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地马鬃山: 留在记忆深处的戈壁

嘉峪关以西,桥湾之北,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这里属于马鬃山脉留给世人的一方净土,天蓝地出奇,地黑的诱人,充满了忧伤和感叹。虽然砂砾遍地,干旱少雨,但也不乏顽强生长着沙蒿、麻黄、白刺、沙葱、马莲、骆驼刺、芨芨草、红柳、沙枣等顽强的沙生植物。也有蜥蜴、沙蛇、甲壳虫等小型动物,更有猞猁、北山羊、鹅喉羚、蒙古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

荒原其实并不荒寂,拥有丰富的地下水,有少量的地下水涌出地面,汇集成小溪缓缓行前流淌,成为一片动植物的天堂,著名的有公婆泉、红树口、明水等。马鬃山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山头红褐色,犹如奔腾长啸的一群战马;大地黑漆漆一片,仿佛刷上了一层墨汁。黑戈壁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比内陆的几个省份都要大几倍。

马鬃山8.8万平方公里,是黑戈壁的腹地,它北界蒙古国,西临新疆、东依内蒙古,南达甘肃玉门、瓜州。马鬃山如同一把楔子一般潜入北部边疆辽阔的大地,把华北与西北分开。让人称奇的是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高峻陡峭的山丘上,在早已干涸的河谷旁,在醒目险要的三岔路口,都修筑有严密的军事防御工事,历史上的汉代明水古城就位于马鬃山西部要冲,成为抵御匈奴南下掠夺的坚固城池。目前残留的工事大多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据《肃北县志》记载,从1902年起,马鬃山历经数次变迁,有外地牧民迁入,也有本地牧民迁出。1919年发生过蒙古国喀尔喀部黑喇嘛为反对蒙古国活佛哲布尊丹巴乎图克图的统治。

盘踞马鬃山公婆泉为非作歹,切断丝绸之路,抢劫过往商队,搅乱西北政局,让甘肃、内蒙古、外蒙古、新疆无不谈之色变。1923年,外蒙古派兵500人血洗马鬃山,斩首黑喇嘛。1932年初,外蒙古新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反对派之蒙民先后逃入马鬃山地区600余幕,后蒙古国派精兵300名到马鬃山残杀400余牧民。1942年,河西警备司令部在此设肃北设治局,驻地公婆泉,驻军达到900多人。1946年,国民政府修筑了安西县桥湾至肃北马鬃山;肃北马莲井至明水地区的简易公路。在20世纪前半叶,马鬃山地区经过50年的牧民变迁,土匪盘踞,长期征伐,不断杀戮,往事如烟,随风飘去,只留下如东大泉军事要塞、杨增新要塞、黑喇嘛城堡,鹰凹峡要隘等军事要塞遗址。这些残垣断壁、荒川废墟,失去了颜色,缺失了温度,没有了色彩,但却是当时历史真实的写照。

马鬃山地区被联合国命名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简陋的交通工具,艰苦寂寞的生活,当权者没有放弃这一不毛之地,派官兵日夜看守,足以见证马鬃山地区重大的军事意义,当时要守好马鬃山这一地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参照当时的通信技术,生活物质供给,交通运输成本等,艰难程度不言而喻。我作为一名曾经戍守马鬃山的战士,即便到了20世纪90年代,马鬃山地区的交通、通信、生活条件等依然严重滞后,吃的是盐碱水、走的的砂石路,电话不通,也没有长明电,成为艰苦边缘地区的代名词。马鬃山地区是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的边境要地,从1962年马鬃山边防站建立以来,坚守在这里的一代代官兵卫国戍边,赤诚奉献,在此,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马鬃山地区的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特哈斯尔的第19代孙固始汗的后裔,源自于蒙古国喀尔喀部、新疆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青海蒙古和硕特部,他们都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直系血统。马鬃山蒙古人的牧地,东以马鬃山东段与内蒙古额济纳旗相接,西以锦儿泉、鸭子泉与新疆哈密为界,北临蒙古国,南靠瓜州县和玉门市。马鬃山虽然域辽阔,广袤无垠,但植被稀疏、干旱少雨,当地牧民不离不弃,把这里当作牧场使用,在黑戈壁上繁衍生息。当然,在马鬃山放牧,和河西走廊南麓的祁连山草原不是一个概念,在草的数量和质量上有着天壤之别,这里的草场只能适应顽强的骆驼和山羊生长,其他例如马匹、毛驴、牦牛、黄牛是不能养殖的。这里的戈壁滩除了牧人,还有开煤矿、铜矿、铁矿、金矿的工人人,也有驻守边疆的军人。不毛之地的马鬃山,地下蕴含着丰富的各种矿藏。最近几年,野外探险兴起,除了牧民、矿工,军人,一队一队越野爱好者和户外运动者、探险者闯入了这片不毛之地,他们为的是寻求刺激和快乐,探寻戈壁大漠风光。在公婆泉,也就是马鬃山镇,自然而然成为了他们的补给站。

马鬃山镇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与蒙古国接壤的唯一边防小镇,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地区和唯一的边贸口岸。据史料记载,马鬃山地区与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民间贸易往来明清时就曾几度繁荣。明末清初,内陆的内蒙古以及新疆的商旅,利用庞大的驼队,贩运丝帛、布匹、日用铁器、砖茶、炒米、皮毛、沙金等货物,经桥湾或明水,汇聚到公婆泉打尖休憩,补充草料食物后,由那然色布斯台抵达外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贸易。为行商方便,在桥湾、伊哈托里、那然色布斯台沿线建有方便住宿的土房,掘有水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较为固定的通商路线。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优先开放与蒙古、新疆、西藏的贸易,允许内陆与嘉峪关外的少数民族进行生活日用品贸易。乾隆至同治年间,由于朝庭的支持和保护,内陆与外蒙古的贸易更加频繁,马鬃山传统商路的商贾行迹也日渐多了起来。外蒙古独立后,中蒙商人仍不时通过这条商路往来经商。马鬃山是一个拥有1200余人口的边陲小镇,没有常年性的地表径流,水的来源全靠地下水。而方圆数百公里,最大的一眼泉就是“公婆泉”,一眼不大的泉水从小镇前山坡上的砂石中喷涌而出,汇集成一股细流溪缓缓地向北流去,泉水周围植被茂盛,芦苇有一人多高,还有红柳、沙枣等灌木。相传一对公公婆婆曾在此放牧骆驼,久而久之,人们也习惯上称马鬃山镇为“公婆泉”。

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行走,飞鸟不往,人迹罕至;如何会有一座小镇,小镇的出现足以令人新奇,镇子不大,宽旷的街道,零星的行人,镇政府、气象站、招待所、酒馆饭店一应俱全,当然也有驻军。镇中心耸立着三只北山羊雕像和一块石碑,高耸的台基上方雕有一个威武挺立、头颅高昂、长着长长犄角的公北山羊;右侧是一只母北山羊,身旁偎依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北山羊,山羊雕像为边防小镇增添了边地气息和生活情趣。碑上用汉文和蒙文写着“三羊城”及“和泰荣兴”。碑身下方东西北分别有“东邻内蒙古、西通哈密道、北界蒙古”之题字。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到马鬃山煤矿、铁矿、金矿打工的外来人员增多,让向来萧条的马鬃山镇多了些人气。北山羊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生长于马鬃山黑戈壁一带的丘陵之中,来往人员都会瞩目观看这个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雕像。夕阳斜洒在“三只羊”的标志性建筑上,小镇就像内陆七十年代西部乡镇一样,没有人群的喧闹拥挤,没有汽车的嘈杂。显得那样恬静整洁、肃穆详和。

马鬃山镇南的丘陵中的一座军事要塞遗址,就是当年的黑喇嘛城堡,也叫“丹宾喇嘛”城堡,虽然历经岁月风霜,要塞破旧坍塌,但依然颇为壮观,方圆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头上密集的分布着碉堡、战壕、营房等工事。每一个小山包上都有一个岗楼。且与中央建筑群之间用战壕相连,层层叠叠的掩体和射击孔构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俄国探险家奥勃鲁切夫是为数不多的亲眼见到过黑喇嘛的人,在他的名著《中央亚细亚的荒漠》中这样描写黑喇嘛的巢穴:“这是一个连密集炮火也难以攻克的险要地方,它高踞谷地的整个东端,几乎封锁住了南部山丘环绕的谷口,进了寨门是一堵峭壁,窄的只容一个人通行,轻型的火炮也不能通过山隘运进山谷。这样就不能从西面炮击要塞。”堡垒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没有相当专业的军事眼光,不可能设计得出来;没有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不可能完成。曾经叱咤大西北黑戈壁的黑喇嘛一度让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老百姓视为洪水猛兽。山顶的碉堡虽然残破,但依然透露出威严的气息。

马鬃山牧民以放牧为主,每户人家都有固定的草场,一定数量的骆驼、山羊,靠卖骆驼、山羊收入为生,驼绒、山羊绒也是一项重要收入,也有采发菜,挖锁阳的,山羊自然是吃肉的,戈壁滩生长的羊肉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往往供不应求,骆驼原来在牧区用途广泛,是主要的畜力,自从摩托车、皮卡普及之后,就失去了使用价值,但还是要训练出几头的,以备风雪弥漫、黄沙漫天出行之不测。目前的主要价值是卖给旅游景点骑乘和饭店吃肉,骆驼肉纤维较粗,口感是比牛肉差一点,但也别有风味,尤其是驼掌,属于八珍之一,售价很高,进的都是高档酒店,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总之,骆驼虽然并没有过去值钱,但仍能卖出好价钱,关键的问题是这里的戈壁草场也只能养殖骆驼,不能养殖其他牲畜,价钱高低不是决定因素。蒙古包零零星星地散布在广袤的戈壁滩上,虽然简陋,但能遮风避雨,保暖舒适。牧民饮食简单,喝奶吃肉,好不快活;宰羊杀驼,大碗喝酒,大快朵颐,在这里最为珍贵的不是肉食,倒是平常的蔬菜,菜要从附近的城镇运来,路途遥远,往往到了牧区,不是蔫了就是腐烂。蒙古包周围是简易的牲畜圈棚,一户牧民,身处戈壁,照料自己的牲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平时好办,一人就能照料,山羊和骆驼赶出去就行了,到了时间自己回来,一旦遇到狂风暴雪,就需要全家协力,牧民之间互相照应,才能渡过难关。

登临山顶,山为褐色;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蜿蜒向上,犹如游龙;视野空旷,凉风习习;炎热之气一扫而光,马鬃山之俊美和灵气呼之欲出,山顶有烽火台,乃为古时长城之烽燧,虽经过时光磨砺,戈壁风吹,仍然傲然挺立。遗落在山冈上的军事要塞遗址,早已退居历史舞台的幕后,默默地观望着云翻滚,时而露出苍穹之蓝;衬托出马鬃山更加瑰丽迷人。山巅快步疾走,意气风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鬃山地区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走向大舞台。国家行政管理的网络遍布了马鬃山的每个高山峡谷,每处草原与戈壁,以及每户牧民的毡房与心房。修建了威严高大的国门,修通了桥红(桥湾—红石山)公路,边防线上围栏,开展了边关贸易,建设了临哈(内蒙古临河—新疆哈密)铁路;京新(北京—新疆)高速公路,两条大动脉穿越马鬃山,有力地带动了马鬃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线电视、移动通信、风力发电等在马鬃山安家落户,牧民过上了稳定、和谐、幸福的生活。

马鬃山,这一座座从戈壁滩拔地而起如骏马奔腾,巨龙盘踞的群山,生长着顽强耐旱的戈壁植物,矫健飘洒的野驴、黄羊;蕴含着丰富的各种矿藏,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物换星移,世事变迁。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飞机穿行于万米高空,军舰游弋于浩瀚海洋,人群聚集于繁华都市,在边疆,在大漠戈壁深处,还有一群勤劳勇敢,热情厚道的蒙古族牧民,放牧着祖先传下来的山羊,骆驼,也有为了边疆建设终年奋斗的工人,以及卫国戍边,保家卫国的共和国军人,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仰,是啊!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共和国的建设者和守卫者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愿坚守在遥远、偏僻的边疆,担当起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托举起大多数人的城市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野素描2】一个边境小镇蒙古人的牧业生计及其变迁
边关兵之初 边陲小镇马鬃山
蒙古国——质朴的游牧天堂(全文)
中国蒙古边界沙漠,4个塔克拉玛干那么大!游客:不荒凉,如天堂
伦敦奥运会邮票蒙古
世界野骆驼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