区就让文物工作者在废品站检查废品。
果然,人称“神眼”的文物鉴定专家刘光启就先后从废纸堆中发现了王羲之的《寒切帖》和《干呕帖》唐摹本,挽救了两张价值连城的墨宝。
——这样的事情不能说太细,说多了我的文章就可能发不了了。还是说回《寒切帖》的内容吧。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是王羲之写给谢安的一封信。
原文是这样的: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具。羲之报。
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
十一月二十七日王羲之回复:十四、十八日两封信我收到了,感谢你的问候。这天气越发寒冷,各位近来都可好?想起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就闹心。我最近吃得很少,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写这封给谢司马的回信也老费力了,不多说了。羲之复。
——瞧瞧,就写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但那些字却神采飞扬,书体从容随意、书风遒劲丰润,你甚至看不出这是王羲之流传下来的最后一封书信了。
这幅作品用笔以侧势为主,笔势流畅,骨肉劲挺,在今草的书写中又融入章草的韵味,可见即便到了晚年,王羲之也还是在尝试新的变化——所谓学无止境、艺海无涯,如是而已。
《寒切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寒切帖》:王羲之写给挚友的最后信札
王羲之在1660年前的今天,写了一封重要的信 | 天津之宝
王羲之书法手札全集(带释文)
王羲之“丧乱、二谢、得示”三贴单字放大版(值得收藏学习)
唐太宗“一字千金”求的王羲之书法[16P]
关于行书简明书法工具书之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