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教科卫

    本报讯  (首席记者许琦敏)几十年来无良药可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终于露出了“马脚”。今天凌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上海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由于缺少套住免疫因子PKR的“缰绳”——一种环形RNA,导致PKR如“脱缰野马”般攻击人体自身器官组织。这一发现将为研制有效、安全的红斑狼疮新药,提供潜在的全新靶点。

    尽管早在20多年前,科学家就已弄清了红斑狼疮发病的免疫系统响应过程,却怎么也弄不明白其中最关键的病因。在临床医生一筹莫展之际,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新发现,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带来了曙光。

    2011年,陈玲玲从美国回到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受聘为研究组长。她在探索非编码RNA时,发现了一类新分子——环形RNA。“以前受关注的都是一条线似的RNA,而环形RNA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陈玲玲介绍,这次研究组发现了一种有着独特造型的环形RNA,它能将抗病毒“卫士”——天然免疫因子PKR“捆”起来,使它处于安静状态。当病毒入侵时,才会有一种名叫核糖核酸酶RNase L的分子,将环形RNA切断,释放出PKR,迅速剿灭入侵的病毒。

    这个发现有什么用?陈玲玲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沈南教授团队。她想尝试一下,新发现的机制是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没想到,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细胞中,都缺少这种环形RNA。一旦科研人员让这种环形RNA的水平恢复正常,患者症状也随之好转。

    沈南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新发现有望使环形RNA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的分子诊断标志物,也可能发展出新的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毕竟,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副作用也较大。当然,从基础研究真正走向临床应用,还有漫长道路需要科学家与医生联手披荆斩棘。

    这道“曙光”来之不易。陈玲玲研究组动用了大量先进的研究手段。比如,与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研究员杨力研究组合作,完成了大量生物学数据分析。当然,这次科学上的收获更加丰硕:科学家对于环形RNA“生成缓慢”“快速死去”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这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精细调控免疫系统而准备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斑狼疮临床治疗有了新思路 06
基础临床相结合 |《CELL》发表仁济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最新成果
陈玲玲:人类为什么拥有如此少的蛋白质编码基因?
Cell:陈玲玲全面综述circRNA的表征、功能及应用
中科院大神讲解circRNA的8个研究方向,基金实验不再愁
人类基因组“暗物质”的解码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