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十四章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绳(mǐn)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这里是用夷、希、微来比喻“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译文】看不见的东西,叫作“夷”;听不到的,叫作“希”;摸不着的,叫作“微”。因为这三者不能被详细的区分开来,所以把他们混为一体。既看不到他们(混为一体的东西)的踪迹,又不能否定他们(混为一体的东西)的存在。他们(混为一体的东西)模模糊糊不能被表述出来,于是把他们(混为一体的东西)归纳成无形的事物。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象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接他,却看不见它的头;追随他,却看不见它的尾。

用古时候的道理,来驾驭现在所存在的事物。能知道从远古开始(到现在为止,事物发展的规律),就知道了“道”的规律。

【释义】看不见、听不见、摸不到的事物,都可以归纳成无形的事物。这种无形的事物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把它叫做“惚恍”(模糊不清)。这种事物看不见头,也看不见尾。所以我们要用自古至今事物发展的规律来驾驭现在的事物。能明白自古至今事物发展的规律,就知道了“道”所运行的规律。

【举例】上面所说的这些,可能给人一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举个例子可能就好理解了。比如“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人物”,我们不能亲眼看见过去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比如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我们也不能亲耳听到过去历史人物当时所发出的声音(比如诸葛亮舌辩群儒时所说的话),我们也不能亲手触摸到过去的历史人物的身体(比如西楚霸王项羽的身体)。这三种历史事物、人物,因为都不能和我们真实接触,所以可以把他们统称为“历史”。如果你说这些“历史事件、人物”不存在,但是却又有古书记载。如果你说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真实存在,你却又不能真实去感受(看见、听见、摸到)。所以说这些“历史事件、人物”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形象的形象,所以说是“惚恍”(模模糊糊)。看不到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的开头,也看不见他们的结尾。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这些历史事件、人物身上来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做人的道理,然后用这个规律、道理来做事、做人。如果能通晓自古以来所有事物的所有发展规律,也就明白了“道”的规律。

以上完全是个人愚见,对与不对请各位看官自己去思索、验证。喷与不喷,各位请随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老师话教育】初中历史应该这样学才好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道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开篇释义
100个成语释义及其相关历史人物
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