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阴阳】(61-66)

闲话阴阳】(61)  “配主”与“夷主”

“配主”与“夷主”这些辞句出自丰卦,丰卦初爻讲“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四爻讲“遇其夷主,吉”。什么是“配主”与“夷主”呢?原来按照天道顺序,爻与爻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需要与供养的关系,比方说某爻为丁,这个丁需要丙来供养自己,丁又需要供养戊,那么对丁而言,丙就是自己的“配主”,而戊就是自己的“夷主”。所谓“遇其配主”就是丁遇到丙,所谓“遇其夷主”就是丁遇到了戊。

假定就有两个爻,它们在时间上有直接联系,也可以看成是“配主”与“夷主”,比方说丙是丁的“配主”,丁也可以看成是丙的“夷主”。

开端因为只有供养别人的义务,因此只有“夷主”而没有“配主”;终结阶段因为只能索取不能付出,所以只有“配主”而没有“夷主”。

闲话阴阳】(62)  “同时异位”和“同位异时”

当我们把乾坤卦纳入天干以后,一定会发现这样两种现象,那就是“同时异位”和“同位异时”。

什么是“同时异位”呢?比方说己这个爻,在乾卦是上,在坤卦就是初,从人道上看,上与初显然不是一个位,但在时间上这两个爻却是同一个时间段,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同时异位”。

什么是“同位异时”呢?我们已经知道,乾卦的天道与坤卦的天道其实是一条道,只是出发点不同,运行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乾卦的甲乙丙丁戊己,倒过来以后就成了坤卦己庚辛壬癸甲,这样癸和乙、壬和丙、辛和丁、庚和戊,实际上是同一个爻位。爻位虽然相同,但表示的时间却不一样,比方说乙这个位,除了表示“乙”这个时间段以外,还可以表示“癸”这个时间段;丙这个位,除了表示“丙”这个时间段以外,还可以表示“壬”这个时间段,如此等等,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同位异时”。

“同位异时”的爻要变只能在两个时间段上变化,比如乙要变只能变癸,癸要变只能变乙;丙要变只能变壬,壬要变只能变丙,如此等等。这样一来,间隔的时间就不一样了,比如说乙变癸需要八个时间单位,癸变乙只需两个时间单位。我们把这种变化全部列出来就是:

乙变癸需要八个时间单位;

丙变壬需要六个时间单位;

丁变辛需要四个时间单位;

戊变庚需要二个时间单位;

庚变戊需要八个时间单位;

辛变丁需要六个时间单位;

壬变丙需要四个时间单位;

癸变乙需要二个时间单位。

按照人道,乾初与坤上虽然都是甲,但属于既不同位,也不同时,因为由乾初甲运行到坤上甲,需要十个时间单位。坤上甲与屯四甲,则属于“同时异位”。

或问:乙作为一个“位”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时间段也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的是,乙这个“位”为什么只表示两个时间段?乙要变只能变癸,难道说这个“位”上就没有其它时间段了吗?我们说作为“位”肯定不只是一个时间段或两个时间段,时间有连续性,一个“位”上不可能发生时间断裂。但是易经对空间与时间关系的表述就是这样规定,从空间上说一个卦只有六个位,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不可;从时间上说一个周期是十个时间单位,要想把这十个时间单位与六个方位匹配,不可能一个位只表示一个时间段,也不可能一个位表示十个时间段。那些“空挡”、“断裂”,就好比“蒙太奇”,只能靠想象去填补,或者靠其它位的变化来反映,比如说在乙这个“位”上,当乙等待着变癸的时候,中间还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就看其它爻的变化。反正在乙这个“位”上,除了乙和癸以外,没有其它时间段的位置。

闲话阴阳】(63)  卦爻的“先天”与“后天”

上文我们谈到,乾上之己与坤初之己是“同时异位”,说“同时”是因为它们代表的时间段相同,说“异位”是因为一个位于乾上,一个位于坤初,但这只是从人道这个角度上看的,当我们知道了坤是乾的颠倒以后,就会发现乾上与坤初原来是同一个爻位,因此确切说乾上与坤初既“同位”,也“同时”,如果说它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乾上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而坤初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对乾上而言,它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对坤初而言,它只有未来,没有过去。于是从这里又引申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卦爻的“先天”与“后天”。

“先天”与“后天”一说也出自《易传·文言》,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顺天时”。后世易学,虽然也用“先天”、“后天”,但多用于八卦,对于卦爻的“先天”与“后天”,几乎没有说法。

我们说,对乾上而言,它只有过去,没有未来,这里说的“过去”,就是这个爻的“先天”;对坤初而言,它只有未来,没有过去,这里说的“未来”,就是这个爻的“后天”。

“先天”、“后天”并不单指乾上或坤初,比如说对乾二乙而言,乾初甲就是它的“先天”,乾三丙就是它的“后天”。前面我们曾经讨论过“配主”与“夷主”,其实换个角度看,“配主”就是“先天”,“夷主”就是“后天”。

当我们把乾坤看做一个统一的过程的时候,乾卦就是坤卦的“先天”,而坤卦就是乾卦的“后天”。

过去的东西当然也有个先后顺序,但从时间“定格”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它们没有先后顺序,或者说没有必要去追究它们的顺序,反正都是过去了。比如说乾卦到底有几条龙的问题,《易传·文言》讲“时乘六龙,以御天也”,这里说是六龙,其实这是在时间“凝固”的条件下,所谓时间“凝固”,就是时间没有变化,怎样做到时间没有变化呢?一个方法就是让时间的变化与方位的变换同步。我们知道,昼夜的变化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时间变化,如果是在与地球同步逆向旋转的卫星上,那就感觉不到昼夜的变化,这就是时间的“凝固”,这时的乾卦六爻,才是真正的“同时异位”。假如我们把乾卦看成一条龙,把每个爻看成是龙的一个生成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六爻的差异,就反映的是时间上的差异,这时的乾卦六爻,就成了“同位异时”。

先天的东西可以看成是过去的东西、消失或死亡了的东西,但这不是说它们没有意义,一个意义是它们是现在和未来的基础,是原因,是根据,要对现存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必须从这个事物的过去寻找原因,这就是鉴往知来。另一个意义是现存事物的发展,并不是无限的延伸、扩张,而是仿佛向旧的东西回复,这种旧的或过去的东西的回复,也有一个先后顺序,依据事物变化的周期性,最近消失的东西,最近要回来,最先消失的东西,最后还要回来,比如说站在乾上己的立场上,最近消失的是乾五戊,两个时间单位以后,就会变成庚再与己相遇;最先消失乾初甲,十个时间单位以后变成坤上甲,对坤初己而言,它回复的最迟。所以知道了过去东西消失的顺序,也就知道了它们回复的顺序。

天道上的周期性是一个规律,但并不等于所有事物的运动都按照这个规律,因为制约事物运行的不只是天道,还有地道与人道,三道交互作用,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卦爻的运行,有周而复始,也有“不远复”,还有一去不复等等情况。比如乾坤合一是一个周期,但实际上坤初己并没有发展到坤上甲,而是到坤五就另起了炉灶,变成了屯初。这就是说周期性仅仅是天道运行的一个规律,而不是事物实际运行的规律。

【闲话阴阳】(64)  “原筮”与“复筮”

“原筮”一辞,出自比卦辞“原筮元永贞”,比卦在周易卦序中排第八位,所谓“原筮”是指师卦,“原筮元永贞”的意思是师卦的初爻只改变运行的方向,不改变位置。根据比卦辞的这个提示,我们把师卦就叫比卦的“原筮卦”,而把比卦叫做师卦的“复筮卦”。

“原筮”与“复筮”具有普遍意义,推而广之,我们把周易卦序中所有排在奇数的卦都叫“原筮卦”,所有排在偶数的卦都叫“复筮卦”,乾卦排第一,是“原筮卦”,坤卦排第二,是“复筮卦”;屯卦排第三,是“原筮卦”,蒙卦排第四,是“复筮卦”,如此等等。

“原筮卦”的共性是所用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复筮卦”的共性是所用天干为己庚辛壬癸甲。

所有卦的初爻都是“人元”,但“原筮卦”的初爻是“大君”,“复筮卦”的初爻是临时执政。

大抵“原筮”为本,“复筮”为末,所以多数特殊的卦变,发生在“复筮”阶段。

闲话阴阳】(65)   天道、地道与人道的错综

     前面我们谈了什么是天道、地道与人道,也谈了乾坤卦“天人合一”的情况,由于三道的性质不同,因此在制约卦爻的运行当中,三道也就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除了“天人合一”,还有“天人相悖”、“天人相背”、“天人相左”、“不合时宜”、“天地合一”、“天地相悖”、“天地相背”、“天地相”、“人地合一”、“人地相悖”、“人地相背“、“人地相左”、“三道合一”、“三道分途”等等一些情况。这中间还有“天人合一”而不合地道、“天地合一”而不合人道、“人地合一”而正与天道犯顶、“不合时宜”中还有时间长短的区别,等等等等,这些情况都对卦爻的运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曾把三道比喻为三匹马,它们拉着一辆车,有时候是三匹马朝一个方向走;有时候是两匹马朝着一个方向,而另外一匹却朝着别的方向,这个别的方向可能是反向,也可能是侧向;有时候三匹马却朝着三个不同方向走。这里不说马的力量有大有小,单说方向不同,也可以想见要判断车子到底朝什么方向走,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一般说来,“三道合一”的情况下,卦爻的运行最顺畅;“两道合一”的情况下卦爻也可以运行;“三道分途”或有遇有犯顶的情况下,卦爻的运行就很艰难,或者根本不能行进。

卦爻的运行虽然是处在三道的错乱当中,但不是没有目的的,天道的目的是自始至终,“终”就是目的地;人道的目的是自初至上,上爻是目的地;地道的目的是由失衡到平衡,用《易传·系辞》的话说就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我们把三道的总目的或总方向也可以概括为卦爻的稳定与通达,稳定是基础,通达是主导,稳定而通达是理想的状态,过分稳定就会陷入僵窒,过分通达也就没有稳定局面。

闲话阴阳】(66) “动态平衡”与“动态失衡”

前面我们谈到,六爻当中的二与四和三与五,是两个“跷跷板”,如果“跷跷板”的两端都一样,那么这样的卦就叫平衡卦;如果不一样,就叫失衡卦。平衡与失衡的区分就看两个“跷跷板”。

但是,上面这种区分是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或者说是静态上的区分,这样区分出来的卦应当叫“静态平衡卦”和“静态失衡卦”。假如我们考虑时间因素,考虑每个爻处于过程的什么阶段,考虑它的运动方向,那么就会发现,在静态失衡卦中,还有动态失衡与动态平衡的区别。

什么是动态失衡呢?动态失衡就是在“跷跷板”上,量大的一端在压向初爻的时候,具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或者是量小的一端在被撬向上的时候,具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我们试以谦卦为例,如下图:

谦卦三五失衡,谦三为丙,初为丁,谦三至初,具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我们说这个卦就是“动态失衡卦”。

我们再以屯卦为例,如下图:

屯卦三五失衡,五爻有压迫初爻之势,但屯五至初没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单从初五这两个爻的关系看,这个卦只能叫失衡卦,不能叫动态失衡卦。可是屯卦初、三受五爻的影响,有被撬向上的趋势,初为乙、三为丙,上为丁,由初至三或由三至上,都具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因此屯卦也是“动态失衡卦”。

在四十八个失衡卦中,属于动态失衡的有十七个,即:屯、蒙、师、泰、否、大有、谦、豫、贲、无妄、坎、萃、鼎、艮、丰、旅、小过。

什么是动态平衡呢?动态平衡指的是这个卦是个静态失衡卦,但在动态条件下还能够保持卦体的平衡,我们试以比卦为例,如下图:

比卦三五失衡,五爻有迫初之势,但比五为癸,比初为壬,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因此比卦就是一个“动态平衡卦”。为什么在失衡卦中还有动态平衡这样一种现象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比方说空中的砖头肯定是要落地的,但这块砖头是个刚扔起来的砖头,它还没有来得及往下掉,所以这是一种特定时间内的平衡。

在四十八个失衡卦中,属于动态平衡的有二十五个,即:需、讼、比、小畜、履、随、蛊、观、大畜、离、咸、恒、大壮、晋、明夷、损、益、升、困、井、兑、涣、节、中孚。

同人、临、噬嗑、革、震、巽等六个卦则属于“静态失衡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个问题告诉你,群经之首的《易经》,讲的到底是什么!
十句话读懂易经(转郑博士)
道功说易:学习周易义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孔子错解了《易经》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13.用打麻将方式来玩卦,以易解易,玩索而有得(读《说卦传》笔记2)
易经第三讲:先天八卦和太极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