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中会:如何开启父亲的家庭功能 | 家庭建设论坛文字稿

本文整理心理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北京红枫妇女热线督导专家王中会老师在首届全国家庭教育与家庭心理建设论坛做的《如何开启父亲的家庭功能》报告内容


各位家长朋友好,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每个家庭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因为自古以来有这样的文化传统。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说明家庭当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如何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和功能,也就是父亲的亲子教育的功能。

如何开启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的功能,我想讨论这样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在家庭当中有一个很普遍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鲍恩在家庭系统治疗理论中提出来的,它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比如说爸爸妈妈如果有矛盾的话,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问孩子,爸爸是对的还是妈妈是对的?孩子如果回答爸爸是对的,妈妈就会不开心。那孩子如果回答妈妈是对的,爸爸就会觉得不开心。

这个时候,孩子就和爸爸妈妈中的一方站在一个立场上,就形成了和另外一方对抗的一个模型,这就叫家庭的三角化。这个时候,三角形就不平衡了,就会导致爸爸妈妈中的一方觉得孩子不认同自己,孩子就卷进父母的矛盾冲突了。当孩子一旦卷进父母的矛盾冲突中,这个家庭就变成了一个冲突的模型,而不是一个和谐的、幸福的、温暖的、美好的一个家庭氛围。

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所以爸爸最重要的是要和妈妈的关系形成一个健康的夫妻关系,让孩子在爸爸妈妈共同的爱护下健康成长,就不会出现家庭的三角化,就不会出现孩子为了帮着爸爸或者妈妈而卷进夫妻的冲突。也就是说爸爸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要爱妈妈,要呵护妈妈,要建设好夫妻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温暖的幸福的家庭环境。

第二个方面就是恋父情结。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俄狄浦斯情结,也叫恋母情结或者恋父情结。很多女孩在择偶的时候会出现这样两种极端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找一个像爸爸的人,第二种情况是一定不要找像爸爸这样的人,这都和恋父情结有关。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恋父情结出现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当女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可能更多的喜欢爸爸,就会出现恋父情结。这个时候小女孩的内心出现了一种斗争,一方面喜欢爸爸,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喜欢爸爸。用动力心理学的词来说,就是有个本我,又有个超我,本我就会喜欢爸爸,超我觉得这是我爸爸,我不该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喜欢他,这个内心的冲突就会导致一个孩子出现一个心结,这个心结就叫做恋父情结。

如果这个女孩子一直觉得爸爸是很好的一个人,特别认可爸爸,特别喜欢爸爸,也一直没有得到爸爸,这她就有可能在择偶的时候一定要找爸爸这样的人,因为她就喜欢爸爸这个类型的人。这就是由对爸爸的喜欢转移到对异性的一个喜欢,这个女性在择偶的时候就有可能选择和爸爸相似的。

还有一个类型是这个家庭里面爸爸没有地位,爸爸在这个家里面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是妈妈的一个批评对象,是妈妈的一个斥责对象,典型的就像《都挺好》里面的苏大强。那么苏明玉在择偶的时候,就不可能想选择苏大强这样的人。如果一个女孩子她在小时候本来可以喜欢爸爸,但是她觉得爸爸并不是我理想当中的喜欢的人,就会导致她在择偶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一定不找像爸爸那样的男人。

可能她的爸爸有一些缺点,比如说懦弱,没有能力,或者是不能够引导她,等到这个女孩择偶的时候,这种恋父情结就会对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当一个孩子认可的爸爸,妻子认可的丈夫,妻子不指责自己,孩子也认可自己。这样孩子在择偶的时候会有一种积极的心情,积极的想法去找一个更积极健康的人,而不是逃避找爸爸这样的人。

接下来再和各位家长朋友探讨一下第三个问题,就是父亲如何影响女儿避开渣男?

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词叫渣男,还有一个词叫做吸渣体,就是说有的女孩就特别吸引那些渣男。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会培养这种吸渣的女孩子呢?就是缺乏爱的家庭,越缺乏父爱,她就越渴望父爱。等她长大了,如果有一个男孩对她好,她就会奋不顾身的爱上这个男孩。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叫饥不择食,一个人太饥饿了,他就可能对食物不加选择。只要你关爱我,喜欢我,只要你对我好,那我就认可你,就会爱上你。吸渣体的形成原因就是太缺乏关爱,怎么避免呢?就是我们说的富养,富养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多的是情感和精神层面的。父亲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这个家庭提供一种经济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一种情感的滋养和精神力量的引领和支持。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是父亲,如果关爱太少的话,就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吸渣体。而当这个孩子得到父爱的滋养,她内心的情感是富足的,是丰盈的,她就不可能因为一个男孩对她好一些就奋不顾身的去爱上这个男孩,她就会理性的辨别这个男孩是真心的对我好,还是一时的对我好,他是偶尔的对我好,还是有可能长期的对我好,他是不是真的能够一生一世的让我相信他。即使遇到渣男,她也能把他屏蔽掉。

接下来再说一下第四个问题,就是如何来激发父爱。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看见这样一个现象,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到周末还有各种各样的应酬。这样爸爸事业越成功,他在家庭里面参与度就越低,爸爸每天似乎在外面能找到很高的价值感,但是回到家里面可能就会成为妻子埋怨和批评的对象,认为爸爸对这个家和孩子的照顾太少。

当一个父亲事业越成功,参与孩子的教育越少的时候,实际上这个父亲没有被激发出父爱。每个父亲对孩子都有父爱的,但这个父爱是需要激发的,如何激发父爱呢?激发父爱就是要让爸爸参与带孩子,让他也能体会到带孩子的辛苦,越辛苦,他就会越爱孩子。如果爸爸觉得没关系,孩子这么小他什么也不懂,你爱他他也不知道,也不参与关爱孩子,反而这个父爱不容易被激发了。

如何来鼓励爸爸去激发他们的父爱?妈妈要善于引导,妈妈不要完全独当一面,不要告诉爸爸,你只要把你的工作弄好就行,而是要在他去关爱孩子的时候给他鼓励。鼓励可以是语言上的鼓励或者是食物方面的鼓励,比如说给他做个好菜,这样爸爸就会觉得他既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当中找到了父爱,又在和家庭的互动当中找到了家庭的温暖。

如果能把父爱激发出来,这个爸爸就能够给到孩子他的那份爱、那份热心、那份温暖。除此之外,父亲给孩子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父亲给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个力量感和安全感。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家庭不一样,这个家庭爸爸不在家,那个家庭爸爸在家,哪个家庭的孩子会更觉得安全?我们能感受的到孩子在有父亲在场的时候,他觉得更安全更有力量,父亲不在场的时候,他会觉得有些恐惧的,有些胆怯的,有些焦虑的。

特别是当孩子在面对一些困难、挑战、挫折、逆境的时候,他内心的那种前行的力量某种意义上就来源于内心爸爸的支持,就是他觉得无论我怎么摔倒,爸爸会在后面支撑着我,这个时候他就会重新的鼓起内心的勇气。父亲的这份支持就会让一个孩子勇敢前行,所以说激发了父爱,对孩子的长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个方面,就是养育孩子是一场接力赛。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教育子女也是一场接力赛,教育子女的这场接力赛怎么跑才有可能跑赢呢?一般一个家庭里面是妈妈先跑第一棒,因为当孩子刚一出生,大部分家庭是母乳喂养,孩子在妈妈这可以得到温暖,可以在妈妈这儿得到关爱,可以在妈妈那儿得到食物,孩子自动就会和妈妈更亲,有很深的情感连接。这个时候爸爸是跟不上的,因为孩子还不会动,不会讲话,那这个时候是不是爸爸就不需要关爱孩子了?

不是,爸爸是蓄势待发,这个时候爸爸要关爱妈妈。因为孩子刚出生,睡觉不规律,吃食物也不规律,妈妈需要全力的照顾孩子,这个时候爸爸要照顾好妈妈。如果关心妈妈、关爱妈妈、支持妈妈、温暖妈妈,这个妈妈就会更有力量,就可以更好的照顾好孩子。

那什么时候爸爸要接起照顾孩子的第二棒?一般情况下是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爸爸要接起第二棒。因为孩子到了三岁以后,他的活动能力增强了,跑的更快了,活动范围增大了,这个时候很多妈妈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我们经常在公园里面看见一个孩子在前面跑,妈妈在后面追,这个孩子越大她越追不上。这时候,一般妈妈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妈妈就会限制他的活动范围,说宝宝你不要使劲跑,我跟不上,你跑一会要回头看看,不要离妈妈太远,如果你要离妈妈太远,你要往回跑,不要再往前跑。

这样做某种意义上是会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而且孩子也有些担心,孩子想向外探索,想去更远的方向探索,但是他记得妈妈一句话,不能跑的太远。当妈妈发现孩子跑的太远的时候,她也会使劲的去喊这个孩子回来。当孩子越大,他的活动范围也会更大,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更限制他们。当妈妈力不从心的时候,如果爸爸能够接过接力棒,就可以扩大孩子向外探索的范围,因为他觉得再远一点爸爸也能跟得上,他再快一点也没关系,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当妈妈就是力不从心的时候,爸爸可以接过接力棒,某种意义上也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因为孩子接触的事物越多,越勇于探索,孩子就越有可能有创造精神,探索精神,他的创造力也有可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所以说家庭教育是一场接力赛,第一棒要妈妈来跑,第二棒要爸爸来接,如果这个家庭能够很好的跑好这个接力赛,对孩子的教育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一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合作能力如何来培养?第一个,妈妈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是妈妈和孩子合作,第二个,爸爸和孩子互动的时候是爸爸和孩子合作,如果这个孩子既能和妈妈很好的合作,又能和爸爸很好的合作,他就有可能和自己的小伙伴很好的合作,以后到了工作的场景和自己的同事很好的合作。

一个小孩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是在和爸爸妈妈的互动过程当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如果爸爸不参与,不仅限制了他的探索空间,他创造性的发展,还限制了他和爸爸的这种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如果一个女孩,爸爸不参与养育,这个女孩和男生的合作,就有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如果一个小男孩,他爸不参与,这个男孩和其他男孩的合作,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爸爸的第二棒对于整体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点,就是父亲能给孩子建立规则,并提供力量。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有规则的,家庭也需要有规则,如果家庭没有规则,这孩子就可以在家庭里面可以为所欲为,就会太任性。如果一个孩子太任性,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他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吗?他能适应社会的生活吗?没有规则肆意妄为,对孩子来说是危险,而在家庭里面建立规则,父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来说母亲心会软一些。母亲的心软会导致管束孩子的时候,不太有规则,而爸爸一般情况下会相对理性一些,对规则的意识会更强一些。

爸爸的参与能让孩子更多的去认同规则,习得规则,孩子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更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如果父亲能够树立这个规则,坚守这个规则,这个孩子就会有一个规则意识,就像有个高压线我不能碰,因为碰这个高压线是危险的,这对于每个孩子的社会性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如果既能给孩子探索的力量,又能给孩子的边界规则的意识,这个孩子既能勇于探索,又不超越边界,对于孩子长期的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开启父亲的家庭教育功能,因为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给孩子爱的温暖,还是给孩子力量的源泉,还是给孩子规则意识,父亲都是不可或缺的。此外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也能让母亲更有力量,更有信心和更有爱来改变孩子。

最后总结一下,开启父亲的功能,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爸爸要好好爱妈妈,第二个方面爸爸要好好的爱孩子,给孩子力量,给孩子规则,这样就能让我们的每个家庭变得更幸福,变得更温暖。谢谢大家。

整理/蓝兰
审核/彼粒星 晨迎
编/晨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上最孤独的是父亲,下辈子都不会再见了!看完好心酸
小女生为何垂涎老男人 [图]
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自卑、懦弱,父爱和母爱一样重要
别让父爱成为孩子的奢侈品,“隐形父亲”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家庭教育中,是爸爸重要还是妈妈重要?
孩子的未来,离不开爸爸4个方面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