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邊緣策略的風險|專欄|評論|2011

在充滿衝突與對決氣氛之時,可以思考的是:我們是否能找到處理衝突的最佳策略?是否有人能夠出入衝突邊緣,甚至利用衝突而勝出?剛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湯瑪斯.謝林教授曾用賽局理論來探討「邊緣策略」(Brinkmanship)的成敗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找到可信的威脅。

怎樣才能成為可信的威脅?在電影「馬爾他之鷹」就有這樣的場景:亨佛利.鮑嘉飾演的史派德對窮追他的強盜說,「如果你殺了我,就永遠無法知道寶藏的下落。既然我們都知道你不能殺我,你又如何能逼迫我來告訴你寶藏的下落?」

可是他棋逢對手,強盜居然回應,「你要知道,我若是激動起來,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最大利益是什麼,在情緒主導之下會失去自制能力。」

這就是一種「不確定的威脅」:在情緒衝動之下,對手在扭打之中可能失手殺死史派德。這種威脅似乎不合理性(有可能喪失寶藏),其實是一種「理性地運用非理性」:當史派德喪命的風險愈大時,這個威脅就愈能發生作用。

「邊緣策略」就是利用「不確定的威脅」,把對手帶到災難的邊緣,迫使他讓步。這個邊緣不是一個陡峭的懸崖,而是一片光滑的緩坡,但愈來愈陡峭;愈往下走,滑落的風險就愈大,也愈無法事後補救。

經典案例:古巴危機

在產業競爭、勞資對抗或國際政治中,經常看到邊緣策略的使用。

其中最經典的案例,應該是古巴飛彈危機中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策略佈局。甘迺迪宣布封鎖古巴外海,算是把赫魯雪夫帶到斜坡上,軍方固定的交戰升級程序就是這斜坡上不可控制的風險。只有當蘇聯不願冒險再往下走時,雙方才能達成協議,回到安全的地面。

可以思考的是:甘迺迪為什麼不提出「確定的威脅」,宣布蘇聯若不在兩週內撤走飛彈,美國就發動攻擊,將莫斯科夷為平地?我們採用賽局的思考方式,能夠推斷這樣的威脅是不可信的。

先從蘇聯角度來思考,一定不會坐視遭受攻擊而不還手。一旦蘇聯還手,華府也會夷為平地,美國民眾不能接受這樣的後果,蘇聯也可推知,所以不會相信美方這種空洞的威脅。

喪失掌握全局的確定性

想讓「不確定的威脅」發生作用,不但己方民眾要能承受(先走上緩坡),而且要能造成對手的憂慮(可能滑下緩坡)。啟動後可能傷害到己方利益,但這種可能已不在自己控制之中。

想成為這種可信的威脅,必須喪失掌握全局的確定性,邊緣策略就必然帶來玉石俱焚的風險。甘迺迪總統在危機解除後,也以戒慎恐懼的心情回顧,封鎖古巴會引發核子大戰的機率,居然高達在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間。邊緣策略帶來的風險不可謂不嚴重,也值得想要出入衝突邊緣的領導者深思!

再回來看「馬爾他之鷹」的場景,假如你是鮑嘉所飾演的史派德角色,在面臨強盜採取「理性地運用非理性」時,你應該如何反應?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還是回歸理性的訴求?也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為台大國企系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钢琴手马克西姆 14《古巴》
陈兰彬[满江红(柳永)]
【北宋】蘇東坡手書《金剛經》
迪丽热巴机场遭遇“咸猪手”之后的宽容,让人点赞
生理性手抖表现
手抖要怎么办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