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匠功成万盏废,时代进步了,为何还烧不出曜变建盏?

时代进步了,为何还烧不出曜变?

英国上世纪的工业革命后,标志着全民进入了“机器时代”至此就脱离了农耕文明单体的手作生产而进入了机械化生产的时代。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一直陷一个问题的思考当中,我是成长与互联网一代的80后,对互联网、数据化、规模化等可控性上有极大的信心,对于建盏的制作工艺流程上的优化、数据分析及以大数据为根基进行量产方面的问题,进行过许多思考,但均宣告失败,为何?


(拉胚——想拉好,没有几年的功夫还真不行)

首先,我们从建盏的本质上而言,不讨论技术范畴。它是传统的手工艺,最大的价值其实是手作、有人的因素、有温暖、有工匠精神的作品,是精工细作的产物,并非是机械化生产的商品。出发点就存在很大问题。

其次,从技术手段而言

原料,众所周知,建盏的原料主要以产自建阳区周边铁元素较为丰富的矿石及土与草木灰为主,是天然形成的,无论如何配比,都很难实现精准的比例,如果在原料上的成份就很能控制成份的比例的话,数据化如何实现?这种数据的变量是不可控的,机械成熟发达未达到这种水平。


(建盏拉胚)

环境

空气环境、原料来源的环境、烧制时的环境、水质、木材

在宋代时农耕社会,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没有那么大,对于空气、温度及各种原料的品质,最大程度保证了基原生态,我相信在宋代之时,全国还有许多地方是无人区,这样的环境极大地保护了原料的完整性与可用性。宋代是肯定没有电烧及气烧水平,柴烧是唯一的选择,当时的环境可以有大量的人力采伐一定标准的木材(小编的猜测),另外,用现在的话来说,宋代烧制建盏的投入产出比是极低的,并不划算。


(水吉实拍)

原料的加工流程

泥,肯定有人工揉泥的可能。人工揉泥,可能与机器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泥的形成基因不同,这种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品率。据测算建窑遗址135.6米的龙窑,一次可装窑十万只,拉胚、修胚、晾胚、上釉、装窑、出窑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在拉胚、修胚的流程当中的流水线式或者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模式有极大可能。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成就一名龙窑烧制的匠人也是“一匠功成万盏废"据说,柴烧建盏温度的控制主要看火焰的颜色来判断,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在高达1300度以上的窑内,温度是否达到、是否均衡、升温曲线及还原时间、还原的气氛等等因素,这此并非工业或者借助外部设备可以实现的。

制作成本

前几天,好像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笑话。在充分市场引导下的当今中国,投资回报率,是必须考虑的。无论是匠人或是商人,活下去,才有可能有好的作品产生。如果一直制作出市场无论认可的作品,不论是资金上或是个人信心上,都存在极大的风险,这与宋代烧制不同,宋代烧制的成本不在个体身上,存在的压力小于当代的工艺师。

烧制环境

与宋代烧制出曜变有极大的不同是,烧制窑的不同、烧制方式,当代的柴烧前面有谈到的一些因素,不可能搭建一个与宋代相同或类似的龙窑,如今电窑烧制居多,1300度下,窑内的还原气氛控制问题及温度控制问题,一直是个难度,只能不断地试验、不断地尝试各种没有尝试过的方式,碰机率。


(135.6米建盏龙窑)

制作者的心态与我们对待匠人的心态

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很大的话题。如今,中国的手艺人,在近些年国家层面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让他们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良好的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可见的将来,只要手艺精,自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

但是,无论是建盏或是其它行业,手工艺、手作历来是慢工,低效率的代名词,同样是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有时我们对待匠人的心态或者观点即是,匠人当深陷于他自己的手艺中,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是位纯艺人,不能有半点商人气息。

诚然,日本的匠人,在手艺上的追求是专心致志,环境不同,起点不同,工艺不同,是无法比较的。

我希望由众多爱好者,所铸成的万盏废,可以换得技术的进步,去探索建盏未知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庵山窑火 致敬经典
笔会丨神秘的龙窑(外一首)
【建柴窑记】坚持就能胜利,希望能把宋代建盏重新发扬光大。——宋隆堂匠人林远峰
《鸿雁于飞》(诗歌集)第六章 古韵新声 7
道技合一 承古革新——柴运通天龙窑柴烧建盏铁盏门匠人陈坤生
绝美曜变盏流落日本成国宝,他花20年终复原成功,专家:直追宋人!(文末福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