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宰自己的情绪,就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与事业

“在您一生中,什么样的对手最让您感到害怕和头痛?”有人曾经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美国第34任总统)。

艾森豪威尔很坦率地回答说:“自己的情绪。”

失控的情绪如同洪水猛兽,会让人丧失理智、失去主宰。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失控的情绪会毁了我们的人生、家庭和事业。比如,家庭暴力乃至于杀人纵火,往往都是人的一念之差,就犯了大错误。

那么,如何控制情绪?

通常有人会告诉你关于如何控制情绪的诀窍,除了老生常谈的“难得糊涂”外,不外乎几个字:一个是“忍”,忍一时风平浪静,此时的屈,是为了接下来弹簧一般的伸。事实是,用“堵”的方法管理情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反而会增其破坏性,因而控制情绪最好的方法,好比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白情绪的本质:

情绪是一种德,德的根源是道,道的源泉是心。一个人情绪的背后其实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心灵品质的呈现。

愤怒,大体是因为心中有怨念乃至有恨。心中的怨念不断积累,在特定场合就会导致情绪的爆发。

心灵品质高的人不会怒发冲冠,也不会恼羞成怒,更不会动辄发怒。心灵品质高的人即心中宝藏(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等)开发得多,心就不容易失去主宰。反之,心中宝藏开发得少,心便会很容易被外界的风所动摇,失去主宰。

心是身之主宰。当心失去主宰的时候,人们就会失控,会被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激怒了,最终会犯错,乃至火烧功德林。

因此,管理情绪的根源,是管理自己的心。

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随时观照、反省、引导自己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管好了,意识、语言、行为自然就管好了,情绪就被控制了。

那又如何把起心动念管好呢?这需要深刻地明白和体证人生的两大真相:

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

不断地开发心中宝藏,不断地体证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就能逐渐减少不好的念头,进而减少情绪的爆发。

其实,人的心,本来就是中正、平和的。关于如何在心上用功管理情绪,500年前,阳明先生就有相关论述:

阳明先生谈“情绪管理”

《陆澄录》精彩节选: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

得知孩子病危的消息,陆澄心忧如焚、一时间乱了方寸。

但阳明先生说,这个时候正宜用功,平时讲学都在讨论克己功夫,如何格物,结果事情真的来了,怎能临事倾倒呢?遇到人情事变,正是检验自己功夫的时候,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有定力,是否保持心不乱。

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

父亲爱孩子,是人间至深的亲情。然而这份亲情也要合于天理、合于中道。爱得过分,即有了私欲在其中。在这个问题上,普通人多半认为忧苦是自然的,不如此不足以表达父子深情。但让自己沉溺在忧苦中不能自拔,这已经是不得其正了。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是大学里的一段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意思是指当我们沉浸于情绪之中的时候,无论是愤怒、恐惧、喜爱、担忧,心已经失其正了。

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

喜、怒、哀、乐等七情,人们往往沉溺于其间,情感过度的时候比较多,情感不足的时候比较少。

其实,格物也好,克己也好,并非让人变成没有情感的机器。人有七情,本属常理,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的时候笑,该怒的时候怒,该忧的时候忧。只是不可过度,一旦过度沉溺其中,就不是我们主宰情绪,而是情绪主宰了我们。所以,需要克己复礼、调伏其心,让心保持平和中正。

然而,“中道”并非想有就有的。常人的心被私欲与无明所遮蔽,忽明忽暗。因此,阳明先生才倡导“事上磨练”——当事情来临,此时正宜用功。

不在此时心上用功,又待何时养得此心不动?

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普通人表达情绪,往往趋于极端,都想痛快淋漓地发泄一番为快。

七情的节制表达,叫做“发而皆中节”,这是《中庸》里的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而皆中节”,这并非来自圣人的强制,而是道法自然,是心之妙用。

心中的天理良知,明明白白在那里,自然知道分寸所在。只要听从良知的呼唤,七情流动自然做到了不增不减、不差分毫。

阳明先生在《与黄宗贤》一篇里说,“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意思是真正的勇者,能够在自己逞一时情绪之快的时候,自我节制,恰到好处。

然而,“今人多以言语不能屈服得人为耻,意气不能陵轧得人为耻,愤怒嗜欲不能直意任情得为耻,殊不知此数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耻者。”

意思是,今天的人常常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在意气上要凌压别人,自己的愤怒与贪欲要任性地放纵出来,否则便觉得彷佛受了耻辱一般。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在闭塞自己的良知,是君子的耻辱。

在《陆澄录》这一小节里,阳明先生又一次表达了关于七情的观点: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喜怒哀乐等七情流露,是源自内心,心原本是中正平和的。一旦有了私意,就会有过或不及,这是执着一端所致!

因而,圣人的境界是“情顺万物而无情”——圣人有情,但是也无情。因为圣人大公无私,无有私心,所以“无情”。然而,圣人以百姓心为心,顺应百姓之常情,所以“有情”。有情无情,既对立、又统一。

因而,学习圣贤之学,并非让我们修炼得像木头人一样,死气沉沉、枯木死灰。而是让自己不要被七情所缠缚,被七情所乱心。

七情自然流动,没有“不及”,也不会“过度”,即是中庸之道,也是心之妙用。

近日,加拿大的一位妈妈上传了一段3分钟的视频,视频里面,一位叫狄安娜6岁的小女孩竟然有模有样地“教导”妈妈该如何与爸爸相处。这段超龄的女儿内心话对雪莉来说,就像当头棒喝,让她既感动又内疚,也深深打动广大网友们,认为非常受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快活,便是功夫,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活出来的秘密》(十八):你的“控制心”,就是匮乏感
重磅!阳明心学课堂第一课:龙场悟道
第77天|致良知•学习笔记|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明得自家本体
《道德经》:心念适度,便为修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