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舟山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
一、发展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舟山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
从全球来看,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步伐加快,要素配置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的全球化、贸易物流的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与之相对应,洲际跨洋运输日趋繁忙,滨海区域投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以临港产业为代表的港口经济在全球蓬勃兴起。从国内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经济整合正在加快推进,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长三角区域,产业密集多样,要素集聚条件较好,日益成为全球性产业转移和跨国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江浙沪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形成共识,加强产业及地区之间的融合,通过互补与协作共同发展,通过集聚与优化提高竞争力,通过融合与创新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互补、集聚、融合的过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作用。正是鉴于这一大趋势,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全面启动我省经济最发达、位于长三角南翼的环杭州湾地区产业整合发展,这对提升环杭州湾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加快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舟山而言,更是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舟山是环杭州湾及长三角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长三角特别是环杭州湾区域经济一体化,使舟山面临产业重构和发展的全新形势。在环杭州湾和长三角区域,舟山总体上尚处于经济相对欠发达阶段,但又具有独特丰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只要舟山牢牢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着眼大局,准确定位,就能借梯登高,顺势而上,加快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作出应有的贡献。
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为舟山创造了产业重构的重大契机。
观察环杭州湾产业带要素分布和发展潜力,在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中,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和临港大产业布局无疑是战略重点之一,这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历史选择。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一再证明,建设大港口、布局大产业,是海湾型地区抢占发展先机、实现经济快速起飞的巨大动力。环杭州湾所在的浙北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深水岸线密集区,这是环杭州湾区域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是区域产业整合发展无可替代的主要战略资源。启动浙北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既是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的紧迫要求,更给舟山创造了产业重构的重大契机。舟山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以服从全省大局为前提,以融入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为导向,避免产业同构,寻求自身特色,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以港兴市”战略,加快产业整合,重组发展优势,以港口为龙头,构筑深水大港口、临港大产业的发展框架,在临港滨海区域形成产业集聚格局,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富有特色的重要一环。
舟山自身发展对重大战略规划提出了紧迫要求。
进入新世纪,舟山经济和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这一进程对生产要素及生态环境形成了新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当前区域经济加快整合发展的新形势,舟山要实现新一轮发展,亟需从环杭州湾及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高度,对市域生产力布局、要素配置、产业整合等重大问题进行规划研究,以便更加高效有序地配置生产要素,放大一体化对市域经济的积极效应,真正实现陆岛有别,错位发展,陆岛互动,优势互补,在区域产业整合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赢得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
二、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自然条件
1、优越的区位条件。
从国内经济格局看,舟山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背靠沪、杭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辽阔腹地,扼我国沿海“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镇守杭州湾及长三角出海口枢纽位置。
从国际海运格局看,舟山地处西太平洋沿岸、亚洲大陆东岸沿海中间位置,从北到南,跟东北亚及西太平洋一线主力港口釜山、神户、高雄、香港、新加坡等构成一个近乎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别适宜建设国际海运大港和江海联运枢纽,发展临港大产业。
2、举世罕见的综合建港条件。
岸线。舟山以深水岸线资源为代表的综合建港条件得天独厚,全市适宜开发的岸线总长1538公里,其中水深10米以上的岸线183.2公里,占全省的78.9%,水深2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82.8公里,占全省的89.2%,为全国深水岸线最富集的区域。
航道。国际航道横贯境内,主航道最浅处水深18.2米,是上海、宁波及长江沿岸主要港口国际航运的必经通道。
港池。舟山港湾水域宽阔,港池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周边口门众多,且港池受群岛环抱,形成天然挡浪屏障,锚泊避风条件优越,港池岸坡陡,水深流顺,岸滩稳定,不淤不冻,建港投资省,综合建港条件得天独厚,十分优越,是建设大型深水枢纽港的理想港址,也是布局发展临港大产业的黄金宝地。
(二)基础设施
“九五”以来,我市以“登陆战略”为导向,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组织实施了舟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大投入、大项目、大建设,建成了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有力缓解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1、“海、陆、空”立体化综合运输网络持续完善
交通、港口开发建设突出以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航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战备保障体系为重点,建成了朱家尖跨海大桥、普陀山民航机场、329国道舟山段、舟山——大陆客货轮渡滚装线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综合交通骨架网络初步形成,海岛长期存在的交通“瓶颈”制约开始得到明显缓解,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2、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九五”以来,加大对电力建设的投资,兴建了浪熹电厂及市域输变电工程,目前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8万千瓦,2003年发电量为16.1亿千瓦时。建成了舟山本岛电网与大陆110KV联网工程、大陆与嵊泗电力联网工程。建成35KV及以上变电所22座,电网结构不断得到完善。
3、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水利建设主要以解决海岛缺水问题为中心,围绕提高抗旱和防御风潮能力展开,重点建设供水水源点和高标准海塘工程。“九五”以来全市建成高标准海塘220公里、城市防洪(潮)工程65公里,使舟山本岛和各县城基本形成了防潮闭合区,城乡防洪潮能力显著增长。完成了舟山从大陆引水应急工程(年供水量2160万立方米)以及岑港水库、陈岙水库、城北水库、大使岙水库、东片河道、沈家门输水管道等“四库两道”重点蓄水供水工程、39.66公里的标准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基本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4、现代基础通信网络基本形成
通信网络是我市近几年发展最快、最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域,已基本形成以微波与光纤相融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容量充裕的骨干传输网络,实施建设了定海——沈家门光缆工程、定海——宁波海底光缆工程、全市数字同步网、宽带网和DDN网、C3、C4SDH光纤和数字微波混合网等一系列重大通信基础设施项目。2003年底全市程控电话容量达40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42.2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43.66万户,普及率居全省前茅。
进入“十五”以来,舟山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接轨大陆步伐,全面启动实施“一桥二区三岛四网”*发展战略,使舟山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随着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杭州湾大通道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等一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舟山陆岛连接的综合运输网络将更为完善,全市产业发展地域空间将得到大规模的拓展,在陆域空间得到整合重组的同时,2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将为舟山及全省发展海洋产业提供新的广阔空间。以持续改善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加强整合优化,强化科学规划,布局建设临港、涉海型制造业基地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一桥”指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二区”指临城新区和“金三角”海洋旅游经济区;“三岛”指金塘岛、六横岛、衢山岛等三个非县城所在地的主要经济大岛;“四网”指水网、电网、交通网、信息网等网络骨架建设。)
(三)产业基础
1、港口建设
自1987年舟山港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港口开发已初具规模。目前,舟山港拥有泊位3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详见下表),包括25万吨级石油中转码头和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矿砂中转码头。1999年起舟山港货物吞吐量排名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前10位。2003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5722万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9位。
目前,舟山港口发展势头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20年建成后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1340万标箱;老塘山三期5万吨级码头已经建成;岙山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册子原油中转基地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舟山市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现状分布表
码  头  名  称
分布区域
泊位吨级(兼靠)
(万吨)
数量(座)
上海宝钢集团矿砂中转码头
嵊泗县马迹山
25
1
兴中公司岙山石油中转码头
定海区岙山岛
25
1
兴中公司岙山石油中转码头
定海区岙山岛
10
1
上海宝钢集团矿砂装船码头
嵊泗县马迹山
3.5
1
老塘山散货码头
舟山本岛
2.5
1
平湖油气田原油中转码头
岱山本岛
2
1
西蟹峙燃料油码头
定海区西蟹峙岛
2
1
老塘山杂货码头
舟山本岛
1.5
1
舟山电厂煤码头
舟山本岛
1.5
1
兴中公司岙山石油中转码头
定海区岙山岛
1
1
舟山石油公司半升洞油库码头
舟山本岛
1
1
2、船舶工业
舟山船舶工业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集船舶设计、制造、修理、拆解等比较完备的船舶工业体系。目前共有船舶工业企业165家,占全省船舶工业企业总数近三分之一,拥有各种船坞82座,船台(排)100余座,其中万吨级船坞6座(详见下表),具有制造1.5万吨级、航修30万吨级、坞修15万吨级各类船舶的生产能力。2003年全市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18亿元。
舟山市万吨级以上修船坞现状分布表
企 业 名 称
分 布 区 域
船坞容量(吨级)
数量(座)
舟山鑫亚公司
普陀区六横岛
150000
1
龙山船厂有限公司
普陀区六横岛
60000
1
沥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定海区金塘岛
25000
1
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定海区大五奎山
25000
1
秀山原野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岱山县秀山岛
20000
1
普陀日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普陀区桃花岛
10000
1
3、港口物流业
依托航运业和一批水水中转项目的实施,港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市现有航运企业106家,登记船舶1133艘,总运力91.8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6艘,沿海运力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目前航运业投资持续上升,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港口开发的加快,舟山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石油、矿砂、煤炭等大宗物资的中转储存基地。兴中公司岙山基地建有25万吨级、10万吨级、1万吨级码头各1座,拥有总容量158万立方米储油罐,年油品吞吐能力在2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品吞吐量达18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转运基地。宝钢马迹山矿砂中转基地建有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3.5万吨级码头各1座,年矿砂吞吐能力2000万吨。
4、水产品加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具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比较扎实的行业,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700多家,拥有各类冷库400余座,冷藏能力10.6万吨,各类现代化加工生产线200余条,年加工能力约60万吨。2003年,全市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值9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出口水产品4.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4.4%。
(四)城市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舟山以建设综合性港口旅游城市和现代化海洋开发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6%,以临城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在全面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功能不断完善。全市拥有全省唯一的涉海高校——浙江海洋学院,拥有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等一批具有独特科研优势的科研机构,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航海教育园区;拥有完善的口岸作业及相关服务机构;拥有一批擅长港口货运物流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建成了管道燃气网络、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网络、生态及环保网络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拥有优良的区域人居环境。教育、科研、物流、信息、人居等生产性、社会性服务功能和条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依托。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根据全省规划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总体要求,我市产业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坚持规划先导,基础先行,陆岛互动,错位发展,突出抓好深水港口开发,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大力整合园区资源,持续提升产业层次,把舟山建设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一个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洋经济区。
(二)主要原则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我市产业区规划发展的主要原则是:
1、区域一体,陆岛互动的原则。舟山是个海岛城市,具有相对独特的地位和特点。舟山的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等与大陆全方位的对接,实现陆岛互动,借一体化契机,促进舟山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环杭州湾区域整合发展,加快舟山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步伐。
2、合理定位,差异发展的原则。产业规划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准确把握自身特色和发展潜力,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平台,突出海洋经济,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型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营造和强化产业的地域比较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为参与区域内相互间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奠定坚实的基础。
3、系统整合,产业提升的原则。加强发展要素系统整合,在产业区规划中,坚持珍惜资源、集约利用的规划思路,以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为目标,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配置,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和共享水平,加快产业集聚,促进集约化发展。加强产业系统整合,实行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紧密结合,努力培植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引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4、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使产业区规划符合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并和城市总体规划、行业规划及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兼顾,互相促进。重视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布局的有机融合,有序实施大岛建、小岛迁,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
5、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子孙后代保护和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严格保护治理措施,建设生态舟山,确保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目标
1、2010年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造船能力达到150万吨,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均占全省第1位;
——海水产品加工总量达到70万吨,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出口值10亿美元,均占全省第1位;
——机械制造业(不包括船舶修造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大宗货物加工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确保全国沿海港口前10位。
2、2020年展望:
基本建成船舶工业、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临港重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工业、临港大宗货物加工业五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一个深水港口物流基地。船舶工业、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临港大宗货物加工业产值及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
(二)发展重点
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强化产业导向,重点围绕船舶工业、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临港重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大宗货物加工业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五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一个港口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产业区开发建设。
1、全省龙头、国内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紧紧把握我国规划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舟山区位及岸线陆域等突出的造船工业要素配置方面的优势,切实利用好现有的船舶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船舶工业。
内部整合和向外引进相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大吨位船台、船坞及航修设施,构建年造船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修造船基地,船坞、船台、航修设施总容量进入全国地方船舶工业前茅。重点抓好中远舟山六横大型修造船基地、常石集团舟山修造船基地、杨帆集团新船厂等一批大型修造船项目建设。
加强船舶工业产业链建设,以组建省级船舶设计研究院为抓手,建立起基本适应船舶工业发展需要的船舶设计及技术研发体系;以配套协作为纽带,整合发展一批船舶配件制造企业,建立起船舶工业产品配套生产体系;以船舶电子产业为重点,建立起船舶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以办好中国(舟山)船舶交易和船用商品交易市场为重点,建立起船舶及相关产品物流供应体系。
以船舶工业为核心,拓展海洋装备和海洋工程制造业,重点发展港口装备、渔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产品。
经过努力,形成具有强劲竞争力的船舶及海洋装备工业集群,使舟山成为全省船舶工业及海洋装备工业的龙头基地,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
2、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基地。
利用舟山水产品加工业的现有优势,整合资源,做大规模,注重特色,提升层次,拓展市场,打响品牌,建设国际级的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
建设水产品原料供应体系,包括国内及远洋捕捞水产品冷藏保鲜输送系统,海水养殖产品供应系统,国外水产品原料进口贸易系统三大系统。
建设以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加工为导向的水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依托沈家门港、西码头港、高亭港、长涂港、衢山港、嵊山港等涉渔重要港口,布局建设各有特色的水产品加工业企业集群,培育一批精深加工技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水产品加工业核心企业,研究制订海水产品加工行业技术标准,并力争使该标准成为全国性行业技术标准,形成世界级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建设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水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在舟山建立全国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和配送基地,在国内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设立舟山水产品配送中心,在国外主要市场设立水产品贸易商务机构,逐步建立与世界级水产品加工基地相匹配的水产品贸易基地。
以三大体系为支撑,把舟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海水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基地。
拓展和延伸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内涵,利用水产品原料和加工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生化加工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海洋生物制品,逐步把舟山建设成为我国新兴的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生化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3、环杭州湾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根据重化工业向深水滨海区域集聚的世界性产业转移趋势,利用重化工业对大吨位深水泊位的特殊需求,引进和发展以大型港口电厂、大型石化及钢铁厂、LNG发电厂等为主的临港重化工业。
近中期要抓住杭州湾建设国内重要石化工业基地的机遇,依托岙山石油中转基地、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册子石油中转基地、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项目,发挥优越的港口优势,力争金湖PTA石化项目上马建设,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和建设规模炼油企业。
中长期要借鉴新加坡等海洋产业发达地区成功的岛屿型海洋产业开发模式,通过对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招商引资,选择合适的岛屿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一岛布局一个产业,建设产业高度集聚的石化岛等产业岛,使舟山成为国家级环杭州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产业区。
4、全省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基地。
依托现有的纺织机械和塑料机械制造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及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档次,构筑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集中力量扩大和提升金鹰公司纺织机械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推进金湖集团和金鹰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塑机制造技术,促进舟山机械行业向光机、光机电一体化的成套设备方向发展。
加强整合,以浙江华业、森森泵浦、岱美公司等企业为重点,进一步促进料筒螺杆、微特电机、汽车配件等现有特色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培植有块状经济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5、全省龙头、全国一流的大宗货物加工业基地。
依托舟山开发深水岸线、建设深水港口形成的大宗货物水水中转优势,寻找和利用世界上最廉价的原料,建立大进大出的加工工业,在深水泊位区周边陆域布局建设粮油、木材、煤炭等大宗货物加工企业集群,把舟山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大宗货物加工配送基地和能源配送储运基地。
粮油加工业。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将浙江建设成为中国粮油加工营销中心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培育发展粮油加工业。近期重点加快中海油脂等重大项目建设。
木材加工业。利用国内加强森林保护、进口木材增加的时机,大力发展进口木材中转加工业,加快已引进项目建设。
煤炭及原油储运配送业。紧紧跟踪我国沿海及东亚地区沿海临港火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全力争取推进舟山大型煤炭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巩固和提升油品储运配送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能源加工配送储运基地。
6、长三角重要的深水港口物流基地。
借鉴发达国家建设大型港口物流基地的经验,依托深水港口开发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港口仓储区、临港工业物流配送区、综合服务区等。
近期重点在本岛西部老塘山港区、洋山深水港区、本岛北部三江口沿岸布局建设综合性港口物流园区,中长期规划建设岱山岛以综合性物流为重点、金塘岛以大型集装箱为重点、六横岛以大宗货物为重点、衢山岛以中转仓储为重点的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与产业区开发建设相匹配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
以深水港口为龙头,加快集疏运大交通体系建设,发展以沿海及远洋运输为主攻方向的大型船队,构筑水水、陆岛物流网络,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仓储、专业配送、电子商务等物流产业,把舟山建设成为杭州湾出海口具有区域战略意义的特色水水、陆岛深水港口物流基地和海运基地。
五、产业空间布局
一轴。地域范围包括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连接的主要岛屿:金塘岛——册子岛——舟山本岛——朱家尖岛等,陆域总面积669平方公里,重点围绕建设生态城市,构建产业核心区,并辐射带动南北两翼发展。
北翼。地域范围主要包括大小洋山、泗礁山、岱山岛、衢山岛、秀山岛等,陆域总面积2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配套产业和有利于发挥“水水中转”优势的产业。
南翼。地域范围主要包括六横、佛渡、岙山、盘峙等岛屿,陆域总面积1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船舶工业和临港重化工业。
鉴于轴线区域与大陆以连岛工程相连接,陆域面积大,深水岸线及大型锚泊水域集中,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城市化程度较高,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和支撑能力较强,舟山产业区将依据极化“一轴”、南北“两翼”展开的总体框架,布局产业区的空间结构,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发挥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达到加快启动、重点突破、梯度推进、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舟山本岛产业发展轴。
1、本岛西部产业区。
区域发展目标:
本区域位于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本岛连接处,岸线、陆域资源和集疏运条件较好,重点开发建设舟山临港工业区、定海工业园、金鹰高科技工业园等核心区块,重点发展大宗货物加工、重化工业及港口仓储物流业等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重点:
舟山临港工业区。本区是西部产业区最重要的核心区块,重点发展大宗货物加工、海洋食品加工、港口仓储、电子及机械、临港重化工等临港产业,构建产业特色明显、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全市临港工业示范区和现代化产业新区。主要布局发展粮油加工专业园、木材中转加工区、临港重化工区和港口物流区等:
——粮油加工专业区。目前正在启动的有中海油脂和省粮食储备中转等项目。中海油脂项目,一期总投资1.5亿元,生产规模为年加工进口大豆或菜籽60万吨,生产油脂60万吨,年产值20亿元,目前已投入试生产。省粮食储备转运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为仓储容量2亿斤,2005年投产,以此为基础,建设大型粮油加工专业园区。
——木材中转加工区。规划建设临港型进口木材加工企业集群,主要从事原木、锯木进口中转,并发展板材、胶合板、家具等木材加工业,争取建成全省最大的进口木材中转加工基地。
——临港重化工区。规划建设深水泊位,在临港工业区西侧引进建设大型临港重化工企业。
——港口物流区。规划在老塘山岸线建设综合性港口物流设施,形成以大宗货物集聚为特色,水水、陆岛联动的特色港口物流基地,通过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把海运物流和陆运物流连接成一个整体,构筑适应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强大物流平台。
定海工业园及金鹰高科技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机械、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
2、本岛北部产业区。
区域发展目标:
本区域有良好的岸线及陆域条件,目前开发程度较低,是本岛近中期产业开发的战略区域,重点开发建设白泉区块、马岙——干览区块、展茅区块等核心区块,重点发展船舶及临港重化工、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
产业发展重点:
白泉工业区。重点发展纺织机械、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企业集群。
马岙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船舶修造、大型水泥预制件制造、水产品加工、海洋生化等产业集群。
机械制造专业区。依托金鹰公司,在小沙——大沙一带进一步扩大纺织机械产业集群规模,建设全省重要的纺织机械制造基地。
煤炭配送项目。规划在本区域滨海区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配送基地,主要为我国沿海及东亚地区滨海火电厂提供煤炭加工配送业务,最终建成远东最大的临港煤炭加工配送基地。
港口电力项目。规划在滨海区域布局建设大型港口火电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大型港口发电厂建设前期研究。
3、本岛南部产业区。
区域发展目标:
本区域主要包括沈家门——临城区块、朱家尖区块及长峙、马峙、小干、鲁家峙等毗连小岛区块。产业开发较早,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要通过加强整合,形成集约化发展优势。重点发展海水产品加工、海洋医药生化、船舶及船用配件制造、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重点:
沈家门——浦西——临城水产品及海洋医药生化工业区。依托世界四大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以现有水产品及海洋医药生化加工贸易企业为基础,以兴业公司、加藤佳公司、舟渔公司、海力生公司、国泰公司及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等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为重点,通过资本、技术、品牌等要素整合,5年内,培育1家产值20亿元以上的核心龙头企业,2—3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培育1家年交易量40万吨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全国技术含量最高的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集散基地,全省重要的海洋医药及生化工业基地,中远期,建成世界级海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核心区。
浙江扬帆集团鲁家峙船舶修造基地。建造6万吨级船台1座和10万吨级舾装、物资装卸两用码头1座及相关配套设施,形成年造船3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项目已经开工,计划2004年投产。远期规划建设大型船坞,形成年造船100万吨及相应钢结构产品的生产能力。
长峙工业区。已编制完成控制性详规,主要布局发展港口来料加工、仓储物流及船舶修造为核心的临港工业区,辅之以机电一体化、海洋医药及轻工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滨海轻工业区,并以旅游休闲设施、公建、居住等城市型设施相结合的城市功能区。
勾山船用配件制造专业区。规划在勾山一带布局建设为船舶工业配套的机械配件加工制造业,同时带动周边以配件扩散为链接的家庭船用配件工业发展。
朱家尖旅游工艺品贸易区。重点发展具有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加工贸易业,配套建设全省及长三角最大的海洋旅游工艺品交易市场。
4、金塘岛产业区。
金塘岛地处舟山本岛和大陆之间,与宁波北仑隔海相望,区位优越,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是全市产业规划布局的战略重点地区。金塘岛开发事关浙北港口资源整合和杭州湾深水港口群建设,产业开发初步设想是:与洋山集装箱深水港错位发展,布局建设35个接卸第5代以上集装箱的深水泊位,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400万TEU。布局建设临港工业区,重点规划发展临港重化工(包括炼油、煤炭配送及大型港口火电厂、LNG电厂等)、集装箱配套产业、大宗货物加工等项目。布局建设港口仓储及物流区。中长期把金塘岛建设成为大型集装箱港和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海上重化工岛。
(二)舟山北翼产业发展区
区域发展目标:
本区域地域范围包括岱山、嵊泗两县,是我省海上与上海接壤的地区,区域内深水岸线丰富,港池及航道条件好,并有相应的陆域条件,适宜建设深水港区及布局大型临港工业。重点开发岱山工业区、衢山工业区、大小洋山工业区等核心区块。
产业发展重点: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主要由上海投资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150亿元,已经开工,计划2005年完工,年集装箱吞吐能力220万TEU。远期规划建设目标为年集装箱吞吐能力1340万TEU,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
2、马迹山大型矿砂中转港。一期已经投产,拥有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级)泊位1个,3.5万吨装船泊位一个,年矿砂中转能力2000万吨。二期正在做项目前期,发展目标为建设亚洲最大的巨型矿砂中转港以及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砂配送中心。
3、岱山工业开发区。规划布局于岱山本岛西北部,以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块,构建以水产加工及海洋医药、船舶工业、汽配及微电机为重点的产业区。
4、常石集团舟山船舶修造基地。位于岱山秀山岛,总投资10亿元,计划用地2000多亩,分期实施,其中驾驶台项目2003年开始边建设,边投产,目前已基本建成,年出口额在5000美元以上;5—7万吨级船舶前体分段制造、万吨级集装箱制造、大型船舶分段制造、17万吨级船舶修理等项目也将陆续启动,2007年前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常石集团舟山修造船基地将成为日本常石集团海外主要生产基地。
5、洋山港综合配套开发区。重点发展为洋山集装箱深水港配套的集装箱制造、拆装箱、仓储物流及后勤服务业。
6、衢山工业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距洋山深水港约11海里,具有近距离接受洋山深水港产业辐射,实现互动发展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船舶修造、重化工、中转仓储及加工等产业。中远期把衢山岛建设成为与洋山集装箱深水港联动发展的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海上中转仓储及加工贸易岛。
(三)舟山南翼产业发展区
区域发展目标:
本区域地域范围主要包括六横岛、佛渡岛、岙山岛、桃花岛、虾峙岛、盘峙岛等舟山本岛以南诸岛。区域内深水岸线丰富,部分岛屿陆域广阔,重点发展船舶工业、大宗货物加工业及临港重化工业。
产业发展重点:
1、六横工业区
中国(六横)船舶工业城。在六横岛西北部滨海区域布局建设中国(六横)船舶工业城。目前,已建成15万吨级、6万吨级船坞和3万吨级舾装码头各1座。中远舟山六横大型修造船基地项目已签约,规划利用5公里岸线,占地1.7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以上,建造30万吨级以上多用途船坞2座,15—20万吨级修船坞2座,10万吨级修船坞1座,30吨级码头4座,15万吨级码头3座,海洋工程码头2座,以及陆上配套设施,项目分期实施,2010年前全部建成,届时,将建成坞总量近200万吨的大型船坞带,年销售产值超过3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船舶修理和海洋工程修造基地。
大宗货物加工及临港重化工区。规划在六横东北部沿海中段布局建设大宗货物加工项目和重化工区,建设大型煤炭配送项目和大型港口火电厂项目。
适应深水岸线开发及临港产业发展与大陆联动的大趋势,规划以佛渡岛为桥头堡,建设六横连接宁波的跨海大桥工程。
2、岙山原油中转储存基地
目前已建成25万吨级、10万吨级及1万吨级码头各1座,储油罐158万立方米,年油品吞吐能力2500万吨,为国内最大的商用油品中转储存基地。正在启动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建设500万立方米储油罐,2007年建成投用。
3、盘峙船舶工业区
目前已有南洋船厂等修造船企业。规划建设大吨位船坞,把盘峙岛建设成为专业的船舶工业岛。
六、综合基础设施规划
(一)建设目标
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配套,因地制宜,滚动推进”的原则,突出“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以大陆连岛工程为龙头,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以科技教育为先导,以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四大基础网络为支撑,以防灾抗灾和环境保护两大设施体系为保障,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综合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整体联动,提高共享,初步实现我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我市投资、发展、人居环境。
(二)网络建设重点
1、科技教育
坚持优先推进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超前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与科技教育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发展平台。重点规划实施科技创新网络和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网络建设。
发展目标。一个基地二个中心。一个基地:浙江海洋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二个中心:浙江海洋产业研发中心、浙江海洋海岛环境及生态研究中心。
高等院校。全力办好两所涉海高等院校。规划以浙江海洋学院为基础,整合市内、省内涉海教育科研资源,组建浙江海洋大学,成为与北部的青岛海洋大学和南部的湛江海洋大学三足鼎立的我国沿海中部综合性海洋大学,提升浙江及舟山在全国海洋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位次。加快舟山航海教育园区建设,争取办成全国最大、亚洲知名的航海高、中、初级人才及海员培养培训基地,构筑浙江及舟山在全国乃至国际航运界人才培养和海员培训输送方面的优势地位。
科研机构。重点建设船舶、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海洋医药及生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研发机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研究机构,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交通网络
着眼融入环杭州湾发展,接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规划建设,以舟山本岛为中心,通过连岛工程、陆岛滚装运输线、民航航线,建成与大陆相衔接的交通集疏运网络,最终建立起综合、立体、多层次的陆岛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建设。结合“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战略,公路网总体建设布局为“一高、二环、三连、四纵”骨干公路网和主要经济大岛的主干公路:
一条高速公路:即与大陆高速公路网相连接的舟山高速公路
岱山高速公路
大陆——定海
二条环岛公路:舟山本岛环岛公路和岱山环岛公路。
三项连岛工程:即在建的本岛岑港——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宁波镇海跨海大通道;规划建设的本岛西码头——岱山——衢山——大小洋山至上海芦潮港跨海大通道(先期建设舟山本岛——岱山连岛工程);规划建设的本岛朱家尖——登步岛——桃花岛——虾峙岛——六横岛——佛渡岛——宁波梅山岛——宁波郭巨跨海大通道(先期建设六横——宁波连岛工程)。
四条本岛纵向公路:定海——白泉——西码头;临城——螺门;定海——马岙;南善桥——毛峙。
港口码头建设。重点建设公用泊位和业主码头,提高港口码头的集疏运能力,增加港口码头营运的灵活性,形成港口的综合生产力,为临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11个公用泊位和6个货主码头,建设71个岛屿交通码头,积极发展车客渡滚装运输,配建万人以上岛屿车渡码头,使各大岛之间,大岛与大陆之间逐步实现门对门运输。
3、水利网络
水利网络建设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标准海塘建设和海涂围垦。按照防洪(潮)10—100年一遇;供水保证率70—95%(重要用水户95%,一般用水户90%,灌溉70%)的标准规划水利网络建设。
供水及水源开发。以河网、翻水入库设施和供水管网为纽带,建立多水源、多层次、统一调度和管理的一体化供水系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压缩农业用水;积极研发和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培育海水淡化产业;分期实施大陆引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及供水不足问题。到2010年,水源总供水量达到3.5亿立方米,水厂供水能力达到50万吨/日。
排水及污水处理。城市规划区和产业规划区实行雨水、污水排放分流制。雨排水由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口收集进入河网系统。污水由设在市政道路下的污水管道收集,然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一期污水处理工程2003年已投用。
防潮治涝。规划整修及新建海塘堤坝共135公里,其中100年一遇(台风及大潮)海塘10.2公里,50年一遇海塘73.5公里,30年以上一遇海塘30.8公里,10年一遇海塘3.4公里,使城市规划区和产业规划区形成闭合的防潮治涝工程网络体系。
滩涂围垦。2012年前,规划围垦面积100平方公里,具体划分为以增加城镇建设、工业用地、迁移居民安置等为主的一类项目,占总围垦面积的70%,以农、渔、盐等产业用地为主的二类项目,占总围垦面积的30%。同时选择一批浅海滩涂促淤项目,为围垦提供后续空间。
4、电力网络
随着舟山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舟山电网的电力负荷将不断增长,现有的电网结构已很难满足供电需要,只能依靠大陆电网远距离海缆输入来平衡,这种供应体系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缺乏可靠的电源点支撑。在目前大陆电网普遍缺电的情况下,为确保舟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适当支援大陆电网,近期重点着手电源点建设和大容量输电网络建设。
电源点建设。着眼于临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弥补大陆用电缺口,超前规划,抓紧进行舟山第二电厂前期工作,这对缓解浙江电网及我市电网的电力供需矛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同时,兼顾主要经济大岛的用电缺口,规划在衢山建设1×2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一期),部分岛屿建设10×2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确保边缘小岛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
电网建设。规划新的连接大陆的大容量输电线路,建设与大陆22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实现舟山发电厂220KV输电线路与大陆220KV变电所相联,实现舟山电网与大陆110KV、220KV双通道联网,为舟山——大陆双向输送大容量电量打下基础。规划建设本岛110KV输变电工程,在舟山本岛电网形成北部舟山发电厂和南部定海电厂5座110K变电所组成的110KV输电环形网络,同时抓紧建设金塘、六横、大衢110KV联网工程,确保用电需求。规划建设通向镇区及产业开发区的35KV输变电工程,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同时为配合各个工业园区建设,考虑到工业区重点用户的用电需求,以35KV专线和专用变形式实现对口供电。
5、通信网络
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数字舟山”,建立技术先进,功能全面,容量充足,覆盖广泛的通信网络,重点实施光纤通信系统网络建设,在舟山本岛与各海岛实现微波数字中继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全市的海底光缆环路,通过光纤接入网建设改造区域电信用户网,实现传统电信网向智能网的转变。建成联结上海、宁波的全市骨干通信光缆网,进一步提高舟山通信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先进性、可靠性。加快建设新一代的个人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继续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和综合管理,加快形成信息数字化平台。
6、市政公用设施网络
着眼于持续完善和优化城市的各项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城市依托,集中财力、物力,确保重点项目的实施,首先解决瓶颈制约和关键性项目,同时要具有超前意识,以保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重点加快供水、城市道路、污水、燃气供应、环卫设施、绿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造。
供水。加强城市水厂和供水输配管网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扩大供水范围,逐步向分质供水过渡,减少管网损耗,提高供水质量,改善水质。
排水。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网络,做到雨污分离,大力推行给排水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保护环境和有限的淡水资源。
城市道路。超前建设城市新区道路主骨架,进一步改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密度,增强城市与交通主干线,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各产业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在本岛形成一环、四纵、四横的合理的快速通道。
供气。扩大管道燃气应用领域,在工业、公共建筑中大力发展燃气用户,逐步改变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城市燃气的供应水平和普及程度,促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环保。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在现有环卫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集中处理设施的标准,合理配置环卫设施和机械,提高垃圾压缩化程度,推行生物,焚烧净化等处理技术,实现城市垃圾的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其它行业规划,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和美化工程,构筑合理配置品种、层次、面积的城市立体绿化网络,营造舒适、优美、和谐的城市绿色大背景。
(三)项目建设重点
1、科技教育规划重大建设项目7项,投资约13.1亿元。
——扩建浙江海洋学院,为规划组建浙江海洋大学创造条件;
——建成舟山航海教育园区,并力争办成具有高等学历教育的航海院校;
——建设舟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形成面向海洋经济的职业教育基地;
——进一步推进建设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构筑国内一流的深水网箱设备研发中心;
——建设浙江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全省海洋产业技术研发的主要基地;
——建设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培育海洋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
——建设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打造中国重要的海洋医药生化技术产业化基地。
2、交通建设规划项目154项,投资约173.13亿元。
——建设主干公路66条;
——改建和新建舟山港口货运物流中心、定海西客站、舟山货配中心、临城客运中心、东港客运中心、朱家尖客运中心等12个客货运中心;
——新建老塘山港区三期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等11个通用码头泊位;
——新建老塘山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岙山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册子岛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级)原油中转码头、钓山浪洗15万吨级煤炭专用卸船码头和5—8万吨级装船码头等货主码头。
3、水利建设规划项目29项,投资28.5亿元。
——新建水库15座,新增库容5000万M3;扩建水库33座,新增库容594.3万M3;
——海涂围垦工程9项,新增围垦面积33835亩;
——促淤工程2项,新增促淤面积91300亩;河道整治201处,治理河道500公里;
——大陆引水工程1项,与省浙东引水工程相配套,铺设跨海管网100公里,年引水量初步规划1.5亿立方米。
4、电力建设规划项目33项,投资119.9亿元。
新建电源点5处,110KV输变电工程12项,355KV输变电工程15项,农网改造工程1项。
5、通信建设规划项目6项,投资16.26亿元。
6、市政建设规划项目32项,投资20.58亿元。
——供水项目3项;
——污水处理2项;
——城市道路17条;
——广场、公园7座;
——混气厂1座及燃气管道37.12公里;
——环境保护项目8个。
七、保障措施
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加快产业区开发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和组织实施各项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产业区开发建设需要考虑市域内外各种功能和要素利用间的权衡和冲突,需要考虑特定发展阶段对环境的要求和对资源的需求。为此,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高起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一要坚持产业区规划及开发的大局观、历史观。产业区规划开发是涉及一个地区今后经济格局的根本大事,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全局的高度,转变过分重视短期地方利益的狭隘思路,跨区域定位,高起点开发建设,确定自身在区域大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实现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功能互补、优势互补,实现长远利益最大化,全局利益最大化。
二要抓紧构建产业发展规划体系。编制完善行业及地方与产业相关的各种规划,对已编制的规划,不合理的和相互矛盾的内容进行调整。编制完善产业区规划范围内各区块规划期内控制性详规,明确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导向。
三要集中力量抓重点。产业区规划开发的重点是核心区块,核心区块开发建设的重点是重大项目。为此,要把重大项目作为产业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特色基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主导产品的开发建设,加大重大项目策划包装及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拉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二)运筹资金,确保建设
资金运筹是确保产业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的决定性工作,要坚持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投入和土地出让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区重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信贷融资。包括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国内商业贷款,发行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债券等。
三是吸纳民间资金。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降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产业区开发建设。
四是市外融资。包括土地成片开发引资、重大项目引资等,引进市内外、国内外投资资金。
(三)扩大开放,外向带动
把扩大开放、外向带动作为产业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策略,积极创造条件,向国家争取区域开放政策。
扩大开放格局。重点争取建立出口加工区、对外贸易区、整岛批租等开放政策,力争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格局。
狠抓招商引资。集中力量主攻国际财团、国外大企业投资港口、船舶、临港重化工、大宗货物加工等重点领域,借助外力发展投资大、规模大、影响大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构筑舟山临港大产业格局。
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实施多项便捷措施,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四)科技兴“区”,人才为本
进一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市内及省内涉海教育及科研资源,组建或引进一批科研机构,以浙江海洋学院为基础组建浙江海洋大学,组建浙江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海洋医药生化技术研发中心、船舶设计及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等若干家省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性物质平台的投入力度,建设并配置一批重大的科研设施及设备。每年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突出产业应用研究,整合力量,组织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包括船舶设计制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造就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培养、引进、合理使用,建设一支适应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人才;通过加强培养培训、传业授徒,建设一支适应产业生产运营的熟练产业工人队伍,特别是产业高级蓝领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智力及人力支撑。
(五)加强领导,创新体制
营造产业发展合力。充分认识产业区规划开发的重大意义,把建设产业区作为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抓手,组建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区规划实施领导协调机构,及时解决涉及产业区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创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改革投融资体制,向内外资、民资全方位开放产业及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以投资杠杆集聚市内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实行适度的财税倾斜政策,对产业区内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调节税;对新办企业,按经营期和投资额度,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产业区实行“零费区”,取消各类地方行政性收费。实施积极的融资政策,成立产业区开发基金,每年由市财政注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技术改造低息和贴息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区的融资支持力度。
推行大力度的技术进步政策。建立市级技术进步奖励基金,并给予受奖企业相应的融资、土地供应、税收等优惠。优化土地使用机制,以提高单位土地产业率为导向,实行差别化地价,地价标准根据土地区位、用途、项目经济效益和使用年限不同分别确定,对用地较多的重大项目,可以实行分期或缓期支付地价款的办法。
推进产业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做好规划实施、经济调节、市场规范、环境改善、政策引导和企业服务工作;改进和加强产业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服务效率,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政策实施、技术标准贯彻、经济信息传导上来,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服务环境。围绕上述主要产业政策,抓紧制订一揽子具体实施方案。
八、跨区域重大问题
根据全面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建设、加快接轨上海和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总要求,建议省里重视解决下列跨区域重大问题:
(一)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金塘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特别是金塘大桥是环杭州湾港口资源整合和重大临港产业布局的控制性工程、关键工程,工程早日动工,将有力促进相关工作实质性启动。为此,要求省继续加大对该工程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解决工程国家立项、登陆点确定、接线公路建设三个紧迫问题,促使工程早日动工,为区域要素整合、参与更大范围合作竞争赢得更多时间。
(二)环杭州湾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深水港口资源是环杭州湾区域的一大战略优势,也是浙江的一大战略优势,加快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对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建议省里加快实质性启动环杭州湾港口资源整合,包括岸线布局开发规划、临港产业布局规划、配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让宝贵的岸线资源尽快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为拓展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空间和内涵,提升环杭州湾区域在长三角地位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环杭州湾产业带一体化规划开发具有决定性的支撑意义。建议省里以港口及高速交通干线网络、供水网络、发电及输配电网络等为重点,规划并尽快启动环杭州湾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环杭州湾高速公路工程、浙东引水工程、大型火电厂建设工程等。鉴于舟山的特殊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要求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舟山的支持:交通方面,支持舟山加快连岛工程建设,早日与大陆高速公路陆路连接,使全省实现真正意义上市市通高速公路目标;供水方面,在“浙东引水工程”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舟山长远的用水需求,给予足够的调水流量安排,并支持舟山规划建设新的从大陆引水工程;电力方面,利用舟山发展临港大型火电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港口优势,将舟山列为省能源建设3×1000万千瓦重要布点区域,在舟山布局建设临港大型火电项目,并支持舟山规划建设相应的与大陆电力大容量联网工程,既为全省能源建设作出贡献,也能从根本上解决舟山发展临港大产业的电力供应问题。
(四)海洋经济重大产业布局。陆地型制造业发达是我省、也是环杭州湾区域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面对当前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及滨海地区开发的大趋势,建议省里在加快发展提升陆地型产业的同时,更多地把眼光转向潜力巨大的海洋型产业,把发展以临港工业为主的海洋经济重大产业列为环杭州湾区域产业布局的战略重点,依托开发大港口,布局船舶、临港重化工、海水产品加工及海洋生物工程、大宗货物加工等产业,并把舟山列为重点布局区域,发展海洋大产业,打造与发达的陆地型制造业交相辉映的海洋型产业高地,陆海齐飞,构筑环杭州湾完整的海湾型大产业带格局,建设中国的“东京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年港口巨变 挺起舟山脊梁
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5
浙江该如何发展海洋经济
宁波港产城一体化推进、全面融合发展―― “世界一流强港”跃升新能级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舟山下水的这条船 肩负了一个国家大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