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阴阳】(151-160)

【闲话阴阳】(151)    棟橈之“合”

在六十四卦中,“正”卦属于比较特殊的卦,一般的是“匪正”,颐与大过是“正”卦,“正”卦卦体虽正,但诸爻难以运动,这是所有“正”卦的一个“缺点”,“正”卦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地道的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天道与人道起作用。有的“正”很稳定,有的却比较“脆弱”,一旦有哪一个爻稍微有些动作,卦体就可能由“正”变“斜”。

大过卦是个“天心”与“地心”合一的卦,“地心”贵衡,从平衡这一点看大过是做到了。“天心”贵恒,从恒久这一点上看却有所缺欠,这主要是在“天心”的两端,貌似平等,其实又是不平等,二爻甲与四爻己都是阳爻,但四是一个有活力的爻,二则是一个“死爻”;四爻己的势力范围内包括五爻庚和初爻辛,二爻甲的势力范围包括三爻壬和上爻癸,庚是一个阳爻,壬是一个阳爻,由于在壬和甲之间隔着一个上爻癸,癸又是一个阴爻,再加上四五之间是个“天人合一”,这些因素汇合起来,实际的优势或主动权就掌握在己爻一方。

大过卦取象为“栋”,这是从视觉上看的,二三四五爻为阳,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四爻为不可见,这样看起来就象是一根平放着栋梁,其实这四个爻中,除了四爻与五爻有时间上的直接联系以外,二三五爻之间并没有时间上的直接联系,运行方向也不相同,三爻的“棟橈”,是一种竖向往上的运动;四爻的“棟隆”,是一种横向的水平运动。由于有运动,所以这根栋梁也就不是死木头,而是可以生生華,说明还有活力,这是恒久的表现。尽管动因有所不同,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但它们是两个有所动作的爻,因此自身也就容易变化,大过变坎卦,正是大过三四两爻由阳变阴的结果,这样属于“正”卦的大过也就变成了“匪正”的坎卦。我们把这种变化,就叫做棟橈之“合”。

【闲话阴阳】(152)    求得之“合”

坎卦是个严重的动态失衡卦,这是一种极易变化的卦,初爻的处境是很不利的,从运动方向上看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至四,这就是卦辞上讲的“維心亨”,四爻在卦体上是“人心”,但是初爻至四正与人道相背,从道义的角度看还是应当坚持待时至二,这就是卦辞上讲的“行有尚”,初爻也不是没有有利条件,那就是有强大的五爻做靠山,五爻辞讲的“坎不盈,祗既平”就是说它可以填平初爻这个“坎”。五爻与初爻之间是个包承关系,也是一种求得关系,五爻对初爻的接济是“德”,五爻至初是个“天地合一”,这可以看作是天地之大德。五爻的接济对初爻来讲就是“得”,因为这得到了支持与接济。

坎二处在“天人合一”但却与“地”相左当中,依照天道与人道当至三,依照地道却当至初,二爻与初爻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地相悖”,或者说是“不合时宜”,如果用形象的语言来比喻,也可以说二爻处在一个大坑的边沿上,随时有滑下去的危险,这就是二爻辞讲的“坎有險”,如果二爻至三,一是可以避免这个危险,二是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只是三爻这个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又是坎卦的终结阶段,这是时间上的一个“坎”,所以二爻至三只是一个“小得”,不是“大得”,这也就是二爻辞讲的“求小得”,对二爻来说也就是“两害取其轻”。

如同颐卦变大过那样,坎卦变离卦也是一个全面的变化,离与坎的关系不是“错卦”,而是“原始反终”,不只是所有阴爻都变成了阳爻,所有阳爻都变成了阴爻,还有爻位与爻时的变化。

坎变离的原因还有许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爻有求有得,求得之“合”是坎变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闲话阴阳】(153)    折首之“合”

“折首”一辞见于离卦,离卦上爻讲“有嘉折首”。“折首”的意思通常的解释是“斩首”,其实低头认罪、缴械投降也是“折首”,“首”是头脑、头领,易经上说的“首”有天道与人道之分,天道上的“首”就是甲和己,人道上的“首”就是上爻。离卦的“首”是人道上的“首”。

离卦是个整体失衡卦,由于三爻至初正与天道相悖,四爻至初不合时宜,因此又是个动态平衡卦。离卦中的“王”是四爻己,所谓“王用出征”就是己爻试图消除三爻与上爻的威胁,实现一个比较平和的局面。离上处在“三道分途”当中,依照天道当至二,依照地道当至三或四,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在这几种选择中,最佳的选择是至二,上爻依照天道至二,融入甲爻,上阳二阴,所以爻辞说是“獲匪其醜”,甲爻变阳,正可以与四爻平衡,使得四爻更好的保持与五爻“天人合一”的态势,这对四爻来讲,当然是值得嘉勉的事。

离卦的折首之“合”使离二由阴变阳,上爻则由阳变阴,离初也发生了阴阳变化,这样离卦“原始反终”就变成了咸卦。

闲话阴阳】(154)    取女之“合”

“取女”一辞最先见于蒙卦,蒙三辞讲“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蒙三是个阴爻,所谓“取女”不是说这个爻要去“取女”,而是说蒙三这个“女”不可取。为什么蒙三这个“女”不可取呢?原来“取女”一定是阳爻,蒙卦中有两个阳爻,一为二,一为上,蒙二至三合乎人道,按照屯卦的“初筮告”,合乎人道的叫作“匪寇婚媾”,只是蒙二至三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强行进取只能给对方造成伤害,所以三爻辞才讲“見金夫,不有躬”,这个“金夫”就是指的蒙二。蒙上为阳,这个爻至三合乎天道,但是不合人道,并且对卦体的稳定不利,因为蒙三如果变阳,就会打破三五之间的平衡。所以蒙上讲“不利為寇”。由此看来,“取女”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阳爻取阴爻,另一个是合乎天道。

咸卦卦辞讲“取女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咸卦是个失衡卦,由于四爻至初正与天道相悖,所以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咸四是“人心”,但却是一颗忐忑的心,依照天道当至上,依照地道当至初,咸四正是处在“天地相背”当中,而其它爻的行止又取决于咸四的动向,这就是爻辞上讲的“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咸卦有三个阳爻和三个阴爻,依照天道,阳爻取阴爻的机会有两个,一个是五甲取初乙,另一个是四丙取上丁。五甲取初乙虽然有利于初爻的执政地位,但会破坏三五之间原有的平衡。四丙取上丁,既不妨害卦体的稳定,也能实现诸爻的通达,所以咸卦辞上讲的“取女”,就是指的四丙取上丁。

前面在138《婚媾之“合”》一文中,我们曾探讨过男女之间的婚媾问题,这里说的取女之“合”是婚媾之“合”当中的一种形式。它们是阳爻与阴爻之间的事,不是两个三爻卦之间的事,所谓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纯属无稽之谈。“取女”与“婚媾”的区别,主要看是不是合乎人道。

咸卦通过取女之“合”,使得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咸、恒也就变成了和大壮。

闲话阴阳】(155)    嘉遯之“合”

嘉遯”一辞见于卦五爻,卦是个失衡卦,但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卦与咸卦的天道完全相同,态势也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咸上为阴,上为阳。由于这个不同,两卦在取象和立意反面也就有了很大区别。咸卦基本上是以人体不同的部位取象,反映了四爻的行止对其它爻的感应或影响,四爻是“感源”。在立意上是主张四爻上行,所以讲“取女吉”。卦可以说是咸卦“取女”的结果,当着上爻由阴变阳以后,四爻也就失去了上行的动力。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咸四与四的爻辞,咸四讲“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它的意思是,保持稳定吉祥,悔事消亡。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反复思虑,朋友们会遵从你的想法。这可以看作是咸四举棋不定,引而不发。一旦这个爻上行并影响到上爻,咸四就再也没有能力至上,这样咸四也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这就是按照人道至五,所以四讲“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遯四坚持人道,是为“君子”,但这个“君子”却不能至五,原因是四为丙,五为甲,甲在卦中是个“只出不入”的爻,由丙至甲需要八个时间单位,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丙只是保留一个“君子”的名声,曾经影响全卦的咸四,到了卦已经失去了这种影响作用,卦的变化也就不再指望这个爻。

卦中,最具活力的是五爻甲,甲是一个强爻,又是“只出不入”,卦的变化主要看这个爻,“”的本义是盾牌,引义为退避、退让,“嘉遯”就是嘉勉、提倡退让,但是既然没有哪个爻能够来到甲这里,那么这个退让就是要自己主动减损自己,自己变弱了,喷发的能力小了,别的爻也就容易退到这里,所以这也是一种“嘉遯”。

卦中,三爻己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只能“系遯”,当然也就无法减损自己,但是到了大壮卦,这个爻就变成了“只出不入”,再加上由四至五是个“天人合一”,爻辞形容这个爻是“藩決不羸”,也就是畅行无阻,当然也就最善于变化,这样和大壮,也就变成了晋和明夷。

闲话阴阳】(156)    康侯之“合”

“康侯”一辞见于晋卦,晋卦辞讲“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康”为经文独字,有安抚之义,“康侯”为安抚诸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形容迎接诸侯的礼仪之隆盛。现在的问题是,在晋卦中,谁是“侯”?谁又来安抚“侯”?这些问题搞不清楚,那是没有办法解释晋卦的。

晋卦是个失衡卦,同时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晋四压迫初爻,但由于晋四至初正与天道相悖,所以初爻辞才说“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晋卦的“侯”就是四和上两个阳爻,这两个强大的爻虽然对初爻没有现实的威胁,但毕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两个爻的行进也不顺畅,晋四是“晉如鼫鼠,貞厲。”这说明它要行进,只能象“鼫鼠”钻穴那样上行,不是光明的平坦的大道,而保持不动也很严峻。晋上是“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这说明它已经进入角落,再要行进就只有靠征伐。这样两个强爻就成了战争的根源,制造动乱的祸害。安抚这两路诸侯,避免动乱就成了晋卦的一个重要任务。

是谁“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的隆重仪式来安抚这两路诸侯呢?原来就是晋三,晋二讲“受茲介福,于其王母。”,这个“王母”就是三爻己。三爻己在晋卦中是终结阶段,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但这个爻的“身份”特殊,有吸纳能力,能否安抚强大的诸侯,还要看其它各爻的态度,这就是“眾允”,没有公众的允许,这个愿望也难实现。

晋卦变明夷,形势又发生了变化,一个是晋三变明夷四,这个爻的性质由“只入不出”变成了“只出不入”;再一个是两个强爻之间的矛盾变得突出,虽然明夷三还是对初爻没有现实威胁,但潜在的威胁变得更大,因为明夷三为壬,四个时间单位后就会变丙,那时由三至初就成了“天地合一”。另外,明夷初也是一个强爻,这和晋初是不一样的,再加上明夷二“用拯馬壯”,即支持初爻抖擞精神,这样大多数的阴爻支持初爻“南狩”,一举消弱的三爻这个“大首”,另有三个阴爻在这场变动中由弱变强,卦体也就变成了平衡的家人卦。

闲话阴阳】(157)    交孚之“合”

“交孚”一辞见于睽卦,睽四讲“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交孚”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就是交互服从,一方面它是服从者,另一方面它又是俘获者,这实际上是主从的一种平衡状态,胶着状态。

睽卦是一个平衡卦,睽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天心”与“地心”合一,作为“地心”的初爻,起着支撑卦体,凝聚诸爻的作用,作为阳爻,在支撑卦体方面没有问题,只是吸纳诸爻的作用不大。初爻的问题是如何在稳定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作为“天心”的初爻辛,具有发展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是卦爻的生机所在,能够延续卦爻的生命。在卦体平衡的条件下,“天心”的作用最大。四爻己是“人心”,在睽卦中是一个有活力的爻,四爻至五是个“天人合一”,但却面临着两个选择,如果是至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阴阳和合”,四阳五阴,故四可以称“夫”。当然由于四五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以把四视为长辈,所以五爻辞有“厥宗噬膚”之说。在这个意义上说,四爻是俘获者,是“主”,五爻是服从者。但是四爻也还不是绝对的“主”,睽卦中的“主”是二爻甲,二爻辞讲“遇主于巷”就是明确告诉人们真正的“主”是天元甲,这和坤卦辞讲的“先迷后得主”的情况是一样的,和明夷初讲的“主人有言”那个“主”是不一样的。既然在睽四这个“元夫”、“宗”上还有一个“主”,因此四爻同时也是一个服从者,它的动向要看二爻的态度,这就是“交孚”的意思。如果是初爻按照人道至二,那么四爻的另一个选择就是至初并占据初位,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选择。

假定是四爻至五,在“天人合一”的条件下,无疑这是一种通畅的局面,五爻可以从四爻那里得到接济,由弱变强,结果就是三与五的平衡被打破,五爻就会对初爻构成威胁,五上之间的“不合时宜”就会变成“人地相背”。再假定五爻真的占据了初位,那么情况也可能就象小畜和泰卦的初爻那样,或者等待其它爻的牵引,或者引发战争。这对四爻己来讲未必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假定四爻直接进入初位,此行的有利条件是,由初至二合乎人道,这对四爻来说是一种拉动,由四至初只需两个时间单位,但是它将失去活力,尽管有吸纳能力,但对诸爻的影响也就不象坤初那样还能够进取,只能是“往蹇,來譽。”这也说不上是个理想的选择。

四爻的两个选择打个比方就是在“江山”与“美人”之间选择一个,要么是要江山不要美人,要么是要美人不要江山。当然睽四实际选择的是江山。

睽四进入初位变成蹇初,成了一代“大君”,但也不是没有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自身的实力被消弱,同时被消弱的还有天元甲,交孚之“合”是克服僵局、争取主动的一种尝试,但结果还是陷入更大的僵局。

闲话阴阳】(158)    来誉之“合”

“来誉”一辞见于蹇卦,蹇初讲“往蹇,來譽。”辞义并不复杂,但要说明为什么蹇初是“往蹇,來譽。”这就比较麻烦了。

蹇卦为睽卦所变,睽四进入初位,变成了蹇卦的“大君”,但是从时间上说却是终结阶段,或者说是“只入不出”,只能承受,不能进取。本来蹇卦是个平衡卦,平衡卦不利于运动,再加上初爻又是个不能进取的爻,是彻底的“时不利兮”,它的“往蹇”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能进取的爻,并非说是与外界没有任何关系的爻,蹇初与外界的关系,就是初爻的承受、接纳、吸引,从承受、接纳、吸引的角度讲,蹇初是六十四卦中最具这种能力的一个爻,它位居最下,又是诸爻的归宿,所以不能说它与外界没有关系。老子“贵柔”,以为柔可克刚,蹇初称得上是一个“至柔”,因为再也没有哪个爻能比蹇初更柔。解初也是位居最下,也是终结阶段,但是解初为天元甲,蹇初为地元己,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单就甲和己做比较,甲的潜能还是要比己的潜能大,所以要说“至柔”,则非蹇初莫属。

了解了蹇初的性质,也就对“来誉”能够理解,这个“誉”就是声望、名誉、影响,当然是一种褒义。

蹇卦是一个陷入僵局的卦,变成解卦以后还是一个僵局,解卦四爻“解而拇”,也就是进入初位,实现了“君子維有解”,这样解卦就变成了损卦,在这个过程中,蹇初己先是变成解上,解上辞为“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再到损卦就变成了损二,实现了由阴向阳的转化,“来誉”也就成了实际的获取,所以我们把这种变化,就叫来誉之“合”。

闲话阴阳】(159)    損益之“合”

损和益都是卦名,一为“原筮卦”,一为“复筮卦”。损字的意思是减少、损失,益字的意思是增益、增加。损益之“合”,就是通过减少或增加,调剂余缺,实现公平、公正。对于损、益的字义,一般容易理解,但由于不了解真实的卦体与易道,所以对损、益两卦的意蕴也就不能揭示,这里包括损、益的原因是什么?损、益的标准是什么?损、益的结局怎么样?如此等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损、益的原因是什么?从损、益两卦的卦体与易道上不难看出,六爻有阴有阳,这可以理解为强弱不等、贫富不均;再就是卦体失衡,还有就是三道的错乱。强弱不等、贫富不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卦称得上强弱相等、贫富均衡以外,其它六十二卦都存在着这个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普遍的矛盾,是运动、发展与变化的基本动力。卦体失衡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从静态角度看,六十四卦中有四十八个卦属于静态失衡卦,这些失衡卦都是“匪正卦”,这也是卦爻运动、发展与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三道的错乱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除了乾坤卦,其它六十二卦的天道与人道都处在错乱当中,三道交互作用,形成了卦爻运动、发展与变化的外部条件。就损、益两卦而言,这三个问题都存在,突出的还是卦体失衡,损卦是强大的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阻塞了初爻在人道上的出路,好比一个船,重量都在船的一侧,这就是损卦的“疾”,所谓“損其疾”就是意图消除这个疾患。益卦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只是压迫初爻的变成了五爻,益初至二似乎没有阻塞,但初二之间是个“天人相悖”,这就是益初“利用為大作”的一个原因。

损、益的标准是什么?简单说就是通过损有余以益不足,求得平衡与稳定。为什么损初要讲“酌損之”呢?这是因为损初是个阳爻,属于“有余”,需要“损”,但又不能损失过多,因为初爻有支撑卦体的任务,损失过多,就很难保持卦体的稳定。为什么二爻要讲“弗損益之”呢?因为损二是损卦的终结阶段,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只能益不能损,本来损卦的失衡就是由这个爻造成的,当然也就不能再益。损上没有支撑卦体的任务,也属于“有余”,具有可出可入的性质,为什么损上也说“弗損益之”呢?原来上爻依照天道当至五,依照地道当至二,五上之间是个“天人相悖”,损、益这个爻,就会使这个爻“得臣無家”,当然这也是从卦体的稳定考虑。对于受益的爻来说,比如损五、益二,那就是爻辞上讲的“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不管是哪个爻施惠,也不管是按照什么道施惠,只管接纳就是。如此看来,损、益的标准就是通过抑强扶弱,损富济贫,达到均衡与稳定的目的,损、益的标准在经文上就叫“圭”,古代的“圭”是个什么样子,现在我们已无从知晓,但从“告公用圭”这句话,可以推测它是一种权利的象征,也是一种平准的尺度。

损、益也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执政者的能力,不用通过战争手段,而是通过和平手段,使得强者甘心或被迫做出减损。损益之“合”,使得损卦的上爻由阳变阴,损卦中三、四、五爻由阴变阳,这样损、益两个失衡卦也就变成了这样的平衡卦。

闲话阴阳】(160)    含章之“合”

“含章”一辞经文中出现两次,一次是坤三讲“含章,可贞”,再一次是五讲“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我们说“含章”的意思不是什么“阴虽有美而含之”,而是说一个事物内部包含着与自身性质不同的另一种存在。如果是阴爻讲“含章”,那是说它包含着阳性的物质,如果是阳爻讲“含章”,那是说它包含着阴性的物质。如果爻不“含章”,那就是纯爻。

同是“含章”,坤三和五也是有差别的,坤三是个由地数定位的阴爻,它的“含章”是说它包含着天数,这个或这些天数是能够在不同爻之间流动的数。五是个由天数与地数轮流定位的爻,它的“含章”包括能够在不同爻之间流动的地数,也包括轮流上岗的数。卦是个平衡卦,但它的数结构有多种,假定有这样一个数结构,即初爻有九个地数,上爻有九个天数,中间四个爻每个爻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这样六爻总用天数为二十五个,地数为二十九个。在这样一个数结构的情况下,卦可以说是个绝对平衡卦,两个“跷跷板”完全呈水平状态。作为卦体平衡是平衡了,但诸爻要运动就难了,再加上天道与人道的错乱,“其行次且”也就不难理解了。

卦与卦突出的问题就是卦体有可能形成绝对的平衡,诸爻难以运动,难以交流,这就陷入僵死的状态,所幸五是个“含章”的爻,如果随着时间的变化,潜藏在这个爻当中的那个地数上岗,那么五的数构成就会由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变成三个天数和六个地数,在一般情况下,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构成的爻是一个临变的阳爻,而由三个天数和六个地数构成的爻是个临变的阴爻。如果是五由阳变阴,那么三爻与五爻这个“跷跷板”就会发生倾斜,上爻就会乘势倒向三爻,这就是“有隕自天”。

由于坤三的天数是能够在不同爻之间流动的数,而五的天数与地数的变换是定位数,这种定位数永远不会流动到其它爻,所以我们把坤三的“含章”叫相对的“含章”,把五的“含章”叫绝对的“含章”。

由于五内部一个天数与一个地数的换岗,打破了绝对平衡的局面,使得卦四、五、上三个阳爻变阴,这就出现了萃、升这样的失衡卦。仅仅是一个天数与一个地数的交替,就给卦体造成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当然与这样比较特殊的数结构有关,但也说明不能忽视数的运动与变换。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就叫含章之“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转载:学易笔谈易经易理大全八
易经基础知识快速入门
【周易是什么?】  (5)  对立统一是卦、爻运动与变化的根本动力
《易经》智慧,《易经》思维,零基础可学习《易经》,乾卦(一)
看了那么多讲述易经的,这个才是最易懂最贴切的
来源于易经的日常用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