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优秀的人,越怕输”| 一直努力超过别人,是教育最大的“谎言”

为人父母,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美国作家Jennifer Senior在TED演讲时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Jennifer Senior说:

在她出生的时候,市面上只有一本《斯波克育儿经》;

但当她成为一名6岁孩子的母亲时,走进书店,满书架都是育儿书籍:如何让孩子不生病?如何让孩子学会多种语言?如何培养孩子金融思维?如何培养孩子科学头脑……

Jennifer Senior调侃:除了找不到教孩子如何拆弹,其它似乎应有尽有。

这些书籍虽不乏优秀,也用心良苦,但迎面扑来的,不是焦虑,就是恐慌。

Jennifer Senior说,她曾和专家马修·柯林沃斯聊过一个追踪人们幸福感的项目,结果显示:

与朋友来往获得的快乐 > 与配偶来往获得的快乐 >与其他亲属来往获得的快乐 > 与点头之交来往获得的快乐  >  与父母来往获得的快乐  >  与子女来往获得的快乐

也就是说:与子女来往的快乐,跟陌生人差不多。

养育孩子为何苦恼会比幸福多?

针对这个调查结果,Jennifer Senior进行深入研究,三年后她发现:问题不在孩子,而在父母们养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

当为人父母把“做父母”当成一种危机,凡事就会不断去尝试,仿佛不去做,就等于没有履行养育职责;而在尝试中,孩子不断陷入被攀比的旋涡,亲子矛盾四起,孩子问题叠出。

李玫瑾教授说:“焦虑与强迫”是弥漫在当今父母中的一种共同情绪,父们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中潜藏目标定位,然对社会未来的认知中却潜含着不知和盲目推断。“

于是,“孩子你要努力”、“孩子你要出人头地”成为父母激励孩子的标语。

而一个孩子,当他向着成为“人上人”而努力,那么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会随着父母进入焦虑和强迫,这种态势,只会导致孩子心理危机日益加重。

高处不胜寒,容易输不起

一张“别人家孩子”的标签,是无数父母对孩子最大希冀;然这张标签,却也成为无数优秀孩子的囹圄:越优秀,越输不起。

越输不起的人
越容易自卑
👇👇👇
关注壹心理视频号,
看更多有趣有料的心理学视频~

《奇葩说6》中,有一个学霸女孩曾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顶着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生,南京申办青奥会形象大使等金光闪闪的title出现在舞台上,她就是——许吉如。

初临舞台的许吉如,眼神中充满自信和光芒,众人见识了她渊博的知识力,而美女加才女的身份,更让她一上场就受到追捧。

然而,这个众人眼里的“别人家孩子”,最后的状态,却令无数人唏嘘。

在那一场辩论赛中,一辩无厘头辩论迎来笑声阵阵;二辩出色发挥,以绝对优势赢得跑票;而轮到三辩许吉如时,作为压轴的她却在发表一番演讲后没能打动听众,不仅跑票没有变化,在后面与对手开杠中更是输掉不少选票。

不过是一场辩论赛,有赢家也必有输家。

输赢之间,笑看得失,或才是一个辩手该有的姿态。

然而,许吉如却无法接受自己失败,作为队长的她,不仅没有在团队士气低迷之际鼓励队员,反而因为自己表现不佳“临阵脱逃”,将结辩的重任推给二辩。

而她的理由是:如果自己上场,就没有赢的可能性。

站得高的孩子,更容易输不起。

诚如许吉如,也许长期处在优越感中,她习惯了掌声和鲜花,却无法面对自己也会面临失败和退场。

辩论赛未结束,许吉如先输给了自己。

这种失败后无法安放的焦虑,更影响着她未来的成长。

时隔一年,当许吉如再次应征《奇葩说》,当她再出现在镜头前时,她的眼中已经失去当初的自信光芒。

这一次的许吉如,依然选择当年令她落败的选题,她自称:自己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

然而透过她的执着劲,你却会发现:其实,她依然没能从当年的阴影当中走出来。

成长就是去历练,有些事没必要太过于执着,尤其是失败的经历。

一个执着于过去不放的人,也便无法真正走到未来。

托举,孩子才能向阳成长

李玫瑾教授说:父母之于孩子,应该将紧握的手掌慢慢放平、放松,给孩子留出向上生长的空间,托住孩子,才能托起孩子。

想起一部电影——《睡沙发的人》,故事讲的是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和一个不学无术的学渣儿子交锋历程。

男主角粟一柯,高考以学校最低分落榜,连复读都不具备资格。

他学习态度糟糕,整日浑浑噩噩,但他的妈妈却终坚持:儿子必须复读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

妈妈为此制定周密学习计划,安排儿子在家复读:白天做卷子,背英文单词,晚上检查。

然而即便妈妈用心良苦又态度严苛,对一个无心学习的孩子来说,他总有方法应对妈妈的策略。

一个不想读书,一个逼着读书,母子之间矛盾百出,所有的改变,从舅公搬进小家开始。

舅公被母亲接到家里照顾,粟一柯与舅公同居一室,俩人不得不开启朝夕相处的生活模式。

舅公俨然是一个老文青,他的每一天都从锻炼开始,读书、看报、写作,是个标准的老年学霸。

不久后,母亲束手无策,向舅公求助,老人却一语点醒梦中人:该放弃的是你,放弃改造他。

是的,通过一段时间相处与观察,舅公早已洞察粟一柯打从内心就不爱学习,比逼着他去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兴趣。

为此,粟一柯争取到了一年期限来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正因为这个举动,他与舅公越走越近。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舅公以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点拨孩子。

他借着灯光暗、眼睛不好使为由,让粟一柯念书给他听;他借着粟一柯读错字的契机,借给他《棋王》和《现代汉语词典》督促他自主学习。

连粟一柯自己都不知道,当他打开舅公泛黄的珍藏本《棋王》那一刻,他的人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他开始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他发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他爱上了看书,机缘巧合下还成功辅导了邻居家小孩作文;粟一柯在舅公引导下开始尝试自己写小说,并且在杂志上成功发表作品……

一系列事情,就像化学反应一般,悄悄改变了粟一柯学渣体质。

故事最后的镜头定格在粟一柯决定:再战高考!

无疑,粟一柯是幸运的,因为他遇见了真正的人生导师。

李玫瑾教授说,父母帮助孩子定位,是要帮助孩子通过学习找到他自身的价值和特长,由此解决孩子的生存之道,而不是让他超越别人。

父母的态度里藏着孩子的世界观,用力催逼只会让孩子逃避,但轻轻托举,却会让孩子欣然向上。

一个孩子,唯有内心点燃起理想的光,他们才会散发自己内心小宇宙的能量。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父母托举起孩子,才会让他们看到更远的风景,认定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找到自身价值,才是孩子的立世之道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优秀与否的评价不应来自储备知识的多寡,而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的了解。

当父母内心的匆忙不再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彼此而言,或都是最好的相处。

那么,如何帮助找到自身价值,帮助孩子找到立世之道?

a. 给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一份时间表,规定孩子长大多大,就会达到某个标准。

为人父母,与其紧张焦虑,不如多给孩子一点时间,用足够的爱和耐心陪他长大,就像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那样,你会发现,在慢下来的时间,能够发现那么多的生命感动。

b. 给引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人生就是发现、探索、感受、感知的过程。

孩子天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引导孩子去发现、去体验,他们才能获得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感知,感受到自己作为主体生活在世上的意义。

c. 给教训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培养,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允许孩子犯错,是孩子进步最好的方法。

放宽心,放开手,让“犯错误”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必修课,让“教训”为孩子上足课时。

当一个孩子,拥有自我反思、反省与完善的能力,他们才会怀着一颗坚定而强大的心,去拥抱属于他们的世界。

而到了那个时候,为人父母,自不必担心。

写在最后

资深心理培训师叶壮老师说:养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能力离开我们。

孩子是风筝,父母就像那放风筝的人,当风吹来的时候,适时松一松,孩子才能够趁着风,飞得更高更远。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个能帮你摆脱教育焦虑的TED视频,一定要看!
要么卷崩自己,要么不择手段卷翻他人?超6千例调研,揭示美国中上家庭的囚徒困境
我父母不知道如何处理强烈的情绪
奇葩说第七季第七周观后感
李玫瑾:父母在孩子6岁之前不应离开其身边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都是父母失职造成的?听听李玫瑾是怎么说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