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风流2:张家简谱

民国风流2:张家简谱

/弧独

乾隆年间,张氏先祖张岱携妻章氏,从山东东昌府莘县杨皮村逃荒至关东开垦创业。经过父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焉的几代人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终于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变身为富甲一方的土财主。

勤劳的张家人再接再厉,四面出击,先后在阿城、宾县、呼兰、双城、五常、巴彦、绥化、克山、兰西、明水等地广置房产、地产,并且广泛涉猎油坊、酒厂、杂货铺、钱庄、当铺等来钱快的生意。经过几番艰难打拼与苦心经营,张家最终跻身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名门望族之列。

张家祖业传到萧红祖父张维祯等“维”字辈手上时,已经是第四代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张家却能富到第四代,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随着家道的中落,随着财产的不断分割,张维祯在分家时只分得位于呼兰的四十多垧(在东北,一垧约合十五亩)良莠不齐的土地、三十多间好坏参差的房屋,外加一座酒厂、一间油坊、一家当铺。不过,由于经营不善,屡被伙计们坑蒙拐骗,酒厂、油坊、当铺先后倒闭。自此,呼兰的老张家便只能依靠出租土地和房屋,收点租金过日子。

张维祯苦读诗书十余年,原本是计划参加科举考试谋个一官半职来光宗耀祖的,却怎奈清末废了科举,因此也只能含悻作罢。张维祯腹有诗书,性格醇厚,心地善良,却道是土财堆中难得一觅的性情中人。换在古代他会是个侠客,换在现代他会是个专家,然而在一个旧势未去、新举难张的年代,他顶多只能算作半个废人。张老爷子对此毫不介意,满心荡漾在闲情逸致上,基本懒得过问家政。

幸亏萧红的祖母范氏确属精明能干之人,她果断接掌家中内外大权,总揽一切家业家务,勉力支撑着一摊子繁杂事务。张老太太掌权后,张老先生的作用就变成了忙时种菜、闲时吟诗,半忙半闲时听管家婆训令擦拭一套摆在地榛上的锡器,边擦边听老太太唠嗑诉落:“你个死脑瓜骨,擦个锡壶都擦不干净,我看你就是懒!你说我嫁给你这么些年,你都做成什么事了?我忙里忙外得着啥了?”张老爷子一声不吭,默默忍受着。唉,谁叫咱性情温淳,接受的又是传统教育呢?很明显,传统教育已经过时了,说什么也该轮到妇女们撑起半边天了。

张维祯与范氏育有一子三女,不幸独子夭折。没有儿子就不能传宗接代,没有儿子就谈不上养儿防老,这可是传统社会的大忌啊!于是,张老夫妇一盘算,就挑选了五弟张维岳的第三子张庭举为嗣子。

张庭举三岁丧母,十二岁正式跨入四伯父张维祯家的大门成为其继子。张维祯将其改字“选三”,所以张庭举又名张选三。范氏认为书读多了无用,极力撺掇继子缀学帮助自己经商务农操持家业,没想到这小子倒另有一番上进心,坚持认为好男儿必先学习深造,死守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家业没啥出息。范氏终究没能笼住继子的执拗,再加上继父张维祯也支持他博取更大的前程,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张庭举果然不负众望,毕业于黑龙江省立师范学校,被授予师范科举人,先后出任过农业学堂教员、初高两级小学校长、通俗出版社社长、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县教育局长、省教育厅秘书等职。不多不少,恰可算作呼兰县有头有脸的人物之一。

19098月,张庭举迎娶呼兰县北姜家堡地主姜文选的大女儿姜玉兰为妻。地主的儿子娶地主的女儿,这倒真暗合了传统社会的正能量主旋律——门当户对。婚后,夫妇两生育三子一女。二、四子不幸早夭,唯有长女荣华(萧红)、三子连贵(张选珂)得以存活。

19116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出生于呼兰城南关龙王庙南路张家大院内。祖父张维祯给长孙女取名张秀环,乳名荣华。(注: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启用的笔名。不过为了避免给读者造成阅读上的困扰,咱们还是从一开始就起用萧红这个名字比较妥当。)

熟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偏偏张母姜玉兰的三妹名唤姜玉环,这位泼辣三姨咋瞅咋觉得与晚辈共用一个“环”字坏了风水——明显冲撞了自己的阴阳,说什么也要外甥女将那碍眼的“环”字去掉。在三姨不依不饶的干政下,息事宁人的老祖父只得将长孙女的名字改为张乃莹。

叹一声,传统社会的规矩可真多啊!不但皇亲国戚的名字必须获得专属认证权——谁胆敢犯忌讳谁坐牢,就连升斗小民也见样学样不断玩出新花样。如此一来,你让后出生的小人儿找谁诉委屈去?

既然萧红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殷实之家,是否就预示着她必然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呢?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幸福这玩意儿无法制定统一的度量衡。一个沐浴在阳光中的流浪大师未必不必一个胆战心惊贪污受贿的殿堂小丑更幸福。

有为萧红作传的作家通过走访她在呼兰老家的亲戚邻居得出了这样一个合理的结论:她其实应该拥有一个十分幸福的童年。不过,请恕我难以苟同。一个人幸福与否,当事人自己才最有发言权。当事人毕竟是萧红,我们必须听听她自己怎么说。

成年后的萧红在作品中冷峻地写道:“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去了人性”,“母亲并不十分爱我,但也总算是母亲”......足见他对自己的父母并不十分欣赏。

六岁的时候,萧红的祖母去世。八岁的时候,她的亲生母亲感染虎列拉(鼠疫)离世。母亲辞世百日后,被家务事纠缠得焦头烂额的父亲又不得不十万火急地续了个弦——找了个操持家务的女人。继母梁亚兰进门后生育三子二女,而此时张家的境况却与日俱下。

家中子女众多,加之亲生母亲离世,萧红受到的委屈可想而知,身为长女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越发显得有些小尴尬了。独获恩宠是不可能的了,相反,落寞、忧伤、孤独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她。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另眼看世界的习惯,她的作品中也总是吐露出不一样的芬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夷陵评论||文论:周静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
解读民国才女萧红《呼兰河传》,我们历经沧桑后,才明白生活不易
端午出生的她真带着“原罪”吗①:失乐园,父女相看两生厌
民国最惨才女①:溺爱和寂寞并存的童年
民国四大才女
她是民国最好的萧红,才华不输张爱玲,却一生感情坎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