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健康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人民日报:发挥好中医治未病优势

2023年已接近尾声,疫情带来的脉冲式影响在逐渐退散,医疗健康的刚性需求在这一年恢复到了常态。三年疫情带来了一场高强度的全民健康意识教育提升,让健康管理、健康消费等赛道率先受益,也最快走向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19元,同比增长17.1%,占同期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与近5年来的数据对比,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创下新高。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此前也表示,“大健康”是2023年上半年的消费热点。

与此同时,关乎着人们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的大健康产业再次经受了多重考验,医保控费大范围、高频次、常态化的趋势恒定,上半年医疗反腐风暴席卷行业,产业纠偏力度加大,行业变革加深。

立足于巨大变化的历史节点之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有其稳固的的支撑逻辑,人口老龄化健康需求加剧,创新药鼓励政策频发,国产替代在各细分赛道如火如荼。大趋势之下,2023年的大健康产业的新变革将会为行业下一年的发展指明航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里也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发展主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全民健康的理念正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随着社会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大健康产业在符合市场和群众的需要下发展,如何找到新出路和布局呢?

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大健康产业的根本,是治未病,也就是阻断慢性病的发生。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下,大健康产业即将步入蓬勃发展期,并已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健康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可以说,大健康产业是酝酿着丰富投资机会的朝阳产业。

“治未病”大致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但二者并非完全等同,古医籍虽然以记述医理居多,但中医源于古人生活实践,讲求天人合一,因此“治未病”应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四个方面:未病、欲病、已病、康复。“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比如古人生活上讲“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情志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按时起居、凡事有度、淡泊名利,这不仅是对行为修养的解读,更是防治“未病”以养“浩然之气”的诠释。所以,对于当代人来说,“治未病”可以理解为外避邪气、内养正气的一种文化内涵。

预防比治病重要,养生比吃药重要。所有人都知道,有病治病。可是所有人都忘了,有病治病是救急,因为不治病,可能就会失去生命。可是治病不管怎么治,病痛对你的折磨已经存在了。吃药手术,伤害已经存在了。所以,预防比治病重要,因为治病技术再好,本手都已经受苦了。纵然病治好了,可是生病时心里的恐惧和担心,身体的疼痛和折磨,谁又能还你呢?

所有的西药都写着,长期服用会有后遗症。所有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吃多了都会变成毒药。最近杭州市卫生健康委警告通知:一生病就输液,约等于慢性自杀。

警示通知指出,过度依赖输液治疗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首先,频繁输液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每次输液都需要穿刺皮肤,如果操作不当或使用不洁的器材,就会引入细菌或病毒,导致感染的发生。其次,过度输液会对肾脏和心脏造成负担。输液过多会导致体液和电解质失衡,加重肾脏的负担,还可能引发心脏负荷过重的问题。此外,频繁输液还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输液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但过度依赖输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而治未病是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途径。如何用有限的卫生费用获得最大的健康绩效,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

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把健康服务重心从后端向前端转移,促进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有效应对多重健康危险因素,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健康发展之路。

那么推行将非药物疗法“治未病”作为“首治”的举措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即出现一些症状和不良现象后第一反应不是去吃化学成分的药物,而是进行营养补充、生活干预等对策。这在两会期间得到了许多明智人士的认可和支持,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也证明了非药物疗法的科学性。

非药物疗法能解决医院都解决不了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到癌症,小到伤风感冒都能相应地解决。肠癌晚期的患者用非药物疗法的营养调理和干预就可以正常通便,避免了高风险的手术和高价格的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大健康产业虽然近几年受到热捧,各方资本也在蜂拥而入,但整体上,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短板,一些行业的痛点亟需攻破,大健康产业也尚未形成好的盈利模式。

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号的陈农夫,近年来推出的“把病房变为厨房,把药疗变为食疗”的理念受大众追捧,食疗是以中医药和食物为原料,即“药食同源”,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坚守人类的“健康”防线,是药非药,是食非食,不是“药物”,却比药物更温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创梦24年,把中医食疗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就能健康养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才是平等的健康。

非药物疗法的理论和组成在这里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但它的效果却是有目共睹的,也有降低医疗成本、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个性化治疗、综合调理等好处。

而我们食养汤的所有产品和理念都围绕此而来,皆是采用天然中草药食材按照中医理论精心调配,根据个人需求、体质、地域甚至季节定制个性化药膳调理方案。

我们相信一日三餐的营养补充可以战胜过多化学物质的添加,营养学能解决一切的健康问题,我们在用营养学掀起一场对现有医疗的革命,未来营养学的地位一定会超越医学。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必定崛起,预防保健服务产业也迎来了大好机遇。建设和发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中国”战略指引十年,中医食疗以新形态回归,成时下潮流
大健康产业新模式,治未病成核心趋向,食疗或将崛起
大健康产业进入机遇时代,掌舵者如何破局?中医食疗成关键
大健康产业这片神圣领域,不是商业巨头的诞生地!
中医为什么强调治未病,未病怎么治
中医馆如何通过创新路径重新焕发生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