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堪比钟南山的无双国士,中国防疫之父,晚年因自杀才无缘诺贝尔奖

有此英雄,实乃幸事

就在昨天,年逾8旬的钟南山院士,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被颁授共和国勋章。

国士无双,国之脊梁,理所应当。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钟院士在说完那句,“若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武汉”的叮嘱后,以84岁的高龄,登上星夜驰往武汉一线的餐车。说是最帅的逆行者,也不足为过。

此次一同获誉的还有陈薇院士,以表彰她在疫苗研发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有此英雄,实乃幸事。

但是曾有这样一位无双国士,数次拯救百万国人于疫情之中,是他研发出了中国的第一支青霉素、狂犬疫苗、牛痘疫苗。他本该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却在61岁被迫自杀,无葬礼祭奠。而他的名字,也逐渐被世人所遗忘。

他就是中国第一位投身病毒学研究的医学家、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自古便流传着“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在杨度《湖南少年歌》中也曾这样写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一直被评价为,中国“最有生气之省份”。近代以来,英杰辈出。

1897年,湖南全省大旱。后世记载当时的惨状,“百姓咽糠茹草,至有饿毙自尽者”。

在这样的一个年景里,汤飞凡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私塾先生家庭。

汤家本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却由于几代都是读书人,不善于理财,最后没落。

但自小从书香门第中长大的汤飞凡,受到父辈们崇尚维新、变革、振兴中华的理念鼓舞,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并没有立下赚大钱、当大官的理想。

看到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人还要被洋人嘲笑为“东亚病夫”的现状,年少的他就坚定地立下了跟孙先生、鲁迅同样的志向,他要医人。

1914年,17岁的汤飞凡听说湖南湘雅医学院开始首届招生的消息,就毅然决然地从已经就读的工业学校退学,重新报考了医学院。

但是当时的医学课程和教材,多是直接从国外引进,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有英语基础。

读儒学出身的汤飞凡哪里会这些,但汤飞凡也不放弃,主动要求老师给他一点时间补考。

终于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他翻烂整本英文字典,最后成功通过了考试。

就这样从始至终的7年寒窗苦读,汤飞凡成为那一届仅剩下的10个成功毕业的学生之一。

从医学院顺利毕业后的学生,在当时就是一块香饽饽,许多同学都想拉着汤飞凡一起行医,开医院赚大钱,可是统统被他果断拒绝了。

因为他觉得,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想要的是,发明一种预防疾病、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的方法,就是后来的疫苗。

于是,毕业后的汤飞凡并没有选择去赚钱,而是到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继续进修,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学。

在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的那几十年中,正是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却不见中国人的身影。

巴斯德

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寇霍是微生物学里两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就连寇霍的学生日本人北里柴三郎

也因为发现了鼠疫和破伤风的病原菌,名声大噪。也为后来细菌战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汤飞凡决心要打破中国在微生物学的这片空白,要做“东方的巴斯德”。

因为汤飞凡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出色的实验技术,他获得了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

1928年,汤飞凡的导师非常认可他在微生物这块的研究,极力邀请他留下来,相伴而来的是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研究环境。

若是当时留下了,随着微生物学当时的发展速度,和汤飞凡自己的努力,获得诺奖,享誉全球,那是迟早的事情。

此时汤飞凡接到了恩师颜福庆的一封信,国内年年战乱,民不聊生,疾病流行。希望他可以回来,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医疗教育体系。当然也没有什么高官厚禄可以许诺,只有一穷二白、从头开始的贫瘠和荒凉。

但是汤飞凡在接到信后,没有过多的犹豫,收拾好行李,带着妻子飞回了上海。

在老师颜福庆促成的中山大学医学院里,担任细菌系教授。但中山大学医学院开学之时,只有8位老师,以及29个预科学生,汤飞凡所在的细菌系更是什么都没有,从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的设立、到课程开设,全是汤飞凡一手建立起来。

中山大学医学院

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汤飞凡依旧在教学之余进行细菌、病毒的研究,持续发表论文,成为中国病毒学的拓荒者。


敌后英雄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汤飞凡放下手头的研究,参加了上海医疗救援队,对战场伤员进行紧急救护。救护站离战场只有几百米,环境之凶险可想而知。在那三个月的前线救援中,他几度出生入死,总共只回过两次家。

上海沦陷后,汤飞凡不愿留在沦陷区,立马起身前往昆明担纲了中央防疫处处长。

汤飞凡在昆明的那段时间里,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生产出了狂犬疫苗、牛痘苗这些疫苗试剂。

后来采用汤飞凡的方法生产的牛痘疫苗,让中国在1961 年就全面消灭了天花,比全世界早了 16 年。

随着汤飞凡对防疫处不断的改善,他把防疫处改变成当时国内唯一的微生物研究所,并且加班加点生产出了符合标准的疫苗和血清。这些制出的药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的战场。

1947年,汤飞凡利用美国医药援华基金会捐赠的一套小型青霉素制造设备,建立起中国第一个青霉素生产厂,生产出堪比进口的青霉素药品。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这条青霉素的生产线不知救活了多少前线将士。

1949年,华北大部分地区发生鼠疫,但是国内没有特效的疫苗,只能依靠从苏联进口,数百万人濒临险境。汤飞凡又组织人员,花了两个月时间研究出来,从此疫苗全靠自产,救活了无数性命。


一生之悲、时代之悲

建国后,汤飞凡重新拾起因战乱中断了近20年的沙眼病原体研究。

沙眼在今天看来,可能就是点几滴眼药水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是在当时,一半以上的国人都患有此病,并且发病率为55%,致盲率为5%。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是当时除了天花之外最难整治的传染疾病。

日本有位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曾通过一次偶然的实验后,称沙眼的病原体是颗粒杆菌。他也因此享誉全球,但是汤飞凡对此却保持着质疑态度。

被印在日元的野口英世

汤飞凡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将感染沙眼病病毒的液体滴入自己眼睛,四十天后用自己两只通红的眼睛,成功分离出了沙眼病中的衣原体病毒。

从此彻底解决了几十年来,关于沙眼病原体问题的争论。

在当年国际科学界发生的大事里,就列出了这项成就,而和他并列的其他两项成就的研究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1957年,就在国际医学组织想要将汤飞凡推荐为诺贝尔学者的时候,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位国内的疫苗之父,却突然间仓皇离世。

在特定时期的某些运动中,汤飞凡被划为JD、TW。

1958年9月30日,不堪受辱的汤飞凡选择上吊自杀,年仅61岁。

汤飞凡死后,没有葬礼祭奠,也没有亲友敢前来缅怀,只有妻子何琏一个人将遗体火化,将骨灰带回老家。

而他的同事张晓楼就此趁机揽过汤飞凡的所有研究成果,还无耻地拿走了属于他的荣誉。

在全球眼科学大会上,张晓楼“变成”了沙眼病毒的第一发现人、国际金奖的获得者。


欠您一枚勋章

好在英雄不会被永远遗忘!

1986年8月,何琏致信给国际眼科防治组织,查明真相后,张晓楼的那枚金章作废,补发了一枚只有汤飞凡一人名字的奖章。

1992年,被诬蔑的汤飞凡终于得到了正名,在国家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其中便有他。

汤先生的一生足以称得上是国士无双,但可惜却未被以国士待之,含冤离世。

相比于那个错误发现的野口英世被印上了日元,在日本人尽皆知。 汤飞凡这个名字在中国到如今,却几乎鲜为人知。

斯人已逝,但是汤先生的对中国病毒研究、疫情防控、疫苗研制的贡献却永不磨灭,到了今天一直后继有人。

欠给您的勋章,也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中国的“疫苗之父”,一生救人无数,死后却无人知晓
第一代病毒学家汤飞凡:研制出各种疫苗,救活千万人,61岁却自杀
1949年,微生物学家汤飞凡面临两个选择...
他原是在屠呦呦之前将得到医学诺奖的人,接到通知时,已经去世了
汤非凡:放弃高薪回国,以身试毒救人无数,61岁自杀
中国疫苗之神:救活亿万国人,却错失诺贝尔,原因令人痛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