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习录》第1条:“亲民”还是“新民”

“亲民”还是“新民” 来自孔门之学 20:00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第1条精读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三纲领。朱子认为,“在亲民”,“亲”字应改为“新”字。朱子做出这样改动有他的考虑,朱子认为,《大学》全篇分为“经”与“传”两部分,《大学》首章为经文,其余诸章为传文,传文对应解释经文。下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一段文字,传文部分似乎都围绕“新”字而展开,对应解释“在新民”。如果按照《礼记》原本《大学》,与经文“在亲民”之“亲”不能对应。徐爱是阳明先生的大弟子,他认为朱子的改动是有道理的。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

阳明先生认为,传文“作新民”,“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意思不同,这不能作为改“亲民”为“新民”的证据。在阳明看来,首章经文到底是“在新民”,还是“在亲民”,更应该放到《大学》三纲八目的义理脉络中去分析考察。


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之学,即孔子所谓一贯之道。一贯之道,从内外本末上分疏为《大学》三纲领;一贯之道,从终始先后上分疏为八条目。所以,三纲与八目不是沿着两条义理脉络独自展开,而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朱子说:“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朱子认为,八条目前面五个环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都在解说“明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解说“新民”。但阳明指出: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例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如保赤子”等句子,都是取“亲”字义,与“新”字没有关系。


‘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阳明以“仁爱”来解“亲”,所谓“亲之即仁之也”。《大学》之齐家、治国、平天下,均是亲民事业,或者说,齐家之齐、治国之治、平天下之平,只是从不同层面来解说亲民之“亲”,“亲民”事业由“明明德”发端,不断涵养扩充,以至于明明德于天下,而成就大人之学,如阳明在《大学问》中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

“修己以安百姓”,出自《论语·宪问》篇,子路问君子。孔子先说“修己以敬”,再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从境界上说,“修己以安百姓”高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高于“修己以敬”,犹如《大学》“治国”高于“齐家”,“齐家”高于“修身”。但“修己”二字孔子在后面两次回答时也没有省略,所以,“修己”是一贯到底的。如何从“修己”过渡到“安人”“安百姓”,对于领会《大学》“明明德”与“亲民”之间的关系,非常关键。

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须注意,阳明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教养”不是一个词汇,而是要在“教”与“养”之间略作停顿,教是教,养是养,从境界上说,“养”高于“教”。所谓“养”,源自《孟子》。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在《大学》即明明德。《孟子公孙丑上》有一句话,“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以善养人”,就是亲民。

 

第1条疏解:

《大学》三纲八目阐明了古人为学与修身之要,脉络清晰,次第分明,为后世学者指示了初学入德之门。但若不善于领会义理,又容易陷入支离决裂。一般认为,“明明德”向内,为内圣功夫;“亲民”对外,为外王事业。《大学》三纲领虽区分内外本末,最终统一于“止于至善”,实现了本末一贯,内外圆融通透。

而程朱改“亲民”为“新民” ,把内外人我辟为两截。如程子说:“‘在新民’者,使人用此道以自新”。朱子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无论是程子所谓“使人用此道以自新”,还是朱子所谓“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在人、我之间都加一个“使”字,下一个“使”字,则内外人我始终决裂为二,非大人之学,非一贯之道。在程子、朱子看来,“新民”是民众自己做自新之民,君子所起的作用只在于“教”。

阳明要恢复《大学》古本“在亲民”,阳明说:“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故曰一也”,把《大学》“明明德”与“亲民”内外本末贯通起来,

阳明在《大学问》中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学就是要打破人我之间的隔绝状态,体现在从“明明德”到“亲民”这个过程,君子不断涵养扩充德性,去其私欲之蔽,打通内外人我之间的间隔,进而恢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在阳明看来,君子明其明德则能破私解蔽,自然过渡到“亲民”,“亲民”是以自己的德性直接去爱民、化民,而不仅仅是教育民众,使民众自己学会迁善改过、自新不已。

阳明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从“明明德”到“亲民”,推己及人,“亲民”以“养”为主,其中也包含“教”的意思。而程朱改“亲民”为“新民” ,有一个“使”字隔在人、我之间,只有“教民”而没有“养民”“化民”这层意思,所以说“‘新民’便觉偏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是“明明德于己”,孔子所谓“修己以敬”;“大学之道,在亲民”,乃是“明明德于民”,孔子所谓“修己以安人”。“止于至善”,则是彻底通透内外人我,如《中庸》所谓“合外内之道也”。至善是从内在德性上说的,吾心止于至善,如从外王事业上说,即是“明明德于天下”。

对于《大学》三纲领,需要实现内外人我一以贯之;对于《大学》八条目,则需要终始先后一以贯之。《传习录》89条,阳明说:“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

《大学》所谓“平天下”,即“明明德于天下”,治国、齐家则分别是明明德于“国”、明明德于“家”。对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一句,朱子注:“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朱子还是下了一个“使”字,这就背离大人之学的宗旨了。而在阳明看来,“明明德于天下”,即是成就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不再有人我、物我之间的隔阂。

研读这一条,需要特别注意阳明说的两句话。

其一,“‘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传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确实都有一个“新”字,但并不能以此为据把“亲民”改为“新民”。《系辞》曰“日新之谓盛德”,新,自新也,“新”其实与“明明德”之“明”同义,只是言说的角度有所不同。朱子所谓传文之二章,根本不是释“亲民”,同样也是在释“明明德”,应与“《康诰》曰,克明德”一段文字,合为一章为宜。

其二,阳明说:“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可以从“教”与“养”来体会“新民”与“亲民”的区别。朱子与阳明都认为,“大学”为大人之学,但朱子在注解《大学》时,没有把这个理念贯穿下来,只注意三纲八目之间脉络层次的分疏,而没有彻底打通内外人我,实现本末一贯。(严思 撰文,钰涵 录音)

孟子论“智者以小事大”

孟子论汤武革命

阳明为何无一言提及白沙?

论王心斋“淮南格物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释义
大学恒解·凡例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3】《大学》第一学案:亲民还是新民
读《大学》2亲民的争议
《传习录》解读(二)
四书蒙引 卷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