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之高效学习

《伤寒论》 是我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证论治专书,既是对前人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再创造。

然而许多人说,读了《伤寒论》很久,最后却觉得无用,认为其临床效果并没有书中描述的那么明显。这主要是部分人对《伤寒论》的认识不够透彻,曲解了其中道理而致。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高效地学习《伤寒论》,才不会误入歧途呢?

01

正其名——何谓“伤寒”

《伤寒论》以伤寒命名,而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正如《素问·热论》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在汉代“寒”指一切致病邪气,伤寒是当时上层社会及知识分子对外感热病的总称,而民间则称为天行,瘟疫,时行等。

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触发的疾病。《伤寒论·伤寒例》云:“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即是指狭义的伤寒。

《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伤寒有五”之伤寒为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为狭义伤寒。

02

知其法——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补论治的一种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的内容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的内容包容于八纲辨证之下。学习《伤寒论》时,跑偏的第一步就是把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割裂开,只用六经辨证,这种错误思维一旦造成,就像脱了缰的马,松了绳的哈士奇,再也回不到正轨。

八纲阴阳为总纲,六经病中的太阳,阳明,少阳称为三阳病,表示正气盛,抗病力强,邪气实。太阴,少阴,厥阴称为三阴病,表示正气衰,抗病力弱。八纲表里定病位,六经中太阳属表,其余为里,但表里是相对的,如三阳病和三阴病对比而言,三阳属表,三阴属里。八纲寒热辨病性,三阳病多属热,三阴病多数寒。八纲虚实辨邪气盛衰,三阳多实证,三阴多虚证。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相辅相成,有互补之妙,而无对峙之处,二者协调应用才能正确辨证用药。

03

善其“辨”——辨证对待与勤奋思考

《伤寒论》的条文大多简洁精炼,乍一看有些条文会简练到“孤立”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除了纵向的学习每一个条文,更要横向的把握同知识的联系性。如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其中“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脉缓为松弛之象,伤寒中风的特点。而“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三部脉均见浮紧之象,为伤寒之标志脉证。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有无口渴即是温病的辨证的重要鉴别点。同一经病,同种求异,不同经病,异中求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辨证时思虑要想周全,平时就要勤总结,区别记忆更有效。

人生的路,只要大方向是对的,暂时的摔跟头影响不了轨迹的变移,而且,摔倒总是无法避免的。

读书也像做人,方向对了,暂时的不理解,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如果方向错了,却是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之中。就像喜欢了一个不该喜欢的人,明知没有结果却还在执着等待,做再多也是错,深情不是折磨,所以读不下去的书,放不下的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是不是方向错了,在你认为改正太晚的时候,恰恰也是最早的时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荐读】用《内经》解释《伤寒论》很牵强!医经和经方是两大理论体系
科学网
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李致重等)
为什么已经有六经辨证了,还要出现卫气营血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