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如何解释“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强梁者指的是什么?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如何解释“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段经文: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这句经文在三十九章中出现过。“人之所恶”,帛书甲本作“天下之所恶”,可见“人”就是天下人。依据王弼注解,道下化分为四个阶段,三生万物是第四个阶段,是结束阶段。

万物失去了柔性而显形,因显形而固化(老子认为气、水、婴儿保持了柔性),因固化而失去了妙,这真是惨痛的代价。最后得到了万物,有点悲喜交加。

万物中又以王侯失去柔性最多,因此最为固化,固化也就是失去生命力(妙)。所以王公为了拯救自己失去的柔性,重新获得生命力,就自贬自谦。自贬自谦是为了修复自己失去的柔性。

大部分注释家认为此段经文与前二段毫不关联,断为“错简”,王弼用柔性这条暗线关联在一起,赋予极深的意义。这是王弼注解的不同凡响之处,关键是王弼读懂老子本无论、齐物论、气本论、认识论(语义学)的内在联系。

王弼深深赞同老子这位大宗师宣说的“本无”的教理,对“有生于无”心领神会,深契于心。玄学泰斗何晏读了少年王弼的《道德经注》叹为观止,认为自己的注解只是瓦砾而已,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注解。

王弼的注解让学人对此章经文有更为丰富的理解,因此不能轻轻放过如此精彩绝伦的注解。

第四段经文: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王弼把此句经文与前三段经文视为一个整体做注,认为这是前三段经文的总结,是老子的奥义所在。“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与前面的“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相呼应,又与后文“为学日损,损之又损”(四十八章)相呼应。

这是老子的主要修行方法,今天有志于学习老子修法者应该潜心实践,必有所获。此修法与神秀的渐修很契合。老子的修道修法既有顿修又有渐修,顿渐各随根器,皆大欢喜。

王弼注正是把握住了“道眼”,才与众不同。把“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作为“道眼”,则四句偈的奥义不是简单的宇宙发生学,而且同时宣说了万物的显形是道愈来愈远的下化过程。

这个下化过程是付出代价的,因此必有所获。只有下化才产生修道的必要和渴望,佛教把身体做为修道的法器,老子也含有同样的深意。传统的气本论失去了这层奥义,显得不够深刻。

第五段经文:人之所教(者),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王弼注:“我之非强使人从之也,而用夫自然,举其至理。顺之必吉,违之必凶。”意思是老子的教育方法是因物自然,前面四句偈都是举自然至理来劝说守柔教理。

经文“人之所教”省略一个“者”。与帛书相比,王弼文本虚字省略较多,会误解文意。人之所教者是侯王,也包含所有人。所教内容就是上文的“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这是远古大宗师的深刻教诲,应该切记。老子所教的是:“强梁者不得其死”,这是咒语,诅咒之辞。不知道老子传弟子时是否有诅咒的内容,但从语气上是如此。

这是《道德经》少有的几处诅咒语气,出于不得已吧。万物已经因为显形而失去宝贵的柔性(道性),和已经远去。远古部落首领自贬自谦来守柔,但后世侯王不知守柔,反而成为“强梁者”。柔性断绝,所以“不得其死”。

现在有一种冷冻人,全身失去柔性,僵硬无比。强梁者比冷冻人更加身体僵硬,完全失去了生命力。《道德经》守柔,强被视为违道,是灭亡的前兆。后文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七十六章),守柔贯穿一部《道德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图解《道德经》里的天文、历法、养生、指南车(2013整理版41-60)
如何理解老子的“不争、守柔”思想?
叶曼讲《道德经》(41-50章)
道德经详注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 苦与乐常有,平常心对待
《老子·第四十二章》学习笔记:易学难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