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明全||瞿坛钟响,巴燕马惊


【循化青年文学】
【作者:马明全】


瞿坛钟响,巴燕马惊

去瞿昙寺,这个想法在脑海里酝酿了近二十几年。虽然近在一个区县范围之内,而且乐都县城也去过多次,但是,脚步始终未能抵达瞿昙寺。跨越时空是需要有些力量的,因为学识的浅薄,眼界的狭隘有些厚重的历史就是如此的亲近又遥远。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
在我心中,瞿昙寺始终都绕不开乐都,因为乐都它有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南凉古都。南凉(397年-414年)十六国时期,乐都为南凉国都,鲜卑政权。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所建,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历三主,共18年。瞿昙寺位于乐都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的瞿昙乡,寺院选建在雄浑而清幽的风水形胜之地,沿着南向偏东的轴线布局,背倚罗汉山,前临瞿昙河,面朝凤凰山,远可望雪山,同自然环境有机和谐地融成一体。
朋友悟德,是个农民文化人,确切地说是个农民考古学家,他对青海乃至西北的远古文明都有相当的了解,这一切来源于他对文物的钟爱。他从文物的年代划分来给我讲述青海的历史别有一份味道,我从他那里吸收了很多有关历史的基本知识和脉络。
悟德告诉我说而乐都柳湾遗址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柳湾墓地为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柳湾,在乐都县城东15公里高庙镇东面的湟水河北岸,距青海省会西宁50多公里,墓地坐落在村庄后面的半山白土坡上,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墓地葬群,也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乐都作为青海的一座历史名城,它的文化底蕴和积淀丰厚,因为有了柳湾彩陶5000年的历史,涵盖住了我对乐都其他人文的关注。所以对于瞿昙寺的向往和认识,我始终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
2018年12月,独自驱车前往瞿昙寺,想一睹这座人称“乐都小故宫”的皇家寺院的真容。大西北的冬天,天气再怎么晴朗也难掩四周弥漫的灰尘。我从乐都县城折而向南山沈家峡的上游进发,约莫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瞿昙寺所在地瞿坛镇。
瞿昙即“乔达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称。远观瞿昙寺山环水抱,随势而起。故有好风水者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靠山罗汉山,山势浑圆端正,犹如一座巨大的屏风,挡寒风,纳阳光,又似一顶硕大无比的军帐,寺院建筑呈“将军坐帐”之形。主山东侧有庙顶子山,西侧有卧虎山,是“左右砂山环抱”,山门临着一条清澈的瞿昙河,环绕而过。隔河遥对的照山凤凰山“俯首来朝”。
因为是冬季,那一次去瞿昙寺我没能找到导游,尽管我细细参观了所有的建筑,脑海中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记。只记得它的建筑布局具有皇家的格局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此前对它有过攻略,知道瞿昙寺里没有经幡,明王朝虽然支持建设瞿昙寺,但是不允许在里面立经幡,以此突出皇权的威严。
瞿昙寺建筑基本采用汉式庙宇形制,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全寺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并在一条中轴线上。从山门起的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型宫殿式建筑,两侧则对称地建有御碑亭、小钟鼓楼、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等。其中,前区基本呈汉地佛寺'伽蓝七堂'格局。后区巍峨壮丽,冠于全寺的隆国殿,两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势连缀抄手斜廊,还有造型端庄的大钟楼和大鼓楼对峙左右,则明显仿自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和两翼抄手斜廊以及文楼、武楼的布局意象。瞿昙寺隆国殿的仙人群兽和垂兽只有五个,是不能与皇帝九个走兽比的,从外形上看,那五个小兽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和海马。    
金刚殿是前中后殿的分界和过道,面积约110平方米,采用梁柱结构,不施斗栱。瞿昙殿居中院前部,面积为170平方米,平面布局。前设有比较深的半敞式抱厦三间,而其他三面则为封闭式回廊,是比较典型的喇嘛寺院的格局。
但是,我始终觉得接受不了当地人那句:“浪了瞿昙寺,北京再别去。”的说法。内心中感觉把瞿昙寺这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寺院和北京的紫荆城相提并论有点不匹配。而且有了好友悟德相关柳湾彩陶和马家窑文化的熏染,所以对于区区600年左右历史的寺院没放眼里。
2019年4月17日,我们在市工会系统组织下又一次莅临瞿昙寺参观。组织上安排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导游,她解说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介绍周详,让我吸收了很多知识。虽然津津有味地地听着导游的介绍。但是,对于瞿昙寺的理解还是放不下自己固有的观点,对于它的影响力还是不太认可
但是在隆国殿西面的大钟楼前,我无处安放的游客身份和心态,被导游的一句“瞿坛钟响,巴燕马惊”惊醒了。脑海中立马出现了在苍茫群山之中,瞿坛寺钟楼的大钟敲响了,如九鼎大吕振聋发聩,绵绵不断的钟声穿透时空的距离,让三十公里外巴燕镇的马儿受惊吓的景象。
这使我想起曾读过孟子的一篇名为《秋水》的文章,文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而当他看到大海,才知道自己之前所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此刻,我才顿悟瞿昙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它在明王朝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对于青海乃至西北可以说举足轻重。接下来我放下身段,虚心听取导游的介绍:明王朝成立之初,政权根基未稳,在“大一统”目标的指引下,朱元璋一方面对西北蒙古贵族及各族官吏进行招抚,另一方面派兵进军陕、甘、青地区,双管齐下,恩威并重。战事后期,明军进入青海东部地区追剿元兵残部,当地一些人也跟着闹事,局面混乱。
乱世出英雄。此时,当地享有很高声望的三罗喇嘛应景而出,他识大局懂政治,亲自写信安抚西藏民众,归顺大明王朝。其创建基于政治考量,后来明政府一再扶持,政治意义更为突出,随着明政府退出历史舞台,清政府对其明显不感兴趣,扶持更谈不上了,清时期的发展,大都基于明时期广聚的影响力。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三罗喇嘛三丹罗追在其驻地官隆洞兴建了一座小佛堂,佛堂内供奉持金刚,并派人赴南京请求明朝朝廷护持。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名'瞿昙寺',并任命三丹罗追为西宁僧纲司都纲。明朝初年的四位皇帝(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先后下了7道敕谕,派太监率工匠历时36年修建完成瞿昙寺。其中,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下令扩建瞿昙寺,并且用行政命令扩大了该寺上层僧人的宗教首领地位及经济特权。明仁宗、明宣宗进一步扩大了该寺的政治经济特权。
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仿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瞿昙寺隆国殿完工,瞿昙寺的规制更加宏伟。明朝初年,朝廷封瞿昙寺创寺僧人三罗喇嘛为大国师,授西宁卫僧纲司都纲,并封土地、划林地,派兵保护寺院,连年布施及赏赐宝物,使瞿昙寺成为安多政教合一的大寺,是明朝同青海西藏进行联系,推行'抚边'政策的枢纽。
西北地区建筑材料至今奇缺,建筑大都依托地势,能够有如此一处四方合围之地,难能可贵。或许正是基于这种难得,寺内一砖一瓦、一石一木莫不精心用心。
我们在行走期间轻声细语,慎言慎行,唯恐破坏了这份古朴的华美。其门窗雕刻、墙面装饰、梁椽结构,精致精美,异常用心,选材用料极其讲究,历经风雨涤荡,反倒更添岁月精致。建筑的装饰更是精美异常,置身粗狂的西北高原,璀璨艳丽,美不胜收。寺内石碑、牌匾均为真迹,岁月感极强。两座御碑亭中的石碑分别是明洪熙皇帝和明宣德皇帝题写,碑上的楷书书法惊人地端正,碑后的藏文更是秀美。十几个牌匾神态庄重、端庄大气,辅之以岁月印痕,更显气势恢宏。
导游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瞿昙寺的壁画。瞿昙寺奉为瑰宝的莫属美轮美奂的壁画,得益于文革时此寺为粮管所,厚实的麻袋包,装着粮食,叠加着保护了这些珍贵文物,躲过了那场浩劫,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了这些艺术瑰宝。瞿昙寺的壁画色彩丰富艳丽,历久弥新,无论人物还是景物的刻画都清晰自然,色彩的写实感极强;绘画笔法细腻生动,成熟老练,景物层次清晰,一笔一画都胸有成竹,偌大的墙壁居然连树叶的叶脉都清晰刻画;人物刻画丰富,人物群像神态各异,无论眼神和表情都传达着心思,壁画对佛教故事的叙述和精神传达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想来参与者应该是朝廷御用画师。
瞿昙寺壁画刚好弥补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历史短板。敦煌地区的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和壁画一直沿续了10 个朝代。自元代以后,瞿昙寺壁画填补了国内明清两个朝代的空白,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堪称国宝级珍品,能够有幸一睹原貌,真乃幸事。
再一次游历了这座“袖珍故宫”皇家寺院,在那段残破的土城墙的身下,我仰视了这座有六百年历史的建筑,才明白自己久久不愿意接受历史已经明确的定论,是因为自己的偏见和自以为是的无知在作怪,是我自己的格局和心胸太狭窄。没成想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文化沙文主义,总是盲信权威,总是以自己固有的认识和观念来看待合理存在的事物,总想以大的文化来抵制来自民间的文化瑰宝。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眼界的宽度决定了一个人境界的高度,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结合很大程度取决于眼界,打开了眼界,自然打开了心胸。

每一处历史遗迹,它们不言不语,不事声张,以静默的姿态观人世纷繁,看寒来暑往。在他们面前演绎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每一个时代当下的人们。不是历史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历史;不是知识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知识。这一些都是为了满足我们贫瘠的心灵和苍白的灵魂。因为,每一个无知的躯体里往往住着一个自大、高傲和自满的灵魂。

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些故事,如果你用心倾听总会教给你一些真相,总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如果不是这样,那可能是你的心不够大,或许被自大和自满蒙住了你的眼睛。



作者简介:
马明全:男,撒拉族,民盟盟员,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二十六期学员,青海省循化县作协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莫道乡关远》,长篇小说《断尾猫》,长篇报告文学《红星照耀黄河》等100余万字文学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海乐都:明朝佛寺瞿昙寺,有“小故宫”美誉,迄今600余年
瞿昙寺丨高原小故宫的宫廷佛教艺术魅力
青海有座明朝皇家寺院,朱元璋赐匾额、建文帝在此出家,堪比故宫
明代官式建筑-瞿坛寺
青海最有文化的县,有座小故宫,在西北乡野让你感受皇家气度
【中州作家】谢刚红:隐在历史褶皱里的瞿昙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