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36首写作技巧赏析(下)学诗写诗,陶冶情操,触发智慧
古筝-高山流水.mp35:28
来自国学书院0108
打开今日头条,体验完整音频内容

(三)景物衬景物

19.《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唐)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长江笼罩在濛濛细雨里,这时从建业城传来了晚钟的声响。一艘艘帆船拖着沉重的风篷,缓缓驶来;灰暗的天色中,归鸟似乎也飞得很慢很慢。长江入海处变得灰蒙蒙的看不见了,浦口边的树木,远远望去已经饱含着丰润的雨水。今天为你送行,离情依依,感伤无限,不觉得眼泪就象雨丝一样纷纷掉落衣襟上。

此诗除首句提到“微雨”以外,其余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江边的树也显得十分滋润。运用这种以景衬景的烘托手法,我们感到,在船帆上,在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四句,形成了一幅生动传情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立体感十分强烈。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星光在远天垂挂来衬托,便愈见出平野的茫无际涯;用月光似奔涌倾泻来衬托,就愈见出磊江的浩瀚渺茫。

(四)人物衬人物

20.《陌上桑》(节选)

乐府民歌(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她到城南边侧去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戴着明月珠;浅黄色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过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流露出赞叹的神气;年轻人看见罗敷,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种田的农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还故意找碴子,摔盆砸碗。只因为看了罗敷,嫌自己的老婆长得没有罗敷漂亮。

《陌上桑》诗歌全文的意思是:通过描写和叙述采桑女罗敷的美丽容貌、严辞拒绝太守诱惑以及罗敷夫婿的故事,赞美罗敷的美丽、坚贞与智慧。文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描写行者、耕者、锄者为罗敷美貌倾倒的形态,通过她的美丽在人们心弦上激起的强烈反响,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点,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这样通过人物侧面衬托的写法,比借助比喻等手法正面进行描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比某些一览无余的肖像描写更富于艺术魅力。

又如唐朝诗人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刘备频繁问计来从侧面衬托出孔明的聪明才智。

(五)动静反衬

21.《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只能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把斑斑驳驳的树影也倒映在青苔之上。

此诗前两句从音响着眼,以说话的声音衬托出山的静寂;后两句从光线着墨,以落日的余辉衬托出山林的幽暗。全诗有画意,有音乐,做到了诗、画、乐的和谐统一。其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空谷传音,更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又如北宋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莺声,反衬出小院的幽深宁谧。

(六)乐哀反衬

22.《小雅·采薇》节选

无名氏(先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衰。

记得出门是春天,杨柳树叶随风飞。现在回来已入冬,雨雪交加寒气吹。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衰痛谁体会。

诗人以春天的美景反衬战士被迫出征时的凄苦悲愁心情,以冬天风雪交加的哀景反衬战士归途时以苦为乐的喜悦心情。乐哀反衬,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游人返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衰乐”也。

又如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说君。”送别的景象是凄凉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到处都有朋友来接待你,这是“以哀景写乐”,是一种“朋友遍天下”的欢乐。

(七)今昔反衬

23.《越中览古》

李白(唐)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领军消灭了敌人,雪洗了耻辱,凯旋而归,战士们都穿着锦衣回到了家。回国以后越王不理朝政,整天沉溺于宫殿中那如花似玉的美女身边,不久就国破家亡了。现在人们在王城故址上所能看到的,只有几只鹧鸪鸟在空中飞来飞去。

诗人以越王卧薪尝胆凯旋归来,复仇义士得到官爵赏赐,艳丽如花的宫女布满春殿,衬托“只今唯有鹧鸪飞”的凄凉之景,今昔对照,以强烈的反差表现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抒发了作者吊古之情,伤今之感。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而此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最后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这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了。

又如宋代诗人陆游《关山月》中“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以马死弓断反衬朱门歌舞,无情地批判了南宋朝廷对金人实行投降政策的愚蠢。

(八)数量反衬

24.《亥岁感事》

曹松(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全国山河都笼罩在烟火连天的战争之中,黎明百姓颠沛流离没有办法安居乐业。大家不要说什么封侯的事了,一个将领功成名就是靠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啊!

此诗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意委婉,最后一句则词约意丰,掷地有声,字字千钩。诗中“一”与“万”、“成”与“枯”反衬,令人触目惊心,“骨”字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全诗诅咒了祸害人民的战争,对那些凭战功取得高官厚禄的人表示鄙夷,对千千万万被绑上战车效命战场的死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又如南宋诗人鲍照《代堂上歌行》中“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以“万曲”反衬“一曲”,赞美了乐曲的优美无比,能激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四、渲染

渲染就是指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一)气氛的渲染

25.《木兰诗》(节选)

北朝民歌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磨刀杀猪宰羊准备招待。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沿,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美丽的花黄。出门去见一同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此诗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极力渲染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其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以木兰恢复女儿装束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文中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的描写,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描述渲染其行为情态,神气跃然,极富生活气息。这样不仅加浓了归家时的热闹气氛,而且使全诗生动活泼,音调和谐,饶有情致。

又如杜甫《草堂》中“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沽酒携葫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对重返故居时的热闹景象大肆宣染,把当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神态的渲染

26.《江南可采莲》


乐府民歌(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一群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那些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向北,真是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这首诗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中没有一字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本来“江南可采莲鱼,鱼戏莲叶间”,就可以把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状显示出来了,然而作者偏偏来了个“东西南北”,极尽渲染之能事,进一步把人们水上采莲的画面和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的眼前。

又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三)环境的渲染

2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我登上柳州城上的高楼,一片旷野的荒原映入眼帘,我的愁绪像茫茫的海天一样,无边无际。阵阵狂风吹来,猛烈地打在荷塘水面,莲叶在风中不停地摇荡;滔滔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令人心寒胆颤。远远望去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我的视线;我的愁肠万结百转,就像眼前这弯弯曲曲的江流一样。大家都被贬谪到了百越纹身的荒蛮之地,如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多么凄凉啊!

诗人通过登高所见所思,表现出作者与四州刺史休戚相关的真挚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却无法自抑。

文中“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层层渲染,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有很强的感染力。“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近景,以赋的手法,写风雨交加的景象。“惊风乱飐芙蓉水”,写风,写水中景象。水塘里长满荷花,景象很美。但这荷花是在“惊风乱飐”之下。“惊风”写风力的狂猛,肆意吹荡,毫无节制,已经失去常态了。“乱”字是承“惊”字来的,进一步写出了风的残暴无情。“密雨斜侵薜荔墙”,写雨,写陆上景象。墙上爬满了香草,也是很美的。但这些香草正处于“密雨斜侵”之下。“密雨”,说明雨很急很猛。“斜”字是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大所以雨斜。一个“侵”字,写出了暴雨向薜荔墙冲击、进攻的情势。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很深的身世之感。“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是远景,以骈偶之辞,写山重水曲的景象。“岭树重遮千里目”,重重叠叠的远山,郁郁葱葱的茂树,遮住了诗人的视线,这是写山是仰观。“江流曲似九回肠,”这是写江,是俯视,江流曲曲折折,蜿蜒远去,好似自己的九转愁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又如唐朝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尽情渲染了秋江景物的萧杀气氛。

(四)色彩的渲染。

28.《绝句》杜甫(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的一团旺火。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久居他乡的愁思和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文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读者目迷神夺的魅力。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诗句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好了铺垫。

又如唐代诗人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五、含蓄

司空图在《诗品》中论“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

一般来说,古诗的“含蓄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9.《金谷园》

杜牧(唐)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不管人世间的沧桑如何,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傍晚,正当我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诉,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我的眼帘。看到落花满地,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是多么的凄惨。

这首诗句句写景,景中寓情,情与景浑然一体,到底哪是情,哪是景,是情由景生还是景因情存,不分彼此,营造出无穷的情味。文中“自”、“怨”、“犹”等字无不渗透着诗人凄凉感伤的色彩。人事发生了变迁,而春草却毫无感觉,着一“自”字就写出了诗人的伤感。“日暮”、“东风”、“鸣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落花与坠楼本来不相干,着一个“犹”字就渗透着诗人对往昔的多少追念、怜惜之情!

又如唐代诗人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普照吴王宫里人。”文中所述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杨柳新叶,船娘菱歌,西江明月等一系列景物,古今对照,无不蕴含着诗人盛衰无常的几多感慨!

(二)叙事抒情,寓意深沉。

30.《牡丹》

陈与义(宋)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自从金人入侵,淮河以北的土地沦陷于敌人之手,至今已有十年未能回归故乡了。故乡的伊水和洛水两条河流源远流长,碧波荡漾。我在遥远的异乡身态龙钟,体弱多病,身边青墩的溪水则默默逝去。一个人独自伫立在春风之中,注视着故乡的名花,春天依旧来临,牡丹照样绽放。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通过对异乡看花事情的叙述,抒发了作者的故乡之思和家国之痛。“独立东风”一句蕴涵着无穷的意思,粗说,可以理解为是诗人对国破家亡的遗恨;细说,则可能包括对过去种种往事的回忆,对将来种种前程的预测和憧憬。作者虽没说出来,读者却可作合理的联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尽管对友情之深没能明说,但通过“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的描写,把对朋友之情委婉有致而又含蓄不露地显示了出来。

(三)一语双关,妙趣横生。

31.《塞上听吹笛》

高适(唐)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冰雪消融,冬去春来,沉睡了一冬的大草原又披上了绿装,蓝天白云下,牧群悠悠,人欢马叫,战士们挥动着响鞭牧马归来。一轮明月悄然升起,从边关戍楼传来了阵阵优美的羌笛之声。羌笛的名字叫《梅花落》,在静静的边关月夜,倾听这样一首思乡之情的曲子,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仿佛看见朵朵梅花随风飘舞、一夜之间洒满了关山。

这首边塞诗诗、画、音乐完美结合,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读来亦真亦幻,令人浮想联翩。

诗人巧妙地将“梅花落”三字拆开,嵌入“何处”二字,使平常的曲牌变成了饱含深情的发问,达到一语双关之妙。一方面是《梅花落》的曲音,勾起了戍边将士浓浓的乡思;另一方面,由“借问“引起人们遐想,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故乡的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的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了守边战士的怀乡之情。

又如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指斥商女(歌女)不知道亡国破家的忧愁,轻歌曼舞,实则反映了官僚贵族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空虚而腐朽的灵魂的生活。

(四)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32.《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我慢步在长江边上,忽然看见一把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腐烂销尽,捡起来磨洗一番,仍可看见历史上的战火和刀光剑影。在赤壁战争中假如天公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怎么能火烧曹操八十万大军而大获全胜呢?恐怕连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也将做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的人了。

这是一首咏史诗,即物感兴,托物咏史,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同时也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事情、小人物来显示的。诗人以磨洗折戟的小事,以“二乔”这样的小人物表现主题,表达了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又如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摄取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五)正话反说,曲折见意。33.《武昌阻风》方泽(宋)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江上行舟,途中遇风,阻滞武昌。归家的愁思就象东去的流水绵绵不绝。为了排遣愁绪,我只好悠闲地慢步江边,欣赏江边美丽的鲜花沉迷其间,不知不觉忘掉了归家的忧愁。

此诗从反向入笔,明明是风阻客舟无法行船,偏说成是“春风留客”;明明是“归思”萦怀,偏说成思绪尽付流水;明明是心烦意乱,偏说成“闲”看流水;明明是无心看花,偏说成是“贪”看忘愁。总之,这种正话反说,句句无愁却无时不愁,这愁挥之不去,缭绕不散,浓重深沉,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又如晚唐诗人唐彦谦的《小院》:“小院无人夜,烟斜月转明。清宵易惆怅,不必有离情。”此诗抒写离情,前三句层层渲染、蓄势,第四句却从反面写来,以“反”见“正”,深刻地表现了离情的郁积难遗。

也有反话正说的,如唐代诗人李白《巴陵赠贾舍人》:“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诗中说,你贾舍人被贬谪湘水之滨也就不要埋怨了,咱们圣主恩深似海,是他怜悯你,才没有把你像当年的汉文帝贬贾谊到长沙那样贬谪你,而只贬你到了巴陵,你应感谢皇上隆恩啊!实际上,巴陵和长沙两地同样遥远,贾舍人被贬之地并不比贾谊好。整首诗表面上是在劝慰贾舍人,歌颂唐肃宗的圣明,实则讽刺了唐肃宗像汉文帝一样昏庸寡情。

(六)巧用比喻,机智含蓄。

34.《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昨天晚上洞房里放着红红的蜡烛,我就早早起了床进行梳妆打扮,等待天亮后好去堂前行礼拜见公婆。一番梳妆打扮后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来让旁人听到,只好低下身子轻轻问一问身边丈夫:“我的眉浓淡画得怎样,适合不合时尚呢?”

这首诗表面上是说新娘为了得到公婆的喜爱,画眉打扮以后征求新郎的意见;实际上是以闺意设喻,把自己比为新娘,把张籍比作夫婿,把主考比作公婆,把自己的诗文比描好的眉毛,向张籍询问自己的考试情况。

张籍看到朱庆馀的诗以后,同样以诗酬朱庆馀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绾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的答诗也以比喻暗示。大意说,越州的一位美女精心打扮之后,来到镜泊湖心,本来知道自己长得十分艳丽,却又猜度怀疑。那贵重的丝绸衣服并不值得当今人们看重,但她那一曲菱歌优美无比抵得上万两黄金。暗示朱庆馀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两诗一问一答,巧用比喻相映成趣。朱的赠诗写得好,张的答诗也很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七)借助谐音,妙传心意。35.《竹枝词》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春风淡淡的日子里,杨柳都吐出碧绿的长条,江水又是那么平缓。有位姑娘正在江边从事劳动,忽然听见一个青年人在引吭高歌,歌声好象从江面飞渡过来,总是盘旋在她的身边。这时西边突然下起了大雨,东边却仍然是太阳。歌词的内容不完全听得清楚,却又好象是为她而发似的。等她倾耳细听的时候,歌声又忽然给一阵江风吹断了。然而不久,歌声又响起来,又在她耳边盘绕着,赶也赶不掉……就这样,这位姑娘的心情给逗引得忽起忽落,安静不下。 这首情歌,首句是所见,次句是所闻,三四句语带双关,以“晴”暗指“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暗射的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谐音统一在一起,如此贴切自然,把初恋少女的迷惘、眷恋、忐忑不安以及希望、等待之情都表现了出来,曲传心声,含蓄而机智。 又如南朝吴声歌曲《子夜歌》中“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梧子谐音吾子;《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蚕桑不作茧,昼夜长悬丝,”悬丝谐音寻思,皆是以谐音表情达意。

(八)点到为止,欲露还藏

36.《饮酒》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为什么能象这样,因为我心灵清远,居住的地方自然偏静。每天到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那里的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天空中飞鸟成群,结着伴儿归还。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首诗点明有含意,却不明说含意是什么?所谓有真意,无非是说,你们看,这归隐生活多么美好啊!如果再引申一步,那就是,何必去当官“为五斗米折腰”,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勃勃生机。

此诗名句叠出,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情、理交融,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耐人咀嚼。

又如唐代诗人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你们要问我为什么要隐居“碧山”吗?你看看这里的桃花溪水,多么优美的风光,真是别有天地啊!清远含蓄,发人深省。

带孩子学有趣“诗.人.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忧愁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江流曲似九回肠,在柳宗元笔下,这些山水都是忧愁
柳宗元这首抒情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读来荡气回肠,余味无穷
古诗欣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 作者:柳宗元
中华诗词精选1000首(上•诵读篇) 之一
0-3岁的儿童古诗三百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