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篇(三)穷游之海外版1.0——英国

时间来到1992年,这时我已经作为外派干部,来到英国伦敦的中国银行工作。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海外旅游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有三个重要的标志,第一是“公费”(严格讲可以说是超越了社会主义阶段,到达了共产主义阶段),第二是“穷游”,第三是“出麻疹”。

外派干部的旅游是俱乐部(相当于工会福利)组织的,其费用从“小公”账户支出。关于“俱乐部”和“小公账户”我在《洋插队》一章里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一般意义的公费旅游属于“合法”腐败行为,但我这里说的公费旅游,却不在腐败之列,虽然费用走的是“小金库”,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小公账户”里的钱原本就是我们自己的,只不过因为当时体制的原因,我们对自己的社会工资收入仅有部分的使用权利。

“穷游”无需多解释,就是穷人旅游——辛苦受累、窘促寒碜。

“出麻疹”是形容当时国人旅游的心态。“出麻疹”一说借用了小说《围城》里方鸿渐的一句话,出洋好比出水痘、出麻疹,“非出不可”。

在西方国家生活工作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叫旅游的这事儿,洋人叫度假。这两个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旅游”的词义是旅行游览,它表现的是动的状态。“度假”强调的是“打发时间”,是“消遣”。

穷人出去旅游的心态是“出麻疹,”是“非出不可”,是一个任务,是一种使命。出了麻疹就脱胎换骨了,就有了资本,就可以向没有机会“出麻疹”的人炫耀。但穷人受财力的限制,在完成“出麻疹”任务时,总是尽一切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尽可能多的景点;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

我外派到伦敦工作后的第五天就是复活节,是个长周末假期,伦敦地区放假四天。俱乐部组织去曼彻斯特、利物浦、北威尔士的兰迪德诺(Llandudno)等地旅游,周四下班后吃完晚饭就出发去第一站曼彻斯特。

四月下旬的英国天气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季节,英国人也纷纷驾车外出旅行,整个高速公路上万车齐发,景象蔚为壮观。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俱乐部活动,心情还是有些激动。我激动和感慨是因为自己也能像当地人一样驾车(尽管不是我自己开)去旅游。大家的心情也跟我一样,轻松愉快。那时候除了总经理室成员外,其他干部还不能带家属,车里面都是些年轻的光棍儿,一路上嘴就不停。由于路上车多,有时车速很慢,当看到旁边的车里(降下车窗)坐着姑娘或年轻媳妇时,我们车里的年轻人总会跟人家起哄,有些话也不失幽默,不过是黄色的幽默。我心说我们这车拉了一车的流氓。

伦敦M25环城高速

伦敦距曼城正好200英里,正常情况下需要三个多小时,因为堵车多花了一倍的时间,晚上11点才到曼城。我们住在中行曼城支行的办公室,几个司机住在小房间,为的是保证他们的休息质量,而我们不开车的六个人在一楼打地铺,行李都是自带的。

第二天一早吃方便面加荷包蛋,吃完饭整个办公室里充满了方便面调料的味道。上午驱车向西80多英里到了北威尔士的兰迪德诺,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到此一游”,今后可以向人宣称“我来过北威尔士了”。说实在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海滨,跟英国其他的海滨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这天天气阴沉,气温很低。

康威悬索大桥(Conwy Suspension Bridge

下午往回走(返回曼彻斯特),路上看了康威悬索大桥(Conwy Suspension Bridge),参观了世界上站名最长的火车站,它的站名应该是威尔士语,叫:

Llanfairpwllgwyngyllgogerychwyrndrobwllllantysiliogogogoch,完全像一大堆乱码,总共58个字母。

这实际上是一句话,站牌旁有英文译文:The St. Marks Church in the Hollow of the White Hazel near the Rapid Whirlpool of the Llanstysilo of the Red Cave。它大意是红石山洞的Llanstysilo湍流旋涡附近白榛山谷的圣玛利亚教堂。这个Llanstysilo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因此不能保证我的翻译的准确性。

因为这个单词太长,即便是威尔士人也很难念,更不用说外人了,它不过是吸引游客的噱头罢了。

北威尔士的风光还是很美的,具有典型的英国田园特点:连绵起伏的丘陵,绿草如茵,一块块用石块或栅栏围起来的草场上,牛羊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或晒太阳。一路上没见到一块庄稼地,也没碰到过一个有色人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简爱生活的那个年代。

 威尔士风光

英国的春天非常迷人,这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色彩斑斓的野花和绿草地相映成趣。街道两旁的樱花和玉兰如火如荼,房前屋后的郁金香亭亭玉立,随处可见。

第三天上午去利物浦,参观了利物浦大教堂,这是英国最大的国教教堂,在世界上排名第五。

利物浦大教堂

下午在返回曼城的路上在一个叫切斯特(Chester)的城市逛了逛。切斯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罗马人统治时期,现在是著名的旅游城市,闹市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跟中国大街上的人一样多。

切斯特城(Chester)

吃完晚饭去中国驻曼城总领馆玩。总领馆是一座气度不凡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是周围最好的一栋豪宅,它的内部也豪华典雅,宽敞舒适。我们进去时几个年轻人在唱卡拉OK,还有一桌人在打麻将。我太困了,就在另一个客厅里迷糊了一会。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一个叫Alton Tower 的游乐场,据说是欧洲最大的游乐场,但我表示怀疑,我不相信它会比欧洲迪士尼更大。这是我第一次去游乐场,一切都感到新鲜,特别是黑洞、180度电影、离心机等让人感觉很奇妙。 

这样的旅游后来又有过许多次。1994年以后随着更多的家属来英国,我们出行的阵势也越来越大,遇到长假一次能开大小四五辆车,二、三十人。我们去过英国最北边,距离伦敦将近1000公里的Inverness,也去了著名的苏格兰湖区;曼城和格拉斯哥又去了两次,还是到支行打地铺,每次离开时一人提一个大号的黑塑料垃圾袋(内装行李)上车,十分狼狈,不知路边的英国行人看到后作何感想,总之,我感到很丢脸。

有一次,我跟赵红被安排睡过道,这是通向卫生间的必经之路。睡觉前我声明大伙不必顾忌,随时可以通过这里去上厕所,但整个晚上没有一人上厕所。我倒是方便,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一晚上竟然罕见地上了三次厕所,因为睡觉前吃了不少西瓜,还喝了啤酒。

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我们赶紧起床,并故意弄出点动静来,意思是告诉大家我们起来了,可以上厕所了,后来听说他们憋坏了。

八月份的长假去苏格兰,住在格拉斯哥支行的办公室里,早上六点钟就得起床,因为苏格兰不放假,我们必须赶在支行清洁工来打扫卫生之前,提着黑色垃圾袋离开。

我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旅游了,但是赵红来后我必须陪她出去,因为我虽然已经“出过麻疹”,但她还没有。我们不仅走遍了英国,而且还去了欧洲大陆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先头去时也是住中行宿舍、大使馆等,后来钱多了些,就开始住低档的旅游酒店,比如Hotel Ibis之类的。

这种“出麻疹”式的旅游相当无聊,我把这个叫做“孙猴子式旅游”。

《西游记》第七回里孙悟空跟如来佛打赌,孙悟空架起筋斗云,一个筋斗去了十万八千里外,见到五根肉色柱子,便在中间那根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一行字,然后又忍不住撒了一泡尿。

我们的外派干部和家属,跟孙猴子很像,每到一地第一件事是撒尿,接下来是拍下“到此一游”的照片,然后就是上车睡觉。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对,或者说有什么奇怪的。让我感到好玩的是有那么几个人对厕所特别亲,每到一地必是第一个冲到厕所,出来后你能看到他们脸上呈现出幸福的满足感。似乎上帝只给他们配备了一个小号的尿泡(读sui pao,其容量十分有限,以至于刚上完厕所不久又内急了。去荷兰时我们的导游后来有了经验,每到一地,先详细告诉大家厕所的方位,沿途也不断地报告下一个可以上厕所的服务区还有多远,好让那些拥有小号尿泡的人放宽心。

上完厕所接着是拍照。有不少人下车后见到一个建筑物就往前面一站,拍完照就上车,在车上问别人,刚才那个建筑是个什么去处。

“人穷志短”是一句老话,虽然不好听,可你不能否认它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在某些穷了半辈子的外派干部心里,英镑第一,面子第二。

19955月长假,我们一行27人去伦敦以西300英里的Land’s End,它是英国的“天涯海角”。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可看的,没有沙滩,海边只有黑褐色的礁石,凶险而怪异,到这儿来仅仅是为了到英国的最西边。我们第一晚住在一个叫Cliff(悬崖)的家庭旅馆,房间整洁干净,住一晚加早晚两餐共29英镑,不包括酒水。

Land's End

晚上吃饭时老板娘来问要喝些什么,我跟何晓东分别要了橙汁和啤酒。当问到一位外派干部时,他转过身去问坐在身后的牛延平(总务),说谁付账。老板娘一定很困惑,自己喝不喝东西为什么要问别人?其实一杯饮料也就一两镑钱,一听自己付账就不要了,是不是有点丢份儿?

The Cliff Hotel

在返回伦敦的路上不知是谁的主意,去看一个小农场,结果到了地方一看,只有三五头小毛驴。人家问愿不愿意跟毛驴交朋友,这帮人说愿意。人家说那交钱吧,一人两镑。我心说这英国人一定很纳闷,今儿这是怎么了,这么好的运气,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帮中国傻子,扔下60镑钱,跟驴交个朋友。当时我就乐了,在我们新疆满大街跑的都是毛驴,我们叫毛驴子,也是骂人的话。

本图左上角红圈处就是仅有的几头毛驴中的一头

除去一些“出麻疹”式的旅游外,在英国几年时间里,也有不少有意义的,感觉不错的,留下美好回忆的参观游览,比如参观大英博物馆、国家艺术画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但我最喜欢的是自然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社会,英国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两个博物馆里最震撼我的是科学的伟大和力量。

除了参观这些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外,还有些参观也很吸引人,因为这些都是在国内所不能随便看到的。

在我当俱乐部主任的那年,我组织去参观布拉德韦尔核电站(Bradwell)。布拉德韦尔核电站在埃塞克斯郡东部海滨,黑水河(River Blackwater)的入海口处,距伦敦约60英里。核电站的厂址原为二战时期英国皇家空军的基地,沿途我们看到不少二战时期的机库,让人联想起反映英国二战的电影。

那时候没有网络,我是通过查找有限的书面资料得知这个核电站对公众开放,到地方后才知道,人家不仅让参观机房,还让进入主控室参观。

参观之前需要登记,但不核对身份证;有安全措施,但那是为了防核辐射。每批只能进去八人,配一名导游(共三个导游轮流工作),参观时间一个小时。导游告诉我们参观一次的放射性污染相当于乘飞机伦敦巴黎往返十趟的辐射量。

我们先看了压水反应堆。这个电站共有两个反应堆,我们参观其中的一个。核燃料就放在反应堆里,每块核燃料有一个固体胶水棒(办公用品)那么大,放在一个胳膊粗细,一米来长的金属棒里,金属棒的外表像是散热片。核燃料的寿命为5-7年,一个反应堆共有两万多个这样的燃料棒,每个都编上号,能量释放尽后再运到另外的地方,通过再处理还能得到96%的再使用价值。我问了一下导游核燃料工作时产生的温度,她告诉我说360度。

反应堆产生的热能用来加热锅炉,锅炉产生的蒸汽用来推动汽轮发电机,这跟任何一个热力发电站没有什么区别。

该电站的设计总装机容量为300兆瓦(30万千瓦),当时有六台汽轮发电机组。一进到汽轮机车间,我就闻到熟悉的透平油(汽轮机润滑油)的味道。

在主控室导游指着仪表盘对我们说总共有六种安全保护装置,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在数秒之内关闭反应堆。

参观核电站

布拉德韦尔核电站已经运行34年了(1962年建成发电),设备看起来不很先进。真正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它向公众开放,甚至是向外国人开放。对公众开放的参观活动实际上构成了电站的日常工作。我问导游你们对游客开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事宜,连门票也不收,谁来承担这些费用。她说,说到底是你自己支付这些费用的,因为你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电,跟任何其他行业一样,我们也得做广告,要跟用户保持某种联系,要让用户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于1991年,比布拉德韦尔核电站差不多晚了整整三十年。谁能想到,仅仅又过了二十五年,中国就跟法国合作中标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实现了向发达国家出口核电技术。

参观完核电站,我们四处去找野餐的地方,最后来到一个种植草莓的农场。我们先吃了自己带的东西,然后去农场摘草莓。我们的人一边摘一边吃,我不好意思,就没有去摘草莓,而是拿了摄像机摄像。厚道的农场主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把他们录下来了,我说是的。他说借我看看,我要根据吃的多少来收费。我笑着说,你应该在他们进来的时候给他们称体重,离开时再称一次,然后按照两次过磅的差额来收费。他听后笑了,然后又说你看,出来的人嘴都是红的。

这天我们的人都很开心,不仅参观了核电站,中午还享用了俱乐部提供的免费午餐,没吃完的东西也分给大家,最后还白吃了很多草莓。

核电站向公众开放让我吃惊,但这毕竟还是民用设施。能做到把现役的、最先进的军舰对公众开放,这不仅让我吃惊,更让我佩服。我佩服的是他们的自信,我惊奇的是他们如何做到安全和保密的。

19965月第二个长周末,英国军港朴茨茅斯(Portsmouth)举办海军节,我开车带路去朴茨茅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车开到海军基地的停车场。汪洋吃惊地问我,你以前来过吗?我说我是看着路边的牌子来的。在英国凡有重大活动,AA(英国汽车协会)都会在路上树立起指路标志,非常有用。

把车停好后我们乘坐海军安排的免费双层巴士前往活动地点,我们的人纷纷赞叹人家的安排真是周到。

我们先去参观格洛斯特号驱逐舰(Gloucester)。这是一艘稍嫌落后的常规舰艇,是这一系列的最后一艘,1982年下水。这艘驱逐舰是前不久从阿拉伯湾回来的,执行了对伊拉克的禁运任务。因为躲雨,我们在这艘舰上呆的时间最长,还在上面看了直升机表演。

看雨下个不停,我们不能老呆在这儿,就下了船。赵红看到有卖一次性雨衣的,我们就买了雨衣,然后去找韦斯特敏斯特号驱逐舰(Westminster)。这是英国最先进的军舰,1993年下水,是一艘多用途反潜驱逐舰,刚从南太平洋执行任务返回。最先进的战舰向全社会开放,且不问身份,着实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惊讶,难怪来参观的除了英国人外就属中国人多。在躲雨的地方一半都是中国人,他们纷纷拿出面包、香肠、盒饭开吃。我心想人家免费让你参观,而一个三明治或热狗不过一两镑钱,你连这点钱都不让人家赚,可真够可以的。

在这艘军舰上唯一不同的是不让进入驾驶舱参观,而其他的军舰都让参观驾驶舱。

二十年后中国的现役军舰也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城堡、庄园,英国版的史记
欧洲篇:带你看英国(01)
关于英国20个冷知识,带你了解真实的英国
深度好游之英国Day2
英国--威尔士北部
英国威尔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