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书学理论八讲之“五体投地”

 一 


 一个书法家有三个方面要做到:第一,有深度思考的能力;第二,有广博的知识做支撑;第三,有书法专业的训练。三者之间要能够相互交融在一起,广博的知识能够触发你的深入思考,深度思考又能够盘活、推动你的书法技法的表达。这三者之间要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说知识是知识,思维是思维,技术是技术。

于钟华书钱氏家训


 第五讲叫五体投地。五体投地源于佛教,是讲一个人对佛祖的敬畏、膜拜之心以至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是我们的一个说法,所以有“一头悬空”永字头,有“两脚不平”指的是脚部,中间还有“有胃下垂”、“潜虚半腹”、“泰山压卵”,这个在视频里面有具体的讲述。也就是说,我们把字当人看,当做一个生命、一个生机、一个血肉丰满的生物或者人来看,这个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不是让你掌握这个技法,而是使我们获得一种观照字帖的方式,就是把每一个字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中国古代书论里面有大量的关于“字如其人”的论述。



 二 


 清代刘熙载有一本书叫《艺概》,他在讲到书的时候,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们在看书法作品的时候,确实是从古代的、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之前的书家作品里边,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影子,两者之间是有关联、能划上等号的,无非是通过作品呈现了这个人的面孔,所以我们“见字如面”,如果这个人跟我有深度的交往,他给我写一封信,我在读信的时候,这个人好像在我面前说话一样,随着那个语意的跌宕起伏,这个字的外形也会随着语气和语意不断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形式和内在语意两者之间是完全吻合的。

于钟华录制央视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讲解王摩诘《辋川别业图》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书法,和人好像没有关系。包括我本人,我觉得我这两年的字稍稍像个样,前几年跟“我”也没有关系,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家,作品和人之间划不上等号,字是字,人是人。当然也有人说我可以对上号,我一看这个字就知道是谁写的,但是一看这个字是谁写的,和一看这个字是哪个人一样不一样?

 我们探讨的前提是书如其人,书和人之间能够等同,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书法作品。反之,按照个人的追求或者是塑造出来的某一种风格来成为这个人的招牌或者pose,这种书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我们现在的书法太强调个性、风格。风格是什么,按照前苏联的一些理论家解释,风格就是对个人使用的艺术元素不断的重复和应用,艺术元素有一百种的话,他喜欢用的那二三十种,不断应用最后形成他的风格。还有人认为,风格就是对一种个人习惯的不断重复,比如每次写折笔我就这样弄,所有的钩画都这样钩,这个字的造型就是上大下小反复大量做,它可能也会成为一种风格,但它和古典意义上的书如其人是两码事。因为我们追求的最后是什么呢,是别人看到这个字想到的是看到我这个人,这个字就是我的孩子一样,两个之间有深度的关联。



 三 


 这就牵涉到我们这个时代对待书法的研究或训练或学习的方式,跟古典时代对书法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的书法研究叫建立在自然科技基础之上对象化的研究。对象的意思就是放在我面前,我对这个东西是一种打量的眼光,我的主观意识不会投射到这个东西本身。所以有的书法家或者书法老师会提出来说,书法的技法存在于哪里呢,说存在于古代已有的书法作品里。这个是对书法的一个严重的误解。


 中国古代,它是怎么样看书法的?它是倒过来看的,它是建立在书法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事情存在的。这就牵扯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对人的认识。人作为人的第一位,首先是生。中国人讲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最大的那个德,天地对于我们来讲是生了我们,而我们所要做的,其实是生活。我怎么样过得更精彩,更精彩的事情有哪些,于是我们发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保证我们这个肉体能够生存的衣食住行这些事情,每一项都是一件事,在这个事物基础之上我们才有一个生活层面;还有一个是建立在精神生活之上的精神层面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等等等,这些都叫事儿。我们和这些事儿打交道,使得这个物在我们那些事儿里面得以显现,使我们的人在这个事儿里边得以显现。

 但是我们不会再进一步去研究一块木头是由什么分子原子组合的,因为一旦进入那个微观世界,它带来的结果就会使我们的幸福生活丧失掉,同样在这个事物更往上走的时候,中国人也是走向了精神层面,所以我们不会对一个笔画再给它一毫米一毫米地分析。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书法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实事,但是在今天我们把它剁碎了,书写的事情不再成为书写的事情,而被剁碎为若干个碎片化的东西。在碎片化研究的过程中,书法对人类本身的意义被消解掉了。



 四 


 第二个方面是书如其人的这个如,为什么中国古代强调书如其人,为什么叫做如?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如,感觉是像什么什么,我们说书如其人,可能是说这个书像他这个人。


 大家有没发现,我在前面讲的,并不是书法像某一个人,而是书法就是这个人,是人的另一个面相。这个如不仅是好像的意思,现象学界的张祥龙老师,他讲过这个如,他讲的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他举了一个例子,中国古代有个词叫如厕,这个“如”的意思是“到哪里哪里去”,到那个场景里面去。所以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给书有个定义,著于朱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这个“如”,在现象学里边叫“指引词”或“指示词”,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词:“如()”,如是动词,()里面的是填空,你可以把所有相关联的东西填在这个()里,把整个世界聚集到某个世界里面去。

所以在《说文解字》出来以后,就会看到晋唐时期的书论,差不多是书如其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鱼游水、如惊蛇入草、如飞鸟出林……好像差不多都是如、如、如。这个如,简单说来,就是你在书写的过程之中,能够进入到那个场景里面去。不是说我拿着毛笔像拿了个锥子一样,这个笔本来就是个锥子的时候,你才能够真切的体验到什么叫如锥画沙,只有你感觉我这个手就是一条鱼在摆动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知道什么叫如鱼游水,那么书如其人的意思是我们在书写的过程里面,是人到了这个书写里面去,而不是人在这个书写之外。

 人和这个世界的交往通常是由人本身来决定的。大脑、心、身体,这三者是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无非是大脑和这个世界交道、心和这个世界交道、身体和世界交道。这三种方式会有交叉和融合,这三种方式所带出来的一切有利于我们生存和生活的事情,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面所应该有的事情,除此之外都是多事,但是在现代科技、现代社会里面,是大脑支配了我们的心,埋藏或者遮蔽了我们的心和我们的身体。



 五 


 从这个角度讲,大家就明白,书法是干嘛的。第一,书法其实是我们内心投入的结果,我写字的时候是我有感而发才写,这是一个前提,然后手动,就构成了我们讲的第二个方面,由于情感催动下、我的手的最自然的运动,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的心在催动我的手的运动的时候,可以把外边其他的空间投射到这个纸面有限的空间里面。


 比如祭侄稿,一方面颜真卿写的时候,情感奔腾下的这个手的运动在一个常规状态下是一种失控的,祭侄稿同颜真卿的争座位、乞米帖等其他的还不太一样,它有一些非常态的东西,情感催化的结果,第二,他写的这个文稿恰恰就把这个“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推动下的情感,把这个事件也系在里边。所以古典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文字、文章、书写、人交融在一起。换句话说,其实书法就是人的另一个面相。

 我们说第五讲叫五体投地,一方面是希望唤起大家对这个世界包括对书写的一种敬畏心,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建立一种看字是看人的、写字是和人打交道的理念,从而唤醒你的内在的温情,唤醒你的人之为人的内在的这种萌动。这样,你的生活也变得很美好。现象学的一个宗旨叫回到实事本身,然后如何保护实事的完整性,而不是把实事斩碎、剁碎,只有在一个完整的实事里边意义才能够呈现。我们生活有了意义,人才生活得很美好,所以从第一堂课我们反复强调书写是为了趋向自由,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丑书'非书法
【书法有法】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使转
沉雄劲健的王铎书法,不断创出新作品不断超越!
陆维中的这些行书作品,成为极受欢迎的书法经典,学书法的必修帖
90后才女丁亚琳,书学赵孟頫,人清雅韵致字柔中带骨!
“诗书画三绝”:她凭什么修得如此高的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