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阴阳】(161-170)

闲话阴阳】(161)    萃聚之“合”

传统易学认为,萃卦与升卦的关系是“覆卦”,“覆卦”也就是倒过来,萃倒过来是升,升倒过来是萃,如同屯倒过来是蒙,蒙倒过来是屯一样,从来没有人对此表示过怀疑。其实萃卦与升卦的关系不是“覆卦”,因为它不是倒过来,萃的初爻就是升的初爻,萃的上爻就是升的上爻,只是中间四个爻发生了一个旋转,萃二到了四位,萃三到的五位,萃四到了二位,萃五到了三位,这样萃就变成了升,当然爻所代表的时间也起了变化。象这样的变化,六十四卦中还有师与比,师卦初上不动,中间四个爻逆时针旋转90度就变成了比。萃卦变升卦则是中间四个爻旋转了180度。

为什么在卦变当中会有这样一种形式的变化呢?萃卦初爻辞讲得明白,那就是“有孚不終,乃亂乃萃”,“有孚不终”就是有服从者不能坚持到底,出现了乱象,需要重新集聚。萃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由于四爻至初是个“天地皆合”,初爻至三也是个“天地皆合”,所以萃卦还是一个动态失衡卦,这种卦的特点就是易于运动和善于变化。萃卦的天道与屯卦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屯初为阳,萃初为阴;屯四为阴,萃四为阳。屯五为阳,有占据初位之势,能否占据,与屯五的量有关,量小就有辅佐初爻共定天下之象,量大就有篡位之嫌,所以爻辞说是“小贞吉,大贞凶”。初爻是“大君”,如系阳爻,则表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如系阴爻,则表明基础薄弱,难于坚持。单就初爻而言,萃初不如屯初,但由于萃四是个阳爻,萃卦的形势也就与屯卦大不相同。萃的两个阳爻都有压迫初爻之势,但与初爻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萃五好比一路诸侯,由五至初需要七个时间单位;萃四则是“王”,由四至初只有一步之隔。从初爻受威胁的程度上看,四要远大于五,这是萃初“若號”的原因。但是萃四也可能不占据初位,而是在道义上给初爻以支持,这就是萃初“一握為笑”的原因。有了萃四的支持,萃五也就不敢贸然行事,使得初爻能够在初位坚持,这就是“元永貞”。

萃初能够在初位长期坚持,一直到由乙变癸,由萃卦变升卦。升卦也是个整体失衡卦,但形势与萃大不相同,升二虽有压迫初爻之势,但升初至二是个“天人合一”,或者说升卦初二之间是个“天地相悖”。升三虽有压迫初爻之势,但三爻的天道是至上,这可以说三爻处在“天地相背”当中。有了这些不同,升卦也就成了静态失衡卦。

升卦克服了萃卦“有孚不终”的问题,能够坚持终始,也克服了萃卦的动态失衡问题,把动态失衡变成了静态失衡,但终归还是没有解决失衡问题。解决失衡的一个办法就损强扶弱,这就是升卦辞讲的“用见大人”,即发挥“大人”的作用,即便不能使两个“跷跷板”都平衡,也要先使一个“跷跷板”平衡,这就有了升五变阳的需要。升五由阴变阳,可以看做是萃三“萃聚”的结果,也可以看作是升五吸纳的结果。前者得自于甲,后者得自于庚,甲和戊在萃卦相连,庚和甲在升卦中也相连,这种空间上相连但时间上没有直接联系的情况,就是“拔茅茹以其汇”,貌似相连,其实是各有自己的根脉,一旦出现了乱象,也就会分化,在分化的同时,也会有新的组合,我们把这种“合”,就叫萃聚之“合”。

闲话阴阳】(162)    脱困之“合”

困卦是一个静态失衡卦,也是一个“天心”与“地心”合一的卦。困卦之困,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初爻为阴,这可以看作是基础薄弱,没有进取的能力,爻辞用“臀困于株木,入于幽穀”来形容这个爻的困境。再一个就是存在着两个“天人相悖”,一是初丁与二丙,二是三己与四戊。六十四卦中,“天人相悖”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在一个卦中就有两个“天人相悖”,这样的情况就不多见了。“天人相悖”就好比顶风行船,这是困卦之困的主要原因。

但是困卦诸爻也还不是都陷入困境,困五就是一个能让诸爻摆脱困境的爻,困五为甲为阳,在困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这可以理解为它有着极大的能量,可以喷发,再一个就是由五至上是个“天人合一”,这是困五的一些有利条件,爻辞说“利用祭祀”,表明这个爻有掌管祭祀的特权。但是这个爻也有不利的地方,这就是三爻与五爻失衡,五爻的地道走向是初,所以五爻处在“天人合一”但“与地相背”当中,这就好比顺风行船但却逆流而上,这也是一种困境,爻辞用“劓刖,困于赤紱”来形容。“劓刖”是削鼻断足,“赤紱”指的是初爻。当然由五甲至初丁为不合时宜,需要三个时间单位,所以初爻辞有“三歲不覿”的说法,困初虽弱虽困,但毕竟这也是一个新登基的“大君”,只是三年内得不到“天子”的接见。困五虽然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天道与人道,这就给其它陷入困境的爻带来了活力。

困卦“原始反终”变成井卦,井卦还是失衡卦,还存在着两个“天人相悖”,但由于初爻至二是个“天人合一”,所以井卦是个动态平衡卦,这是与困卦不同的一个地方。井卦变革卦有两个重要变化,一个是困五由阳变阴,困初与困三由阴变阳,再一个就是卦体发生了一个旋转,困五这个天元甲变成了革二,相应的困二变成革三,困三变成革四,困四变成革五,这样一来,革卦就消除了一个“天人相悖”,还剩下一个“天人相悖”,但也不再有“天人合一”了。

我们把困卦这种变化就叫脱困之“合”。

闲话阴阳】(163)    去疾之“合”

“疾”字最先出现在豫卦,豫五讲“貞疾,恒不死。”豫卦是一个动态失衡卦,也是一个面临特殊变化的卦,强大的四爻要占据初位,五爻是豫卦的终结阶段,所谓“貞疾,恒不死。”是说这个爻在这次特殊变动中,保持稳定就象得了病一样,但还不至于很快死亡。经文中还有多处有“疾”字,如复卦辞讲“出入无疾”,无妄五讲“无妄之疾”等,除了明夷三的“不可疾贞”的“疾”字当作快速解以外,其它地方的“疾”字都是病患的意思。卦爻运行当中,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咎、悔、吝、眚、灾、、凶等等,其中内患就是“疾”。去疾之“合”就是通过祛除内患实现的“合”。

革卦是个失衡卦,“革”字的本义不是“革命”或“改革”,而是皮革,“鞏用黃牛之革”的意思就是象用黄牛的皮革包裹起来那样,严严实实,从外部难以突破,从内部也难以突出。革初是“大君”,“鞏用黃牛之革”实际上说的是这个当权者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一种措施。革卦虽然失衡,但三五这两个阳爻还是平衡的,正是这两个爻拱卫着初爻,就象用牛皮包裹着初爻那样,当然四爻也是“革”,在拱卫初爻这一点上,它与三、五两爻有着同样的作用。

但是革四是个说变就变的爻,在革卦中它是终结阶段,到了鼎卦有了活力以后,面临的却是“其行塞”,阻塞它的就是革卦中的三、五,到了鼎卦也就是二、四,鼎三至二是个“天人相悖”,鼎三至四是“不合时宜”,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巨大喷发能力的爻,不但没有阴阳和合的机会,连行动的自由也没有,这就是“雉膏不食,方雨虧悔。”处于平衡的鼎卦二、四虽然是强爻,但也很难行动,更谈不上交往,二爻辞讲“我仇有疾,不我能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二爻的“仇”就是四爻,四爻周边有两个阴爻,至初合乎天道,至五合乎人道,但前者有损卦体稳定,后者略不合时宜,这就是四爻的“疾”,四爻有“疾”对二爻不能造成伤害,所以二爻说“吉”,但二四相互制衡,不能交流,特别是影响三爻的行动,终归不是件好事,所以在随后的变化中,便是这两个爻的对等消减,消除疾患,这样鼎卦也就变成了震卦。

闲话阴阳】(164)    敦艮之“合”

“敦”字前见于临卦和复卦,我们说“敦”有敦促、敦厚、敦实等义,“敦临”就是敦促来临,“敦复”就是敦促回复。“敦艮”则是敦厚、敦实的意思。

“艮”是什么意思呢?通常的解释是八卦之一,代表山,表示东北方,还有静止、艰难、坚固等义。其实“艮”是一个象形字,是说爻在运行当中存在着天道与人道的背离、违背,因此它的本义是违背、背离,与“山”、“东北方”没有关系,说静止也是因违背而产生的静止。

艮卦是个失衡卦,由于初爻至五既合天道,也合地道,所以艮还是一个动态失衡,动态失衡卦本来是最容易发生运动的卦,但如果我们只从观察的角度讲,那么六爻也就“定格”为六个画面,六爻初二三四五上的顺序,也就只反映观察的顺序,并不反映六爻之间内在的先后顺序,在这种情况下,说艮卦反映的是静止的画面也是可以的。另外,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特别是二爻与三爻之间是个“天人相悖”,所以六爻也就不可能按照人道顺序运行,“艮”这个字如果说是描绘的天道运行方向,那么它就与人道背离,或者说违背了人道。背离的发生点是三爻,三爻为己为开端,其天道运行方向是二,其人道运行方向是四,正是这个爻,从观察的角度讲它就是一个不能再往前追溯的边界,所以叫“艮其限”,“限”就是边界。如果这个爻至二,那么就好比剥离脊背上的肉,所以爻辞说是“列其夤”。艮三是个有喷发能力的爻,如果是至二,接下来按照天道是至上,上爻为辛,所以爻辞又讲“厲薰心”。

艮卦的问题一个是初爻柔弱,二是卦体失衡,解决艮卦的问题主要靠上爻。艮卦“原始反终”变成渐卦,这是由失衡向平衡的又一次转变,在这个转变中,艮二受三爻的影响由阴变阳,再变为渐五;艮四和艮初受上爻的影响由阴变阳,再变渐三和渐上,艮三和艮上两个阳爻变阴,一个变为渐四,一个变成渐初。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艮上的作用,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就叫敦艮之“合”。

闲话阴阳】(165)    承筐之“合”

渐卦是一个平衡卦,由于初爻是个弱爻,所以这是一个微妙平衡卦,如果是三爻与五爻等量,二爻与四爻等量,那么不管上爻与初爻在量上有什么差别,我们都可以说这是一个绝对平衡卦。由于绝对平衡,所以卦爻就难以运动,又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也就出现了“婦孕不育”和“婦三歲不孕”的问题。其实渐卦中有三个阳爻和三个阴爻,阴阳和合的机会还是有的,只是那个更具优势而已,比如渐二为甲,具有活力,至上合乎天道,至三合乎人道,卦辞中的“女歸吉”主要是指这个爻。渐三为阳,至初合乎天道,至四合乎人道,所谓“婦孕不育”是说二爻与三爻有一个小小的时间差,所谓“婦三歲不孕”是说由三至四需要三个时间单位。五爻依照天道当至四,但这正与人道相悖,四爻辞讲“或得其桷”,这个“”就是指的五爻。初爻的“配主”是三爻,“夷主”是五爻,这都是阴阳和合的机会。当然也不是说凡有机会就一定和合,只有更具优势的才能和合,比如说阴求阳就不如阳求阴更有优势,渐二至上或至三就是阴求阳,卦辞讲“女歸吉”是从稳定卦体的角度考虑,不是说它有优势。初爻如果至五也是阴求阳,也不具有优势。相比之下,三爻至初和五爻至四,就属于阳求阴,以强求弱,就比较容易成行。

渐卦变歸妹是一次正常的卦变,歸妹还是平衡卦,但比起渐卦来要稳定多了,这种稳定也就更不利于卦爻的运动,如果没有卦爻的运动,卦体也就陷入僵局。歸妹上爻讲“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就是说如果陷入僵局,那么这个爻就会失去接济,也没有进取的能力。

既然歸妹上说“承筐無實”,那么为什么我们这里要讲承筐之“合”呢?原来“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是一个现状判断,前提条件是假定歸妹陷入僵局,诸爻都不能运动,事实上在渐卦中,阳爻已经具备了运动的优势,也有运动的企图,渐三的“夫征不復”就是说这个爻凭借天时上的优势有可能占据初位,而“利御寇”则是说防止上爻的侵袭。如果不是爻位的变换而是数的周流,那么正是渐上接济渐三,渐三接济渐初,渐五接济渐四,这样渐初和渐四都会由阴变阳,当然渐上是做了减损,这些变化,只是在歸妹卦中没有显现出来,或者说从现象上看歸妹上是“承筐無實”,实际上是“”已装满,正是这个爻变成了初,歸妹也就变成了卦,所以我们把这种变化,就叫承筐之“合”。

闲话阴阳】(166)    焚巢之“合”

旅卦与艮卦的天道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艮四为阴,旅四为阳,就是这点不同,使得两卦的态势、取象、立意和结局有的很大差别。

在态势上,艮是一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由于三爻至初不合时宜,所以三爻对初爻的威胁是潜在的,初爻至五是个“天地皆合”,但也可选择人道至二,或者从稳定卦体的角度看是“利永貞”。旅卦是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其中四爻至初更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所以这是个极易变化的卦。

在取象上,艮是通过人体的不同部位来展现爻与爻的关系,如趾、、背、身等,旅卦则是通过场所的变更来展现爻与爻的关系,如次、处等等。前者着重叙述,是“言有序”,不是实际的爻的运动顺序,这或许就是人们把“艮”说成是静止的一个原因。后者着重讲运动,这是旅和艮的一个区别。

在立意上,旅和艮的共同点都是争取克服失衡,寻求平衡,不同的是艮卦突出了天道的作用,是天道让艮三变阴,艮二变阳,艮上变阴,艮初、四变阳。旅卦则突出了人道的作用,在坚持人道的条件下,任凭数的周流,这就避免了特殊卦变,也即四爻占据初位这个问题。

在结局上,艮卦主要通过“敦艮”,实现了整体平衡,变成了渐卦。旅卦只是实现了一个“跷跷板”的平衡。

旅卦是怎样变化的呢?旅的天道开端是三爻己,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喷发能力的爻,但却处在“天人相背”当中,依照人道当至四,依照天道当至二,这些都与艮三一样,但由于旅四是一个强爻,所以旅三的“突破口”只能选择二,爻辞“旅焚其次,喪其童仆”就预示着这个爻将要有所损失。旅三损失,意味着旅二的加强。旅四本来是个强爻,至初更是天时地利皆备,这一点同豫四是一样的,豫四是“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这样一举占据了初位。旅卦由于三爻是个阳爻,这样就形不成“朋盍簪”,因此也就既存在着占据初位的可能,也有坚持人道待时至五的可能。旅四的爻辞是“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所谓“得其資斧”就是可以从上爻那里得到“資斧”,所谓“我心不快”也是说的上爻,上爻为辛为“天心”,“天心”为什么不快呢?原因是它虽然是个强爻,但不能摆脱四爻的拖累。所谓“射雉,一矢亡”和“喪牛于易”都是指的四爻有可能占据初位这个问题,四为壬,丙壬的一个取象就是“牛”。上爻居上,故以鸟巢为喻,“鸟焚其巢”指的是上爻会受到三爻与二爻的“焚”,也预示着这个爻的减损,原本强爻居上,但又不得不被减损,这就是“旅人先笑後號咷”的原因。对于旅上这样的变化,我们就叫焚巢之“合”,因为随着旅上的减损,旅初和旅五得到了加强,这样旅卦“原始反终”,也就变成了巽卦。

闲话阴阳】(167)    商兌之“合”

巽卦“原始反终”变成兑卦,兑卦中包含着两个不同性质的平衡,一个是由二爻与四爻构成的静态平衡,另一个是由初爻与五爻构成的动态平衡。前一个平衡是容易识别的,因为二与四构成一个“跷跷板”,只要是“跷跷板”两端一样,这就是平衡。好比天平上两端的砝码一样重,如果说还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两个砝码有个先放后放的问题,先放上的自然是先下沉,后放的后沉,但最后静下来就保持水平状态,“商兑未宁”说的就是先沉后沉的问题。后一个平衡不容易识别,因为三与五也是一个“跷跷板”,“跷跷板”两端不一样,量大的一方就要下沉,量小的一方就被撬向上,这分明是不平衡,怎么又说是平衡呢?原来就因为量大的一方与初爻之间存在着一个“天地相悖”,这个“相悖”,使得量大的一方在一定时间内无法下沉,所以这也保持了两端的水平状态,要想知道这种情况,就必须掌握每个卦的天道。在六十四卦中,象兑这样的动态平衡卦是很多的,比如说比卦,明显的是三五失衡,但由于比五为癸,比初为壬,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比卦就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动态平衡卦,也就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平衡卦,时间条件一改变,这样的平衡卦还是失衡卦。

兑和比都属于动态平衡卦,但两者也有不同,比五为癸,两个时间单位以后就会变乙,随后初爻壬就会变丙,那时由五至初就成了“天地合一”,这是一个动态失衡卦。兑五为甲,甲是一个说变就变的爻,一旦激活,立马就变,因此兑卦作为动态平衡的时间是非常短促的。假如我们把兑卦的天道比喻为“西风”,这股风一旦吹到五爻甲,就会变成“东风”再往回吹,四爻的“商兑未宁”可以理解两个砝码先放或放,也可以理解为处在“西风”与“东风”之间,是欲静而不能的,所谓“介疾有喜”是说这个爻处在两个平衡当中,至初合乎天道但受到二爻的制衡,至五合乎人道但略不合时宜,况且初五两爻也是强爻,这就是兑四的“疾”,但如果风向一转,四个时间单位以后就会变丙,五初两个强爻就会支持兑四,四爻再向上行就是合乎天道,而且是个阴阳和合,这就是“喜”。

阴阳和合对于阳爻来讲是“有失有得”,“失”是失去天数,这意味着物质或能量。“得”是得到俘获物,这可能是臣属或地盘,总之是自身势力的扩张、延续。所以阴变阳无疑是“得”,是“合”的一个结果,阳变阴是“失”,但也可能有“得”。兑卦变涣卦就是兑四由阳变阴,我们把这种变化就叫商兌之“合”。

闲话阴阳】(168)    拯馬之“合”

“马”是经文中用的比较多的一个字,或者说是一个常用的象,如牝马、乘马、良马、白马、锡马、丧马、马匹等等,我们说马的取象与天干有关,具体说就是乙癸和丁辛这两个爻位。丁辛为白马,乙癸为黑马。

“用拯马壮”一辞最先出现在明夷卦,明夷二讲“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明夷初为辛为阳,这是一匹白马。依照天道明夷初当至三,但是正与地道相悖;依照人道当至二,但二爻为甲,自辛至甲需要三个时间单位,所以初爻辞讲“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从二爻的角度讲,或者是从稳定卦体的角度讲,初爻宜至三,这就需要初爻振奋精神、增加勇气,克服地道上的困难,初爻与二爻的时间差也有可能使初爻放弃至二的选择。所以“用拯馬壯”的意思,也就是援助、促使明夷初这匹白马振奋起来的意思。

“用拯马壮”一辞再次出现在涣卦,涣初讲“用拯馬壯,吉。”涣初为丁为阴,这也是一匹白马,与明夷初不同的有两点,一是明夷初为阳,涣初为阴,这可以理解为涣初这匹马要比明夷初弱一些;二是运动方向相反,明夷初是自辛向壬,也就是自南向东,所以明夷三讲“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涣初则是自丁向戊,也就是自南向西,还是从初至五,所以涣卦辞讲“利涉大川。”

涣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但二爻处在“天地相背”当中,即依照天道当至上,依照地道当至初,至初又正与人道相悖。五爻也有压迫初爻之势,但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正是焕卦的这种形势,才需要初爻振奋起来,才能实现涣卦诸爻的通达;也需要初爻强大起来,才能实现卦体的稳定。涣卦“原始反终”变成节卦,节卦再变中孚,涣初这个阴爻也就变成了中孚初这个阳爻。我们把涣初的这个变化,就叫拯马之“合”。

闲话阴阳】(169)    求燕之“合”

中孚卦为节卦所变,节上也即涣初由阴变阳,再变为中孚初就成了中孚卦,涣初辞为“用拯馬壯,吉。”因此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拯马之“合”。

比较中孚卦与涣卦,我们可以说这匹马是“壮”了,但这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具体说就是卦体的基础薄弱问题,而卦体的失衡问题还是依旧存在。

卦体失衡,也可以叫做“匪正”,在这一点上,中孚卦与无妄卦是一样的,面临的任务就是“求正”,也就是如何使卦体趋于平衡。

中孚卦有四个阳爻和两个阴爻,由于三道的作用,诸爻的运动都很困难,比如说初爻至二合乎人道,但不合地道,也不合时宜;至五是个“天地相悖”。二爻、三爻是“三道分途”。四爻与五爻之间是个“天人相悖”。五爻也是“三道分途”。上爻是“天人相背”。在这种情况下,单凭阴阳是看不出孰强孰弱的,事实上这是一个胶着状态,我们说处在中间的两个阴爻为众阳爻俘获可以,说众阳爻为两个阴爻俘获也可以,这应当是“中孚”的完整意义。假如我们把阳看做“实”,把阴看做“虚”,那么中孚卦也可以叫做中虚卦,在这一点上与颐卦有相似之处,因此面临的任务也有个“求实”问题。

中孚初讲“虞吉,有它不燕。”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中孚初壮虽壮矣,但环境却没有变化,各种威胁并没有去除。特别是三爻,虽然是个阴爻,但对初爻与五爻而言是独得天时,三弱五强的卦,如果三爻得天时,是有可能给初爻造成伤害的,比较典型的是履卦,履卦三弱五强,但三爻为辛,初爻为壬,履三辞为“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所谓“咥人兇”就是说这个爻有可能伤及初爻。中孚三讲“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这反映了这个爻的一种矛盾心态,假定这个爻孤注一掷,也可能危害到初爻,中孚初的“虞吉”是居安思危的意思“虞”字在这里当忧虑解。“有它不燕”这个“它”就是指的三爻,“燕”古通宴,在这里是安闲、安乐的意思据此我们把中孚卦的变化就叫作求燕之“合”。

中孚变小过有求正、求实、求得的需求,还有就是求燕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全面的变化。只不过中孚与小过的关系不是“错卦”,而是“原始反终”。象这样全面变化的卦在六十四卦中还有乾变坤、颐变大过、坎变离。乾变坤可以说是视觉上变化,因为乾与坤中的爻阴阳是同一的,真正变化的只有颐变大过、坎变离和中孚变小过。

闲话阴阳】(170)    际遇之“合”

中孚变小过是一个全面地变化,我们说这里既有求正之“合”、求实之“合”、求得之“合”,还有求燕之“合”。但是求是一回事,实际的变化又是另一回事,作为求实,这个变化可以说达到了目的,但是求正却没有达到,非但没有达到,反而越变越糟,因为小过卦的失衡状况要比中孚更厉害。所以中孚变小过不只是一个全面地变化,而且是全面地走向反面,还是一个矫枉过正,走向反面和矫枉过正也是事物发展与变化当中的客观规律。

小过卦的态势与豫卦和旅卦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几个卦的天道是一样的,其中四爻至初都是“天地皆合”,但是初爻至二,也就是由癸至庚,其间隔着七个时间单位。豫四是“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这就是说,此爻独得天时、地利与人和,一举占据了初位,使得“官有渝”,而豫初则是“鳴豫,兇。”我们把豫变随的变化,叫做随顺之“合”。旅卦比豫多了两个阳爻,这就使得四爻难以做到“朋盍簪”,四爻虽然还拥有天时、地利方面的优势,但因为没有“朋盍簪”,所以再要占据初位,就不能不考虑后果,尽管如此,旅初的“旅瑣瑣,斯其所取災。”部分原因就是受到来自四爻的压力。旅上讲“喪牛于易,兇。”这个“牛”就是说的四爻。旅四如果占据初位,凶险的不只是初爻,也还有四爻,这好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旅四使用了“掏心”战术,使得上爻“其巢”,我们把旅卦的变化就叫焚巢之“合”。小过比旅少了一个阳爻,从这点上说占据初位没有后顾之忧,但终归还有三爻这个强爻在侧,所以旅四既不象豫四那样“朋盍簪”,也不象旅四那样“喪牛于易,兇。”,而是“往厲必戒,勿用,永貞。”这就是说,预知前程危厉,不能轻举妄动。尽管如此,小过初还是“飛鳥以兇。”,上爻则是“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这就是小过卦的态势。

小过四不动,等于在诸爻运行的途中设置了一个障碍,有的爻难于逾越,比如上爻,就象是鸟触着罗网;有的爻则因祸得福,例如初爻,虽说是“飛鳥以兇”,但如果不飞,也没有凶险;有的爻有需求,但难以满足,比如五爻,虽说是“公弋取彼在穴。”但没有什么收获。但是四爻这个“障碍物”只是阻塞一些爻的行动,不能阻止所有爻的行动,特别是三爻这个有着强大喷发能力的爻,如果是四爻阻塞了三爻在人道上的出路,这恰恰促使三爻改走天道,依照天道,三爻己之后是二爻庚,二爻庚之后是上爻辛,三爻由阳变阴,二上由阴变阳,卦体再“原始反终”,小过就变成了既济,失衡变成了平衡,至此求正的愿望也就变成了现实。

如同大多数卦的爻辞那样,小过卦也是“言有序”,即在表述上依据的是人道,特别是以五爻甲为“过”与“弗过”的分界点,把相邻叫做“遇”,这才有了“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弗過防之”、“弗過遇之”和“弗遇過之”等问题,其实三爻与二爻和上爻,既在空间上为邻,也在时间上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这才是真正的“际遇”,因此,我们把小过变既济这样的变化,就叫际遇之“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0290 清娟盲派命理 第二章 十天干类象 第九节 壬水
八字面面观,浅论手淫及性功能!
朱科顺 六十龙透地即五子气吉凶秘決(穿山 透地 分金)
四百年前的外来物种,活民无数
欣赏-现代-潘长宏诗-【七律-古镇山茶】
《红楼梦》最经典8句话,最好背下来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