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宝的成长不会重来,喂养道路上的混淆和误区,妈妈一定要搞明白

正解宝宝辅食添加10大误区,你中过招吗?

1. 蛋黄和米粉,到底应该先加哪一个

过去,蛋黄多作为首选的辅食推荐。但事实上蛋黄中的铁很难吸收,吸收率仅3%,远低于瘦肉和动物肝脏(铁吸收率20%),所以蛋黄作为辅食添加只是添加瘦肉泥、肝泥的一个过渡。

宝宝第1次正规添加的辅食应该是碳水化合物类,而非蛋白质类,所以易消化的婴儿米粉是添加辅食的首选。

而且现在的婴儿米粉除了补充能量外,还额外强化了铁、锌、维生素等,营养相对较全面,又不容易引起过敏。

因此,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顺序为先加米粉,再加蛋黄每日自1/4个逐渐增加至1个。

菜泥、果泥等也可以早期添加,但一般不作为正规的最初辅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尝试添加。

2. 妈妈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操作:米粉与奶粉混合,用奶瓶吃。这样的操作正确吗?

添加辅食由稀到稠,一开始的米粉冲调得非常稀,很多妈妈仍然使用奶瓶喂给宝宝吃。这样做也许会让家长的喂养工作方便不少,宝宝也吃的快些,多些。但给宝宝添加辅食的目的,不仅为了婴儿的营养,也为了促进婴儿的吞咽和咀嚼功能的发育。所以家长在喂养辅食时仍旧选择奶瓶,这是不合适的。

奶瓶喂养是通过吸吮而吞咽的过程,而碗勺喂养是通过卷舌、咀嚼然后吞咽的过程。

开始添加辅食的目标:

1. 让宝宝开始适应各种各样的食物,以过渡到跟大人一样的饮食模式;

2. 开始训练婴儿的卷舌、咀嚼式吞咽;

3. 训练面部肌肉,为今后流利说话打好基础;

4. 习惯用碗和勺,目的不仅在于进食方便,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行为发育。

因此在开始添加辅食米粉等食物时就要开始训练宝宝改变摄食方式,习惯用小勺进食了。

在辅食添加之初,为了保证宝宝饮奶量不下降,也为了让宝宝更喜欢米粉,常常会选择将米粉和奶粉混合在一起冲调喂养。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妥,但妈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一是奶粉冲米粉的浓度不能太高。

浓缩的营养成分会增加婴儿的胃肠和代谢负担,导致接受不良,不利吸收。如果宝宝因为吃了高浓度奶粉冲调的米粉引起消化不良,妈妈会误以为宝宝不适应米粉,会影响宝宝添加辅食的进度。

  • 二是保证奶量充足,总奶量至少达到500mL/天。

如果添加米粉后,宝宝每天的总奶量能达到500毫升,那么不用奶粉冲调米粉也是可以的。

3. 辅食中加盐、加糖?NO!

有些妈妈为了追求为宝宝制作更好吃的辅食,在制作辅食的过程中按照我们大人的口味加些调味品。但事实上,根据中国营养协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烹制婴儿辅食时是不要加盐,不要加调味品,少放糖。原因是:

1. 盐、调味品和糖几乎不能为宝宝提供营养成分,还会破坏宝宝稚嫩的味觉;

2. 同时过多摄入钠离子也会给宝宝幼嫩的肾脏带来额外的负担;

植物油例外,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油、核桃油等植物油能为宝宝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因此,1岁内宝宝辅食中不添加任何调味品。

而植物油的添加量:

  • 7~12个月:每天 0~10克;

  • 13~24个月:每天5~15克。

4. 辅食在两顿奶之间添加,还是奶喝完就吃辅食?

这个并没有绝对定论,还是要看宝宝实际情况:

  • 1. 如果宝宝平时运动较多,胃口也不错,消化功能没啥问题

建议:妈妈可以将辅食放在两顿奶之间喂食,或者给宝宝吃完奶再加一点辅食。

  • 2. 如果宝宝平时胃口不太好,经常有便秘、腹胀这些消化不良的现象。

过近的就餐间隔、过于频繁的添加食物,会导致添加辅食时宝宝没有饥饿的感觉,对食物没有什么兴趣,吃的肯定也不会很香。宝宝上一顿的奶都还没消化,妈妈又要把食物塞给宝宝,也会给胃肠道造成负担。

建议:喂奶之前,把相应的奶量替换为等量的辅食。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11点左右宝宝原计划是要喝150mL奶。

第一步:在喝奶之前先喂他米粉。从一、两勺开始(大约20mL)。

第二步:吃好米粉以后再给宝宝吃奶,相应的把奶量减少一点,喂给宝宝130mL的奶。总量和原来一样多。

等宝宝消化适应了,然后再逐渐增加米粉的量即可。

5.宝宝不喜欢吃辅吃,还是以奶为主。这样可以吗?

宝宝6个月内,母乳可以满足宝宝所有的营养需要。但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对能量、蛋白质、钙等矿物质的需要开始增加,光喝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缺少的那部分能量和营养素就要靠辅食来提供。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在宝宝满6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

开始添加辅食时,宝宝也许因为还不习惯食物,或者不习惯用小勺子吃东西,可能对辅食会有所抵触,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十足的耐心,慢慢引导宝宝习惯辅食,同时学习改变摄食方式。

如果在该添加辅食的时候还在给宝宝吃奶,会有以下不利的地方:

  • 一是容易因为营养不足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 二是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改变摄食方式的机会,之后再教也会更困难。很多妈妈抱怨宝宝上幼儿园还把饭含在嘴巴里不咽下去,其实就是添加辅食时没有用勺子或是晚于6个月再加辅食引起的。

学习吃辅食,同时也是Get新技能的过程。

图1

6. 只吃米粉,不吃其它

虽然添加辅食都是从米粉开始,但毕竟米粉的营养成分还是比较单一,即使是营养强化米粉也仍然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目的。随着宝宝的生长,对于蛋白质,对于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在辅食添加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米粉,到蛋黄,瘦肉泥、肝泥,鱼茸等,逐渐丰富宝宝的食谱,营养也就更加全面了。

妈妈可以以下图为例

图2

7. 认为营养都在汤里,喜欢给宝宝熬各种汤喝,这样对吗?

很多大人都认为老火煲出来的汤很有营养,甚至觉得营养都被烧出来了,都在汤里,所以吃肉不如喝汤,特别喜欢给宝宝熬汤喝。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是汤里的营养真的很少,尤其是各种肉类煲出来汤。我们去吃鸡鸭鱼肉,最需要的就是里面的蛋白质,而很多的试验告诉我们,即使是长时间的炖煮,甚至是用高压锅炖煮,蛋白质的析出也非常有限,甚至连三分之一也不到。而汤里留下的更多是脂肪,还有少量的含氮浸出物。对宝宝来说还是实实在在的吃点鸡鸭鱼肉更加靠谱。

8. 辅食都做成泥状、糊状,生怕宝宝噎到

早期添加辅食时,必须是汁状或糊状,以适应宝宝幼嫩的胃肠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如煮蔬菜)、硬固体食物(如水果、饼干等),这样有助于锻炼宝宝咀嚼能力、胃肠消化能力等,更有利于乳牙的萌出。

倘若一味坚持软、烂、糊、汁,孩子吃起来固然省力,但却会使宝宝咀嚼、消化能力发育落后,迟迟不能接受固体食物,并进而影响营养素摄取。我在咨询中遇到不少这样的情况,宝宝都2岁了,还只能吃米粥、果泥,而不能吃米饭、苹果块等纯固体食物。

辅食添加不仅为了补充宝宝所需营养,还要训练宝宝咀嚼、口手动作、消化吸收,促进其神经协调活动。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应根据月龄主动锻炼宝宝吃更大块的食物。

图3

图4

9. 吃不完的辅食可以下顿再吃吗?

有些宝宝胃口不好,一次吃不完妈妈准备的食物。妈妈看着宝宝碗里剩下的食物,觉得倒了浪费,于是冷藏起来准备给宝宝下顿热热再吃。这种做法绝对不可取!

宝宝碗里吃剩下的东西一定要扔掉,因为接触过宝宝嘴里或羹匙上的唾液后,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酶,会使食物里的细菌迅速繁殖,导致食物变质。

对于宝宝食量少,但少量食物不好烹饪这种情况,妈妈可以一次准备上宝宝好几顿的食物,分开冷冻储藏,让宝宝能吃上好几天。分开冷冻也许避免了之前所说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其实冷冻的辅食冷藏时间越久,营养流失越严重,所以建议还是给宝宝吃新鲜食物。

10. 只给宝宝用橄榄油烧菜,就是对宝宝好吗?

宝宝脑细胞的发育增殖在妈妈肚子里就以经开始了,一直延续到出生后的一年,特别是出生后的六个月内是高峰期,这段时期Ω-3,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宝宝的脑细胞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食用油的选择也很重要呢。

橄榄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确很高,但其组成主要以Ω-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Ω-6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相反的平时我们所用的最普通的大豆油其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更接近人体的需要。因此从营养的角度并不因为橄榄油贵就是好,多种烹调用油交替使用反而营养价值更高。

另一方面,宝宝辅食添加一般从6个月开始,这时候已经过掉了宝宝脑发育的第一个高峰,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类营养素的合理配比才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而不是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油”上,更不应该因为某种油比较健康就过多的使用。


图1,3,4片来源于香港卫生署发布的《6至24个月婴幼儿7日饮食全攻略》

图2来源于之彦母婴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喂养婴儿辅食的原则
宝宝4-6个月的喂养与营养
喂饭不当酿成病,辅食喂养门道多!孩子不是缩小的大人!权威医生辅食指导手册!
辅食喂养:给宝宝吃米粉,你需要知道这些知识!
0-1岁宝宝辅食,这样添加就对了
4~6个月辅食添加——喂养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