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草书的符号是这么演变的!

南宋 佚名 溪畔归牧图

帮主斯唔嗯·超:“学习的 库存‘丰富了,草书符号记得也快,所以学草往往最后都和篆隶挂上钩了。“

草书符号的来源

文/李洪智

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来看,由一种字体发展演变为另外一种字体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且,当后一种字体发展成熟以后,前后两种字体之间还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表面看起来差别非常大的两种字体间却有着那么密切的联系。(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草书的符号正是这样由正体字一步步省变而来的,都是有来源的,这是必须首先指出的一点。如果我们从陆锡兴先生所编著的《汉代简牍草字编》一书中选取某一个字不同时期的草书写法并将其串联起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草书的符号是怎样从正体字逐步演变而来的,又是怎样与其他部件渐渐混同起来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所以,绝不要以为当初人们在创立草书时即已设计好了要用一套符号去替代正体字当中的部件或笔画组,换言之,草书的符号绝不是某个人一朝一夕的发明创造。它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活跃在民间广为使用的草体字中,经权威人物的规范以及书法家的美化后,再得到人们的认同,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下来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草书中确有极少数字形(如,今草“甚”字)大概由于草化步伐迈得太大的缘故,与正体字的形体似乎已毫无关系,令人费解。

对于这种情况,虽不能排除草书形成过程中存在任意性或某位书法家为追求变化而创造的独特写法被推而广之的可能性,但我们坚信,绝大多数草书形体都与正体字(包括隶书和楷书)有对应关系,至于有极少数字现在看不出来,恐怕主要是由于资料缺乏的缘故。(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于右任先生在他的《标准草书释例》中分两条说明了草书“代表符号”是如何形成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一、由形似渐至不别,遂成为公共之形式;

二、稀用之部首,不为立式,而以其他符号代之。如部首幸,用于左旁只‘報’、‘執’二字,部首‘杲’,用于左旁只一‘縣’字,若皆为个别立式,则草书组织,必繁复难记,而亦无裨实际也。”(关

于右任《标准草书释例》

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这第一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第二条却是值得商榷的。依于先生的说法,稀用的部首用属于其他常用部首的符号去代替,带有明显人为的、硬性规定的意味。(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来看一下于先生所举的几个例子。(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关于“”字,我们将这个字处于草化过程中的几个形体串联起来后,可以清楚地看出左旁“”逐步草化的过程。(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显然,每一步都是通过连写或省变完成的,其中,从第一到第二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完成后,部件“幸”便开始与“方”、“手”等楷书部件的草化形式混同了(第五和第六是过简字形,成熟章草和今草都没有采用这样的字形)。(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孰”字亦有相同的演变过程,不再赘举。再看“縣”字,我们将其草化过程中的几个形体排列如下:

毋需多言,中间的步骤提醒我们,绝没有人因为这些部件用得少而硬性地从一开始就用一个草书中常见的部件去代替它们,至少不会在草化之初就有目的地向某个符号的形体靠拢。(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否认符号形成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虽然字体的演进是一个自然的、渐进的过程,但它毕竟是人用手写出来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我们可以推测:在草书的形成过程中,当人们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时候,如果某个部件的草写形式在当时较为先进,能为大家所乐于接受的话,那么,人们便会把这个写法推广到带有这个部件的其他字中去,这可以看作是草书符号形成过程中有人为因素的一个表现。(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我们可以举两个带有立刀旁的例字“利”和“到”来看一下“

”这个符号的形成过程:

可以看出,符号“

”形成之前,这两个字所经历的步骤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每一步的写法也毫无二致。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草书对于正体字所进行的草化处理绝不是信马由缰式的,从一开始就己照顾到了草书符号整体上的系统性,并且这种改造是匀步进行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么,这种改造到什么程度为止呢?符号是不是越简单越好呢?我们知道,汉字的形体要同时受到“简易律”和“区别律”的限制,草书亦不例外。(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形体简易固然便于书写,但如果太简单了,字符间的区别度也就相应小了,当然不利于草书作为文字所负载的交际功能的实现。(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然而,我们发现,草书的符号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它们在草化的过程中在保留有一定区别度的前提下形体达到最简单的地步为止。如果已经草化得过于简单以致极易或已经与其他符号相混的话,它就会退回来重新“起用”那些形体较繁的写法。(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比如说我们前面所举的“报”字就是这样的,其中第六个字形虽然没有同其他字符相混,但其右侧的符号已经同符号“

”(“牧”、“殿”、“殷”等字的章草、今草字形都包括这个符号,只不过是章草的符号多了一个波磔而已)混同无别,于是,它淘汰了第五和第六两个字形,又退回到第三或第四这样的字形去了,成熟的章草也正是从这两个字形发展而来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我们再来看一下“张”字的草化过程。(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显然,第五以后的字形都已经相当简单,尤其是最后两个,组成字形的两个符号几乎都已经与其他符号相混同,最后一个差不多变成了“作”字。(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基于此,成熟的章草和今草都没有选择这几个字形,却又回过头去从字形四找到了借以发展自身的养分(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草书符号形成过程中有人为因素的另一个表现是,人们是依着“形近则同化”的原则去归并符号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就是说,当草书的符号在演变过程中已达到相当简练的程度时,人们也许会因为它的形体同另外某个比较常用的符号相似而直接改成那个符号。(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比如上面所举的“县”字左旁形体演变的最后两步就可能是这样的。当然了,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原则的运用也许会发生在演变之初。(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举例来说,“衣”字旁和“示”字旁在草书中都可写作 ,“將”、“得”、“簿”等三字的部件右部,到了草书中都写作“

”,“率”字当中的笔画组“
”到了草书中与“卒”字的写法相同。(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这些恐怕都与它们的形体正体字当中就已经十分相似有关。但从总体上来看,草书符号所混同的正体字的不同部件或笔画组,其中大部分形体相去甚远,可见,“形近原则”大多还是运用在草化过程行将结束之时(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综上所述,我们和于先生看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草书部件混同乃至于符号形成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最后的类推、归纳和整理上,而不在于刚刚开始改造时的“高瞻远瞩”(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总之,草书的符号是有来源的,它不是天外来客,而是在快速书写的实用目的驱动下字体发生渐变的结果,它不是硬性规定或任意草化的结果,绝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另外,草书符号与正体字部件或笔画组之间的“血缘联系”和相当程度的对应关系也是草书对于正体字依附关系的有力证明。(关注书法临帖帮,阅读更多书法干货!)

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试谈草书符号(李洪智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
从设计维度审视汉字发展
草书
每日练一字 |【竹】
每日练一字【竹】
从“木”的变形“朩”等,闲说“避重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