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书解读六卷:《孟子》连载 斥责以梃为政

斥责以梃为政

【原文】1.4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乎。”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人且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诚愿乐意接受你的指教。”

孟子回答:“杀人用棒子与刀剑有什么不同?”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剑和政治手段杀害人,有什么不同?”

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百姓却面代饥色,田野里有饿死的人。野兽相互残杀,尚且人们为之而憎恶,那些号称百姓之父母官,行施政务时,不免干出些类似驱赶野兽吃人的勾当来,那么,为人父母的意义何在呢?孔子说:‘发明造俑殉葬的人,大概会灭绝后代吧!’因为用了像人形貌的木偶去殉葬。照这样看,执政者又怎么能如此使百姓饥饿而至死呢?”

【解读】

孟子与梁惠王这节论政之阐述,是孟子在斥责“酷刑厉法”暴虐的政治。孟子所要讲地本义是,酷刑其性貭相当于用刀杀人一样,这是孟子对当时暴政酷刑的揭露。通过孟子之阐述当时社会酷吏之情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使我们对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仁政思想,反对酷刑了解的更加深刻了。

[寡人愿安承教]

我们从梁惠王如此所言态度来看,他虽然算不上仁政王道之贤人,但是,他很尊重孟子,愿得到他的帮助,听从他对自己的政治劝说。通过一连几篇梁惠王与孟子的交谈来看,显然,两个人可谓是有所情投意合比较默契。

[孟子问“杀人以梃与刃,有异乎?”惠王回答“无以弃乎”]

孟子如此所言其本义讲的是,刀是杀人的专用器具,难道木棒就不能杀死人吗!显然,这是孟子在责备暴政使用酷刑之意。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倡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善养则养天下的政治思想。孟子身置战国混乱时代,此时,是礼崩乐坏,周朝德政礼制己经丧失殆尽,这时,随之产生了酷刑厉法政治主张。之所以孟子质问“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所言之意应当是反对斥责当时弃仁政,尚酷刑的政治思想。“以刃与政,有以异乎?”孟子如此两句八字之问,一针见血的谴责暴政酷刑,就是以刀施政的残暴行为。

孔夫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这是孔夫子论施政四大害之一。如此所言之意讲的道理是,对百姓不实行文化道德教育,百姓由于失教,难免有些人就会在不自觉中触犯刑律而遭严惩,甚至被杀。孔子所说的四大害中这个“虐”正是谴责“以刃与政”的行为。儒家推崇的德政礼制,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文治德政(《论语·为政》)是“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下》)君王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表率天下的絜矩之道。孟子将暴政酷刑称其谓“以梃施政”是以杀戮来强治天下。如此“以梃施政”为本的暴政思想,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之时尚,违背了宽柔以教的德政礼制。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之所以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这是在责备诸侯政权,为了先军政治,征兵打仗苛敛民财之佐证。“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这是揭示暴政为了称霸于天下,对百姓横征暴敛所造成的惨不忍睹之景象。由于苛政与连年不断的战争,饥饿死伤的都是百姓,说这是“率兽而食人”不是很合情理吗?通过孟子对战国时代现实社会的描述,揭穿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丧失了传统德政礼制,天下混乱无道相互争霸,致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率兽而食人”,孟子如此之言是对以上四句话的一个总结。由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来看政权与百姓如此之差别,说明了当时人伦道德己经丧失殆尽,这时,必然下层百姓会群起造反。即有造反必行镇压,死的都是老百姓,故此,孟子用“率兽而食人也”来揭示当时暴政之残忍很恰当。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兽]

孟子这段论述是引用禽兽弱肉强食,来比喻那些争城夺地不道德尚武之暴政。禽兽相残令人惨不忍睹,名誉是百姓父母之官,为了扩充地域,争取更大的势力范围,却毫不惜百姓的生命,连年不断地发动战争。如此连年的征战比弱肉强食的禽兽不是更残忍吗!所以孟子说“为百姓父母之官,不免于率兽而食人”这是孟子对当时好战的痛恶与责斥。

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夺城以战,杀人盈诚,此之谓率士而食人肉”(《孟子·离娄上》)孟子的这段论述,与“不免于率兽而食人”说的都是对当时尚武好战暴徒之谴责。

[始作佣者,其无后乎]

这是孟子引用孔子的两言来说事。以如此所言来看孔子思想,别说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夺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仿造人的形象做俑来陪葬,孔子认为这都是不道德的侵犯人权,何况是发动战争糟蹋人命不是更可恶吗!以孔夫子所言“始作佣者,其无后乎”来看,充分说明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文化,十分尊重人权,仁爱生命。之所以孟子引用孔子如此两言,是为了进一步揭示那些为了个人权势,不惜用人民生命去争城夺地尚武好战行为。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这是此文最后之结语。之所以孟子引用孔子所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此两言,是在谴责那些尚武好战的权势,拿活生生的人命死活都不顾,其罪是何其之大!“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此言充满了爱弱民,斥暴政之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我担心那些被品德饿坏的孩子(2)
中华国学经典及释义300句
“不敢欺”“不能欺”与“不忍欺”
“尊敬”的本意,就是大杯敬酒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之六十五-杨黎光 ---《我们为...
孟子
文言百练:孟子·滕文公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