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年人应该“玩”,还是努力读书?

文 |何艳玲

置顶“有书”微信公众号,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内容!

June

星期一

各位书友晚上好,今晚我们继续共读《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一共有36封信,根据预告给出的十个主题,今晚建议读完第二封信到第六封信、第19页至46页的内容。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青年玩乐”这件事?“玩”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比起快乐,父母会更担心孩子一事无成吗?比起体验人生,你会更在意得到高分吗?

 

小心翼翼的爱国


在第二封信里,龙应台询问了安德烈关于“国家”意义的问题。


安德烈一定程度上是“以德国为荣”的,但这种“光荣”的情感在安德烈很小的时候,却是不可以流露出来的。对于国家的热情需小心翼翼,在德国,国旗很少出现,学生也未唱过国歌。所有的德国人似乎都在逃避“国家”这个概念。


安德烈的童年是在与“国家”保持距离的文化与教育中度过的,安德烈这一代,不太容易被政客操弄,却也在谈及国家时不太自由,且缺乏身份认同,无法定义自己。


然而这几年,年轻人突然对这种状态开始感到厌倦,一些德国本土的流行音乐、电影等通俗文化流行起来了,一批年轻的德国演员也出现了。年轻人开始关注创作,也开始在公共的比赛场合为德国队呐喊、流泪、欢笑与歌唱。在安德烈十八岁,成为德国人“成为了一件被允许的事情”。

 

我能告诉我妈我干了什么吗?


十八岁是怎么回事?


十八岁的生活信条是最“凡俗”的快乐:任何可以全心投入、尽情燃烧的东西,一种自我解放、不在乎别人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去探索不可知,去感知人与人的联系、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安德烈的十八岁周一到周五大都在忙碌,其他时间,就是与朋友“磨混”,在咖啡馆与小酒馆里喝酒聊天,大部分时间热烈讨论的就是围绕在身边的小世界与鸡毛蒜皮的小事,偶尔也讨论下政治和社会议题,但不会太认真。


安德烈问母亲,在匮乏的年代,龙应台有没有“青少年时期”,她的时代如何看待她,十八岁的母亲,是一个人缘很好的女生?还是一个永远第一名的让人讨厌的模范生?

 


 

欧洲青年与台湾青年的差别


龙应台二十三岁从台湾初到美国时,曾接受过一次欧洲青年的“洗礼”。欧洲青年的生活方式与台湾青年很不一样。欧洲青年“满脑子都是玩、懂得玩、热爱玩、拼命玩”,欧洲青年的父母好似对孩子没有要求,不要求他们努力读书、出人头地;欧洲的学校对学生好似也没有实体的期待,不期待他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台湾青年龙应台玩,是玩大风吹或躲猫猫,做整齐划一的动作。台湾青年的社会对于青年的培育是“群育”,教他们从集体行动中去寻找安全与快乐。欧洲青年在强调个人思维的时候,台湾青年在试图消失在集体中,个人是为了集体而存在,“玩,同样也是为了达成一个集体的意志。”


龙应台在信中讲了一个玫瑰花的故事。一九六八年的一代会有意识地拒绝在阳台上栽种父母一辈喜欢的玫瑰、牡丹、月季等。玫瑰花象征着的中产阶级价值观,正是那个年代台湾青年被灌输的价值观,刻苦向上,奋发图强,按部就班……龙应台,是拒绝玫瑰花的那一代。安德烈,是反权威的父母所教育出来的那一代。这一代孩子的人生哲学是反第一名,所看重的是与朋友消磨的时光。

 

 “少年轻狂”,你是可以的


少年时代,是人生旅途中最明亮的一段。至于“玩”,龙应台认为,不懂得玩,是一种缺点。


龙应台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去体验人生百态,让小安德烈去摸摸树皮,去踩踩干而脆的落叶,去公园喂喂鸭子,去野地里玩泥巴,用手和脚去丈量万物。“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孩子去粗磨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那么,父母是否一点也不用担心孩子变成冬天的蟋蟀,一事无成呢?当然也会担心,但父母最该担心的是,孩子在未来人生所拥有的自由。


今天的晚读就到这里了,记得打卡签到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妈妈,你从哪里来?
一个不会玩的人,人生也好不到哪里去
孩子十八岁了,却发现跟他没有了话语怎么办?
他曾经是安安,现在是安德烈
十八岁 ——写在嘉璘十八岁兼及其他
为什么越长大,和父母相处越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