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 |​​ 记事本末•卫州吁宣姜之乱 (懿公亡国 文公定狄难附)
【正文】

《左传·隐公三年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〇卫,国名,姬姓,周文王之子康叔封之后。此时卫国都城朝歌,即今河南省辉县。卫庄公,名扬,卫武公之子。卫国第十二任国君,在位23年(前757年-前735年)。〇东宫,代指太子。得臣,齐庄公太子,庄姜同母兄,未得立而卒。〇《硕人》,见《诗·卫风》。朱熹《监本诗经》称庄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认为《邶风》中的《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五首诗均为庄姜所作。〇陈,国名,妫姓,虞舜之后,故又称“虞”,都城宛丘。〇厉、戴,皆谥号;暴慢无亲曰厉,无愆曰戴。《正义》曰:“二妫,盖桓公姊妹也。”



《左传·隐公三年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què曰:〇嬖人,位卑而得幸者。〇石碏,卫大夫。“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〇义方,义道,指正确的礼仪规矩。〇孔疏:“骄谓恃已陵物,奢谓夸矜僣上,淫谓耆欲过度,泆谓放恣无艺。”泆,同“逸”,放荡恣意。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〇阶,阶梯。此作动词,谓留作祸乱的阶梯。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zhěn者,鲜xiǎn矣。〇能降,安于地位下降。〇憾,恨。〇眕,克制。〇鲜,少。且夫贱妨贵,〇妨,妨害。此以地位而言,完为嫡子,贵;州嬖人之子,贱。少陵长,陵,凌驾,欺凌。此以年龄言,完长,州吁少。远间亲,〇此以亲属言,完亲,州吁疏。新间旧,〇此以历史关系言。小加大,此以情势言。加,侵凌。淫破义,所谓六逆也;〇逆,悖理的行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〇速,招致。〇祸是务去,即务去祸。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〇厚,石碏之子。〇老,告老致仕。
【有鱼】 据《世本》,碏为卫靖伯之孙,与卫武公曾祖卫贞伯同辈。石碏七十致,其告老之前,太子之位未定。其子石厚与州吁交游,两人年岁或许相当或石碏不能约束其子,虽谏有道,而庄公不听。此处成语典故有:骄奢淫泆、子孝父慈、以疏间亲等。

【补逸】

《史记·卫世家 庄公五年,〇前753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早死。陈女女弟亦幸于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大子。庄公有宠妾,生子州吁。十八年,前740年。州吁长,好兵,庄公使将。石碏谏庄公曰:“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不听。
【有鱼】 《史记》谓戴妫早死,以完为己子者,庄公令庄姜也,非自庄姜。推《左传》之文,则以完为己子似庄姜之意。

《列女传·母仪传·齐女傅传 齐女为卫庄公夫人,号曰庄姜。始往,操行衰惰,有冶容之行,淫泆之心。〇冶容,修饰妖。《后汉书·崔駰传》:“扬娥眉於复关兮,犯孔戒之冶容。” 李贤注:“饰其容而见于外曰冶。”〇淫泆,恣纵逸乐。《国语·越语下》:“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傅母见其妇道不正,比喻之云:“子之家,世世尊荣,当为民法则。子之质,聪达于事,当为人表式。仪貌壮丽,不可不自修整。衣锦絅裳,饰在舆马,是不贵德也。”傅母谓庄姜身份高贵、资质聪达、容貌美丽,更应以身作则,修行自身、端正仪容,以堪国人表率。君子怀德,如藏美玉,应该注重内在品德的修行。乃作诗曰:“硕人其颀,衣锦絅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〇《诗·卫风·硕人》。厉女之心以高节,以为人君之子弟,为国君之夫人,尤不可有邪僻之行焉。女遂感而自修。君子善傅母之防未然也。庄姜者,东宫得臣之妹也。无子。姆戴妫之子桓公,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骄而好兵,庄公弗禁。后州吁果杀桓公。诗曰:“毋教猱náo升木。”《诗·小雅·角弓》此之谓也。颂曰:齐女傅母,防女未然,称列先祖,莫不尊荣,作诗明指,使无辱先,庄姜姆妹,卒能修身。
【有鱼】 《列女传》教化意味甚浓,虽或有未载之史实,如需采纳,宜慎之又慎。

图片源自网络

【增补】

《诗·卫风·硕人》 

 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

□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有鱼】 第一章言硕人(庄姜)乃齐侯之子,嫁卫侯为妻。又是东宫太子之妹,嫡夫人所生,姊妹且为诸侯夫人,身份贵重。第二章言庄姜容貌之盛。第三章言庄姜乘四牡之马舍于卫之近郊,卫侯郊迎。第四章言齐地物产丰饶,庄姜陪媵众多。齐庄公、齐僖公为春秋小伯,齐国强盛;卫武公辅佐平王平戎有功,被命为公。齐、卫俱为当时东方之大国。此次卫齐联姻,姬、姜通婚,礼仪皆备,强强联合,是一场几乎完美的政治联姻。美中不足者,庄姜无子。

〇注释见文章“左传赋诗 | 卫风·硕人”

〇其他见文【春秋女子】庄姜、厉妫、戴妫”。

《诗·邶风·绿衣 

 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有鱼】 此诗争议相对较少,说卫庄公宠爱嬖妾(州呼之母),庄姜伤己不被宠遇。

《诗··燕燕 

 卫庄姜送归妾也。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有鱼】 〇依《序》及《史记》,归妾,桓公之母戴妫也。州吁杀桓公,戴妫于是大归。此诗有争议,其他说法主要有:一、定姜送媳说,此说源自《列女传·母仪传·卫姑定姜》,卫姑定姜者,卫定公夫人也。二、送嫁说,又有卫君送女弟出嫁说、卫君送情人出嫁说。

《诗··日月》 

 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于困穷之诗也。

□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

□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我不述。

【有鱼】 〇此诗有争议极大。一说作于州吁之乱时,一说作于卫庄公之时。报者,《左传·宣公三年》曰:“文公报郑子之妃,生子华、子臧。”杜注:“郑子,文公叔父子仪之妃。”《邶风·雄雉》孔疏引服虔曰:“报,复也,淫亲族之妻曰报。《汉律》,淫季父之妻曰报。

《诗··终风》 

 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有鱼】 此诗有争议。毛传云:无子之道以来事己,己亦不得亦母道往加之。孔疏曰:以本由子不事己,己乃不得亦母道往加之,故先解莫来,后解莫往。毛传、孔疏均以母子之道解此诗,然观诗之意,以夫妻之意解之似乎更为合理。

【有鱼拓展 ·

春秋婚制 春秋时期,除实行“同姓不婚”外,同时存在者所谓的媵妾侄娣婚,即侄娣陪嫁制。《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左传·成公八年》:“凡诸侯之女嫁,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杜注:“古者诸侯之娶,嫡夫人及左右媵各有侄娣,皆同姓之国。”考之《左传》,“同姓媵之”是,“异姓则否”非,“诸侯不再娶”、“妾制”存疑。侄娣婚中,夫人之侄娣可立为夫人、侄娣之子可立为太子、国君。特殊婚姻如“烝”婚、“报”婚所生之子仍可立为太子,如晋献公太子申生、郑文公太子华。其他如大夫之女所生之子亦可立为国君,如鲁庄公之子般。

【附表:先秦嫁娶情况统计表】

【有鱼】 据《左传》,卫庄公先娶庄姜,庄姜美而无子,而后庄公又娶陈女。而据诗序,庄姜州吁之乱时犹存。并后匹嫡,乱之本也。或卫庄公先于庄姜而娶陈妫?

【有鱼】 戴妫为夫人之娣,身份仅次于夫人,不同一般媵妾,其子可立为太子、可立为国君,公子完不需为庄姜之子而后乃可立为太子、国君。

嬖人 嬖人者《左传》中嬖有“外嬖”“内嬖”“嬖人”“嬖臣”之称。大夫称“嬖”者,如郑国大夫公孙楚、宋国司马向魋tuí、楚国大夫伍参(伍氏之祖)、卫国大夫弥子瑕,此类“嬖”之地位不卑。小人称“嬖”者,如易牙、竖貂。天子、诸侯之妻妾称“嬖”者,如褒姒、王姚、骊姬、辰嬴、敬嬴、婤姶等,此类“嬖”为“内嬖”,州吁之母即为卫庄公内嬖。嬖人地位虽“贱”,但有嬖人立为王后、夫人者,如褒姒、骊姬、弃等;有嬖人之子立为太子者,如公子荼、公子荆;有嬖人之子立为国君者,如鲁宣公、齐景公、宋元公等。然嬖人及其子之立,国人多有责难,内乱多发。

【附表:先秦“嬖”统计表】

【有鱼】 公子州吁虽为嬖人之子,特殊情况下,可立为嗣。

【正文 

《春秋·隐公四年 (春)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元年、齐僖公十二年、卫桓公十六年、郑庄公二十五年、陈桓公二十六年、宋殇公与夷元年。戊申,二月无戊申,当时三月十六日。弑,以下杀上。宣四年传:“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称臣弑君,臣之罪。《正义》引《释例》曰:“自庄公以上,诸弑君者皆不书氏;闵公以下皆书氏。”〇此《春秋》书弑君之始。
【附表:春秋时期弑君统计表


左传·隐公四年》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〇寻,重温。〇宿,国名,风姓。周武王封太皞之后于宿(今山东省东平县)。宿之盟在隐元年。〇遇,诸侯未及会期而相见,各简其礼,如道路偶遇。〇清,卫邑,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

左传·隐公四年》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〇修,治也,报复。杜注以为隐二年郑伐卫之怨(“郑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然庄公、桓公以上各君之时,郑、卫之间未必无怨。〇求宠,讨好。和其民,安定百姓。杜注:“诸篡立者,诸侯既与之会,则不复讨,故欲求此宠。”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〇君害,指宋穆公之子公子冯,欲与宋殇公争夺君位者。〇赋,军赋,总指战争之力物力而言。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〇于是,于此时,在这时候。《邶风·击鼓》可能因此役而作。

左传·隐公四年》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〇众仲,鲁大夫,公子益师(见隐元年)之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fén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〇棼,纷乱。〇阻兵,仗恃武力。安忍,安于残忍。〇济,成功。〇戢,藏兵,收敛。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〇务,致力。〇令,善也。

【有鱼】 此处成语典故有:治丝而棼、阻兵安忍、安忍无亲、众叛亲离等。

左传·隐公四年》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〇羽父,即公子翚。〇疾之者,恶其不听公命也。〇徒兵,即步兵,在车下作战者。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〇禾,此处专指黍稷一类的谷物。
【有鱼】 合诸侯之师伐郑,一战不胜,再战仅败郑之徒兵,是以州吁未能和其民。
左传·隐公四年》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〇厚,石厚,州吁党羽。〇定君,安定君位之策。〇石子,石碏,石厚之父。〇诸侯朝见天子曰觐。王觐,即觐王。
【有鱼】 东周初年,周天子尚有一定号召力,各诸侯仍朝见周天子,故州吁谋欲朝天子以安定君位。

左传·隐公四年》 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biǎn小,老夫耄mào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醜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nòu羊肩涖杀石厚于陈。褊,小。褊小,当时常用词。〇老夫,据《曲礼》,大夫七十岁以上自称老夫。〇耄,八十岁。此指年老。〇涖,临,到。〇右宰,卫国官名。醜,人名。〇濮,陈地,即昭公九年之“夷濮”,在今安徽省亳县东南。〇獳羊肩,石碏家宰。古时卿大夫有家臣,家臣之长者曰宰。


左传·隐公四年》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〇纯臣,纯粹、忠贞不二的臣子。
【有鱼】 石碏大义灭亲之事,可与公孙寿辞司城,使其子荡意诸代而死之互读。见文十六年传。


左传·隐公四年》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〇逆,迎接。〇邢国,国名,姬姓,周公旦之子邢侯之后,在今河北省邢台市。〇众也,得众也。〇按例,新君即位必在旧君死后的第二年,此不待第二年者,孔疏:“贼讨乃立,自继前君,故不待逾年也。”

补逸 ·

《史记·卫世家》 桓公二年,〇前733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之,州吁出奔。十三年,〇前722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求与之友。十六年,〇前719年。州吁收聚卫亡人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详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于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有鱼】 据《卫世家》,卫桓公即位次年(前733年),州吁因骄奢而被绌,州吁出奔,与夺权失败而流亡在外的共叔段相交为友。后州吁收聚“卫亡人”袭杀了桓公。

【有鱼】 《左传》中“亡人”一词出现多次,昭二十年,卫灵公曾多次以“亡人”自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亡人之忧,不可以及吾子;草草莽之中,不足以辱从者”。昭三十一年,荀跞以晋定公名义慰问逃亡在外的鲁昭公,鲁昭公对曰:“君惠顾先君之好,施及亡人,将使归粪除宗祧以事君,则不能夫人。己所能见夫人者,有如河!”亦以往人自称。华向之乱“张丐不胜其怒,遂与子皮、臼任、郑翩杀多僚,劫司马以叛,而召亡人”,庆封曾经“使诸亡人得贼者,以告而反之,故反卢蒲癸”,卢蒲癸返国后与王何“不攻庆氏”。亡人多指出奔逃亡的贵族,亡人本罪臣,而因亡人作乱者多,故与“盗贼”论处。郑西宫之乱“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盗者,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之徒,郑在野之大夫也。

【附表:春秋时期贵族出奔情况统计表

【正文 

《左传·五年 夏,葬卫桓公。卫乱,是以缓。〇卫桓公被弑于隐四年三月,因有州吁之乱,十四月乃葬。而诸侯五月而葬,缓也。(见隐元年传)

《左传·五年 四月,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〇牧,郊外;杜注以为卫地,在今河南汲县。

《左传·五年 卫之乱也,郕人侵卫,故卫师入郕。〇郕,《公羊传》作“盛”,《史记》和传世器作“成”,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成叔武。本西周畿内国,后东迁,地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一说在河南省范县)。

《左传·桓公三年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不盟也。〇胥命者,诸侯相见,约见而不歃血。〇蒲,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稍东。

《左传·桓十六年 初,卫宣公烝zhēng于夷姜,生急子,属zhǔ诸右公子。〇夷,或是国名,疑即隐元年“纪人伐夷”之夷,姜姓。〇急子,《卫世家》《邶风》等作“伋子”。〇属,使傅之。〇右公子,名职。杜注谓“左右媵之子,因以为号”,孔疏谓“此左右公子,盖宣公之兄弟也”。

【有鱼】 烝,旧注“上淫为烝”,指父亲去世后,儿子可娶非生母的诸母。《左传》中关于“烝”婚的记载共有五例,此处及闵二年“齐人使昭伯烝于夷姜,不可,强之。”庄二十八年“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僖十五年“晋侯之入夜,秦穆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黑要烝于夏姬(见成二年“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王予之连尹襄老,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其子黑要烝焉。”被烝之人地位近于夫人,其所生之子可立为太子、夫人、国君,则“烝”婚在春秋时期的一种特殊婚姻形式,本非淫也。

【附表:春秋时期特殊婚姻统计表

《左传·桓十六年 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〇《诗·邶风·新台》序云:“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生寿及朔。属zhǔ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〇左公子,名洩。〇宣姜,齐僖公之女。〇构,构陷,谓进谗言以挑拨离间。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shēn,将杀之。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〇莘,卫地,为卫、齐两国边界,在今山东省莘县北。〇行,逃走。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〇《诗·邶风·二子乘舟》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二公子故怨惠公。二公子,指右、左二公子。

《左传·桓十六年 十一月,左公子洩、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〇公子黔牟,卫宣公之子。《公羊传》何休注“卫朔背叛出奔,天子新立卫公子留。”公子留即公子黔牟,为周庄王所支持。

【考异 

《史记·卫世家 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悦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

【发明】 按《史》,则夷姜乃宣公夫人也。《左氏》以为烝,恐非。

【有鱼】 夷姜虽为宣公所烝,但应为夫人。相关见文章【春秋女子】夷姜、宣姜”。

【正文 

《左传·桓公十七年 十七年春,盟于黄,平齐、纪,且谋卫故也。〇黄,齐地,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北。〇齐欲灭纪,桓十三年“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纪又随鲁、郑等败齐师,故鲁居中调和齐、纪关系。〇桓十六年,卫立公子黔牟,卫惠公奔齐,齐欲纳之。

《春秋·庄公五年 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〇齐人、宋人,《榖梁传》谓即齐侯、宋公。

《左传·庄公五年 冬,伐卫,纳惠公也。

《春秋·庄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〇正月,《公羊》《榖梁》俱作“三月”。〇王人,周王室之官。〇此为《春秋》书救之始。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〇成十八年传曰:“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朔为诸侯所纳,不称归而称入者,惧失众心,以国人迎逆来告也。

《左传·庄公六年 六年春,王人救卫。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〇放,放逐。〇宁跪,卫大夫。据《世族谱》,为宁速之子。

《左传·庄公六年 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〇衷,适当。意谓凡立君而能固其位,必于立其人之先,揣度其本末,而后选择适当方法、适当时机而行。《正义》引刘炫云:“度其本,谓思所立之人有母氏之宠,有先君之爱,有强臣之援,为国人所信服;度其末,谓思所立之人有度量,有智谋,有治术,为下民所爱乐也。”〇不谋,不为之谋。〇所引诗自《诗·大雅·文王》篇。本,本宗;枝,支子。

【正文 

《左传·闵公二年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〇狄,杜预《后序》引《竹书纪年》云“卫懿公及赤狄战于洞泽”,则狄为赤狄。卫懿公好hào鹤,鹤有乘轩者。轩,曲辀(zhōu,车辕也)而有屏障之车,大夫以上乘之。〇鹤乘轩者,汪中《述学·式三九中》云:“谓亦卿之秩宠之,以卿之禄食之也。”贾子春秋》云:“卫懿公好鹤,鹤有饰以文绣而乘轩者。”则以鹤乘轩者实有其事,恐不可信。又有谓鹤指鹤邑之人为懿公之外嬖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〇受甲,即授兵。古者兵器藏于国家,有兵事则颁发;毕,仍需缴还。

玦在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置于死者的耳部,当为耳饰。古人配玦还有很多含义,如表示有能力决断事情、表示决心等。早期的玉玦一般无纹饰,形体较小,出土时多在人头骨的耳部,但也有兽形玦,形体较粗大,有的缺口处仍相连。玉玦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礼仪功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源自故宫博物院)

《左传·闵公二年 公与石祁子玦jué,与宁nìng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〇石祁子,石骀仲之子,石碏之后。〇宁庄子,据《晋语四》及《世族谱》,为宁跪之孙,宁穆仲静之子,名速。据《世本》,宁氏出自武公。〇玦,玉的一种,环形而有缺口者。矢,箭。杜注:“示以当决断;矢,示以御难。”〇赞,助。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〇孔婴齐,孔达之父。孔达见文元年传。《礼记正义》引《世本》云:“孔庄叔达生得闾叔谷,谷生成叔烝鉏,鉏生顷叔罗,罗生昭叔起,起生文叔圉,圉生悝。”顷叔罗,《世族谱》作“须叔羁”。据哀十一年,孔文子以孔姞妻太叔疾,则孔氏为姞姓,异姓大夫也。〇荧泽,在黄河之北。〇不去其旗,指不藏其旗。〇甚败,惨败。《吕氏春·忠廉篇》云:“翟人至,及懿公于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左传·闵公二年 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〇古人视祭祀与祭器极重,故太史为此言以骗狄人。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〇待,抵御。夜与国人出。狄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沬司徒疑簋(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左传·闵公二年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〇杜注:“卫宣公以隐四年立,桓十二年卒,终始二十年耳。即位之后,乃纳急子之妻,生寿及朔。朔既有兄,知其盖年十五六耳。”齐人,指齐僖公。〇昭伯,据《史记》,卫宣公之子,急子之弟公子顽。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〇齐子,《会笺》云:“齐子谓嫁于齐者。僖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长卫姬,生武孟。’齐子即长卫姬也。”宋桓夫人,即宋襄夫人之母。自惠公之立自此四十年。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

【有鱼】 关于长卫姬与齐子之辨,见文章【春秋女子】齐桓公妻妾

《左传·闵公二年 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〇夜渡,盖畏狄师也。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gōng、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〇共,卫邑,即今河南省辉县。滕,卫邑,今不详所在。〇庐,同旅,寄居。曹,卫邑,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〇《经》《‍传》皆云十二月狄入卫,卫人东徙渡河,收集离散,乃立戴公。此年之末,文公即位。计戴公为君不过十数日耳。许穆夫人赋《载驰》。〇《载驰》,见《诗·鄘风》。毛诗序》云:“《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shèng、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无亏,齐桓公之子武孟,其母为长卫姬。kuì公乘shèng马,祭服五称,牛、羊、豕shǐ、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kuì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〇归,馈赠。〇乘马,驾车的马匹。〇门材,为门户之材。〇鱼轩,装饰鱼皮的车子。〇重锦,锦之熟细者。三十两,三十匹。古代布匹,每匹四丈,分为两段,两两合卷,故谓两;若匹偶然,亦谓之匹。

补逸 ·

《吕氏春秋·忠廉 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襮,本意是绣有花纹的衣领,引申为外衣。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〇内,纳也。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是复立卫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命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

【有鱼】 此处典故:弘演肝、弘演纳肝、纳肝人、纳肝卫演。《韩诗外传》卷七、《新序》卷八亦载此事。

《史记·卫世家 初,翟杀懿公也,卫人怜之,思复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后,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寿又无子。太子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尝代惠公为君,八年复去;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为戴公。戴公卒,复立其弟毁为文公。

【有鱼】 《史记》谓黔牟、昭伯为太子伋同母弟。

【正文 

《左传·闵公二年 僖之元年,〇前659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二年,〇前658年。封卫于楚丘。邢迁如归,卫国忘亡。〇夷仪,在今山东省聊城县西。僖元年经曰:“(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〇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僖二年传曰:“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〇忘亡,忘其灭亡之困。

《左传·闵公二年 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〇大布,粗布。大帛,大白,粗帛。示俭也。〇孔疏:“务材,务在植材用也;训农,训民勤农业也;通商,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惠工,加恩惠于百工,赏其利器用也;敬教,敬民五教也;劝学,劝民学问也;授方,授民以事,皆有方法也;任能,其所委任,信能用人也。”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〇季年,末年也,杜注以为在僖二十五年。

【增 ·

《鄘风·定之方中 

 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

□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有鱼】 定,即星,又叫营室星,北方七宿之一。方中,定星昏中而正,意思是定星在黄昏时分出现在天空正南方。定之方中表明时间在夏正十月,周正十二月,此时小雪前后,农事已毕,土壤未冻,适宜夯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曰:“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水,即大水、星。栽,筑墙立板;或即载,夯土。

《清华简·系年 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卫人自康丘迁于淇卫。周惠王立十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师伐卫,大败卫师于qióng,幽侯灭焉。翟遂居卫,卫人乃东涉河,迁于曹,焉立戴公申,公子启方奔齐。戴公卒,齐桓公会诸侯以城楚丘,归公子启方焉,是文公。文公即世,成公即位。翟人或(又)涉河,伐卫于楚丘,卫人自楚丘迁于帝丘。

【有鱼】 睘,即《左传·闵公二年》之“荧泽”及《竹书纪年》之“洞泽”。公子启方,即卫文公。公子启方,即公子开方。

【正文 

《左传·僖公十八年 冬,邢人、狄人伐卫,围。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及朝众,曰:“苟能治之,燬请从焉。”众不可,而后师于訾娄。狄师还。〇菟圃,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境。〇众,国人。谓使国人共议于朝。〇燬,卫文公初名辟疆,后改名燬。〇訾娄,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与长垣县接界。

《左传·僖公十九年 秋,卫人伐邢,以报菟之役。于是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〇为祭祀山川而占卜。不吉。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〇《诗·周颂·桓》云:“绥万邦,屡丰年。”孔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行军时在军队驻扎处举行的祭祀。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〇伯,长也。齐桓公已死,无霸主也。

《左传·僖公二十年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〇卫难,指去年卫伐邢。僖二十一年经:“春,狄侵卫。”杜注:“为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〇守,官守,此指国守城正卿国子。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〇二礼,礼至与其弟。掖,挟人臂。赴,仆。此谓二礼随从国子,出其不意,左右挟持其臂,然后仆以投诸城外。正月丙午,卫侯燬huǐ灭邢。同姓也,故名。〇丙午,二十日。礼至为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〇莫余敢止,即“莫敢止余”,没有人敢来阻止我。

图片源自网络

【评论 

【高士奇】 国家之患,莫大于骄淫。骄淫,由于宠昵。欲动情肆,而不能裁之以礼义,鲜不酿无穷之祸,而寝至于败亡。州吁,嬖人之子也,庄姜恶之,与武姜之爱叔段相去远矣。武姜欲立叔段,武公弗许,犹足以致乱;况州吁之凭宠好兵,庄公弗禁,石之切谏,弃若罔闻。州卒杀桓公而自立,安忍阻兵,毒流四国。卫之祸,庄公为之也。宣公烝于夷姜,又纳子伋之妇,淫昏无道,史册罕闻。寿子急载旌之难,而惠公不能容一黔牟,连五国之兵,抗王官以入国。《柏舟》之诗,何不闻焉?昭伯复于宣姜,生二子与二夫人,而其由则自齐人使之,廉耻丧矣。上下淫,卫于是灭伦伤化者再世,何怪桑间、濮上相习成风而不可止耶?〇桑间、濮上,卫地,此指淫风。《礼记·乐记》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曰:“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三卫之诗即《邶风》《鄘风》《卫风》内容多涉男女情爱,后世斥之为“桑间濮上之音”。孔子序诗录《墙茨》、《鹑奔》诸什,于《春秋》历纪夷姜、宣姜中冓之事,以志卫为狄灭之由。二诗见《鄘风》。《墙有茨》序云:“《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鹑之奔奔》序云:“鹑之奔奔》,刺卫宣姜也。卫人以为宣姜鹑鹊之不若也。”〇中冓,内室,指闺门以内。后指闺门秽乱。福善祸淫,其应响。而或以懿公之亡国,缘于好鹤,其亦未之察矣。弘演报使于肝,以身为曝,千古伤之,而《左氏》失纪。卫当东渡,遗民男女仅七百有三十人,康叔、武公之祀不绝如线矣。夫人堕《载驰》之泪,公子下庐槽之甲,而戴公短祚,国烬仅存。非文公崇帛冠、布衣之节,务材训农,敬教劝学,以励精兴复为事,安能举訾娄之师,而靖邢狄之难哉?夫一衡也,nǎng以骄淫败,曩,以往,从前。后以勤俭兴,斯亦古今得失之林,而有国者所宜鉴也。

【分享 

【有鱼】 回复关键词“鱣鱼”获得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高士奇.《左传记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列女传》故事7
《烈女传·母仪传》第七篇·齐女傅母
漫卷诗书:姐妹情深,无奈还得分离
诗经《日月》:美女是活给自己看的,别奢望人人都爱你
她是《诗经》中走出的绝世美女、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却得不到君王的宠爱
诗经·卫风·硕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