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清楚楚上好课,扎扎实实学写文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  刘亚平

《我做成了》是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习作课,要求学生写自己做成的某一个小制作,能按照顺序把制作的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整节课没有吸睛的开课噱头,没有翻新的行课环节,没有高深的授课语言,有的只是清晰渐进的教学思路、质朴高效的点评引导和扎实充分的语言操练。听完课,我在梳理的过程中细细琢磨每一个细节,朱煜老师真是在清清楚楚上课,学生得以扎扎实实练习。

建立良好的作文心理机制。

上课伊始,老师说:“大家在课余已经做成了一架小风车,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架小风车。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环节?做完有什么心得感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行课期间,老师又说:“是啊,我们不同的同学,做法不同,想法不同,所以在各个步骤都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最应该告诉同学的,使他们在做的时候避免犯同类错误。”“你来猜一猜。”“请你说说看。”“再想一想。”

结课时,老师这样说:四年级的时候,如果这样去写,你就能把制作一个小物件的过程说清楚了。今天我们写的是小风车,回家以后,同学们可以完整地写制作别的东西也行。到五年级再想一想,能不能换一种顺序来表达制作的过程,那就精彩了。

这些课堂语言看起来好像与习作的指导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给整节课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虽然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先说清楚,为后期习作做好铺垫,但学生感觉到的却是伙伴间一次好玩的经验分享。长此以往,就能为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作文心里机制,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喜欢这种交流方式,从而爱上习作。不为写而写,学生心里自然会产生读者意识,就有了表达的内驱力。

教在学生的起点处。

一节课要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教学时更要明白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这是朱煜老师一贯的教学理念。本节课,老师提前让学生做了小风车,学生有了切身实践,习作的困难点就在于“会做,但不会描述,或者能描述,但是不通顺。”课堂上,朱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引导处处可见,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看照片描述第三个步骤”的环节。

第三个步骤是学生表达最困难的地方,难在学生看得见却无法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老师先请一名学生发言并板书:“用双面胶粘在四个角上,沿着中心粘上去。”这既展示出了学生原有的表达水平,又让学生的进一步修改有直观的依据。接着,老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学生就说出了“同一方向”、“重叠”、“中心点”这三个词语。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老师直接在原来的板书上修改,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怎样规范地表述清楚。最后,老师一边强调在长句子中注意加标点,一边完善了板书——

用双面胶粘在同一方向的四个角上,沿着中心粘上去。将它们重叠在中心点上。

至此,“用规范的语言说清楚过程”这个目标顺利达成,学生从“不会”到“会”,其前后变化可以看得出来。整个过程真的是做到了循序渐进,使教有过程,学有经历。

有痕引导与无痕引导相结合。

在课堂上,我发现朱老师的引导是有区别的,可以分为两种:有痕引导和无痕引导。

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如“用规范的语言说清楚过程”,每一次学生的表述出现了偏差,朱老师都会及时地根据学情予以点拨,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信息,最后规范其应该运用的词语。如,对第一张照片描述时,学生说:“……两个角折一下,那两个角再折一下。”老师引导说出“先”、“对角折”两个词语,板书后再请学生完整地说一遍,学生的表达就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再如,学生说:把风车往前推了一点。老师明确指出:不是把风车往前推了一点,而是把图钉往后拔了一点。还有对第四张照片描述的指导:“这个时候还没有做好风车,是叶片,也可以说是彩纸。”……

诸如此类点拨,课堂处处可见,不胜枚举。朱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明确地指出要用这些规范的词语来表达?是因为这是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朱老师认为,教学目标不能随便降低,否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很是可悲的。我们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慢慢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

对于另外一些可以称作“拔高”的内容,是针对“好”学生的,朱老师用了无痕引导的方法。如点评学生作品时——

师:你们比较出来这两位同学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一个是自己找出问题,一个是问妈妈。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自己解决问题。(很多同学都这样回答)

师:我两种都喜欢,因为,自己解决问题显示出她很能干;而她呢,通过对话写两个人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把文章写得更漂亮,更有意思。

两种写法各有所长,第二种更活泼。但从学生的回答诊断出,他们自己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对第二种写法不太理解,更不会运用。朱老师说“我两种都喜欢”,并解释其中缘由,既是对大多数孩子用第一种写法的肯定,也给了快孩子一个鼓励、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向。快慢兼顾,教学既面向大众,又给优秀者一个向上的空间,学生就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课堂上,朱老师做到了让学生各美其美,实为师者情怀。

无独有偶,在结课环节,老师对本节课知识做了总结,又给学生留了一个”尾巴“:有没有同学别出心裁,不按板书上说的?”“到五年级再想一想,能不能换一种顺序来写制作的过程,那就精彩了。这个“尾巴”会给学生带来后期习作的憧憬,同时,一些快的孩子可能就会在课下自己去寻找,去尝试。

朱老师为什么要有这两处无痕的、没有硬性规定的引导?是因为“用对话的方式写”和“换一种顺序写”这两点不是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而是略有拔高,给“好”孩子看的。

高效地利用教学评价。

朱老师说:“对前一个孩子的评价应该成为对后一个孩子发言的指导。所以,每一句评价语都有意义在,没有随口说说的。”

这节课上,我对这一点感触很深。

师:你找到了问题,可是很遗憾,你没有像这个小姑娘一样清晰地说出来。如果你把想到的结果放到她说的那段话里,那就好了。

3:……

师:这次说得好,真的放进去了。

4:……(此生也模仿着说得很好)

此处,老师在引导下一个学生表达的时候,运用了对上一个学生“表达清晰”的评价。这样,对快的学生是肯定,是鼓励;对慢一点的孩子,等于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很亲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对老师来说,等于极大地开发了课堂的教学资源。

纵观整节课,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朱煜老师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起点处出发,设计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进行反复操练,让孩子从“不会”到“会”,让真正的学习在课堂上发生。真是受益匪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怎么教?
曹静整理的描写知识
于永正《人物对话》作文公开课课堂实录
金雀小语【走进新教材】第2期 二十九中附小陆瑶:六年级上册 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
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渭南城乡学习共同体 || 白水县云台中心校 郑彩梅:借他山之石 琢己身之玉—“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学习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