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清华大学与三门峡的十年情缘

1969年,为适应当时“教育革命”形势,清华大学广大师生走出校门,参加一线生产劳动,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清华大学水利系(现称“水利水电工程系”)部分师生于当年5月来到三门峡大坝进行教学实习,实施开门办学,与三门峡结下十年深厚情缘。

那一年,清华大学水利系近100名教职工和180多名学生陆续来到三门峡,教师队伍中不乏张光斗、张任、栾汝书、张仁等水利水电领域的知名教授和学者,当时恰逢三门峡大坝改建工程启动,这些水利系师生也参与其中,做了大量设计、科研和施工工作。1969年9月15日,清华大学水利系从水电十一工程局招收36名一线工人,在大坝开设“清华大学教育革命试点班”,教授水工建筑专业知识,设水文学、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10余门实用专业课程,先后有40余名教授、学者在此授课。近日,记者采访到了其中两名学员。

▲1971年7月,清华大学教育革命试点班结业合影。曹西轩提供

“1969年9月,局里通知让各个分局推举、选派一线优秀技术人员,跟着从北京来的清华大学教授学习,我有幸被选中了。”今年78岁的曹西轩是水电十一工程局退休工程师,原籍河南巩义。1957年,不满18周岁的曹西轩通过招工和同乡40多人一起来到三门峡参与大坝建设。他起初被分配在石工队打眼放炮,后来又成为一名塔吊司机。曹西轩回忆,那个年代很多一线工人文化水平很低,比如他自己只上过几年小学,所以当听说同事们推选自己参加试点班,老师还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曹西轩十分开心。

▲1971年7月,清华大学教育革命试点班结业合影。曹西轩提供

试点班学员年龄、文化、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整体学历偏低,数理知识特别薄弱,这给教授们开展教学造成不少困难,但他们极有耐心,在课堂上、实验室、大坝上开展各种综合教育实践,深入浅出地讲授水电工程科学知识,课后还安排辅导老师给基础差的学员辅导作业。“我记得有个叫张任的教授,当时已经快60岁了,他讲课特别生动,总鼓励我们发言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他再结合这些情况来灵活讲课,即使水平差些的学员也能听明白!”曹西轩说。

现年77岁的吕礼元原籍河南商丘,曾任水电十一工程局一分局开挖处处长,他也是该试点班的学员之一。“那个时候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关系格外亲密,清华大学优秀的学风和教风深深感染着我们,我们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吕礼元回忆,因缺乏教材,清华水利系就组织教职工为这些学员量身打造了10多本讲义,刻在蜡版上油印后装订成册发给大家。“讲义摞起来差不多有1尺高呢!内容特别详细,讲的都是和生产实践关系最密切的科学知识。”

吕礼元表示,试点班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两年间没有寒暑假,遇到节日也基本不休息,学员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当时倡导教学与劳动结合,科研和实践挂钩,我们和清华大学教授每周都要到大坝改建现场参加劳动,还在坝头建实验室,针对大坝改建中遇到的问题做了泥沙实验、应变仪实验、混凝土实验等。”吕礼元说,虽然硬件有限,这些教授们还设法在实验室里做了个全黄河流域的精致模型让大家参观学习,他们超高的专业水平和严谨的学术风范令人敬佩不已。

1971年7月,试点班比原定计划提前1年结业,清华水利系对试点班学员进行了严格的考试,还把他们分小组进行毕业设计——为陕州区张茅乡山口村设计山口水库。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试点班学员未得到相关学历证明,可这段难忘的学习经历已成为学员们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们结业后有的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有的被调往外地水利水电项目,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1970年5月,经过一年的“教育革命”试点办学后,清华大学工宣队决定将该校水利系整体迁到三门峡,面向社会招收工农兵学员。清华水利系与水电十一工程局协商,利用三门峡水电技工学校的闲置校舍办学。当年8月1日,水利电力部正式发文通知水电十一工程局:清华大学水利系到三门峡办学,实行局校挂钩,双重领导,使教学、生产、科研真正实现三结合。清华大学水利系开始在三门峡水电技工学校挂牌办学,开启了局、校联合办学时代。

▲2008年4月,清华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和家人在十一局技校旧校园曾经住过的平房前合影

当时,该系共有教职工310名(一小部分留坝头继续试点班办学),招收工农兵学员235名,开设水工建筑专业、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和农村水利水电专业。除政治、学农、学军课程外,主要开设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制图学、工业电子学、英语等课程,所学内容与恢复高考后相关专业类似。但当时实践课程较多,以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为例,曾组织学生到卢氏火炎水电站、南阳鸭河口水库、浙江萧山水轮机制造厂长期实习,使学员充分接触生产实际。1971年,清华大学针对实际出台教学规划,对在外办学情况作了调整,同年11月18日,将水利系由三门峡迁回北京校园,只在三门峡保留办学基地,称“清华大学水利系三门峡基地”。1972年以后,清华水利系在三门峡招收的工农兵学员陆续迁回北京上课,剩余少部分教职工继续在三门峡工作,协助十一局研究解决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问题,并陆续开办治河班、河工班、放淤班等短期培训班或进修班。1978年,考虑到三门峡大坝一期改建工程已经完工,以及水利系的长远发展和建设,清华大学水利系全部迁回北京,三门峡办学基地随之撤销。

▲1978年元月,清华大学向水利部党组发函商议撤销三门峡办学点

办学期间,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水力机械专家梅祖彦、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艾知生、著名外交家章含之等都在三门峡办学点登台授课,深受学员欢迎。

1978年,三门峡水电技工学校更名为“水电十一局技工学校”。该校党总支副书记李亚峰表示,清华水利系留下了不少实验设备、模型和图书资料,为当时该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更为重要的是,清华水利人在三门峡留下了治学严谨、务实拼搏的教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不断前进。”李亚峰说。

▲1978年,水电部对清华撤回办学点问题的复函

2008年,在清华水利系撤离三门峡30周年之际,清华水利水电工程系组织70余名当年在三门峡工作过的教职工回三门峡参观,已经满头白发的老教授们在三门峡大坝和办学基地等地追忆往事,感慨万千……

▲2008年4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在十一局技校旧校园合影留念

10年时间里,清华大学水利系在三门峡开门办学,提高了一大批一线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三门峡乃至全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水木清华”也与三门峡这座因水利而兴的城市结下深情厚谊。(记者刘晨宁)

(特别感谢:三门峡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石耘提供相关历史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水电建设--邮票上水电站盘点
黄万里:西南交通大学五杰出校友之五
江河其工 星斗其魂
施嘉炀先生——清华园水利事业的开拓者
“2011中国水战略与水安全”高层论坛在清华举行
我与水电工程的情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