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画史~5」南宋:一角天下 半边山水


两宋之际的靖康之变,金军攻破东京(开封)虏获宋徽宗与儿子宋钦宗,还有一群后宫、宗亲、工匠都被押送至金,但是徽宗九子赵构幸免于难,迁都至商丘,后定都临安(今杭州),这就是南宋,一个领土残缺的政权,一个北方汉人被蹂躏的政权。

南宋有著名的“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家仇国恨萦绕在一代人的记忆里,时代的大环境不自觉地影响了绘画的创作,接下来我们就会提到南宋的山水画。

虽然李唐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但是他人生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北宋,他本来是一个民间卖画而生的手艺人,宋徽宗时期被补入画院,汴京被攻克的时候李唐流落民间,此时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当得知南宋政权建立后,他一心想前往临安追随。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唐一路卖画一路走,终于从河南到达了临安,到达临安后李唐一样颠肺流离无人识,以卖画苟且为生,自慨“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后来南宋恢复北宋画院,李唐经人推荐最终以近80岁的高龄进入了南宋的画院,也算是善终。

《万壑松风图》李唐 带有浓郁北派山水雄浑风格

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唐的山水、花鸟与人物无一不精,山水画学习荆浩、范宽,他早期的作品沿袭了北派山水雄浑壮阔,例如流传下来的《万壑松风图》是创作于北宋之际,这个构图有明显的荆浩与范宽的北宗影子,孤峰高耸横贯中央,墨色浓郁,山石坚硬,硬朗浑厚。


但是南渡以后,或许是受南方风景的影响,李唐的山水用笔变得简练,一改荆范的风格,追求水墨的运用,后期作品带有山水氤氲的江南之风,比如李唐80岁创作的《烟寺松风》,已经跟早年作品有了不同感觉,李唐上承唐及北宋山水,又下启简约新风,所以,画史偏爱把他划为南宋四家。


《烟寺松风》李唐

作品存疑


除了山水画的传承,小编认为还有必要多说一句,李唐独特的颠肺流离经历使得他有着比普通人更强烈的家国情怀,他创作过历史题材的人物画《采薇图》,讲的是殷商末年旧臣伯夷与叔齐不食周栗,俩人靠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时值南宋与金南北对峙,李唐的作品表彰保持气节,讽刺变节之人,可谓用心良苦。

《采薇图》李唐

纵27.2厘米,横9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刘松年是浙江钱塘人,出身书香门第,擅长山水人物,南宋画院画家,服务过四代君王,他的山水画受李唐影响,但是刘松年用笔精细,笔下山水更多的是典雅而非雄壮,是比较南派山水的风格代表,而且喜欢用彩色,多画西湖一带的景色,也画一些江南园林,所以称为“小景山水”。与李唐一样,刘松年也是一位家国情怀浓郁的画家,曾做《中兴四将图》通过歌颂南宋将军图来表达自己爱国抗金的决心。


《四景山水图》春季部分 刘松年 分为春夏秋冬四部

每段纵40cm,横69cm,共4段

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史料对刘松年着墨甚少,我们不得不重点说下一位画家:马远。马远出身在一个绘画世家,马远的祖父跟随赵构南渡来到了临安,一门里五人都是画院待诏,从北宋到南宋一直不绝。由于出身在绘画世家,马远功底很好,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精通,是一位十足的全能型画家。


《踏歌图》马远 非典型马一角构图

纵192.5cm,横11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马远的山水最初是承袭家学,后来学习李唐,马远学习了李唐简练的用笔与水墨的运用,不过马远自己在山水画走的更远,他的构图与立意都有独特的自我风格。李唐摒弃了北宋山水追求的全景式构图,大胆对画面进行剪裁,不再求全求整,偏爱通过局部来表达整体。

《寒江独钓图》马远

纵26.7厘米,横50.6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


以往的荆浩、关仝、李成、范宽都是针对一个物象进行描绘,到了马远这里,山水画里的山不再是整片的,而是一个角,整个构图留下大面积的空白,人称“马一角”。

以武打片两位高手过招作比,以往的山水大师会关注两位高手的服饰、头的朝向、上肢的姿势与下肢的安排,而马远这个新生派导演只是把镜头对准两位高手的脚步,通过2位脚步分合进退来凸显打斗的激烈,可谓见微知著,这的确是一个革命性的画家。

《水图》共12段 此为长江第五段 马远

纵26.8cm,横20.7cm(第一段)纵26.8cm,横41.6cm(后十一段)

北京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马远还开创性用不同的线条来传神地表达了不同的水纹,创造力十足。跟马远同时代的画家还有一个就是夏圭,俩人合成“边角之景”“马一角夏半边”。


《临流赋琴图》夏圭

扇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


夏圭也是浙江钱塘人,与前三位一样,同位院画家,期初主攻人物,后来转为山水。除去在构图上的大胆以外,夏圭在笔墨有自己的独特贡献,夏圭喜欢用秃笔带水作画,把江南风景的“淋漓苍劲、墨气袭人”发挥到了新高度。

夏圭以前的画家在画亭台楼阁时特别严谨,用界尺来比着画,这或许源自宋追求“格物致知”的理念,以往画家的建筑物遵循严格的线条比例逼真,哪怕山水比例再怎么放纵,建筑物上还是跳不出界画的范畴。


《雪堂客话图》夏圭

纵:28.2厘米,横:2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夏圭一改常态,放弃界尺,随性而为,而远景的人物用点簇表达。这或许源于夏圭遵循的“脱落实相,参悟自然”的禅宗影响,用笔越来越简,笔简而意境深远,放弃局部的精准而追求画面整体的和谐。按照董其昌的南北宗理论,夏圭虽然身为院画家,但是其艺术理论已经更加接近南宗了。我们参考古代画家的时候,不要盲目从画家的出身或供职来简单归类,更应该通过其作品与艺术观点来划分。


《岐山清远图》 夏圭传世佳作

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不少人说南宋出现的“边角之景”实则是当时画家借古讽今的表现,这或许是一个巧合,或许一个刻意的人为关联,这里不好强加联系,艺术有其独特的规律,但是以夏圭为代表的简笔深刻地影响了元明的画家。

随着南宋政权的分崩离析,如日中天画院的影响不如从前,那种全社会认可而统一的“国家最高绘画标准”面临瓦解,日益兴起的文人阶层开始逐渐取代专职画家(院画家)成为独立于宫廷审美的另一股势力,艺术评论的话语权实则已经开始下放,用笔简而立意深成为日后文人画家奉行的重要原则。

下一期就是山水画爆发发展的元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世山水名画~宋代篇之下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一):宋、辽、金士人画 ----3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中国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
宋代十大画家
经典| 论马远夏圭的南宋院派山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