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50年我在协和学写病历

 

1964年,我奉调来京到协和医院工作。第一印象是住院医师要写“大病历”,入院记录必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每晚9时以前,总有几位住院医师在病房医师办公室内,各占一张桌子,台灯下奋笔疾书。写好病历,成为一种习惯。


在协和写入院记录,要写诊断名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依据,手术适应证,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并以简短条文分项列出。是八股文吗?不是。


有一次基本外科费立民教授在我写的病历中,夹上一张纸片,写道:“你写的诊断依据恰好否定你的诊断。”他找我面谈一次,简短的话语,告诫我需要学习思辨和判断能力,不能抄书本了事。那个时候,每次手术前,必须写上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并发症,为的是教育年轻医师在选择手术方案时,要考虑有利的和可能有害的两个面,这是思想方法的训练。同样,老师的医嘱不只是写在医嘱本上,重要的医嘱必然记录在病历中。学生要知道老师是怎么分析推理、作出判断的。写好病历,协和做得很认真。


“文革”以后,我恢复住院医师工作。我的老师曾宪九主任某天下午只身走进病房。我不经意地说,有位外地转来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鼻饲喂养、多发腹泻。主任独自走向患者床边,询问病情,检查腹部,坐着听患者主诉。我竟然没有在一旁陪同,实在荒唐。


曾主任回到办公室问我:“患者进食后多长时间腹泻”,“你看过排泄物是些什么东西吗”等等。问题并不复杂,我的回答却含糊其辞。我为什么不认真询问病史,不动手去检查患者呢?主任显然不高兴。他要我陪同患者去放射科做钡餐造影,待在那里观看钡剂通过情况。事后,他还检查我的病历记录。这就是协和的临床教学。


张孝骞病历▲



2012年,协和医院骨科一份被修改了15次的手术记录▲


为查找资料,曾主任曾要我翻阅20世纪40年代的几份老病历。对我来说,无疑是发现新大陆。老协和的病历,观察仔细,描写与叙述有点像写小说。病案讨论、有提问、有解析,全篇英文打字,是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学习的最好机会。


“要把你发现的,你所想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在病历上,你的思绪会更清晰些。”主任如是说。“不要懒笔头。”他加上一句。


那个时候,每周在指定的某天下午,病房主治医师带领他所管辖的一伙儿住院医师,到病案室,对本周的出院病历,检阅、补充或修改,最后归档。病历不仅是患者的一本治病档案,还是临床医疗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载体,所以,病历是协和的一个宝。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陈德昌

来源:医师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协和内科住院医师「养成攻略」| 协和八
协和内科住院医生
你知道北京协和医院“三宝”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
临床科主任查房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