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栓塞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急性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脑梗死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常见栓子主要由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组成。而在临床实践中,还有多种少见的栓子栓塞,比如脂肪栓塞、钙化栓子栓塞、空气栓塞及细菌栓子栓塞等。今天这例少见栓塞病例为本系列最后一个病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所致的脑栓塞。

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47岁,因“发热、精神行为异常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精神行为异常,伴发热(体温不详),具体表现为晚上入睡与晨起不在同一房间,外出时两只鞋不配对,逐渐出现衣衫不整,不与人交流,问话不答。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50 /80 mmHg,现已自行停用降压药物,自测血压正常。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传染病史。有吸烟史30年,每日约40支,饮酒史30年,每日约100ml白酒。

查体:T 38.6℃,BP 109/57 mmHg。嗜睡,语言含糊,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四肢肌张力不配合,四肢肌力不配合双侧病理征阴性。心率98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5/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入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检验报告:白细胞总数12.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2 %↑。CRP 48.67 mg/L↑,降钙素原 0.15 ng/ml↑。腰穿脑脊液排除了颅内感染。心脏彩超:二尖瓣及二尖瓣环赘生物伴中-重度关闭不全。血培养:戈登链球菌。入院第2天头颅MR: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左侧顶叶及右侧额叶、半卵圆中心、枕叶多发斑片状DWI高信号,考虑脑栓塞。

病程中还出现了右前臂内侧疼痛,伴右侧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活动受限,右上肢动静脉彩超:右侧尺动脉末段栓塞;右前臂内侧红肿处彩超:右前臂内侧红肿处皮下软组织水肿,考虑瓣膜栓子脱落引起尺动脉栓塞伴感染。先后给予头孢呋辛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及替考拉宁等足疗程抗感染6周后复查血培养阴性。患者发病第30天头颅DWI:右侧额叶、左侧顶叶点状高信号,病灶较前明显好转

诊断:脑梗死 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

图1. 心脏彩超:二尖瓣及二尖瓣环赘生物伴中-重度关闭不全

图2. 患者发病第2天DWI: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左侧顶叶及右侧额叶、半卵圆中心、枕叶多发斑片状高信号,考虑脑栓塞

图3. 患者发病第30天DWI:右侧额叶、左侧顶叶点状高信号,病灶较前明显好转

讨论

该患者青年男性,急性起病的发热伴精神行为异常,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思路,第一印象可能是颅内感染,但入院查体的一个重要体征让我们心头一紧—二尖瓣听诊区5/6级收缩期杂音,“发热 心脏杂音”这两个关键信息指向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彩超、血培养证实我们的猜想,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赘生物脱落后发生脑栓塞,这一点头颅DWI检查也证实了多发栓塞的诊断,顺理成章地解释了患者精神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形成的瓣膜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的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赘生物碎片脱落后导致组织器官栓塞,偶可形成脓肿。头颅MR表现多为双侧半球多发的栓塞病变,无特异表现,部分患者可发生脑脓肿。该患者及时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症状好转,预后良好。

该病例提示我们神经科医生,在进行专科查体的同时也应仔细进行内科查体,从而避免遗漏可能帮助诊断的关键证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脂肪栓塞2例并文献复习
影像挑战:中年男性,发热,夜间盗汗,左半身无力(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
脑栓塞的治疗方法
今日热门资讯
2021/04/06【菌栓】警惕心脏里“更危险”的栓子
风湿性心脏病的脑栓塞引起脑偏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