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市60周年|扎根建设三门峡,这片热土成了他们的故乡

三门峡建市60周年系列报道——

扎根建设三门峡

从此他乡是故乡

□ 时报记者 卢仙格 郑帅 文/图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临黄河观察,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开发治理黄河的新篇章,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黄河大坝开工。

       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三门峡市正式设立。如今,这座黄河岸边的新兴城市已经走过60个春秋,记者采访了建市初期的一些离退休干部职工,了解当年的三门峡。

1


建市初期,城市大片庄稼地,夜里一片漆黑

“我19岁来到三门峡,在这里一呆就是61年,我深深地喜欢这个城市。”今年81岁的水电十一局退休职工潘聪美回忆起刚到三门峡时的情景,十分激动。潘聪美祖籍浙江,她和大部分水电十一局职工一样,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三门峡,支援三门峡建设。

      1956年2月的一天,潘聪美乘坐的火车停靠在会兴站。“当时,天还没有亮,什么都看不见,只记得那个车站非常小,只有几盏路灯。”这是潘聪美对三门峡的第一印象。“随后,我们换乘了一辆大卡车来到大安村。”潘聪美回忆,那时,去大安的道路非常崎岖,随行的同事们在大卡车的车厢内颠来倒去几个小时才赶到目的地。

    “我们是第一批来到三门峡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房屋,为后来的建设者提供住宿,当时去到大安,那里什么都没有。”潘聪美回忆,最严重的就是水的问题,工人们连洗脸水都没有,更别提吃水了。早上洗脸水都是工人们头天晚上从黄河里打的,沉淀一晚上后再用,水倒出来后,盆底全是黄泥。“直到一个月后,我们在高庙山上发现了几个泉眼,然后建了个水窖,通过水管把泉水引过来。”潘聪美说,到了5、6月份房屋建好后,公司便全部搬到了三门峡。随后,她所在的公司被组建为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房屋建设分局。


81岁的潘聪美,在三门峡工作35年


整个青春都献给了三门峡建设

“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佩服自己,一个不到20岁的女青年和大家在荒山野岭盖房子,并且一呆就是几个月。”7月份,潘聪美调回了分局机关工作。潘聪美告诉记者,那时,她才终于来到三门峡“市区”。“崤山路的位置在那个时候全是庄稼地,到了晚上,整个城市一片漆黑。”潘聪美说,此后,她所属的房屋建设分局又建了工程局机关办公大楼(即现在位于黄河路中段的水电十一局机关大楼)、职工家属楼(原黄河路边八栋楼,现已拆除重建)。

1991年,潘聪美从水电十一局纪委岗位上光荣退休。她说:“我将我的青春、我的一辈子都献给了三门峡,并且我的孩子、孙女,祖祖辈辈都扎根三门峡、建设三门峡,我喜欢这个城市。”谈起三门峡的变化,潘聪美感慨:“ 经过60年的发展,三门峡的变化翻天覆地。如今的三门峡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高楼林立、配套设施齐全,十分宜居,希望三门峡的发展越来越好。”

1959年,潘聪美在大坝施工时留影


2


60年代摄于十一工程局门前(前排左一为何先伦)


60年代初,城市中很少能看到沥青路面

今年78岁的何先伦是水电十一工程局的一位退休老干部,河南开封人,1964年从今河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三门峡。从此便将他乡作故乡,再也没有离开过三门峡。何先伦告诉记者,当初他刚来到三门峡,这片土地还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城市中很少能看见沥青路面,多数都为石子路。位于黄河路的十一工程局的8栋三层楼,是当时三门峡最气派的地方,此外,除了和平路上有一排砖平房外,其他地方都是土坯房,而现在的百货大楼在60年代则是一个只有砖平房组成的百货公司。“再看看现在的三门峡,那真是变化太大了。”何先伦感慨道。

80年代摄于黄河三门峡医院(后排右三为何先伦)


       随着大坝的修建,全国各地的人从东南西北来到三门峡支援大坝建设,这片土地也因为这一群热血的青年人而开始沸腾起来。何先伦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门峡被国家确定为建设“三线”地区的投资重点,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包括航空航天部一二四厂、中原量仪厂、三门峡化工机械厂等。

黄河路刚玉厂开建之前(右三为何先伦)


扎根三门峡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据记者了解,何先伦到三门峡后,起初被分配在十一工程局的教育处,当时的三门峡市有两所中学、一所高中。十一工程局下设四所小学、两所中学、一所技工学校。“当时三门峡应该只有10余万人,十一局的师资力量还是很雄厚的,因为这里的老师都是为了支援三门峡建设,从全国各地高校选拔来的优秀教师人才。但是工人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职工教育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何先伦说道。

如今的何先伦


      后来,随着工作的调动,何先伦先后在十一工程局下属的劳务公司、砂石厂等地做过经理、厂长,他也因工作需要,在三门峡扎根,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成为一个地道的三门峡人。采访时,记者看到何先伦的家中有十几本相册,记录了三门峡市从无到有的过程。如今的三门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像何先伦这样的第一批城市建设者,已经头发花白。“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之后,三门峡再一次变为地级市,从这以后,三门峡便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市政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齐头并进。作为老一辈的三门峡建设者,见证了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非常高兴,这座城市已经迎来了腾飞的黄金时期,相信她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何先伦说道。



黄河时报新媒体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黄河两万里自驾:三门峡大坝
因兴建“黄河大坝”而崛起的城市
中国水电建设--邮票上水电站盘点
100多年来中国的水电之路 「二」
三门峡黄河大坝风景区(联)
三门峡你咋恁好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