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阴阳】25-30

闲话阴阳】(25  阴阳与刚柔

 

     阴阳与刚柔是传统易学上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或范畴,关于阴阳,我们已经知道,在一般情况下,爻有十种数构成,如按照阴阳分类,则阳爻有六种,阴爻有四种。这种区分的根据就是天数与地数的比例和比值,如果是在一个爻内,天数所代表的总量超过了地数所代表的总量,这个爻就为阳,反之就为阴。那么刚柔又是什么意思呢?它与阴阳的关系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可以肯定,刚柔也是对爻的一种分类,假如我们把爻的坚实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规定量大者为刚,量小者为柔,那么刚柔的区分,同样也是依据爻内天数与地数的比例和比值,但这里没有天数所代表的总量和地数所代表的总量谁超过谁的问题,只要某个数构成的爻量大于另一个数构成的爻量,那么量大的就是“刚”,量小的就是“柔”。反映在天数与地数上,也就是天数越多越刚,地数越多越柔。

 

刚柔区分的依据是爻量,爻有十种数构成,或者说是十个量级,那么按照刚柔来区分爻也就有十种,纯阴爻的量最小,可以说是最“柔”;纯阳爻的量最大,可以说是最“刚”,介于其间的爻可以说是“不刚不柔”或“亦刚亦柔”,“不刚”是说它不如纯阳爻“刚”,“不柔”是说它不如纯阴爻“柔”。“亦刚”是说它与其它量小的爻相比要“刚”,“亦柔”是说它与其它量大的爻相比要“柔”。

 

刚柔与阴阳是个什么关系呢?现在可以明白,它们都是对爻的分类,只不过一个是大体上的分类,一个是细致的分类。大体上的分类就是阴阳,一般只有两类;细致的分类就是十种,包括最刚、最柔和“不刚不柔”或“亦刚亦柔”。

 

既然刚柔区分的依据是爻量,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说阴阳就是刚柔。因为阳爻虽有不同的数构成或者说是不同的爻量,但量最小的阳爻也要大于量最大的阴爻,所以说“阳刚阴柔”是正确的。但是,阳爻当中有不同的量级,因此阳爻当中也还有刚柔的差别;阴爻当中也有不同的量级,因此阴爻当中也还有刚柔的差别。这就是说,两种分类各有用途,是不能互相取代的。《说卦传》讲“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这个说法虽不准确,但它把阴阳与刚柔加以区别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阴阳与刚柔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的依据不尽相同,刚柔的区分要看爻量,它不关心什么爻质,只要量大就是“刚”,量小就是“柔”。阴阳的区分要看爻质,质不变则阴阳也不会变化。二是在应用范围上,刚柔的区分不受阴阳的影响或制约,阴爻可分刚柔,阳爻也可以分刚柔,甚至阴可以当作柔,阳可以当作刚,但阴阳的区分要看爻的刚柔程度,阴爻只有“刚”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阳,阳爻只有“柔”到一定程度,才转化为阴。这就是说,刚柔是比阴阳应用范围更广的概念,因为阴阳可以看成是柔刚,但柔刚却不能说成是阴阳,至少也不局限于阴阳。刚柔是建立在对爻量的考察上,它不理会什么阴阳;阴阳则是建立在对爻质的考察上。没有量变,也就不会有质变;质变以后还会有量变。所以对阴阳的研究,不能离开对刚柔的探讨,在这个意义上说,刚柔比阴阳更重要,它是决定阴阳的物质基础,是对阴阳认识的深化,阴阳是相对的,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而刚柔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三是在表现形式上,阴阳可以从爻画上直接看出来,刚柔是不可见的,所以有关刚柔的问题,大部分还是通过阴阳来表达的。只是我们在研究阴阳的时候,不能忽略阴阳中还有刚与柔的差别。

闲话阴阳】(26  爻的内涵与天地之数

 

    到此为止,有关爻的内涵,我们可以简单地做一个小结了,这些内涵主要是:

 

1、易学上所谓的阴阳不是泛指,而是特指,阴阳统一于爻,它们是爻的两种状态或两种属性,是不能脱离开爻的。

 

2、爻不是不可以分割的,一般情况下,一个爻可分为九个数,或者说是只能而且必须容纳九个数。这九个数可能都是天数,也可能都是地数,更多的是天数与地数混杂,但总数一定是九个,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爻是数的一个“小群体”;

 

3、天数与地数的比值一般为11.5,所以在一个爻中,当着天数为3地数为6的时候,天数所代表的量要小于地数所代表的量;当着天数为4地数为5的时候,天数所代表的量就会大于地数所代表的量,如果把天数所代表的量占上风的爻规定为阳,把地数所代表的量占上风的爻规定为阴,那么阴阳的分界线就在天数34之间,或者是地数56之间,我们把这个分界线就叫“阴阳界”;

 

4、特殊情况下,天数与地数的比值为11.25,这样4个天数的量就相当于5个地数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包含着4个天数与5个地数的爻,就是“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爻。

 

5、阴阳是对爻的一个大体上的分类,按照阴阳分类,爻有三种,即阴、阳和“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

 

6、无论是“阴阳界”还是“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爻,都可以看作是阴与阳的一种平衡状态,假如天数与地数代表的是方向正好相反的两种矢量,那么这种平衡状态,也可以看作是“零状态”;

 

7、刚柔是对爻的一个细致的分类,按照刚柔分类,爻有十种,其中最刚一种,最柔一种,处于最刚与最柔之间的还有八种;

 

以上可以看作是爻的一些内涵,从这些内涵当中,可以看出传统易学的失误,这些失误主要有:

 

1、脱离开爻来谈阴阳。传统上的“阴阳学说”,基本上是脱离开爻的。他们或者把阴阳当作先于易的“观念”,或者当作与爻没有关系的东西。不知道阴阳只是表示爻的两种状态或两种属性,作为规定,这两种状态或属性是绝对的,不因时间、地点等条件而改变,例如一个包含着九个天数的爻一旦被规定为阳以后,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表示阳,这也好比一个人,作为“人”,白天是他,晚上也是他;在北京是他,到了南京也还是他。脱离开爻来谈阴阳,就看不到阴阳的这种绝对性质,就是对阴阳的“滥用”。当然,对阴阳的绝对性质也不能“绝对化”,因为在爻中存在着“阴阳界”,存在着“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情况,所以阴阳还有它们相对的一面,但是不能用阴阳的相对性来否认它们的绝对性。

 

2、脱离开“天地之数”来谈阴阳。传统易学或者把“天地之数”看作是自然数,看作是奇数偶数,或者把天数、地数直接看作是阳数、阴数。因而也就不了解阴阳的本质,不了解阴与阳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我们说,正是天数与地数的比例与比值,决定了爻的阴阳与刚柔性质,“天地之数”是易学上最高的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或范畴,它是本质,而阴阳不过是天地之数的外部表现。要了解爻,了解爻的阴阳与刚柔,就必须先了解天地之数。那么什么是天地之数呢?我们说天地之数,就是用数的形式对宇宙间万事万物高度概括的一个结果。它不是普通的自然数,更不是什么奇数、偶数,它是一种“逆数”,是把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并且对这两个矛盾着的部分相互规定的一个结果,因此它是绝对数、大限数,或者说是数外无数的数。天地之数还是自身与尺度相统一的数,是质和量相统一的数。由这样的数构成的卦爻,也就有了囊括万事万物的性质。

 

当然,关于天地之数的内涵还远不止这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天地之数不是自然数,更不是什么奇数和偶数,而传统易学正是在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奇为阳,偶为阴”的结论,换句话说,阴阳不是爻内所包含的天数和地数的比例与比值所决定的,而是由数的奇偶所决定的,阴阳的差别,差也就差在是奇是偶上,这样一来,一个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有关爻的内涵,就这样被歪曲、被掩盖了,天地之数不再是爻的物质内容,不再是阴阳的本质,不再是易的最高与最核心的概念或范畴,易也不再是“逆数”,而由天数与地数所决定的阴阳被当成了易的最高与最核心的概念或范畴,阴阳区分与确定的依据看不到了,阴与阳的对立陷入了绝对,找不到“阴阳界”,阴与阳之间的相互依存、转化也就变成了一些易学家们的空谈,最稳定的爻被当成了“变爻”,当成了爻变的临界点,正是这些所谓的“阴阳老少”或“九六变化”之类的“学说”,被当成了学易的“入门”,当成了正宗的易学“理论”,殊不知这些东西,完全是对易理论的一种曲解,是一个绝大的谬误。

 

    但是,爻不是孤立的,它不过是卦的一个单位,一个组成部分或方面,因此对爻的探讨,也就不能孤立的去研究。比方说,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卦的数构成只能是25个天数与29个地数,或者是24个天数与30个地数,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在一个卦中,不可能出现3个纯阳爻,也不可能出现4个纯阴爻。所谓“纯阳之卦”或“纯阴之卦”显然是不对的。因此,对爻的内涵的研究不能脱离开卦体,当我们从卦体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爻的内涵时,就会发现更多的内容。

闲话阴阳】(27  “动数”与“静数”

 

      上文谈到,探讨爻的内涵,不能只限于天数与地数的比例、比值,还必须联系卦体,要了解卦体,又必须先了解数在爻中的分布情况,或者说了解数在爻中的状态。

 

      数在爻中的分布情况,实际上也就是“素”在爻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已经知道,构成卦爻的“素”,是单纯到不能再单纯的物质,既不能创生,也不消灭,它只能转移。

 

      我们还知道,一个爻有九个数,这九个数肯定不是永远固定的,假如这些数永远固定在这个爻内,不能转移到别的爻内,那么这个爻是阴也就永远“阴”下去,是阳也就永远“阳”下去, 它再也不会有变化,显然这是不对的。阴阳刚柔之间的变化,就是依靠数的流动,依靠“素”在不同的爻中转移,改变爻的数构成。这样一个结论也就出现了,那就是爻内的数不是固定的,是可以运动的。

 

     但是,爻内的数是否都运动呢?也不是。设想一个爻内所有的数都运动,那么爻与爻之间就不能区分,或者说是没有办法区分。如果想对爻加以区分,一个办法就是先对这个爻做一个“标志”,表明这个爻不是其它爻,这个“标志”也只能由“素”来承担,这是一个“看家的”素,一经确定,它就永远固定在这个爻内。

 

     我们把可以在不同的爻与爻之间转移、流动的数就叫“动数”,把永远固定在某个爻中的数叫做“静数”。

 

     一个爻中的九个数有了动与静的区别,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静数”处在爻的中心位置,围绕这个中心的有八个“动数”。由于“静数”承担着“标志”的作用,所以我们也把“静数”叫做“定位数”。

闲话阴阳】(28   “在岗数”与“潜藏数”

 

      我们已经知道,构成卦爻的“素”就是天数与地数,天数有二十五个,地数有三十个,天数与地数合计有五十五个,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加法。我们还知道,一个爻有九个数,一个卦有六个爻,这样一个卦就有五十四个数,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乘法。现在我们很容易发现,构成卦爻的数与天地之数不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五十五个天地之数,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同时出现的只有五十四个数,有一个数是潜藏着的,这个潜藏着的数可能是一个天数,也可能是一个地数,它们交替出现,这样从总的过程来看就是五十五个数,其中天数二十五个,地数三十个;如果从特定时间上看就是五十四个数,其中或者天数为二十四个,地数三十个;或者天数为二十五个,地数为二十九个。

 

我们把特定时间出现的数就叫“在岗数”,把即将出现但还没有出现的那个数就叫做“潜藏数”。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理解,设想一个单位有五十五个人,这五十五个人可以叫“在编人数”,但是说到值勤、上岗却不一定是五十五个,也可能有五十四个人上白班,留下一个人值夜班,这样也就有了“在编数”与“在岗数”不相符的问题。

闲话阴阳】(29  “定位数”与“大衍数”

 

      在我们已经明确了什么是“动数”与“静数”,什么是“在岗数”与“潜藏数”以后,再来探讨什么是“定位数”与“大衍数”就会很容易了,原来这些说法都是对天地之数的一种区分,只不过这里的区分不再是依据“天”与“地”,而是依据“动”与“静”,依据这些数在卦爻当中的位置、状态、作用与功能。

 

     我们先说“定位数”,“定位数”的作用就是确定某个爻的位置,作为“标志”,当然它是不能脱离开这个爻的,它也一定处在这个爻的中心位置,如果处在边缘地带,它或者是阻塞了其它数的运动渠道,或者是自己也变成“动数”,这些问题都不难理解,问题是数只有天数与地数两种,而爻却有六个爻,用两种数怎样才能把六个爻从位置上区别开来呢?

 

     要想从位置上区分开六爻,必须明确六爻的空间性质,六爻是“垒砖头式”的六画吗?是两个三爻卦(八卦)的重合吗?都不是,它是三维空间的六个端点。对这六个端点,前人也叫“六虚”、“六合”,在传统易学上,也有人猜测到六爻代表了东西南北上下或前后左右上下,可惜没有沿着这个思路探出个究竟。如果我们承认六爻就是代表了东西南北上下或前后左右上下,那么这就很容易发现六爻当中有三个“对立面”,这也就是东与西、南与北、上与下,或者是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既然六爻当中存在着这样三个“对立面”,反映在定位上也就可以运用天数与地数的对立性质,或者说是天数与地数的对立性质正可以反映六爻之间在空间上的这种对立。比方说,用一个天数代表“东”,那么“西”就可以或一定用地数来表示,这样“东”与“西”就不至于混淆。

 

     关于六爻的定位情况,笔者在《学易笔谈》第十六“卦体是一个球体”一文中做过探讨,这里不再赘述,大体说来乾卦六爻的定位情况如下图:



 

     说明:“●”代表地数定位;“○”代表天数定位;“⊙”表示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轮流定位。有了这三种符号定位,不仅爻与爻可以区分开来,而且卦体无论如何旋转或滚动,卦体的最初状态也能轻而易举地复原。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用于定位的数一共有七个,其中天数有三个,地数有四个。我们说的“静数”就是这七个数。五十五个天地之数去掉这七个数,还剩下四十八个数,其中天数二十二个,地数二十六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数”。

 

但是,在七个“静数”当中,有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是轮流上岗的,从用于定位、永远也不脱离本爻的角度讲,它们是“静数”,从轮流上岗、此伏彼现的角度讲它们也可以叫“动数”,这是一对说“静”也行、说“动”也可的数。假定我们把这两个数也计算在“动数”当中,那么“动数”就是五十个,其中天数为二十三个,地数为二十七个。考虑到这对轮流上岗的数不能够同时在岗,因此实际起作用的“动数”也就是四十九个。

 

《系辞》讲“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对这句话,前人做过种种猜测,其实所谓的“大衍之数”就是天地之数当中的“动数”,除去那对用于定位的数以外,有四十八个数是可以在不同的爻之间周流的,正是这些数的周流,引起了爻的刚柔与阴阳的变化。

闲话阴阳】(30  爻与爻之间的“相对”与“相邻”

 

     前面我们谈了六爻之间有三个“对立面”,也就是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我们把这三个“对立面”,也叫爻与爻之间的“相对”。对于这种“相对”情况,传统易学只是有些猜测,却没有全面揭示与证明。

 

     爻与爻之间的“相对”,反映的是空间的一个重要性质,与爻的阴阳没有关系。虽然我们使用了天数与地数来给爻“定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用天数定位的爻就一定是阳爻或应当是阳爻,也不意味着用地数定位的爻就一定是阴爻或应当是阴爻。“定位数”的作用仅仅是对爻位做出区分与确定,至于爻的阴阳,全看爻内所含天数和地数的比例与比值。定位数永远不离开本爻,它在确定本爻是阴是阳的时候,也有“表决权”,只是这个“表决权”只有“一票”而已。

 

     位就是位(方位、位置等),只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没有阴阳之分,位是无所谓阴阳的,传统易学说什么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根据就是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实在是一个误解。

 

传统易学既不知道六爻有前后左右上下之分,不知道六爻可分为三个“对立面”,当然也就不知道六爻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关系,那就是“相邻”。

 

既然从方位看六爻代表了上下前后左右,那么在空间上与下爻有直接联系的爻就是前后左右;与前爻有直接联系的爻就是上下左右;与左爻有直接联系的爻就是上下前后;与后爻有直接联系的爻就是上下左右,只是后爻与前爻处在对立位置;与右爻有直接联系的爻就是上下前后,只是右爻与左爻处在对立位置;与上爻有直接联系的爻就是前后左右,只是上爻与下爻处在对立的位置。处于对立位置上的爻与爻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要想联系就必须通过“中介”,例如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就必须通过前后左右当中的一个;从前到后,就必须通过上下左右当中的一个,如此等等。我们把有直接联系的爻与爻的关系,就叫“相邻”关系。

 

“相邻”也是一种空间性质,与阴阳也没有关系,阳爻与阳爻有直接联系,我们说它们彼此相邻;阳爻与阴爻或者是阴爻与阴爻有直接联系,我们也说它们彼此相邻。能不能“相邻”,全看两爻之间有没有直接联系,不看是阴是阳,所以用阴阳来判定爻与爻之间的“相对”或“相邻”关系,就是对阴阳的一种滥用,是对卦体空间结构的一种曲解。

 

“相邻”与“相对”是爻与爻在空间上的两种基本关系,这两种关系也还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的,因为“相邻”当中有“相对”,“相对”当中有“相邻”。上面谈到,与下爻“相邻”的爻有四个,即前后左右,这四个爻中,前与后、左与右就处在对立位置;与前爻“相邻”的爻也是四个,即上下左右,这四个爻中,上与下、左与右就处在对立位置,如此等等,这就叫“相邻当中有相对”。在三对处于对立位置的爻当中,都有四个爻与之为邻,充当彼此联系的“中介”,这种情况,就叫“相对当中有相邻”。只看到相邻,看不到其中的相对,这是不对的;只看到相对,看不到其中的相邻,这也是不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话阴阳】(8)天数与地数是构成卦爻的“素”
大衍之数揭秘(守中)
《易经》的中华道统功能-河洛五行动态的元素
【易道论】26、天地之数与六爻定位
【学易笔谈】之十二     卦爻之数简析
“三”不只是数字,它还蕴藏着万物的生息繁衍,和男女的爱恨情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