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鹏飞:曾住天津“五大道”上的“疙瘩楼”(【节俭▪家风】征文)

导读

要了一块高粱面饼子,他搁到嘴里一咬,呦,好硬,费劲地嚼嚼,再使大劲才好不容易咽下去。“这玩意儿不好吃,剌嗓子……”小弟龇牙咧嘴地抱怨。

莫忘当年紧日子

文/王鹏飞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是50后,对曾经过的紧日子生活颇有感触。
我家曾经居住的天津“五大道”上的“疙瘩楼”,位于马场道与睦南道之间的河北路(原为河北南路)287号(新号291),是在上世纪“大跃进”那年在此落户而居的。
我记得,我家住的287号院,旁边隔一个院过去是“合作社”,买副食品、买菜等都在这里。那时候,买粮、买菜都凭本(粮本、副食本),买肉、买油、买麻酱都凭票。副食店买菜、粮店买粮(特别是每月25号借粮)都是排长队,那时候的供应保障条件有限,日子过得真是紧紧巴巴的,今非昔比。
我家是邻街二层楼朝西的一间大房子有40多平方米,一进门就能看到靠墙边的一个很讲究的欧式壁炉,可我从小到大没看到家大人使用过它,它只是我们家中的一件摆设。我们家没有用过壁炉做饭,做饭是在过道点一个煤球炉子,点煤球炉子时,满楼道都是烟熏火燎的。


此照片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夏天,当年在位于和平区河北南路一住户阳台上,一名80后出生的儿童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块饼干,一边唱着歌谣……童真快乐溢于言表。照片上,该儿童身后还在使用的煤球炉子等,是当时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

我们也曾自己丰衣足食,在疙瘩楼一楼的后院的一块狭长的土地上,栽种过玉米、丝瓜、扁豆角和养小鸡、养小鸭等,还真获得过不小的收获。
在疙瘩楼居住的时候,农村老家亲戚经常来我家,我们也在学校放暑假、寒假的时候回农村老家。 在河北省农村连间的土坯房子里,见着了爷爷、奶奶、大伯、嫂嫂、姐姐……好一大家子人呢。
“走累了,口渴了吧?”大嫂给我们每人倒了一碗热水递过来。这是特意给我们烧的水,农村人喝水都是拿个瓢在水缸里一舀就喝了。我们小哥几个端起碗一喝水才知道,由于盐碱地这家乡的井水是咸的,越喝越渴。“还是吃瓜吧,这瓜可甜呢!”大姐姐说着,拎过来一小筐的甜瓜脆瓜给我们吃。
晚上吃饭了,一张小地桌围着一大家子人,一个冒着热气的簸箩里盛着满满的刚刚出锅的高粱面饼子、玉米饼子和少量的白面馒头。这白面馒头是给我们天津来的小孩子吃的,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他们吃玉米饼子,嫂嫂和大姐她们只吃高粱面饼子。

我家曾居住的天津“五大道”上的“疙瘩楼”

而吃的菜就更简单了,就是地里现摘下的菜瓜,一拍一切,然后放点盐放点蒜瓣,盛在一个小盆盆里大家吃,还有就是大葱蘸酱了。怕我们小哥仨吃不了这个,奶奶叮嘱家人特意给我们炒了一盘葱花鸡蛋,这在城市也许不算啥,可在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农村老家算是待客高规格了。
我家小弟看见大姐他们咬一口高粱面饼子咬一口大葱蘸酱吃得满香,误认为人家有好吃的东西不给他吃,就也要了一块高粱面饼子,他搁到嘴里一咬,呦,好硬,费劲地嚼嚼,再使大劲才好不容易咽下去。“这玩意儿不好吃,剌嗓子……”小弟龇牙咧嘴地抱怨。
大伯眯笑着眼睛,使筷子轻轻一敲我家小弟的脑壳:“瞧瞧,他说剌嗓子,你这嗓子也太细点了吧!”
“哈哈哈……”一家人哄堂大笑。

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五大道官方网站——疙瘩楼
天津疙瘩楼
初来五大道?你需要这一篇攻略
民国第一历史街区五大道,天津百年近代史的记录者
丑陋且特别的建筑——疙瘩楼(国保档案/天津篇)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4期《马连良:“疙瘩楼”里的京剧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