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失而復得的歷史感(转载)
香港失而復得的歷史感
2009-03-12 16:24:56
浏览 16735 次 | 评论 67 条
香港本來是歷史的產物。沒有鴉片戰爭,就沒有後來香港的發展。但諷刺地,歷史卻使香港人失去了歷史感。因為殖民歷史會使得殖民統治者覺得尷尬。整個城市的氣氛,就是揮別歷史,也揮別了歷史感,也因此壓縮了這城市的人文空間。
過去百年間,這島嶼城市在殖民主義的洗刷下,歷史就像一隻玻璃娃娃,只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甚至往往只可以遠觀而不可以近看。學生念了不少遙遠朝代的故事,但卻不會深究鴉片戰爭和國共內鬥的來龍去脈,更不會深究自己當下處境的歷史源頭。
社會的心態,也和本地的歷史絕緣。尤其二戰前後的一些南來移民,總覺得自己只是一名過客,在「借來的空間」和「借來的時間」中過渡,他們在這城市想像和懷念京滬穗和珠三角的風貌與人際關係,就好像很多的英國殖民官員,在香港想像和懷念倫敦與利物浦的風景與氣味。
就是這樣的過客心態,使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殊途而同歸,都忽略了屬於這個城市的歷史感,也忽略了保存香港本地的歷史和文物。
回歸之後也沒有立刻的改變。不少特區官員對歷史的態度就是功利主義,一切用成本—效益分析,等而下之甚至認為保存歷史文物會圖利那些名人,政府部門瀰漫「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思維。
但香港民間社會在回歸十二年之後出現巨大變化,由於香港經濟的強大動力和保持自由法治,過客心態終一掃而空。當年拼命要移居加拿大、澳洲的港人,大部分都重返香江。他們發現生命中千迴百轉,香港才是他們的安身立命之地。他們越來越難忍受「集體回憶」被恣意拋棄。他們要搶回失去了的成龍、李小龍、鄧麗君、錢穆,更要找回古龍、梁羽生、黃霑、張國榮、梅艷芳等人的歷史身影。
擁抱香港的歷史感,也因為越來越多香港人發現這城市對中國命運的承擔。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自由和最有法治的城市。很多在大陸不能出版的禁書,可以在香港出版;很多在大陸被屏蔽的網站,可以在香港自由瀏覽。
張愛玲的小說遺作《小團圓》甫問世,即吸引了很多的大陸讀者來香港搶購,因為他們估計這本書很可能會因為政治不正確而在大陸被禁,或是需要刪節才能出版。
全球華人的知識分子會赫然發現,香港不僅使張愛玲寫出了《傾城之戀》,也成為孫中山、梁啟超、康有為思想的靈感來源,大家更不會忘記蔡元培、許地山、魯迅、蕭紅、夏衍、舒適、王丹鳳在香港留下的足跡,而新儒家的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都在香港寫下生命中的重要作品。
重新發現香港的文化地圖,就是重新認識這個城市從昨日到今日到明日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香港既有自由,但卻沒有像台灣那樣陷入國家認同的爭議。香港今日失而復得的歷史感,也使明日的中國歷史,展現香港的文化動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國詩答疑錄之三十二:學宋詩以誰為宗?
【名师名家名人坛】香港著名诗人向雲诗歌之梅兰竹菊
再见了,亲爱的四月
情深说话未曾讲 | 香港
安得广厦千万间,香港居,大不易,香港密集高楼让人晕眩
今日旅游城市排行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