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15讲): 一代名相张九龄是哪里人:范阳?始兴?曲江?

 

韶关学院中文系,广东,韶关市,512005

 

[内容提要]  关于张九龄籍贯,历来有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始兴、曲江(二县均为今广东省韶关市属县)三说。在此之前,始兴、曲江两县县志,长期交争不已;温汝适、何格恩、杨承祖、傅璇琮诸先生,均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李世亮先生自认为找到了张九龄是始兴人的确证《张氏家谱》但家谱的说法与史不符,显然是无知后人编造。其实,这三种籍贯说,反映的却是张九龄郡望、祖籍和籍贯的变化实际。从文化学角度考察,本文确认,范阳方城是九龄郡望晋室南渡,其祖先即已把家从方城迁到了时属扬州十八郡之一的南康,故南康及其后从南康分出的始兴,为九龄祖籍;九龄曾祖父张君政作韶州别驾之时,又把家从始兴迁到了曲江,他们家至九龄时,差不多在曲江生活了近百年,所以,曲江理所当然成为九龄籍贯。

一、唐宰相张九龄籍贯之争,由来已久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就其政治业绩而言,他被称为“开元名相”;就其文学成就而言,他被称为“岭南诗人之祖”。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唐代著名人物,他的籍贯自来却众说纷纭。

历来关于张九龄籍贯,有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始兴、曲江(二县均为今广东省韶关市属县)三说。在此之前,始兴、曲江两县县志,长期交争不已;温汝适、何格恩、杨承祖、傅璇琮诸先生,均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李世亮先生自认为找到了张九龄是始兴人的确证《张氏家谱》①,但家谱的说法与史不符,显然是无知后人编造。其实,这三种籍贯说,反映的是张九龄郡望、祖籍和籍贯的变化实际。

1、范阳为其郡望,张九龄家实出范阳方城。

唐徐安贞撰《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张九龄)公阴堂志铭》(广东韶关市张九龄墓掘出,以下简称《徐志》):“公姓张氏,九龄,其先范阳人。”徐安贞所撰《张九龄阴堂志铭》对这一点就交待得非常清楚。他与张九龄在朝长期共事,对张家情况应很了解,他这样说当是有档案依据的。唐宜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亦言:“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同时人也把张九龄称为“范阳张九龄”。泛泛地说张九龄为范阳人是不确的,严格地说,《徐志》所言:“其先范阳人”也值得推敲。实际上,范阳是张九龄的郡望而非其籍贯。祖先与自己不同,这在历史上是极常见的。唐人喜以郡望相称,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杜甫自称“杜陵野老”,独孤及言“南阳张继、安定皇甫冉、范阳张南史”(《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并序》),并是称述的郡望。而杜甫十三世祖杜预就已把家迁到了襄阳,张继也是襄阳人(《新志》、《唐诗纪事》二五),皇冉是丹阳人(姚合《极玄集》卷下、《新传》),张南史为幽州人(《新志》、《唐诗纪事》四一)。唐徐撰《唐故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尚书右丞相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赠大都督上柱国始兴开国伯文献张公(九龄)碑铭》(《曲江集》卷末,以下简称《徐碑》)更说:“公九龄……其先范阳方城人。”范阳地域较大,徐更把张九龄先世原出处交待得更加清楚,说他家先世原是范阳方城人。范阳为汉诸侯国名,方城为其属县之一。《晋书·地理上》说:“范阳国:汉置涿郡,魏文更名范阳郡,武帝置国,封宣帝弟子绥为王。统县八,户一万一千。涿、良乡、方城、长乡、遒、故安、范阳、容城。”据此知范阳即汉涿郡地,方城为范阳所属八县之一。言张九龄为“范阳人”或“范阳方城人”,实以张九龄郡望相称。傅璇琮《唐代诗人考略·孟浩然》(中华书局《文史》第八辑),即已说到这一点。

2、张家“晋末以永嘉南渡,迁于江表”。

张家早就离开了范阳方城,而南迁到了“江表”,这有萧昕《殿中监张公(九皋)神道碑》(下简称《萧碑》)为证:“公九皋,其先范阳人也……晋末以永嘉南渡,迁于江表”

张九皋是张九龄的兄弟,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下简称《新表》)。《徐碑》言:“公仲弟九皋……季弟九章”。张九龄《谢两弟授官状》言:“伏奉昨二十日恩命,授臣弟九皋殿中大监、九章太子司议郎”(卷十五,第七页)。据此,则九龄兄弟的郡望虽为范阳,但他们家在晋末就已离开范阳方城而定居于南方的“江表”。

“江表”是一个大的地域概念,不是具体地名;其地到底是指哪里,要作具体分析。《三国志·魏书》:魏文帝黄初三年“五月,以、扬、江表八郡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这里提到了“江表八郡”,且是与“江北诸郡”比并而出显指长江以南各郡。其地大约指今江浙和江西、安徽、两湖长江以南地。也就是三国时东吴孙权所占有的广大地区。具体所迁何地,下面再谈。

3、说张九龄是始兴人,证据很硬。

《旧传》言:“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新表》也称张九龄出自“始兴张氏。”只不过这两处没有明确说张九龄是始兴县人而已。

明确说张九龄是始兴县人,首见宋祝穆《方舆胜览》,其卷三七言:

张九龄,祖居始兴县,今坟墓宅基皆在焉。本传谓州曲江人,盖雄州未建之前均隶曲江,既又析曲江为雄州,则九龄乃雄州始兴县人也。今子孙尽在南雄

此后《明一统志》卷八0更说:

唐张九龄,始兴人。七岁能属文,进士为唐贤相……以始兴旧为曲江县地,故天下皆以曲江公称之……初,(其弟)九皋尝节度剑南,一子留成都,宋宰相张浚,其后也。

今存《始兴县志》,最早为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丁酉本,也明确记载张九龄为始兴人。其后各本县志,更说张九龄是始兴县清化乡律水人

4、说张九龄为曲江人,也言之凿凿。

《徐铭》未明记张九龄籍贯。《萧碑》只说九皋:“晋末以永嘉南渡,迁于江表;皇朝以因官乐土,家于曲江。”《新表》也说:“始兴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但《徐碑》说:九龄“曾祖讳君政,皇朝韶州别驾,终于官舍,因为土著姓。”明以张九龄为曲江“土著”人。些后,新旧唐书均明记张九龄为“曲江人”。《旧传》说:“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今为曲江人。”《新传》亦言张九龄为:“州曲江人。”从这些记载来看,九龄籍贯应为韶州曲江县。此后关于张九龄籍贯的著述,大都也以其为曲江人。

从上面列举张九龄籍贯三种说法来看,以现存史料是很难作出权威取舍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换一个角度的做法,从文化学角度,我终于找到了准确答案。

 

二、从文化学角度看,“富贵还乡”、“光宗耀祖”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识,故封官赏,首先跟故乡、跟祖先联在一起,张九龄兄弟也不例外。

1、富贵还乡,光宗耀祖,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识。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年项羽在灭秦称霸天下以后,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11这句话实是中国人“光宗耀祖”这个文化意识的一个生动图解。在历史上,封建君王给臣子封官赏,首先就考虑要跟其故乡联在一起。如汉武帝要给吴人朱买臣封官,即拜买臣太守,让他富贵还乡12。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年(公元26年),拜大将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定封栎阳侯。为什么光武要封景丹“栎阳侯”呢?光武给景丹解释说:“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13这个封号,也是为了让他富贵还乡,光宗耀祖。富贵还乡,光宗耀祖,可以说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识,自古亦然。

2、唐代人自不例外。

唐人的封官赏,首先跟郡望、跟祖籍、跟故乡联在一起。这种情况,在两唐书中比比皆是。如初唐名臣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封临淄侯。岑文本,祖籍南阳阳。祖父善方,萧梁,遂为江陵人。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封江陵县子。褚亮,祖籍河南阳,封阳县侯。其子遂良,封河南县公。李百药,定州安平人,初仕隋,袭父安平公。师古,其先山东琅琊人,封琅琊县子。张嘉贞,蒲州氏人,蒲州属河东节度,封河东侯。宋,祖籍广平,封广平郡公。张说,祖籍范阳方城,范阳古属燕,封燕国公。颜真卿,其先山东琅琊人,山东古属,封鲁国公。韩择木,昌黎人,封昌黎14

3、张氏兄弟更未能脱俗。

张九龄兄弟所封爵号是否也反映了这一文化观念?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张氏兄弟的职官封爵进行了认真研究。

宰相张九龄一生中,朝廷曾三次给他封爵:第一次是开元十二年正月十三日,首封为曲江县开国男(集末附《封曲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敕》);第一次是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九日,改封他为始兴县开国子(集末附《封始兴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制》);最后一次是开元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又晋爵为始兴县开国伯(集末附《封始兴县伯制》)。如前所述,张九龄的籍贯问题,是有两说的。有人说他是始兴人,有人说他是曲江人,他自己的封号,从文化学角度看,似乎也说明始兴与曲江两地,与他的祖籍或籍贯相关。

我也注意过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的封爵。据《萧碑》,张九皋生前得到过两个号,一是“迁襄阳郡太守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进封南康县开国男,赏有功也。”一是“除南海太守兼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天子嘉之,特赐银青光禄大夫,兼手诏益封(南康县)开国伯,食七百户,其能也。” 另外,他一生之中,还曾作过南康郡赣县令、南康郡别驾,都与“南康”这一地名相关。任命他官“南康”及封爵号“南康”,其文化意义也是让他兄弟富贵归乡里吗?是的。这跟任命张九龄之弟张九章官桂阳郡长史的文化意义是一样的,同是让他兄弟富贵归乡里,光宗耀祖。“南康”也应是他们张家的“乡里”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后面再说。

天宝十四载四月二十日,张九皋“疾亟于西京长乐里之私……皇上哀悼,赠盈门,给递还乡,首丘归本,遂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张九皋死后朝廷追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其文化意义依然是“首丘归本”,故扬州广陵郡也应与张家的丘山根本有关

 

三、从文化学角度找到了解决张氏兄弟籍贯之争的钥匙

1、扬州广陵郡和南康,是张九龄祖上南移之地。

张九皋生前两封南康,死后朝廷追赠扬州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其意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表明“首丘归本”之意。而且这两个地名,实际所指均为一地,即范阳张氏南迁之地,也就是张九龄、张九的祖籍所在地。为什么一地异名,这与古代政区变化有关。

先说扬州。扬州为古九州之一,《晋书·地理下》说:

扬州,按《禹贡》:淮海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秦始皇并天下,以置、会九江三郡。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尽有其地。汉改九江曰淮南,即封布为淮南王。六年,分淮南置豫章郡。十一年,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为吴王,尽得扬州之地……后汉顺帝分会稽立吴郡,扬州统会丹杨、吴、豫章、九江、庐江六郡,省六安并庐江郡。献帝兴平中,孙策分豫章立庐陵郡,孙权又分豫章立鄱阳郡、分丹杨立新都郡。孙亮又分豫章立临川郡、分会立临海郡。孙休又分会稽立建安郡,孙又分会立东阳郡,分吴立吴兴郡,分豫章、庐陵、长沙立安成郡,分庐陵立庐陵南部都尉。扬州统丹杨、吴、会、吴兴、新都、东阳、临海、建安、豫章、鄱阳、临川、安成、庐陵、(庐陵)南部十四郡……及晋平吴,以安成属荆州,分丹杨之宣城……十一县立宣城郡,理宛陵。改新都曰新安郡,改庐陵南部为南康郡,分建安立晋安郡,又分丹杨立毗陵郡。扬州合统郡十八,县一百七十三,户三十一万一千四百15

从《晋书》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南康为古扬州之地,西晋时是扬州所领十八郡之一,它原是从汉淮南郡分出豫章郡,又从豫章郡分出庐陵郡,从庐陵郡分出庐陵南部,再由庐陵南部改名南康郡的。所以,张九龄祖上晋末南迁的“江表”,小而言之,为晋扬州所领十八郡之一的南康郡;大而言之,就可以说是扬州广陵郡了。张九皋封南康与唐明皇追封扬州广陵郡,实际所指一地,只不过一是就小地域言之,一是就大地域言之罢了。

顺便说一句,张九龄首封曲江,似也寓有双层意义:一是指州之曲江县,他的新籍贯,这是人所共知的;其实,“曲江”一名,还应寓有与扬州的深层关系,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是曲江亦为广陵(扬州)所有。

2始兴与曲江之辩,实际有一个误会存于其中。

张九龄籍贯是始兴还是曲江之辩,其中实际有一个误会。

在唐代,始兴作为地名,一是郡名,即州;一是县名,属州。

始兴作为郡,始设是在三国时代。首见《三国志·吴书》:甘露元年十一月,“(孙)晧至武昌,又大赦,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桂阳南部为始兴郡。十二月,晋受降。16

始兴郡的政区变化,《元和郡县志》说得更为详细:

始兴,下开元户二万七百六十四,乡四十一;元和户九千六百六十六,乡四十一。秦南海郡地,汉分置桂阳郡,今州即桂阳郡之曲江县也。后汉置始兴都尉,今州即都尉所部。吴甘露元年,初立为始兴郡。梁承圣中,萧勃据岭南,于此置东衡州,隋开皇元年,平陈,改东衡州为州,取州东北韶石为名。十一年,废入广州。十二年,自今南海县移广州,理曲江之废州城,即今州理是也。仁寿元年,改广州为番州。大业二年,又自今始兴故镇移番州,理南海县,今广州理是也。三年,以番州为南海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萧重于此置番州。贞(观)元年,改为州,复旧名也……管县六:……曲江县:上,下。本汉旧县也,属桂阳郡。江流回曲,因以为名。吴置始兴郡,县属焉;隋置州,县属不改;皇朝因之……始兴县:下,西南至州一百九十四里本汉南越之地,吴于此分置始兴郡,隋改属州,皇朝因之 17 

《旧唐书·地理志》四:

州,隋南海郡之曲江县,武德四年,平萧置番州,领曲江、始兴、乐昌、临、良化五县。贞观元年,改为州,仍割州之翁源来属。八年,废临、良化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始兴郡。乾元元年,复为 18

《新志》:

州始兴郡,下。本番州,武德四年析广州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置。寻更名东衡州,贞观元年又更名(州)……县六:曲江,上……始兴,下……乐昌,下。翁源,下。仁化,下……昌,下。 19

始兴为县,亦始见三国时代。《旧唐书·地理志》说:“始兴,汉南野县地,属豫章郡。孙皓分南康郡之南乡,始兴置县,界东。”20 其后,晋、宋均为始兴郡(宋安郡、广兴郡)属县,入南齐,改名正阶。《隋书·地理志》说:“始兴:齐曰正阶,梁改名焉。又置安远郡,置东衡州。平陈,改郡置大庾县,又于此置广州总管。开皇末,移向南海。又十六年,废大庾入焉。”21

曲江亦是古县,始见西汉初。《汉书·地理志》说:“桂阳郡:高帝置,莽曰南平,属荆州……县十一。”下列、临武、便、南平、耒阳、桂阳、阳山、曲江、阳、阴山十一县名,并于曲江下注:“曰除。”22 意思是说,王莽汉之时,改易地名,将桂阳郡改名为南平郡,将曲江县改名为除虏县。从汉至唐,曲江县的州郡归属虽时有变更,幅员范围也有大有小,但作为县名却始终未变。

从这些历史记载来看,始兴与曲江,作为地缘相接的两个邻县,自古有割不断的联系。始兴为郡,始兴、曲江为其属县之一;州为州,治曲江,始兴、曲江又分别为州属县之一。关于这一点,从《元和志》以后各种地志都无异词。《新表》称张九龄为“始兴张氏”之后,《徐碑》虽没有明确记载九龄籍贯,但《旧传》关于张九龄“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的始兴,我们似乎可以将这个“始兴”理解为州始兴郡。其曾祖张君政作韶州别驾,当然把家安在韶州始兴郡;又因始兴郡理曲江,所以张君政当然是把家安在曲江。说张九龄是始兴人和曲江人似乎并不矛盾。始兴是郡名,曲江为其属县之一。以大地域而言,他是始兴人,故其封号中两封“始兴”;以小地域而论,他是曲江人,故首封“曲江”。这样解释表面说得过去,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存在问题。

3说张九龄为始兴县人,并非空隙来风

从张九龄的封爵看,先后两封始兴县。如果说封爵寓有“首丘归本”之义,则始兴县看来也是张九龄的“本”之一,也就是说,始兴县也是他们家源出之地。且是被看作比曲江县更为重要的“本”。由此看来,说张九龄为始兴县人,恐非空隙来风。

张九龄生前也确曾在始兴县居留,张九龄《曲江集》中,曾多次出现“始兴”这个地名:《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常(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南山下旧居闲放》(卷三)、《自始兴溪夜上赴岭》(卷四)。这几首诗,除第一首《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明确标出了“始兴郡”而不是始兴县外,其他两首似都指的是始兴县。而《南山下旧居闲放》的“南山”,亦即同卷中的“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常(尝)卜居焉”的南山。这些,似乎都说明张家当时与始兴县的确有某种关系。李世亮《张九龄年谱》(以下简称《李谱》)称,《始兴县志》今存最早版本明嘉靖十六年丁酉本,亦云张九龄为始兴县人。清乾隆十六年始兴县知事胡世科也说:“余少读唐史,阅文献公之《金鉴千秋》,想见曲江风度,亦谓公固曲江人物也;今奉简节,来莅兹土,数阅县乘,乃知公固产始兴清化乡,其宅居旧巷,现在桂山之下”(《重修文献公祠》引)。李先生并说他在始兴县清化乡石头塘村看到了张氏子孙张祥钊保存的《张氏族谱》,谱以张居(应为君之误)政为始祖,张九龄为四祖,至前国民党将军张发奎为41代。谱中说自张君政留居曲江后,至九龄之父张弘愈,始迁始兴清化乡,定居于今子公社湖湾大队(按:今属子镇上湖湾村)之桂山上,桂山上旧祠仍在 23 本人通过研究,结论与此恰恰相反。

4始兴是祖籍,且与说南康等

不错,张九龄有一个“旧居”在当时的始兴县,他也确曾有一段时间住在始兴县,这从他的作品和有关记载看,是不假的。《曲江集》卷三所录《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常(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诗中的“始兴”,就应指的是当时的始兴县。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三记张九龄书堂:“在始兴县南,山幽水秀,花木长春,几案庭户,皆石琢就,今台址如昔。”24 又记张九龄宅:“在州东六十里,平圃驿畔,今庙宇乃其宅基。”25 《明一统志》卷八0在记及张九龄书堂时,还特地加了一句:“九龄未仕时所建”26 。此书堂大约就是九龄卜居此地时所建。当年的始兴县治,应在今始兴县司前镇地。地名“司前”,当是由始兴南部都尉衙门所在地得名。而今子镇的上湖湾,就在司前镇西南约一二十公里地。而此地临近今曲江县地,距今韶关市不到百里,与王象之所记之地接近。

但正于宋祝穆所言,张九龄仅是“祖居始兴县”,而且据我考察,这个“祖居始兴县”与说他的祖籍为南康相等,始兴和南康指的是同一地。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也是政区变化所造成。

《旧唐书·地理志》说:“始兴,汉南野县地,属豫章郡。孙皓分南康郡之南乡,始兴置县。县界东,一名大岭。”根据《旧志》的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始兴县是从南康郡分出。不过这里可能有误,据《晋志》,晋平吴,始改庐陵南部为南康郡;故在孙皓时,还没有南康郡之名。如始兴确实从南康郡分出,则不应在孙皓时;如在孙皓时,则不应从南康郡分出。不知是《晋志》误还是《旧志》误。不管它是何时分出,但始兴县是从南康郡或庐陵南部都尉分出这个基本事实却是不用怀疑的。

前面我们谈到,张九龄家祖上晋末南迁“江表”是迁到了当时属于扬州的南康郡。当始兴县从南康郡分出来以后,他们家原来住的地方又属新分出的始兴县,因此他们家就又成了始兴县人。这就是《新表》为什么称张九龄为“始兴张氏”,张九龄两封始兴,而张九皋两封南康的根据。南康与始兴,一个是古郡,一个是今县。而他们家的祖籍,却没有因这个变化而有所变更。并不象《旧传》所言是“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而是从晋末南迁就定居在始兴县南山脚下,只不过当时此地不叫始兴而叫南康罢了。南康或始兴,是张九龄祖上所居之地,严格地说,它应是张九龄的祖籍。祝穆《方舆胜览》说:“张九龄,祖居始兴县,今坟墓宅基皆在焉。”还是比较可信的。但他接着说:“本传谓州曲江人,盖雄州未建之前均隶曲江,既又析曲江为雄州,则九龄乃雄州始兴县人也。”27 这就有些想当然了。要知道,始兴作为县,并非从曲江县析出;从曲江析出者为仁化县。始兴从州析出,属南雄州,那是宋以后事,与九龄无关。

5曲江县才是张九龄籍贯

张九龄封爵首封曲江,他有私第和在曲江,他自己及弟九皋、九章夫妇也死葬曲江,这都是他籍贯为曲江的证明。《徐碑》:“二十八年春,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于韶州曲江之私……越来岁孟冬,葬于洪义里武临原,近于先,礼也。”《萧碑》也说其弟九皋死,“以明年葬于(州)始兴郡洪义里武陵原。”武陵原即九龄所葬之武临原。《徐铭》也说:“公之生岁六十有三,以开元二十八年五月七日,二十九年三月三日迁于此江环浸、浈山隐起形胜之地。”其先所在的这个地方,据《徐碑》,在唐应叫武临原,属唐韶州始兴郡曲江县41乡之某乡洪义里地。其地在今韶关市西北郊的罗源洞山麓,地名武江区田心乡子头村翠竹岭(今又改名丞相山),距今市区约十余公里。这是张九龄籍贯为曲江的最好证明。

注释:

────────────

温汝适《张九龄年谱》一卷(广东丛书十二卷本《曲江集》附)、何格恩《张九龄年谱》(《岭南学报》第四卷第一期)、《曲江年谱拾遗》(同上第二期)及《补证》(同上第六卷第一期)、《张曲江诗文事迹编年考》((《广东文物》,1940年第一期))、杨承祖《张九龄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傅璇琮《唐代诗人考略·六、张九龄》(中华书局《文史》第八辑),李亮有《张九龄年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

②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第47页,《文物》(北京),1961年第6期。

③徐鹏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一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8月。

④四部丛刊影上海涵芬楼借印南海潘氏藏明成化九年州刊本《曲江集·附录》第16页,《通志》卷七三著录徐此文作《张九龄庙碑》,是。九龄神道碑据《徐铭》,当时即已撰,而立在中原某地,今。以下引张九龄《曲江集》均出此,不另注版本,只注卷、页。

15 第二册第十四卷425页、459页,中华书局校点本,199411月。

《全唐文》第三五五卷第二册159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影本,199012月。另见《文苑英华》卷八九九。

第一册第二卷80页,中华书局校点本,19754月。

27 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影本四库全书471852页。明《琼台稿》卷十四《送梁弘道教谕序》也说:“唐相张文献公,史虽称其为之曲江人,然其所生之地,今实隶雄之始兴焉。”

⑨同上,473689页。

23 见李亮《张九龄年谱》23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月。

11 司马迁《史记》第一册第七卷315页,中华书局,199911月北京第16次印刷。

12 班固《汉书》卷六四上86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3 范晔《后汉书》卷二二772页,中华书局,1965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4 以上均见两唐书及本传

16 卷四八《吴书·孙皓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五册1164页,19754月。

17 卷三五“岭南道·州”,同上,468576578页。

18 20 中华书局校点本第五册第四十一卷17141715页,19755月。

19 中华书局校点本第四册第四三卷上,109619752月。

21 中华书局校点本第三册第三一881页,19738月。

22 一册本第二十八卷上557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1月。

24 25 中华书局影印本第四册第九三29692971页,199210月。

26 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影本四库全书第473册第八0687页。

 

 

千古悬案

唐宰相张九龄籍贯之谜最近被解读

 

 

关于唐代宰相张九龄的籍贯,历来有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始兴、曲江(二县均为今广东省韶关市属县)三说。在此之前,始兴、曲江两县县志,长期交争不已;温汝适、何格恩、杨承祖、傅璇琮、刘斯翰诸先生,均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李世亮先生自认为找到了张九龄是始兴人的确证《张氏家谱》但家谱的说法与史不符,显然是无知后人编造。其实,这三种籍贯说,反映的却是张九龄郡望、祖籍和籍贯的变化实际。最近,韶关学院中文系教授熊飞先生在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宣读了题为《从文化角度看唐宰相张九龄籍贯》的论文,熊先生从中国人所固有的“富贵还乡”、“首丘归本”等文化观念出发,对张氏兄弟的几个封号进行考察,最后认定,朝廷给张九龄及其张九的几个封号,都与其郡望、祖籍和籍贯有关。范阳方城是九龄郡望晋室南渡,其祖先即已把家从方城迁到了当时的“江表”。天宝十四载四月二十日,张九皋“疾亟于西京长乐里之私……皇上哀悼,赠盈门,给递还乡,首丘归本,遂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张九皋死后朝廷追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其文化意义是“首丘归本”,故扬州广陵郡也与张家的丘山根本有关。张九皋生前,又两封南康,南康也是张家的根本出处。据《晋书·地理志》,南康为古扬州之地,西晋时是扬州所领十八郡之一,原是从汉淮南郡分出豫章郡,又从豫章郡分出庐陵郡,从庐陵郡分出庐陵南部,再由庐陵南部改名南康郡的。所以,张九龄祖上晋末南迁的“江表”,小而言之,为晋扬州所领十八郡之一的南康郡;大而言之,就可以说是扬州广陵郡了。张九皋两封南康与唐明皇追封扬州广陵郡,实际所指一地,只不过一是就小地域言之,一是就大地域言之罢了。所以南康应是张家祖籍。

始兴也是张家祖籍。南康与始兴是什么关系?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也是熊先生文章精华,更是解决张氏籍贯之谜的关键。熊先生从古代政区变化中找到了始兴从南康分出的确凿证据。当始兴县从南康郡分出来以后,他们家原来住的地方又属新分出的始兴县,因此他们家就又成了始兴人。这就是《新表》为什么称张九龄为“始兴张氏”,张九龄两封始兴,而张九皋两封南康的原因所在。张九龄曾祖父张君政作韶州别驾之时,又把家从始兴迁到了曲江,他们家至九龄时,差不多在曲江生活了近百年,所以,曲江理所当然成为张九龄籍贯。张九龄首封“曲江县男”,其父母兄弟死葬曲江,这都是张九龄籍贯为曲江的最好见证。对古代官僚的封官晋进行文化解读,这一新的视角,对历史学领域来说,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值得重视。这是熊先生文章又一价值所在。

 

 

(韶关学院  亦非执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经注》里的溱水之二(卷三十八溱水注略考)
韶关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张九龄故居
张九龄与六祖惠能
说说南雄市的来历
曲江张氏墓志铭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卷一三二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