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书入画,共赏“元四家”吴镇笔墨中书画合一的艺术风骨

历来的文人画家都把书画视为一体,并且把它看作是雅与俗的重要界限。在造字之初,秦汉以前,先民们将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形象应用到符号记录中,由于笔墨纸砚等工具尚未出现,没有对书法绘画中的笔法、墨法的相关认知,因此常以涂抹和填色的手法来完成。这一时期,可谓之“书画同源”,书与画都造就了符号性的表达。

而秦汉至两宋时期,书画开始独立发展,所谓晋韵、唐工、宋巧,都是对这个时期的总结。在这个阶段,中国的书法艺术可谓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篆隶楷行草五体发展完备,东晋书圣王羲之将书法的秀逸帖学做到了极致,唐代颜真卿又将书法的朴茂厚实做到了极致,被后世的书家奉为书法极则。

而绘画的成熟则要晚得多,直至隋唐时期才慢慢步入成熟期。这一时期,同时出现了李氏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与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两条支流体系。

元代以后,为书画合一时期。“以书入画”成为了文人画的主要表达方式,绘画与书法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了。

王伯敏先生将元代文人画的审美要求和艺术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为“画前应胸有丘壑”、“画时应以书入画”、“画后应得幽寂人”、“画内应有高尚之气”和“画内应有超然物外的清高之气”。画面以意趣为主要追求,所谓元尚意,明清尚变,也是这个时期中的基本总结方式。

今天,笔者想与诸位共同探讨,品一品元四家吴镇笔墨中的书画合一的风骨。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吴镇在出生时,宋朝业已灭亡,年轻时与其兄一起,研究“天人性命”,给人算卦看相。一生都做着隐士,不爱与达官贵人多接触,其性情孤傲,品格高洁,他经常常自比为梅花,在家周围种遍梅花,因此又号梅花道人、梅沙弥。

吴镇不仅擅画山水、竹石,其书法亦有造诣。元代书法风格以赵孟頫倡导的“复古”为主,吴镇的书法便受此书风影响。文人画讲究笔墨意味。文人们追求在笔墨中寻得与之心灵契合点,故文人画皆呈现出自然天趣、优游有意。

吴镇十分强调书画同源——画法来源于书法,点画之间皆以书法为本,结合画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付诸于纸上,画中即带有书之雅韵。尤其在画竹之中,吴镇使用了草书的笔法。

《墨竹谱》中画出的竹枝竹叶劲韧有力,刚柔并济。竹枝与竹叶的位置安排也体现出草书中灵动的韵律,墨色的枯润、浓淡亦呈现着书写草书的整体气息,气脉相连。同时书与画的位置安排经过吴镇的缜密思虑,呈现丰富有趣的画面,草书的题跋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画面的布局,反而增添氛围。

吴镇“书画合一”美学风格首先将书法和绘画的笔法统一了起来,以书法的丰富线条代替了原先只是描摹物象外形的简单线条,从此线条本身也具有了独立审美价值。书与画的布局比例得当,美感尽现,书画融为一体且笔法相契,相辅相成,实为创新之举。

一笔下去既是墨,也是形,笔和墨完全融为了一体;再次,将书法与绘画的章法统一了起来,书法字内和字外空间的抽象分割促进了绘画造型构图的简约与丰富、概括与具体、矛盾与和谐;最后,因绘画具有的多样性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笔墨表现能力,又反作用于书法。

“书画合一”是中国艺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艺术最显著的文化特质之一,无论是书法中的画面感还是绘画中的书法味,都是中国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艺术作品中没有了传统,失去了这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质”,那么艺术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我们要在发展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回望传统,将“书画合一”这样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特质在作品中体现,向世界诉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镇《墨竹谱》中的笔墨关系
沈周的绘画思想
书画杂谈|学术与画价相关,学术价值高的,市场价高?
著名画家马涛 艺术作品赏析
谈谈书画同源及骨法用笔
论书画同源及骨法用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