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釉下的气泡:能作为鉴定依据吗

为什么宋以后的瓷器,釉下会普遍出现气泡?

主要是生产水平提高,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用于制作瓷器的矿土研磨得更细,胎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结构更加密实。

为了呈现出瓷器晶莹剔透的质感,覆盖在胎体表面的釉层被加厚,一些水分子被密实的胎体裹胁在胎泥深处,仅靠太阳、风吹难以挥发出来。

鸡缸杯和死亡气泡的微观照片

在烧制过程前期,有部分水分子得以挣脱瓷胎的约束,成功逃逸挥发出来,但还有部分盘结在胎体深处,达到温度后就蒸发成了气体,从而被粘性很强的釉液包裹在了里面。

釉层烧成之后,这些无力挣脱釉液包裹约束的气体,其所在位置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气泡,悬浮于胎体和釉层中间。

北宋哥釉天青釉气泡标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以后瓷釉里会有气泡的原因。经历过高温洗礼,这些气泡以无色的球状体形态存在。

没有颜色映衬时,它们是亮晶晶的球状无色气泡体,有釉下青花映衬时,则会变成亮晶晶的蓝绿色小球。

北宋汝窑瓷器气泡

所谓的“死亡气泡”是怎么一回事?

在讨论瓷釉气泡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死亡气泡”的说法,为什么会死亡?这其实和瓷器后续的使用、流传和保存有密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瓷釉中的气泡有大小之分,大气泡受釉层厚度的制约,一般来说,气泡越大,釉壁就越薄,就越靠近表面。

人为破裂死亡的气泡,都是瓷器日常使用把玩受压力影响导致的,而自然死亡的气泡,则是指在釉面开片开裂过程中,被片线穿过的气泡。

明宣德釉里红窑口气泡标本

对气泡形态和破裂的影响,和瓷器的存在时间也有关系。比如刚烧成的瓷器,釉面的分子处于活跃期,能量聚集在釉面,就会发出一种很刺眼的光,这种光就是“贼光”。

这也是鉴定瓷器年份非常重要的一条,要是听人说这件器物火气太重,很新,这个所谓的“火气”,指的就是“贼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器变老器,釉面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完成了新的组合,由烧成时的活跃状态变为稳定状态。

宋代哥窑百圾碎凤首壶

阳光照射、手指盘磨等,使接近釉面的大气泡顶部逐渐被磨破,空气带着尘埃进入气泡,悬浮在气泡内,进而变浑浊,贼光也就逐步减弱。

再等到下雨,气泡里原本很细微、很轻的尘埃被润湿,在气泡底部不断沉积,气泡被染成黄色、赭红色、灰色或黑褐色。这就是死亡气泡。

大明成化年制三友纹高足碗的气泡

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气泡顶部的破口逐步变大,成为一条线,再扩展为十字形。

要是时间再久一点,等小孔变成大孔,最后成为一个圆形的坑,就算完成了气泡死亡的全过程。

随着气泡死亡的过程,瓷器也从刺眼的贼光,向温润与柔和变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化”和“包浆”。

千万不要小看气泡死亡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分析这些古瓷死亡气泡的分布和变化,甚至可以得到一些瓷器的年代规律!

年代越久远,釉中死亡气泡的分布越密集;

年代越久远,死亡气泡顶部破裂出现“一”字形或“十”字形线条的越多;

宋代以上的古瓷,死亡气泡基本上已经破裂为一个圆形坑,坑内还沉积着很多生活垃圾。

不过根据瓷器工艺和窑口的不同,其气泡的变化也不同。

如元青花和元代釉里红,其死亡气泡不是以气泡破裂的形式出现,而是在釉中出现一些白色的棉絮状结晶斑,夹杂在气泡群里,象云团一般,呈自然分布。

而像龙泉青瓷,就没有发现死亡气泡,这可能与龙泉青瓷多次上釉的工艺有关,包裹在胎体上的釉液粘度很高,釉层很厚。

一些釉面温润、底部露胎处明显老化、有土蚀痕迹或出水痕迹的瓷器,也很少发现死亡气泡,这可能和它们长期被掩埋在密闭的环境中,没有得到阳光照射、流动空气的抚摸,自然老化速度缓慢有关。

可以利用死亡气泡的原理鉴别古瓷

瓷器的气泡死亡现象跟时间密切相关。目前,现代人做假的手,还伸不到瓷器的釉中去。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和总结气泡死亡的规律,来识别和挑选古瓷器收藏品,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这就是研究古瓷器死亡气泡的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死亡气泡与古瓷器的年代判定(老科协2015年年度论文)
瓷器釉下的秘密——釉泡
汝窑瓷器的真赝鉴定
量化的视觉--现代科学技术在瓷器鉴定中的应用
北宋汝窑鉴定要点,不是所有的青瓷都配叫汝瓷
【专业鉴赏】故宫馆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窑器的显微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