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夹1

​【书夹1】


周有光说: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

袁枚《遣兴》: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诗人以少女梳头的细心细意、不梳成不让人看,来比喻自己写诗改诗的精雕细刻,并且要改好后才能示人、发表。)

 贾岛有句名言:“吟得一字安,捻断数根须。”

“立身树为模,本固任由枝叶动;处世钱作样,内方还需外边圆。”

苏东坡: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天下奇景,莫过于“庐山烟雨浙江潮”,如不能亲身游览一番,总觉得是莫大的恨事。求悟心切的人,到头来,见悟之后,仍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什么事都没有,世界跟未悟时的世界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景胜如此,人也一样。)

苏东坡曾去拜访王安石,在书房里,他看到了一首还没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当时就笑道,一个大宰相,怎么不知道黄花是枯萎却不落瓣的啊,便提笔回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随即拂袖而去。后来,苏东坡被贬黄州,有位朋友邀他去赏花喝酒,他在园子里看到了满地的菊花瓣,惊讶地问道:“菊花不是不落瓣的吗?”朋友说:“其他地方的菊花不落瓣,可我们黄州的菊花,那可是会落瓣的。”苏东坡听完后不禁大笑,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无知啊!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明.钱宰: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朱元璋要他改“嫌”字为“忧”字。)

 徐渭:
半生落魂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杜荀鹤: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蔽房廊。
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求道当不拘于形式,心悟即可成佛。

心即是佛。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赵州和尚认为:“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真正的佛在人的心中。那些泥塑木雕,穿金着色的菩萨,都是人塑造的,并不是真正的佛。向这些假佛求神光求灵验,又有多大用处?不如返回自身,感悟心中的纯真人性。这纯真,才是水火不可侵犯,风雨不能动摇的真佛。禅者对佛有虔敬之心,但从不崇拜偶像,甚至有蔑视、打破偶像的勇敢精神。学佛、成佛全靠自己。  (摘自《禅解菜根谭》)

修心悟性天行健,释道儒家共相连。
儒家:经世济时之学。主张仁政、忠恕、孝道,即仁、义、礼、智、信。行“中庸之道”。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可无不可。

佛家:主张不执着,要看破、放下,劝人修行,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相信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破迷开悟,心悟即可成佛。

放下千斤烦恼担, 洗心换骨始参禅。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发乎情止乎礼。”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无名氏.)

李克判断人格高低的“五原则”:
战国时期魏国李克大将,讲了判断人格的五条原则: 1.平时看他所亲近的;2.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3.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4.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5.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

 季梁智谏魏王:方向错了,马跑得再快,路费带得再多,车夫的技术再好,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陶渊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陶知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朱熹:“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行走与“千帆过尽皆不是”的守望……

所以我们说,耕读传家是最平淡的辉煌……

天、地、君、亲、师。不敬师长,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天地间诗书最贵,家庭里孝悌为先”。

鸟鸣声益发显得山林的幽静,风定后更加增强花落的动感;林黛玉初见外祖母时,感到长辈抚爱的温暖,却伤心地哭了;而焚稿断痴情时,悲凉凄苦至极,她却微微地笑了。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陈文茜曾说过:“爱情并没有是非,爱情的本质就是一种疯狂,愚蠢的人在爱情中坠落,聪明的人在爱情中成长。”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二首:《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危行言孙, 蠖屈存身。
危:端正;正襟危坐。行:行为。孙:同逊,谦虚;谦恭。危行言孙:行为要端正,言语要恭顺。蠖,尺蠖虫。蠖屈存身:像尺攫虫一样把身子卷屈起来,夹着尾巴做人(不可自以为是)。(另也有“蠖屈求伸”之说。)

 鲁迅先生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南宋诗人杨万里《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牧: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蕊,绿叶成阴子满枝。(喻)

 
苏东坡: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清末外交官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穷通:困厄与显达。有语曰:“通则显,穷则隐。”)

 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欲知世事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屋住。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花未全开月未圆。好花看到半开时。

“世界本无私庸人自扰毋须慈航求普渡,神州惊巨变众志成城惟信多难可兴邦。”

 “红尘生涯原是梦,幽冥黄泉亦非真。”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不惧地狱只因心中无鬼,为人公正何须门上有神。”

 郭震《古剑篇》“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

 “老树著花偏有志,春蚕食叶倒抽丝。” 

《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我的理解是:智慧的人他能看到深层次的根因,而浅薄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

 李白的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2005.8.1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十三经注疏《孟子·离娄上》中有释义。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其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赵岐《孟子注》: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成语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成语释义: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李翱:“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也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望月披云笑一声。”
(唐代文学家李翱赠给药山惟俨禅师一首诗)

哪里有善良,哪里就有成功和财富。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年妇女中午在家门口碰到三位老人,她上前对老人们说:“你们一定饿了,请进屋吃点东西吧!”“我们不能够一起进屋。”老人们说。
“为什么?”中年妇女不解。
一位老人指着同伴说:“他叫成功,他叫财富,我叫善良。你现在进屋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当中哪一位?”中年妇女进屋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善良请进屋。她出来对老人们说:“善良老人,请到我家来作客吧。”善良老人起身向屋子走去,另两位叫成功和财富的老人也跟进来了。中年妇女感到奇怪,问成功和财富:“你们怎么也进来了?”
老人们都回答说:“哪里有善良,哪里就有成功和财富。”

 《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词:“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

唐朝娄师德教诲他弟弟“唾面自干”的故事。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顾炎武:“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

 左宗棠去世后有人送了一副挽联:“一生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左宗棠他自己的房间当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下联是“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题于江苏无锡梅园)

李鸿章:“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晚清名士李元度曾被他的老师曾国藩弹劾了三次,终身不得翻身,但是在曾死后李元度连作一十九首《哭师》其中便有这句“雷霆和雨露,一例是春风”,雨露指的是曾国藩的教导,雷霆指的是曾国藩的弹劾。想一下,若没有曾国藩的弹劾,以李的书生气在当时的官场怕也不会有好下场。《哭师》的最后一句是“程门今已矣,立雪再生来”,感恩之心如是。

 大丈夫不怕人,只是怕理;不恃人,只是恃道。(正人君子什么人都不会惧怕,只会惧怕天理;什么人都不会去依靠,只会依靠天理。)

 祭祀的意义:“……子孙祭祀祖先,只是为了怀念祖先的养育之恩,以表达孝心。有了我的祖辈,才会有我。……若只为了求福,那已不是君子所为,那种设一些祭品,拜几下便向父母祈求保佑的人,能是仁孝之人所为吗?不谋利,不求报,不企望感激,对待别人也该如此,更何况是自己的先人呢?……祭祀,物尽其用,人尽其志,只表达子孙的孝敬之意,其它内容就不再涉及。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对天下万事万物尽力而为,至于祸福利害,则任其自然。”    (摘自《呻吟语》)

 “在一个家庭之内,家长要有尊严,这样家庭也能治理得好。若家长没有尊严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就不能治理得好。治家的关键,在于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自我道德的修养。”

“儿子在侍奉双亲时,最好的是体谅他们的心情,次一点的是服侍他们的身体,再次的是只照料他们但不体谅其心情,最不好的就是只说空话,而没有具体的行动。”

(摘自《呻吟语》)

有在常态下的五常,也有变态下的五常。常态下的五常,是人所共知的经理。变态下的五常则是只有识道者才能明白的权变之法。……有识之士,不可拘泥于常态,不通变化,而要懂得权变之法。

大道独契,至理不言,不是圣人贤者不愿教导人,而是多说无益。所以圣人要等别人发问才回答,并且因人论事。(因材施教)

心要有城池,口要有门户。(心要有防备警惕,嘴要有约束。)摘自“呻吟语”。

 白居易的《东城桂》,便从侧面通过幻想与神话,来赞美东城桂的美丽可爱: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张继:“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名心盛者必作伪。(名利心太重的人必定会弄虚作假。)

 武夷山下①
武夷山下落春花,岩壑幽香坐饮茶。
不唱人间哀乐曲②,骑麟飞上玉皇家。③
作者:林昌彝(1803-1876),清末学者,字蕙常,别号茶叟等,福建福州人。诗论见解独到,他的《射鹰楼诗话》在中国近代诗话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在艺术上风骨沉雄,情韵凄婉,天姿学问两具备,颇具特色。他与林则徐、魏源、何绍基等人过往甚密,作品有强烈的爱国激情,成为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有《海天琴思录》《小石渠阁文集》等。林昌彝在清咸丰年间曾任武夷五曲书院山长。

选自《武夷文史资料》第10期。题目为编者所加。②人间哀乐曲:即幔亭上仙乐《人间可哀之曲》。③麟:即麟麟,传说中的神兽。玉皇家:指道观。玉皇:即吴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皇,为道教中至高、至大、至尊的神。

 “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

“人的吉凶祸福,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为什么要怨恨天地呢?”

“终点与起点相连,困顿与亨通相接。” (物极必反)

 千万别做一个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傻子。

 双鱼尺素:鸳鸯未老,岂应悲秋,尺素勤裁,双鱼难渡 。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成语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成语示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词)

宋代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古帆未挂”。 “古帆未挂时”,是航船静泊港湾,人类没有开始漂泊颠簸之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朱文公的解释: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乐,这里读yao要,意为爱好。)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作为物质,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时空,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水柔和而锋利,时而变化为云雨,时而变化为霜雪,在漫长的生命迁徙中,它无惧无悔,一路欢歌,顺应着、变幻着千姿万态。而聪明人和水一样,善于随机应变,常常能洞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标准和规则,所以,水总是活跃、乐观的。而山呢,以大地为根基,巍然屹立,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也像个母亲,张开手臂,包容万物,而仁爱之人正如山一般,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仁者能够长寿。

 杜甫:“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汉》)

 李白:“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送羽林陶将军>)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蔡元培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诗句。

 《左传》,“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嘉庆的一首七律:
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平时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醇亲王奕譞xuan 在儿子(载湉即光绪)做了皇帝之后,他做的几件事情:
第一,上《豫杜妄论》的密奏。第二,请求免去一切职务。第三,日日敬敬慎慎,夜夜乾乾翼翼。

奕譞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摆放“欹(qī)器”,欹器是一种“巧器”,它的特点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曾命弟子将水注入欹器里,结果正是如此。孔子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醇亲王奕譞将“欹器”作为座右器,上有“满招损,谦受益”的铭句。奕譞以“恭谨敬慎”四个字,作为待人处世的准则,更作为侍奉慈禧的圭皋。

奕譞子女的房中,挂着他写的治家格言: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无复独多虑。”

 宋.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一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境界。)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还说:“视其所以,视其所由,视其所安。”(看他和什么人在一起;看他为达到目的采取什么手段、方法;看他心里安的什么目的,追求的是什么东西。)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碌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逍遥游。”(上三条是于丹《庄子》心得。)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谬奖:错误地夸奖。  虚誉:1.虚假的名声。 2.不实的赞扬。

谬采虚声: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清·李宝▽
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近义词:谬采虚誉

《曾国藩成就一生的第49个方圆》一书。曾氏说:自身修养以及治理国家的道理,有四句话终身用之而受益无穷,这就是:“勤于政事,节俭治家,所说的话忠信可靠,行事诚实无欺。”

曾国藩很晓得“日中则昃(ze),月满则亏”的道理,当其家族处于鼎盛时期,为防危虑败,他规劝家人:“管子云:'斗斛(hu)满则人概之(削平),人满则天概之’。我们家正处于丰盈的时期,不必等到天来平、人来平,我与诸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来平。” 这其中体现的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处世经,正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是也。

曾国藩善于“功成身退”,持盈保泰。他身在官场,坐看深远,进退很有章法。他深知功高震主,是官场大忌。因此在金陵即将攻克之时,告诫诸弟“各怀临深履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惧,以冀免于大戾(罪过)” 。金陵一破,迅即裁撤湘军,自解兵权,自削羽翼,以释嫌怨 。他嘱咐家人要“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趁未盈满之时,就要自行谦退。曾国藩通读经史,他的学问修养,非一般人可以企及。他见识广博,头脑冷静,见好就收,决不贪婪,因而避免杀身之祸。

然而曾国藩未能彻底抽身引退,以致后来奉旨去天津查办教案,落了个“汉奸” 、“卖国贼”的恶名,招来万民唾骂、声讨。 “天津教案”不久,曾国藩病上加病,心力憔悴,忧郁不安,死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年仅61岁。临终前他才后悔自己在“剿捻”无功之后,没有“退处深山”,悟彻后来莅任直隶总督和重回两江之任“皆系画蛇添足” 。可见,一个人要做到完全超脱、彻底自主,并非易事。

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后来者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chóu)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苏渊雷先生书法: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唐诗三百首李白的诗
《望庐山瀑布》让瀑布成为了庐山的一张名片,游客看到却大失所望
李白和苏轼,谁更有“才”?一个相同“题目”,最后分出了高下!
李白这首诗仅四句,每一句都是经典,惊艳后人数千年
李白最狂诗句:果然是那个让“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诗仙!
庐山思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