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詹大年/从陶行知的“四块糖”,到李镇西的“七个原则”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早已经是教育经典——
陶行知在担任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学生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紧张地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孩子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没等他开口又掏出第二颗糖对孩子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将信将疑接过糖准备说话,可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你看,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好了,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在李镇西老师的新书《重读陶行知》里有《陶行知是如何对待“难管的小孩”的?》这篇文章。
文章里李镇西老师把“四颗糖”提炼为“七个原则”——
第一,相信孩子。这是引导、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
第二,分析原因。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后进”原因。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转移精力。针对孩子的积极的兴趣爱好,给他提供专注其中的机会。
第四,反思方法。教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五,集体惩罚。教育者要善于把自己的褒贬转化为集体舆论。
第六,专家医治。我们有时候会犯错——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道德问题来“教育”,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第七,同情照顾。千万不要和孩子对立,更不要冲突,他们是精神上的“病人”。

——尽管我自封“问题孩子他爹”,尽管李镇西老师多次表扬说“詹大年是一位伟大的校长”,但李老师的“七个原则”,却让我反思我在教育中犯下的错误。
不止这篇文章,《重读陶行知》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会让我掩卷反思。
“重读陶行知,检讨错,少犯错。”
“重读陶行知,在于告诉我们如何'读’孩子。”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写在前面的两句读书笔记。

《重读陶行知》这本书,我是7月25号拿到的,几乎是一口气——不,是“两口气”读完的——26号、27号我在昆明往返丽江的高铁上读完了这本书。
76篇文章,长的三四千字,短的千余字。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陶行知的思想,李镇西的反思、批判及其几十年的践行经典。
“速读陶行知,细读李镇西。”这是我写下的最重要的感悟。
读完《重读陶行知》,我立即给李镇西老师留言:“暑假教师培训的主题是'重读陶行知’,届时隆重邀请《重读陶行知》作者李镇西老师本人来昆明丑小鸭中学分享。”
第二天,我收到李镇西老师的回复:“行!”

7月27日晚上,我和尹建莉父母学堂的郎世溟、刘慢慢两位老师搞了个直播。直播现场卖完了《重读陶行知》的首印所有库存,弄得四川人民出版社宣布“重印”。

——2022年8月2日 于昆明

(作者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

【李镇西老师的新书《重读陶行知》,我在读。可以让我“速读陶行知”,重读李镇西。特此推荐。京东、当当等网店有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四颗糖的故事
教训的艺术
陶行知的四块糖
陶行知四块糖果教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