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你走进临高人偶戏,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01
相遇人偶戏



02
临高偶记




临高人偶戏演出习俗



  演出习俗,即演出的风俗习惯也。临高人偶戏也有一些演出习俗的讲究,多是沿袭人偶戏传统而来,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戏班一般都会遵守这些已经约定俗成的演出习俗。




1
开演前祭拜“祖宗”




  戏班在乡村搭台唱戏时,要把戏台搭建在村里的宗庙对面,而且不出33米远。按照村里的说法,请戏班来唱戏,不仅演给人看,也演给“祖宗”看,以达到“人神共乐”。开演之前,由本村的“道公”在庙里代表全村烧香、拜祭,告知“祖宗”请戏班演戏这件事,让“祖宗”与“子孙”同乐,戏班在开演前会拿着木偶说上吉利的、道喜的话,方能开演。



2
火光师傅不进当地学堂


  传说,临高人偶戏的祖师爷是火光师傅,每个戏班下乡演出时,一定要带着火光师傅跟随。农历九月初九火光师傅生日这天,戏班必会举办拜祭仪式,按照班主、生、旦及其他演员的次序进行参拜。但,如果在乡下演出,这种拜祭仪式是不准进入当地学堂举行的,只能在戏台上举行。如果遭遇刮风下雨,为避免火光师傅遭受风雨,戏班只能自行保护,或者经允许可放进当地庙宇门前暂时保护,但绝对不能进学堂。据民间的说法,火光师傅属“外地神”,不能进入本地学堂,否则会跟本地学堂里的“孔圣人”相冲突,对子孙后代功成名就会有影响。



3
选择吉日良辰开演



  临高乡村演人偶戏,一般都要选择良辰吉日。一般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日子,是临高乡村人偶戏的首选日子。民俗中的“破日”、“三娘煞”以及端午节、清明节等之类的日子被认为有“阴气”,是不好的日子,是不能演出的。时至今日,也没有人破这个习俗。



4
踩台


  若本村选好演出吉日,又恰逢此日戏班已被邻村邀去,或因当日刮风下雨等情况无法如期演出,戏班也不能“悔日”,当晚戏班必须有人偶戏艺人前往该村,手持木偶,带着锣鼓唢呐,到台上唱一两段人偶戏,以表示此戏已开台,次日或改日在续演也算合理的。此之谓“踩台”。



5
下午戏




  在临高地区的乡村,人偶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叫“下午戏”的演出习俗。一个戏班被“绑”到村里后,有的村民认为仅在晚上演出还没有达到娱神目的,就要求戏班在下午时间补充演出一场折子戏。一般情况下,这种“下午戏”会安排新演员出场,名演员出场较少,以此达到锻炼新演员的目的。“下午戏”一般演出一小时左右,通常是演名篇名段折子戏。



6
演单不演双


  在临高县各地农村,但凡农民群众“绑戏”,总是要求戏班演单数的场次,一般不演双数的场次。民间的说法是,演双数的场次,吉利会被戏班带走,而只有演单数的场次,吉利才会留在地方。

  但是也有例外,在澄迈县操临高方言的福山地区演出人偶戏,群众就会要求演双数的场次,依据是“好事成双”。所以,“演单不演双”这一习俗是因地而异的。



7
宗族保留本姓演出剧目




  临高当地有一个有趣的民俗,就是一村一姓的村庄,或大村庄中纯粹一个姓的街巷,每当有喜事需要“绑戏”助兴时,会要求戏班演出本姓保留剧目。比如,陈姓的村庄会要求演《陈邦荣》剧目,王姓的村庄会要求演《王朝栋》的剧目。

  如果另一些姓氏的村子也喜欢这些剧目,也可“绑”去戏班表演,但村民往往会根据民俗的需要,要求戏班在表演时把剧目改为本姓,唱词改为“本姓”的内容等等。



8
大喜日子不演悲剧


  大喜日子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村里演人偶戏,村中老人通常不允许点演大悲的剧目,有些剧目即便开头有悲情的桥段,结局也一定是皆大欢喜。



9
唱吉




  唱吉,顾名思义,唱吉利的话。戏班在村里演出的最后一晚,在“正戏”演出结束之后,还要来一段“唱吉”。当地人根据个人需要,将钱用红纸包好,写上自己的名字,献给戏班“唱吉”。也有地方用红线将钱、香烟、水果等串起来,悬挂于舞台前上方,请求戏班为他(她)的家人“唱吉”。一般“唱吉”的人是生角和旦角,持着木偶在舞台上按照村里人的要求演唱,如求子、财富、婚嫁、考学、去病、除灾等。



10
顶台与收台




  顶台和收台必须是同一人。第一个出台的角色,必须是在戏中有完满结局的生角或者旦角,在上台演出时需告知观众他(她)叫什么名字,待演出完满结局后,也必须由他(她)来收台,给观众一个美好的答复。此角色人物老少不限,悲喜剧人物均可,表演要求举止端庄,动作文雅潇洒。



11
谢台


  戏班在当地演出结束后,在离开此地之前,要为村民准备拆台之前的一种谢台活动。由一男艺人扮演天官,另一男艺人扮老虎,上演天官打老虎的戏码,寓意驱除邪神外鬼,以保本村平安无事。



12
群众点戏,演员唱戏




  这是临高人偶戏的一大特色。戏班每到一个演出点,当地群众凭借喜好来点戏,戏班应承下来后,会很快把相关题材剧目排列出来,让群众过目,进行点戏。剧目一确定,班主马上向演员说戏,戏班支起锣鼓便可开始演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规矩。剧目形成一种“公式戏”的表演,框架已定,演员按着框架应变发挥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临高人偶戏)
人偶戏痴许育文
旧时戏班演出习俗点滴
【川剧志音频】《川剧的前世今生》第24集:川剧演出旧俗(上)
​【边地旅游】广南壮族沙戏和“弄娅歪”
临高人偶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