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歌鉴赏第一讲——表现手法

古诗词既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古诗歌鉴赏是高考中考必考的重要内容,我们借助古诗词例句,分五次由点到面把古诗词赏析题中最精炼的知识送给你。文章比较长,请你做好笔记。

第一讲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常见问法

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诗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作者直接表明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爱憎态度。《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骨、不屈和对权贵的蔑视。

2、借景抒情

诗人把要抒发的思想情感寄寓在所写的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交织,表现作者情感。

《鹧鸪天·送人》“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表现了作者惜别之情和对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借乐景抒哀情,借美景表现诗人漂泊感伤之意。

3、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借对景物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登高》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描绘江边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秋情怀。

4、托物言志

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所具有的具体特点,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情感或志向。

《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现自己品格高洁,不需借助权贵。

5、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不以历景为鉴。

6、叙事抒情

在古风作品中常见,把自己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件之中。

杜甫《兵车行》白居易《卖炭翁》

描写手法

就是作者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1、渲染

本国画技巧,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着重从正面表现,使画面更加突出,古诗歌中多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渲染出一种轻松活泼快乐的场面。

2、烘托

也是国画技法,从侧面着力描写,作为陪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实际运用中多和渲染连用。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送别的环境,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3、白描

国画技法,其特点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特点,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

4、动与静

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都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5、虚与实

在处理复杂的情感时,常用到“虚”与“实”是两个概念。虚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境界,实就是客观世界或者眼前存在的事物,诗歌中常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的共存。

《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赤鼻矶的景象,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火烧赤壁画面,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属虚写。

此外还有欲扬先抑、远近结合、意象罗列等手法。

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化为江水。

2、拟人

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描绘生动形象,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表意更加丰富。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物拟人,睹物伤情,表现了作者亡国之悲。

3、夸张

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夸张表现了边塞环境恶劣。

4、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事态本质,令人深思。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赴死与将帅纵情进行对比。

5、对偶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同时使得音律和谐,节奏鲜明。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晴”中,“晴”和“情”相谐音,表现离别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中常用表达技巧赏析举例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18附录全文3鉴赏知识2
古诗词修辞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十四个古诗词诗歌表达技巧介绍
☆ 高考复习--古诗词赏析(4-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