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氏
2008-06-04   来源:紫金县庄严宗亲会
一、杜氏来源
杜,帝尧之后。起源于甘肃、陕西。初为伊祁氏,随黄帝征战进入中原,建国于刘为陶唐氏,夏朝孔甲赐姓御龙,商朝为豕韦氏,在周朝为唐杜氏。至周宣王灭刘国,刘国周大夫杜伯被宣王杀,子孙分居诸侯各国,居杜城者为杜氏,居晋者为范氏,居秦者为刘氏(刘氏出自姬姓者与杜伯之后不同)。帝尧之裔唐氏、杜氏、刘氏、范氏、士氏、祁氏、韦氏等则自豕韦派,而刘范二氏分派则尤近。杜氏发祥于京兆郡杜陵县,故称京兆杜氏。
二、迁徙史略
杜氏先祖多在朝为官,因到南方任职和战乱等原因,经过多次迁徙进入紫金。一是唐朝后期,宰相杜佑第七代孙杜光远,任中书令迁入江苏。二是宋元丰六年(1084年),宰相杜衍的孙子四十八世杜经德到江西吉水任县丞。其时,宋朝北方被金人占领,宋高宗南渡,后代置业于江西赣州安远上林乡安乐里。三是元灭宋祚,受元兵追杀,杜氏部分裔孙迁至嘉应州(今梅州)丰顺长岗围。四是元末明初,长岗围火灾,家业殆尽,此时杜衍已十传至大七郎、大八郎、大九郎、大十郎四房。大七郎生念四郎宗佑;大八郎生念一郎宗权,念六郎宗佐;大九郎生念二郎宗谅,念三郎宗胜,念五郎宗桂(宗贵),念七郎宗华,念八郎宗荣(宗礼),念九郎宗耀,念十郎宗彦;大十郎生念十一郎宗就,念十二郎宗才,念十三郎宗富,称“丰顺十三宗”。在火灾中十三兄弟各带家眷外出逃难,一部分迁至潮州及梅州程乡(梅县),一部分迁至江西赣州安远,一部分迁至惠州归善县等地,其中有念二郎宗谅,念三郎宗胜到龙川鹤市罗田沙开基。在仓猝离散中,杜氏远谱被带至江西,该谱始于周大夫杜伯,及至宋朝祁国公杜衍及以下十三兄弟。后来离散外地开基的杜氏修谱均以十三兄弟为界进行校勘,以衔接江西安远谱。
三、迁入紫金概况
元末至清光绪年间,杜氏有杜宗桂和杜宗权、杜宗荣、杜宗耀四个族系,先后迁入紫金。开基的杜氏有:杜宗桂、杜有禄、杜仲朋、杜再兴、杜再祥、杜再富、杜云秀等7人,首迁计起至今已有640多年,世传23代。
(一)杜宗桂族系
一世开基祖杜宗桂,十三宗中排行第五,号念五郎。嘉应州丰顺长岗围遭灾逃出后,杜宗桂原配金氏所生子女留居当地,其本人于元朝末年带着汪氏夫人辗转程乡(今梅县)长乐、海丰、惠州府金带街,于明朝洪武年间(约1368年)返迁龙川再转徙至归善县古名都(今紫金县蓝塘)业坑开基。杜宗桂夫妻合葬于蓝塘业坑“金钩地”,成为紫金杜氏开基祖山。杜宗桂生四子。后裔主要分居在紫金县城东门、南门、北门,蓝塘镇王字龙、九子窝、佛子凹、下垅、黄坭塘、围背、石桥头、庙祖阁、杨坑、径子沥、杯子阁、小水背、塘堆、车头、楼下、鹤子岗、月坑、告坑村,附城的荷权坪,黄塘的龙潭颈、大水坝、曹坑,义容的中兴,青溪的周屋、九和镇等村。杜宗桂一脉人口昌盛,人才较多。传至明朝末年(1639年),第八代长房杜习孔立祠于蓝塘田碣垅百寿楼及鹤岗二处,二房杜勤惕立祠于蓝塘王字龙松林楼。在清朝取得秀才、贡生、举人者有83人,国子监生59人,在朝廷任文武职仕宦的70多人。民国有少将2人,县长1人。
清朝康熙年间至民国期间,由紫金迁出的杜氏有:十世杜玉成迁福建莆田,杜有章迁四川,杜善清迁广西,杜绍章迁广东龙门;十一世杜贵芳迁广西北流县,杜道至迁广东开平,杜茂至迁肇庆高要,杜标至迁四川渔滩;十二世杜尚仁迁德庆州;十三世杜荫祥迁增城,杜金镛、杜金鳌迁惠州,杜庆云迁东莞,杜兆喜迁龙门,杜应绶在广西龙州廷所街苏木洞经商,留杜观喜、杜观发两子于当地;十四世杜鸾飞迁广州市白云区燕塘墟,杜仰仁迁归善;十五世杜颐年迁台湾;十七世杜亚东迁香港,杜渊麟迁台湾,杜弘麟迁广西南宁;十八世杜益生留两子于四川重庆,杜亚康、杜亚才迁香港;十九世杜尔良迁美国。
(二)杜宗权族系
杜宗权,号念一郎,兄弟排行第一。其迁徙经平远、梅州、潮州、长乐、归善、河源等地,至第八代裔孙杜有禄,于明朝万历年间(1587年),由归善县(惠阳)迁入紫金县柏埔良洞开基。传至十二世杜达成,于咸丰年间(1851年)立祠柏埔良洞,安放十二世杜达成牌炉。杜有禄墓建在柏埔,后裔居住在柏埔良洞。
(三)杜宗耀族系
杜宗耀兄弟排行第九,号念九郎,丰顺长岗围火灾逃出后,带家眷迁至长乐县(五华)南楼约吊钟寨。至明末期间,第六代的杜成琳、杜成珠、杜成球兄弟三人,分三房,又迁归善县。杜成琳一房留在归善县大岚长禾锻。二房杜成珠后代七世杜再兴、杜再祥、杜再富等兄弟三人,于清朝雍正年间(1723年),从惠阳矮陂朱洞角迁入紫金好义镇开基,在好义泮池建有六世杜成珠祠。三房杜成球后代十世杜云秀在清朝乾隆年间(约1763年),从惠阳龙颈迁入紫金古竹黄虞坳开基,建有六世杜成球祠。杜宗耀族系后裔主要分布在好义镇的宜良、远光、高尚、双全及古竹镇的黄虞坳等村。传至十世,有杜云高迁博罗柏塘镇,十六世杜金石迁台湾。
(四)杜宗荣族系
杜宗荣十三宗兄弟排行第八,号念八郎。其十五代裔孙杜仲明,在清朝光绪年间(约1875年),由五华流沙经中坝敬梓迁至蓝塘陶塘开基。留居中坝敬梓的杜氏大部分迁至中山县。杜仲明入紫邑后,其儿子杜光祖(又名杜仁昭)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蓝塘陶塘创建“通凤祠”。其后代主要分布在蓝塘镇的建联陶塘、百罗岗尾、南山寨背村,石城、茜塘村以及中坝敬梓村。传至十七世杜南金、十八世杜观树外迁马来西亚立居。
四、祠堂、堂号与堂联
(一)堂号(家声)
“宝田”紫金杜氏堂号。据清朝光绪《蓉江杜氏族谱》载,杜氏若望(堂号)有“襄阳”、“洹水”、“茂陵”、“晋昌”等。紫金杜氏若望属襄阳,出自当阳,历十四世至岐国公杜佑、再十世至祁国公杜衍为显祖,紫金杜氏的堂号为“襄阳”。
但自宋朝以后,杜氏一改堂号称谓,一律称“宝田”家声,用宝田取替原有各种堂号。“宝田”,源出自宋朝翰林院大学士杜孟,他因不满童贯、蔡京所为,幡然思归,帝问归后作何打算,杜孟说:“回去耕田”,帝又向:“你有什么田可耕”,杜孟答:“忠孝吾家之宝,诗史吾家之田”。帝道:“此乃宝田,宝田忠君为先《宋史·杜孟传》”,时称宝田杜氏。此后,客家杜氏无论出自何若望(堂号)家声,概称“宝田”。
(二)祠堂与堂联
紫金杜氏四个族系,都是丰顺长岗围十三宗的后代,总祠建在嘉应州(梅州)城东门内忠孝里。杜氏在紫金建有祠堂33座,其中杜宗桂族系21座,历史较长的有鹤子岗、百寿楼、松林楼三座祠堂;杜宗权族系4座;杜宗荣系族2座;杜宗耀系族9座。民国以前,杜氏祠堂有祀祖、议事、办学(私塾)、兵器保管等功能,重要祠堂有专人看护,外姓人一般不准进入。
1、蓝塘镇元吉村田碣垅百寿楼祠堂
该祠座东向西,由杜习孔本人在清朝初年主持建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屋式五间三进,石大门,青砖木结构,是入紫开基杜氏首座宗祠之一。原式有围墙斗坊及护屋大池塘,杜习孔是奉旨旌表107岁寿星,五世同堂。
大门联:
皇恩三锡厚;祖寿百龄高。
2、蓝塘镇元吉村王字龙松林楼祠堂
此祠又称勤惕祠,由杜勤惕于清朝初年创建,与百寿楼同期建成。屋式五间三进,土木结构,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门前天坪两边立有高约〖BFB〗2.5〖BFQ〗米“桅甲石”共8条,记述本祠八位裔孙事迹。无斗坊,前面原式有5亩大池塘。紫金杜氏的文武人才大部分该祠所出。待修。
顶梁联:
麟阁著鸿篇以来,良将贤臣久已联翩继起,晋则名传武库,唐则像绘凌烟,阀阅播芳馨,所望子孙振奋腾飞,钟鼎旗裳绵旧绪;
龙脉自莲山而降,钟灵毓秀尽皆接踵趋前,背有文笔峰环,面有蓉江水绕,阴阳真会合,更堪栋宇辉煌耀日,荣华富贵焕新猷。
3、蓝塘镇墟内福兴楼祠堂
此祠建在旧地名老围背,原是紫金杜氏总尝办公所在地。由杜贞一于清朝康熙年间主持建成,咸丰四年(1855年)烧毁,次年修复。该祠围龙式建筑,屋型上五下五两头横,青砖木结构,前有门楼式斗坊,斗坊外筑有池塘,祠宇左右及祠背建屋环绕。祠是目前杜氏保存最为完好的主要祠堂。
石大门联:
武库将军府;瀛洲学仕家。
4、蓝塘镇建联村通凤祠
该祠由杜光祖在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建,座东南向西北。屋型上五下五两头横,加四角四重楼,青砖木结构,设斗坊围墙,外有大池塘,占地约2000平方米。该祠祀奉十四世杜道成、十五世杜仲明、十六世杜光祖,曾受清朝皇帝的敕封,祠堂保存完好。
斗坊门联:通凤第
大石门石刻联:
西蜀诗王府,南阳慈母家。
5、好义泮池杜成珠祠
该祠地处好义镇远光村,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由七世杜再兴、杜再祥、杜再富等三人的后代建成。清道光23年初修,1994年、2000年两次重修。屋型上五下五,青砖木结构。占地约1500平方米,祠堂保存完好。
大门联:
武库将军府,瀛洲学仕家。
门柱联:
谷嶂前朝九曲,龙环永护九郎祖德;
罗山后枕三滩,水绕长怀三赋芳声。
顶梁联:
创业耀丰功,前归善后永安,立祠好义泮池,工部香灯千古旺;
开基炫伟跡,承京兆绪樊川,宦显瀛洲西蜀,武库芳声世代扬。
6、杜氏宗祠通用楹联
大门联:世系分京兆;家声绍宝田。
武库将军府;瀛洲学仕家。
西蜀诗王府;南阳慈母家。
宝田家声远;诗史世泽长。
书成通典;名列瀛洲。
五、族规、家训(选)
(一)族规
1、伸义(略)。
2、崇文重教兴学,清道光13年(1833年),杜锡纶创办蓝塘蓉江书院,后来杜氏又创办宝田学校。各蒸尝利用尝产聘请教师举办私塾学校,教学费用由蒸尝承担。对有前途子弟由总尝资助,教育费实行总尝、分尝、家庭三级分担。康熙年间杜区一拿出全部家产建造蓝塘龙凤庵,并削发为僧,住持庵中事务,开展传教活动。
3、尚武杜氏曾在蓝塘围背石桥头创办武馆,培育武术人才,有名的教官有十四世杜景亨、十五世杜桂芳叔侄俩,曾在省城任教。杜七斯武术教官,江西学艺回乡授徒,创有十八连桩、六肘、猴拳等杜氏拳种。杜氏舞狮、舞龙艺班是其传授。武馆子弟,有9位武官为国效劳。杜颐年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中,在台湾与日军海战阵亡。
蓝塘自卫队,为封建地主武装,组建于咸丰初年。为防备帮匪,杜氏总尝分尝购置军械,组织男丁进行操练,平时生产,战时集中。民国初年设常备自卫队,后曾参加过抗日战斗等,1949年蓝塘解放后解散。
4、举善一是兴学。道光四年(1824年),十三世杜荣萱捐资100多石谷参与创办元峰书院。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三世杜锡纶又捐巨款资助元峰书院。光绪年间十五世杜乃文倡建县考棚。民国初年,十七世杜林芳任紫金县长,参与创办蓝塘紫金县第二高等小学并任校长。十六世杜乐三主持用尝产创办好义第十三保国民小学。二是建桥筑路。十世杜凤栖造船捐资司前渡,又施建下墟桥梁。杜锡纶造船捐资南山水渡,并出千金助筑建化龙寺石桥,十四世杜高飞砌莲花石大路。三是救困济贫。咸丰初年大饥荒,杜宗呜捐款赈灾,搭棚施粥。十七世杜渭川蓝塘行医,经常施药济贫,传为佳话。
5、睦邻与周边姓氏村民保持亲善关系,协商解决未尽事宜,无法通融之大事,均通过政府调停,决不逞强擅出兵械。
6、聚财(略)。
7、制约谱载,紫金杜氏用祖训及族规定内部方圆,以孔孟之道贯行止,成文族规十一条。一、分尊卑定世辈,男丁命名不能犯祖讳,取双名,用“同尔根本,茂及孙枝,绵延世泽,君子之居”十六字周而复始定排,谱名不改,外用字或号自定。二、祭祖行礼二跪六叩,不用三跪九叩君臣礼,拜师用一跪二叩,三叩要回礼。三、同姓不婚,同种而类不蕃,与同出一源的刘范等姓同出陶塘氏,虽世代遥远以不婚为是。四、父母丧不作佛事,后世应该效法。五、不许巫觋在家庭中鸣锣击鼓跳神。六、饬伦纪端风化。族中男女有互犯淫乱者,一经发觉,男则在族谱除名,女则照七出之律。七、同族之人休戚相关,喜庆死丧等事皆齐集襄办。八、明事理守法度,与外人争斗只可当场喝散辨别是非,不许擅行出械帮斗,族中子弟潜谋不轨者族长晓喻改行,不改者请官追捕。九、族中子弟聪明绝秀者,同族之人量为培养以期成才。十、公家助有为者成才,秀才至中式举人赏银120—300元,一生享用每年8亩田租谷补助,不得科第人才者助其入仕,可业商贾者助其经商,将公本花赌者勒令赔偿永不复借。十一、禁异姓立嗣(略)。
(二)家训(选)
积德行仁悯苦贫,追钱讨债应相宜,困苦无措应减免,十家之中取一二。好言抚慰免债人,焚其契纸作舍施,持刁不偿控公庭,切莫婆心被人欺。我苟负人子孙殃,我肯吃亏神鬼助。勿因小忿伤同气,勿因微利失至亲,创业守成滋大道,尔曹莫坠先人绪。富贵之子尤可嘉,忠孝之子更可冀。贻后积德非积财,服人在理不在势。
欲为仕,须立志。品贵高而气贵下,行宜实心宜虚。贤者尔曹亲,恶者尔曹远。人方有欲要自省,朝夕补救正相宜。自知之明曰为贵,迷而不悟最可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唯德受人敬,惟谨为慎可处事。为学当知有不足,处事当知留有余。浮躁骄纵难成器,强梁忌刻无长理。知耻忍辱扩胸腹,苦骨劳筋炼精神。须臾不可萌者贪,从业终身不离敬。得来一誉虽荣耀,不如一诀启后人。
贫贱不可去为娼,境困不可去为盗,富而不可恃财力,贵而不可依权恃。有余由于有节,无成由于无志,多怨由于多欲,不明由于不公。孝以养亲,勤以胜人,敬以持身,和以睦邻。习一业专精一业,有志之人事竟成。忠厚之人福必厚,刻薄之人福必薄。欲积福以后先积德于前。益事日作一二件,益话日说一二言,益书日读一二本,游浮度日枉做人。富贵骄淫难长享,贫而勤俭必不贫。忠厚一分一分福,耕稼一年一年谷。宝惜米谷记荒年,精打细算惜银钱。为人好花老来知差,为人好赌终日自苦。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业莫若敬,居莫若俭,行莫若让,事莫若勤。
勤劳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厚传家之本。欲足福禄速读书,不读诗书子孙愚。贤肖子孙勤耕读,好从耕读下功夫。
(引自《蓉江杜氏族谱》)
六、故事
杜区一信教
“有钱唔当施落庵”此语几百年来在杜氏中口碑相传。该故事源自九世杜区一。杜区一生于明崇祯年间(1637~1714年),秀才。其父擅奇门遁甲,他本人生十子二女,有孙三十五个。儿孙中很多富甲蓝塘。
一次,杜区一家中过年吃团圆饭,儿孙纷纷前来恭请登席,因他酷嗜经文看得入迷,这个来喊“好、好、好”,那个来请说“就来”,大兄以为到了弟处,小弟以为到了兄家,结果空腹过年。先后吃饱的孙子前来绕膝,他问其孙“还有没有人未吃饭”,众孙说“阿公,没有了,家里的狗都吃过了”。杜区一听着心里不是滋味。
杜区一俩女,一嫁张姓,一嫁蔡姓。年初一他到大女家解闷,年初二吃早餐听到外孙喊“阿公吃饭啦”,应声道“好,就来”。外孙转口却说“我是喊我公”。此语伤他自尊心,遂借口腹痛不吃早年饭,坚辞回家。归后萌发“明镜亦无台”的“色、空”意识,建若兰一座,经常邀请文人仕绅谈佛讲缘,探索佛家真谛。
传说,一夜,杜区一梦见三僧合掌求救,醒后甚觉奇怪。次日闲逛江边,见一渔人手拿鱼篓甚重,前去问是何物,渔人答“昨夜捕得大鳖三只,今去赴市卖”。他触所梦境,以重价购而放生,是夜复梦三僧来谢。并说“我三僧泛滥江湖终触世网,公能为我结一茅庵,愿与公长结香火缘”。杜区一言难选佳址,僧说王字龙对岸便佳。公醒后次日往勘,只见此地后面背靠青山天子嶂,左边蓉江如白练,右边松涛似海潮,看前边凤凰山有如佛子拜观音,王龙过江跃,凤凰贴水飞的好堂局。果乃山水佳处。遂投资购料开工营造,庵将成果有三僧至,逐住赐命名为“龙凤庵”。三僧与杜区一密切,长谈因果,年节常常不归家,子孙只好往返迎送。晚年杜区一决意落庵做和尚,诸子相劝不悔。其两女亦来劝无效,以二女各任抽一张地契相赠,二女以为契中文字多者为佳,结果各得一份过水田及沙坝地,自叹“少福气”。他将田宅分拆诸子,而将本人瞻老田租一百多石全部施给龙凤庵。自此与佛结缘长伴佛灯。至今,蓝塘王字龙江对面,仍有一田塅,名叫“斋公坝”。杜区一逝后葬于和睦百沐洋,俗称“斋子地”,至今保存完好。龙凤庵供有杜一雕像。
自此之后,杜氏信奉佛教,大年初一必定吃斋。
七、紫金杜氏人物简介
杜习孔清朝人,锅厂小工出身。发家后,恤贫济难捐资邑学,受清庭赏封,享年107岁,五世同堂。
杜宗吉明府吏员,时值明末,鼎革之际与本邑解元钟丁先勤王抗清,徽州金正希大史声征为幕府,与钟丁先带数百壮士据守隘口,八战八胜。后归隐蓝塘,终身不履城市。
杜锡纶以遗命造船捐租南山水渡,捐元峰书院膏伙,为蓝塘创建蓉江书院。扶困贫仗义疏财。
杜券元又名渭川,潜心医学,每切脉能诀人生死,应手而痊,贫者施药,医德高尚,远近知名。
杜乃文光绪乙酉(1885年)拔贡,叙选直隶州州判,蓉江杜氏族谱总编辑。
杜军飞诰赠儒林郎,州同衔。
杜高飞布政司经历,诰封奉直大夫,晋封武翼都尉。
杜一生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党员中央军装甲旅少将参谋长。
杜林芳清末岁贡,1921年任紫金县长,1925年创办蓝塘“紫金县第二高等小学”任校长。毕生致力教育,其诗脍炙人口,《紫金县志》有传。
杜熊光1956年任紫金县副县长,《紫金县志》有传。
杜兆祥中共早期党员,曾任东江纵队团级军事干部。
杜渊麟蓝塘镇人,1937年追随国民党参加抗日,任东江区抗日游击队少将旅长,1949年去台湾并在军中任职。
杜弘麟蓝塘镇人,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九连山抗日游击队工作,1949年随军解放大西南,留任广西冶金局,处级以上干部。
杜勤斌蓝塘业坑人,曾在广东省民政厅任副厅级干部。
杜斯聪蓝塘小水背人,武汉部队师级干部,后转业任武汉钢铁厂党委书记。
杜同仿蓝塘围背人,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
杜南星蓝塘陶塘人,部队师级转业,现任广东省税务局厅级干部。
杜庆海黄塘镇人,兰州空军部队任职,师级干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紫金刘氏迁徙史
紫金县东岳宫
❤河源市永安县 (紫金县原名)叶氏
贺氏起源
紫金县刁姓的由来
杜受田故居摄影散记(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