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家阳台菜园”,潜力有多大?(组图)


  最近,日本一位少女偶像变身 “种粮大户”,掀起了一股年轻人回乡当农民的热潮;如今,在国外一些城市,居民吃的蔬菜有五成左右靠 “自家阳台菜园”自种自吃类似的“都市农业”现象,也正在成为上海等国内大城市的追求。

  不久前,农业部在上海举行 “全国都市现代现场交流会”。有关专家在会上指出,目前,全国36个大城市的耕地面积接近全国的1/9,但蔬菜产量占全国的1/6,都市农业未来大有可为,上海应该成为全国都市农业的领跑者。那么,都市农业到底能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时尚少女 变成“种粮大户”

  在日本,农业正在成为都市里的潮流。24岁的藤田志穂,是活跃在日本娱乐圈的著名歌手兼模特,是无数日本少女崇拜的偶像。她建立了一间专门针对19岁少女顾客群的公关公司,最近发起一个“农田潮女”活动,带领一群走在潮流尖端的年轻女孩下田种地。这些女孩以往游走于东京的潮流胜地涩谷的服装店,现在摇身一变成为日本秋田地区的“种粮大户”。

  藤田把她们种出来的米称为“涩谷米”,邀请知名的模特和明星为产品代言,在东京的涩谷、原宿等繁华商业区经常可见她们宣传的身影。传统产品,被包装成了她们心目中的时尚产品。藤田称,她们还将与知名服装设计师合作,设计出方便种田又不失时尚感的工作服,将与其他潮流品牌一同摆在涩谷女孩最爱逛的服装商城“109”里贩售。在大米的销售渠道方面,藤田也别出心裁,采用年轻人喜爱的网购模式。日本少女变身“种粮大户”的潮流现象,说明了时下大城市居民对农业和田园的一种渴望和亲近,同时也是国外都市农业的一个生动体现。

  其实,从国际上看,日本正是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都市农业一词最早见于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上。如今,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分别是观光型农业、设施型农业、特色型农业。在东京,更是出现了“上天入地”的农田。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高层楼楼顶和地下室里,一垄垄新鲜蔬菜水果让人误以为置身在田间地头。其实,这是“城市农民”的杰作。通信巨头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为解决“热岛效应”,推出“绿色马铃薯”项目,在公司总部大楼楼顶引进了红薯种植,充当“天然空调”。

  在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90年代初,其中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比如上海提出,丝毫不能因为农业比重小而轻视农业,目前城市的蔬菜、绿叶菜常年自给率分别达55%和90%。而北京强调“少数不等于小数”,认为农业是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基础产业。杭州针对“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自然条件,坚持完善“城市、平原、山区”三个农业圈层的差异化布局。南京则着眼于满足城市的 “胃”、“肺”、“眼”、“脑”、“心”的需求,形成了南京“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说到这里,应该总结一下“都市农业”的概念。我国大多学者认为,它的英文原意是 “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具体是指分布在都市内部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传统农业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都市农业是强调发挥对大都市的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主的农业。

  种的不是菜 而是生活

  强调服务城市的都市农业,不再仅仅为了生产粮食、蔬菜,而是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全新多元的功能内涵。

  从近来国内“阳台农业”兴起的案例,我们可以大略分析出都市农业的一些新功能。去年底,市农科院推出一种适合在阳台种植的盆栽蔬菜,结果在申城市民中大受欢迎,几乎供不应求。提起阳台种菜的初衷,有的人是为了娱亲,“妈妈喜欢养花种菜,阳台正好可以满足她的需要,这也让她的生活有个寄托”;有人是为了亲子的需要,“和孩子一起种种菜,可以享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有人是为了能够吃得放心,“吃什么都揪心,干脆自力更生有保障”;有的人是为消除工作压力,亲近自然,“看着阳台上自己亲手打理的菜地,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总而言之,大家“种的不是菜,而是生活”。

  由此可见,小小“阳台农业”的实践中,已经蕴含了生产、休闲、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本市不少农业专家也提出,上海都市农业要向多功能转变,拓展“生产、生态、生活”这样的“三生”功能:围绕生产功能,日均消费粮食1.6万吨、蔬菜1.5万吨、生猪2300吨的上海,必须保持适度的农产品自给能力;围绕生态功能,上海要坚决保留300多万亩耕地,营造城市“绿肺”,保护好160万亩水稻面积,使之成为天然的季节性人工湿地;围绕生活功能,上海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迄今为止已推出桃花节、菜花节、草莓节、荷花节等活动,去年市郊200多家农业景点接待游客1640万人次。

  而有关专家则进一步细化了都市农业的功能内涵,具体表现在七个层次:第一,农副产品安全供给保障;第二,原材料供给;第三,农村劳动力就业;第四,减贫;第五,生态保护;第六,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第七,对经济的有效缓冲。

  国际上的都市农业发展案例,也展现了各不相同的功能特点。如荷兰就是“经济创汇型”都市农业,它重点发展具有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农业生态观光功能和地区专业分工的都市农业生产体系。德国是“生活功能型”都市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法国是“生态环保型”都市农业,如巴黎的都市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而主要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分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新加坡则是“花园型”都市农业,大都市犹如建设在美丽的花木海洋之中。

  田园城市 表现形式多样

  上海发展都市农业,到底从哪些方面入手?有关农业专家指出,都市农业的表现形式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庄园农业、高科技农业园、出口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等,这些都将是都市农业的有效载体,也是一个个具体推进的着眼点。

  生态农业模式,强调把发展农业与改善环境结合起来,把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生态农业的内涵较广,包括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绿化农业等概念。如有机农业,即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等的一种自然农业生产体系,为城市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绿化农业,则是城市农业的一种类型,强调树立新观念,建设“田园城市”。

  设施农业模式,是指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设施,改变农业自然环境,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改良作物的品质、延长生长季节、提高作物对光能利用的现代农业。

  高科技农业模式,是指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包括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能化农业、三维农业等多种形式。未来,我国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应用是一个突破口,应引起足够重视。

  观光休闲农业模式,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参与性、趣味性和文化性很强的农业。现在,上海已积极开展探索,成效显著。

  加工型农业模式,是指对所生产出的农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的一种高效农业。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已达200%-300%,而中国大体只有30%-50%。

  对于上海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探索,市农村经营管理站站长方志权还提醒,在充分肯定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对都市农业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都市农业无时无刻地遭受着相关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对都市农业的影响、改变用地功能带来“暴富”的诱惑等。同时,都市农业既要体现城市性,又要体现农业性。没有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就不存在都市农业。一旦失去了“农”味,那也不是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单靠农业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黄勇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国]家庭种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想圆“都市田园梦”,可能有点贵
都市农庄规划——开启田园都市生活
阳台菜园:都市中演绎的田园梦26
都市农业与观光发展研究
农业走进城市 阳台搭建菜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